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胡华:用“深刻、诗意、温柔、真诚”的心做极致的儿童教育

2024-04-16 12:3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胡华老师的《幼儿教师的教育哲学观—通向幸福的教育之道》一书出版至今已有两年,获得一线幼儿教师的广泛好评,还被很多园所列为教师的必读书目。许多人喜欢它,阅读它,讨论它。

说明在今天,教师们急需找到一条通向幸福的教育之路。

于是,胡华老师萌生了一个想法,能不能按照幼儿教师的工作场域与实践逻辑,再编写一本对教师来说更接地气、更好读,也更能引发共情的书?

《幼儿教师的教育智慧——来自实践现场的倾听与对话》应运而生。

这些文字既是教师对自己教育思考的再思考、对教育反思的再反思的一种还原与记录,也是一场我们共同对美好教育的探寻过程。

在翻开这本书之前,让我们从幼儿园教师,这群看似普通却又无比高贵的从业者聊起,感受师幼关系中紧密的情感联结,在现实的教育探索中灌溉出自己的教育智慧之花。

胡华老师和孩子们

高贵、有趣、接地气的点灯人——致花草园与所有的幼儿园教师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智慧研究院、教育学部 古秀蓉博士

幼儿教师教育哲学观的探索是在花草园(中华女子学院附属幼儿园)18年越来越扎实与包容的生活化课程中自然而然生长出来的,这是一个极具教育家自觉实验性质的教育场,找到了那把通往当代儿童心灵种子的钥匙,心门相通,气韵流转,就会息息相生。

这种始于儿童生命本身又上达哲学精神的生机与智慧的确惠及这个场域里的所有人,让儿童、家长、老师,以及听故事的我们,都不忘用心生活。

一、高与贵——幸福生活的创造者

走近这一群和孩子们笑抱在一起的花草园老师,接近的是一颗颗看似普通却又无比高贵的从业者的心。

时代在催促人们“加快步伐出成果”,花草园老师却要理性冷静地做农夫与园丁,翻土浇水,守护生命种子的童年之根;

世界在投喂人工智能强大的逻辑理性并为其狂欢,花草园老师却要悬置抽象的语言世界,满怀爱意地牵着孩子看蜗牛去散步、看天空真实的云彩;

人类用钢筋混凝土的城市高楼切割开天空,同时为自己制造了身体与认知的茧房,花草园老师和家长却总是最先听到孩子们对大人生活的好奇与质疑,常常被孩子们引导着打破茧房、仰望星空。

本书每一个故事都在传递这种共同信念与情意往来,也正是花草园园长、老师与孩子们用行动对他们心目中的“高与贵”达成的新的共识。

在花草园,师幼关系的情感联结异常紧密且多元,老师不仅是孩子走出家庭、踏上社会生活的启蒙者,更是童年生活的陪伴者,是可以说悄悄话的亲密伙伴,也是遇到困难时的大力水手和温暖大白。

另外,课程生成性和生活流动的包容性也非常高,花草园老师们认为幼儿是有能力的学习者,从进园前的适应铺垫,到大班的毕业心愿,许多饱满的课程都能自然地生长出来,充实了儿童的幼儿园三年时光,这无疑是宝贵的人生经历。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花草园师生的日常生活与对话充满禅意。在看似空框的生活化课程中,园长与老师,老师与幼儿,在共同生活中一起创造丰满了每一个日子,在对话中交流思想,丝毫没有专家术语、教师语言和儿童话语之间的语言壁障。

这种生活沉淀的智慧思考与生活态度,不仅仅是属于老师的教育智慧,也是属于孩子和家长的生活智慧,为每一个这份生活的参与者的未来打好心智基础。

这本娓娓道来的花草园教师的实践故事与智慧对话,重新诠释了我们这个时代幼儿教师这份职业的“高贵”:生活追求的境界高,童年联结的质量高,心性定力的要求高,因为这“三高”而收获“三贵”——情意珍贵,经验宝贵,回馈珍贵。有这样的三个高与贵,老师和孩子就一起完成了幸福生活的创造过程。

二、趣与美——游戏精神的守护者

在这本书里,14位花草园老师分享她们读理论版的《幼儿教师的教育哲学观》的阅读卡,讲述她们经历的一个个鲜活的教育故事,建立反思性联结,并在和胡华老师的对话中进入了更深更广的教育哲学思考。

不论是故事讲述,还是双人对话,这些老师,大都因为孩子的生活故事而唤起了自己的童年记忆,激活了内心沉睡的那个小孩,以此来共情眼前的儿童,从而以当下大人的身份与力量成为眼前儿童游戏精神的坚定守护者。

而同时,也让自己展现出人性中幽默与童趣的一面,对自己相关的童年经验进行了新的有力的意义重构,进而让童年经验转化为涵养自己的专业精神资源,从而更开放包容地走近儿童。

