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读天下第一碑,思韩世忠晚年进退

2024-04-19 11:1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作者:吴君神

注意!!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苏州灵岩山脚下有南宋著名抗金将领韩世忠的墓园,墓前神道碑有“天下第一碑”的美称,碑文记载了韩将军一生功业。此碑树立的前因后果,更是见证了老将军晚年隐居苏州,推动家族转型的掌故。一碑之间,写尽了盖世英雄后半生的荣辱进退。

01

中兴佐命定国元勋:碑文里的韩世忠

韩世忠墓神道碑 图源:@苏州发布

此碑全称“韩蕲王神道碑”,高约10米,宽2.1米,厚0.3米,共88行,每行150多字,约有14000字。高度与字数在古今碑刻中极为少见,加之韩世忠的影响力,故有天下第一碑的美称。

神道碑一般是在主人下葬时所立,此碑却别有曲折。韩世忠去世于公元1151年,此时在位的皇帝是宋高宗,神道碑却要到高宗儿子宋孝宗时才树立。倒不是宋高宗没有为功臣树立神道碑的习惯。恰恰相反,他曾经为权臣秦桧赐亲手书写“决策元公精忠全德”碑文,武将中的张俊去世后也曾亲书“安民保泰翊戴元勋之碑”。

韩世忠像 图源网络

韩世忠的功劳并非不如秦桧、张俊之辈,关键在此二人都是坚定的主和派,而韩世忠为坚定的主战派,为高宗不喜,其去世后的待遇低于前者。宋孝宗年轻气盛,高举主战旗帜,发誓收复失地。韩世忠的评价瞬间上扬,追封其为“蕲王”,并获得“忠武”谥号,可与鞠躬尽瘁的诸葛亮相媲美。

韩世忠家人趁势请求为其树碑,宋孝宗立即答允,并亲笔题写“中兴佐命定国元勋之碑”十字碑额。碑额中间刻有“选德殿书”四小字,选德殿是南宋临安宫殿名,此处代指宋孝宗,相当于笔名。神道碑两边装饰云纹意喻韩家世代荣华富贵,碑额处刻有夔龙纹极尽华美。

碑文由右丞相赵雄草拟,枢密使周必大手书。赵雄以直白的语调叙述韩世忠光辉灿烂的一生。著名的“莫须有”事件也留在碑文上:

岳飞之狱,王不平,以问桧,桧曰:“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王艴然变色曰:“相公,‘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于时举朝惮桧权力,皆附离为自全计,独王于班列一揖之外,不复与亲。

寥寥数十字写尽韩世忠的急公好义,也让“莫须有”三字流传后世,成为秦桧永不能清洗的污点,更令人惋惜岳飞的冤屈。除了“莫须有”事件外,碑文还记载韩世忠反对秦桧议和的事迹:

秦桧还自沙漠,力劝太上屈己和戎,销兵罢将。朝廷遣使交割河南境土,虏亦遣使来议,而使名不逊。时桧主议甚力,自大臣宿将,万口和附,王独慷慨泣涕,章上以十数,为太上开陈和议不可之状。

“独慷慨泣涕”“章上以十数”,表明主和派势大主战派式微。韩世忠迎难而上,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坚持向高宗上书,希望北伐中原。

周梅谷拓《韩蕲王神道碑》拓片 苏州碑刻博物馆藏

神道碑历经坎坷。1939年,碑身被飓风吹倒,断裂成十数块。幸得灵岩山妙真和尚多方奔走,邀请各方人士以及韩家后人出钱出力,将断块用混凝土连接固定,重现昔日雄姿。

从碑文记载的韩世忠质问秦桧,以及反对议和,隐约能看到高宗对韩世忠的猜忌。难怪韩世忠晚年被迫退隐苏州,转而为家族子弟谋取后路,退中有进。

02

又上表乞骸骨:时势使然下的隐退

绍兴十一年(1141年)四月,韩世忠被提拔为枢密使,官阶又往前进一级,实则已身处悬崖边。枢密使掌管军事,相当于副宰相,属于武臣的最高荣誉。宋朝统治者吸取五代教训,执行重文抑武的国策。枢密使一向由文官掌控,名将狄青担任枢密副使,就被逼迫到郁郁而终。