共处花草园生活的当下,日子不仅要温饱,还要有趣而美好。

如果说,哲学智慧不离真实生活中的真诚与好奇,那么,教师们去亲近和支持幼儿的游戏精神,可能正是唤醒幼儿内在生活智慧的那把钥匙,幼儿展开的才是活泼泼的、灵动的儿童的哲学;

教师因为守护孩子的游戏精神而重返童年,与孩子共情,安全地放出那个内心的小孩,联结现在的认知,突破个人气质与童年经验的限度,可能对教育实践中的智慧体悟也更加勇敢与自然,从而开显既接地气,又隽永深广的教师哲学。

花草园这么多老师能从生活化课程实践中发展出个体的教育哲学智慧,胡华老师作为园长,给予每一位老师的安全感与自由感功不可没。

就像老师们守护儿童的游戏精神,传递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与自由感一样,胡老师在对话中也屡次表达自己是自觉地“保护老师那种天真而质朴的能量”,支持他们“以儿童为师”“以自己为方法”,寻找成人和儿童之间那相通的“人心”。

心向世界敞开,世界就可以成为儿童成长的游戏场;心向生活敞开,过去与未来就可以在现在的游戏场中被创造出来。

三、接地气——用心生活的点灯人

在我看来,花草园的教育探索是在中国学前界经历向世界各国教育浪潮的开放学习之后,自觉地向上承接了陈鹤琴先生开创的中国现代“活教育”与陶行知的“教育即生活”的生活教育等现代教育的传统,并在反思社会飞速发展的中国教育现代化的挑战时,自觉地在现代教育生活与中国传统哲学智慧之间建立精神性联结,并以教师与幼儿一起合作创造幼儿园生活为核心,发展出极具中国人生活特征的教育话语。

花草园人自觉、轻松地鼓励孩子们在生活中觉察“心”与表达“心”,生动的一百种语言联结了真实的童心生活,联结了成人历史的经验,让每一个在场的人都有了共同的精神语言,就像在生活的流变中有了不变的钥匙,成就了所有动人与幸福的沟通。

“人同此心”,尤其是在幼教工作中,能俯身与儿童一起“同心”,是非常难的,需要极大的慈悲与游戏精神,只有这样,才可能真正地和儿童一起创造出花草园一般趣味盎然的心文化幸福生活。

如果说,狩猎和农耕社会重视体力,工业和智能社会重视智力,成人在儿童面前最难放下的是自己的优越感,那么,在未来,科学还没有完全解开的“心”的奥秘,“童心”是否真的会离人类追求的幸福更近一些?

花草园“以儿童为师”的生活化课程的教育探索,的确打开了共同生活的“心”门;而花草园老师,也在这一过程中,逐步打开心门,浸润心田,浇灌出自己的教育智慧之花。

(文本来源:《幼儿教师的教育智慧——来自实践现场的倾听与对话》推荐序,有删减。图片由本书提供)

《幼儿教师的教育智慧——来自实践现场的倾听与对话》胡华 编著

本书亮点

1.诠释了教师教育哲学观的形成过程

这本书是胡华老师继《幼儿教师的教育哲学观——通向幸福的教育之道》之后的又一力作。花草园教师在反复阅读这本书之后,形成了自己的阅读体验。她们与图书产生共鸣,重新认识了自己的教育方式,并对自己的教育行为进行了再思考、再反思。从而构成了自己的教育哲学观,最终凝练成自己的教育智慧。

2.十四位花草园教师的45个教育叙事

这本书运用了教育叙事的方式,请14位花草园教师分享了她们自己的教育故事。从45个真实的教育故事中,再现教育现场、还原教育事实。对曾经发生在教师身上的事件进行梳理,向读者展现她们是如何通过反思,将缄默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并付诸在教育实践的全过程。

在这本书中,我们能够看到幼儿教师如何凭借着个人教育故事的展开自由地进入真实的生活世界。这一过程也将成为触动个人反思的重要按钮,教师真实的自我在这一过程中悄然出现。

3.一对一对谈

本书的成书过程力图打破教师教育故事的呈现形式,加入作者和教师们之间的对谈。扫码可以听到对谈的录音和教师的自述,呈现了为什么会选择这些教育故事的初衷,以及作者和教师们对这些故事的再认识。

编辑推荐

很多人好奇,花草园教育是如何做到既深刻又有诗意的?通过本书可窥见一二。

14位花草园教师分享了她们阅读《幼儿教师的教育哲学观》的阅读卡,讲述了45个鲜活又日常的教育故事,并与胡华园长进行了真诚、深入的对谈,呈现了教师对自己教育思考的再思考、对教育反思的再反思。

她们一起讨论了一个核心问题:在实践的现场,那些即兴的教育智慧是如何产生的,又是如何通向了个人的教育哲学观?通过倾听与对话,教师的教育智慧渐渐浮现出来,并逐渐清晰。

好书推荐

《幼儿教师的哲学观——通向幸福的教育之道》胡华 著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