《赐岳飞批剳卷 》赵构 南宋 台北兰千山馆藏

此为宋高宗赵构亲手写给岳飞书信其中的一封,写于1141年,此时与岳飞遇害不到一年。

释文:得卿九日奏……韩世忠已至濠上……若得卿出自舒州,与韩世忠、张浚等相应,可望如卿素志。

宋高宗把韩世忠放到枢密使位置,就是在提醒对方可以退休。宋朝官场惯例,有功之臣在致仕之前官位再进一步,以高官厚禄退出政治舞台。韩世忠心知肚明,神道碑详细记载韩世忠力辞枢密使一职:

王上表乞觧枢务,避宠丐闲,时论高之。时绍兴十一年也,又上表乞骸骨,不许。除太傅,依前三镇节钺,充醴泉观使,进封福国公,赐第都城奉朝请。

“觧”通“解”,“乞觧枢务”表明韩世忠不敢担任枢密使。“时论高之”则表明韩世忠的态度得到世人的赞同,彰显政治智慧。“又上表乞骸骨”则是韩世忠配合高宗皇帝,两人君臣一场,好合好散。“赐第都城奉朝请”,暗含高宗对世忠仍不放心,在都城给他安家。

《致运使直阁侍史尺牍》韩世忠 南宋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韩世忠是陕西延安人,十八岁从军,五十二岁退休,一生转战乎南北,奔波于东西,安定福建,清剿江西,巡定两湖,平定苗刘叛乱,黄天荡大破金兀术,扬威大仪,声震敌国。韩彦古总结道:

臣之先臣世忠,发身戎行,逮事徽宗、钦宗,皆着显效。暨委质太上皇帝,自大元帅霸府,洪济于中兴,始终实备大任。仰凭宗社威灵与太上皇帝庙谟神算,摧勍敌如拉朽,芟剧盗如刈菅。大战数十,小战数百,丰功盛烈,光照古今。

“摧勍敌如拉朽,芟剧盗如刈菅”“大战数十,小战数百”,韩世忠杀巨盗强贼如割草,战绩太盛,光芒炫人耳目,不得不退隐了。韩世忠征战大半生,留下一身伤痕,可能已经厌倦刀头舔血的日子。此乃常情,毕竟人不能一直生活在厮杀里,以战场为家。何况韩世忠此时坐拥高官厚禄良田美宅,身边娇妻美妾歌儿舞女,家中封妻荫子光宗耀祖,应该没有遗憾了。

绍兴十一年,宋金两国局势缓和。此时宋逐渐务实,认为国力疲敝,无法北上收复失地。金国也明白南国多川泽,骑兵难到,灭宋不过幻想。双方的和谈进入实质阶段。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宋高宗开始收拾中兴四将,亦即刘光世、张俊、岳飞与韩世忠。

《中兴四将图卷》局部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刘光世打仗败多胜少,早早交出兵权回家享福。张俊热心政治转身当文官。岳飞含冤下狱,惨死风波亭。作为有政治嗅觉的大将,韩世忠只能乖乖致仕退隐。

韩世忠交出军权退出官场,却仍未得闲。他与部下长期同生死、共患难结下的关系,对皇权构成威胁。为了消除皇家的猜疑,韩世忠选择采取闭门谢客,不与部下往来,以此保全家人。

03

宝玉妻男宿业缠:居苏期间的家族转型

韩世忠晚年究竟退居到哪里?历史上存在两种观点。有的认为是苏州,证据是韩世忠在此建有韩园。有的认为是杭州,证据是高宗的御赐宅院。作为中央干部,韩世忠按理应该在杭州退休,在西湖边上养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载:

晚以公王奉朝请,绝口不言功名。自罢政居都城,高卧十年,若未尝有权位者,而偏稗部曲往往致身通显,节钺相望,岁时造门,类皆谢遣。独好浮图法,自号清凉居士。

《高义帖》韩世忠 南宋 故宫博物院藏

韩世忠实际隐居地点却是苏州,最明显的证据就是墓地安置在苏州市木渎镇灵岩山西南麓。韩世忠墓由神道碑、韩蕲王祠及韩世忠夫妇合葬墓三部分构成。神道碑前文已经提过。韩蕲王祠是供人瞻仰祭拜韩世忠的场所,位于灵岩小学内。祠堂分前后两院,陈列了韩世忠史迹、韩世忠像等物,反映其生平经历。

韩蕲王祠 图源:看苏州

墓中安葬了韩世忠和四位夫人,属于非常独特的一夫多妻合葬墓。古人讲究一夫一妻多妾制,夫妇墓葬多为一夫一妻,有时因原配早逝,而会将原配与继室合葬,形成一夫二妻的葬制。韩世忠功劳太大荫及家人,除原配秦国夫人白氏外,梁氏、茆氏与周氏,或因军功,或因生子,各被封为杨国夫人、楚国夫人、蕲国夫人。韩世忠夫妇葬在苏州,说明他把苏州当家。晚年退休之后,他往来于苏杭两地,以苏州为主。

至于《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的记载,又当如何解释?高宗皇帝对他有提防之心,不可能将韩世忠放到边关,以免养虎遗患。“韩蕲王神道碑”记载韩世忠妻子与儿子作为人质居住在临安:

时杨国夫人及二子质,传军防守甚严,王略无顾念。会隆祐太后宣见杨国,杨国诣传绐曰:太尉作如许事。

梁红玉在军前擂鼓 图源:电视剧《精忠岳飞》

杨国夫人就是传奇女将梁红玉,“二子”是指长子韩彦直与次子韩彦朴。除了留妻子为人质,高宗还请隆祐太后多多接触梁红玉,走夫人路线笼络韩世忠。在表面的关怀下,藏着重重猜忌。

苏州离杭州近,皇帝可以及时知道韩世忠动向。且苏州是东南重镇,经济异常繁华,世忠退隐此地,也能展现朝廷对功臣的重视。韩世忠本人可能觉得在天子脚下仰人鼻息,生活不自在,遂决定在苏州安享晚年。以韩世忠在苗刘兵变中的救驾之功,皇帝还是会给面子。

最关键的是梁红玉在抗金战争中早逝,韩世忠将其安葬在苏州灵岩山下。从南宋人徐谓礼的墓葬中可知,当时夫妇合葬墓是异室同穴,亦即先将坟墓挖掘完毕,之后根据夫妇人数建立墓室,起到一次性完工,夫妇先后安葬的作用。韩世忠将梁红玉葬于苏州,表明他死后也会埋在此。

韩世忠墓 图源:看苏州

前面都是佐证,韩世忠晚年定居苏州的直接证据,源于其碑文:

(绍兴)二十一年秋,王病不能朝,乃上表谢事。策拜太师,问疾之使肩摩毂击于道。于是悉召故人列侯勉以忠义大节,焚逋券百万,亲视含襚,曰:“吾以布衣百战致位公王,可以无憾矣。”以是年八月四日,薨于私第之正寝,享年六十有三。

绍兴二十一年秋天,韩世忠病重,无法出席朝会等礼仪活动。临终前以效忠皇帝、用心为国勉励老部下。“含襚”是指丧葬用品。“私第”一词表明非杭州御赐宅邸,而是在苏州置办的私家园林。韩世忠病逝于苏州,足以表明其隐居地点为苏州。杭州的御赐宅邸是礼仪建筑,参加典礼的临时居所。

韩世忠、韩彦直绍兴十二年(1142)飞来峰《翠微亭题名》清拓本。民国徐乃昌旧藏

韩世忠晚年在苏州的隐居生活,限于史料记载已经很难知道详情。从其晚年写的《南乡子》中,略微能有一点体悟:

人有几何般。富贵荣华总是闲。

自古英雄都如梦,为官。宝玉妻男宿业缠。

年迈衰残。鬓发苍浪骨髓乾。

不道山林有好处,贪欢。只恐痴迷误了贤。

韩世忠文字质朴,符合硬汉形象。“宝玉妻男宿业缠”,表明晚年的韩世忠封妻荫子儿女双全,功名利禄在手,注定青史留名,才能用“宿业”形容“宝玉妻男”。“山林有好处”描绘晚年退居苏州的隐逸生活。“误了贤”一语,则又隐含埋怨,对秦桧等人当道的不满。

《平江图碑》上的“韩园” 图源:苏州碑刻博物馆官微

居苏州十年间,韩世忠大多待在韩园。韩园原名沧浪亭,取自屈原的《楚辞·渔父》:“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是苏州四大名园之一。《苏州府志》记载韩世忠得园过程:

绍兴初,韩蕲王提兵过吴,意甚欲之,章殊不悟,即以随军转运檄之,章窘迫,亟以为献。其家百口,一日散居。

“其家百口,一日散居”,让人感受到韩世忠的粗暴,也成为其人生中的污点。宋代对武将非常提防,视不贪财不好色受部下爱戴的将领为大敌,岳飞就是典型例子。韩世忠夺人园林可能是自污之举,从中体现出政治智慧,也埋下他晚年居苏的伏笔。

翠玲珑 图源:苏州文化旅游资讯

韩园占地250亩,属于巨型园林。韩世忠大力改造庭园,建瑶华境界(梅亭)、翠玲珑(竹亭)、清香馆(桂亭)等诸亭,最夸张的是在园中两座小山间架起百米长的“飞虹桥”。南宋没有水泥,没有钢筋,造百米长桥需要面临很多困难。飞虹桥成为韩家彰显财力的标志。韩世忠为躲避猜忌,基本不招待客人,外人很难一睹美景。南宋中后期才子吴文英,曾有幸游览韩园,作《金缕歌•陪履斋先生沧浪看梅》:

乔木生云气。访中兴、英雄陈迹,暗追前事。战舰东风悭借便,梦断神州故里。旋小筑、吴宫闲地。华表月明归夜鹤,叹当时、花竹今如此。枝上露,溅清泪。

遨头小簇行春队。步苍苔、寻幽别坞,看梅开未。重唱梅边新度曲,催发寒梢冻蕊。此心与、东君同意。后不如今今非昔,两无言、相对沧浪水。怀此恨,寄残醉。

词的开头追忆韩世忠的“英雄陈迹”,“战舰东风悭借便”夸赞韩世忠在黄天荡战役中的功绩。惋惜其北伐壮志未酬,只能大力建造韩园,发泄心中愤懑。

黄天荡古战场遗址 图源:南京栖霞文旅

隐居苏州期间,韩世忠操心子弟教育。在重文抑武的背景下,他觉得武将没有前途,希望子弟朝着文官方向转型。自范仲淹改革教学制度,苏州教育甲于东南,培养出大批人才,宋代《吴郡登科题名录碑》记录244个苏州登科进士姓名。定居苏州的韩氏子弟能接受最好的教育。韩世忠一番用心良苦,终有所获,子孙多为文官,碑文载:

子男四人。长曰彦直,尝任户部尚书,今为大中大夫,延水县开国伯,食邑八百戸。次曰彦朴,奉议郎,直显谟阁,蚤世。次曰彦质,朝奉大夫,直徽猷阁,知黄州。次曰彦古,起复朝奉大夫,充敷文阁待制,知平江府兼节制水军,今家居终蕲国之制。

孙男十七人,曰梴,奉议郎、太社令;曰杕,奉议郎、直秘阁;曰格,宣教郎;曰枢,承务郎;曰松,通仕郎;曰相,承事郎;曰椿,承务郎;曰楷,承奉郎;曰林,将仕郎;曰森;曰休;曰楫;曰杰;曰本;曰梓;曰樟。

韩世忠有四子十七孙后代昌盛,刨除早逝与年幼人员,其三个儿子与九个孙子都成为文官,家族转型较为成功。

《橘绿图》马麟 南宋 故宫博物院藏

按照父亲心愿,长子韩彦直在工部、刑部、吏部担任过官职,后来更是当到临安知府,地位类似北京市长。韩彦直也留心于学术,撰写《橘录》一书,最早记录柑橘品种和栽培技术。为增加文化底蕴,韩彦直编写《水心镜》将宋朝以来史实分门别类,著167卷,《宋史》载:

尝摭宋朝事,分为类目,名《水心镜》,为书百六十七卷。礼部尚书尤袤修国史,白于朝,下取是书以进,光宗览之,称善。

尤袤是中兴四大诗人之一,文学素养极高。他对韩彦直的认可,表明其学问达到较为高深的水平,融入到文人圈。幼子韩彦古更是与苏州有缘,担任过平江知府。做官之外更是勤于写诗词,与文人雅士相互交往。他曾作《题大智院明月巢》:

清风去无尘,白云来无心。

一笑玉溪上,落花流水深。

“清风”“白云”祥和安宁,蕴含佛教精神。韩彦古承接父亲晚年寄情佛教的闲情。“一笑”中饱含洒脱,视富贵荣华如流水落花,俨然一副江南名士模样。韩家从武将到文臣的转型非常成功。

韩世忠像 图源网络

苏州位置上佳,能处理好与朝廷关系,安高宗之心。韩世忠更是以退为进,貌似从枢密使岗位上退隐林下,实则在布局家族转型。他利用十年时间,由武转文成功延续数代富贵。

04

满城尽是韩蕲王:苏州境内的遗物遗迹

韩世忠在苏州居住的时间不长,留下的痕迹却很多,首推的当属韩瓶。

苏州境内出土过大批外形粗糙尖长、口小腹大能装水的陶器,民间盛传它是韩世忠部队使用的军用水壶,称作“韩瓶”,苏州各地博物馆均有收藏。韩瓶具有容量大、不易漏水、耐摔打的优点,特别适合急行军时边跑边喝,补充身体水分。

瓯窑青釉褐彩"东位"铭文双系韩瓶 南宋 温州博物馆藏

关于韩瓶的来历,鲜少有人记载。它的使用痕迹几乎贯穿整个南宋,对后世有深远影响。《骨董琐记》记述:

康熙丁亥,有渔人掘得瓷罂数百……或谓此韩瓶也,韩蕲王(即韩世忠)所遗,得者遂珍之。

韩世忠与苏州的缘分颇深,他的足迹遍布苏州各地。大凡韩世忠军队驻扎场所,都有韩瓶遗物留存。韩世忠曾率军驻扎张家港,可能正是因为有这段经历,让韩瓶成为张家港标志性文物,出土数量成百上千。张家港还曾发现过烧造韩瓶的古窑址,专家推测很可能是韩世忠随军工匠建造。

除了韩瓶外,韩世忠与穹窿山也结下不解之缘。相传韩世忠晚年在穹窿山隐居,隐居场所叫“宁邦禅院”。从“宁邦”二字,可以看出他虽对世俗失望,心底仍然是那个为国为民的真英雄、大丈夫,渴望北伐收复失地。隐居期间,韩世忠与部下对月长谈,诉说思乡之情,留下一处景点“玩月台”。民国大书法家于右任曾即兴挥毫“韩蕲王玩月台”六个大字,为穹窿山增添一份文气。

宁邦寺 图源:@半缘君Yuan

韩世忠与梁红玉的爱情感天动地。冯梦龙在《情史》中评价梁红玉道:

梁夫人不为娼,则不遇蕲王。不遇蕲王,则终身一娼而已。夫闺阁之幽姿,临之以父母,诳之以媒妁,敌之以门户,拘之以礼法,婿之贤不肖,盲以听焉。不幸失身为娼,乃不能择一佳婿自豪,而随风为沾泥之絮,岂不惜哉!

歌颂韩梁感情超脱世俗偏见,不拘泥于礼法。歌颂梁红玉能自主择婿,追求自由与爱情。梁红玉虽不幸沉沦风尘,却能把握命运,获得许多名门闺秀都无法想象的爱情,陪韩世忠经历金戈铁马。

《致总领少卿尺牍》韩世忠 南宋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韩世忠对苏州最大的贡献当属虔心向学的韩氏子弟。长子韩彦直前文已经略微提过,文武双全,在政治、史学、农学方面都有深刻的研究。次子韩彦质历任地方,当过平江知府、淮西总领、临安知府等职,最终以太中大夫致仕,死后获得“敏达”谥号。幼子韩彦古颇有孝心,在苏州当官时,遇到家庭矛盾就像现在的调解员一样,耐心聆听排忧解难。可见韩氏一族已经成为较为典型的文官家族。

结 语

月满则亏,水满则溢,人应当知进退。韩世忠的进退是很好的典范。他一边退居苏州,一边安排子弟习文,转换赛道获得新的发展机遇。我们应该向韩世忠学习,选择在恰当时间点往后退一步,为前进蓄势迈向更好的远方。拳头收回来,打出去才更有力量。

参考文献:

1.【元】脱脱:《宋史》,中华书局,1977年版。

2.黄光辉:《碑志书写与南宋朝政关系初探》,《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21第12期。

3.邓广铭:《宋韩忠武公世忠年谱》,重庆独立出版社,1944年版。

4.张晓旭:《宋韩蕲王韩世忠神道碑研究》,《东南文化》,1989年第5期。

5.宋志红:《南宋名将韩世忠研究》,暨南大学2006届博士论文。

6.叶梓:《穹窿山的隐者》,《江苏地方志》,2020年第1期。

7.高新天:《韩瓶新考》,《东南文化》,2005年第6期。

8.【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中华书局,1956年版。

9.【宋】杜大珪:《名臣碑传琬琰集》,文海出版社,1969年版。

10.赵岩:《明清叙事文学中韩世忠梁红玉故事的接受研究》,河北师范大学2010届硕士论文。

11.【清】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上海古籍出版社,1963年版。

12.夏星南:《〈咸安韩氏宗谱〉概述——介绍韩世忠及其家族》,《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第4期。

13.陈洁:《韩彦直与〈橘录〉初探》,重庆师范大学2020届硕士论文。

14.姚国强:《韩世忠墓址新考》,《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年第2期。

15.李贵治:《抗金名将韩世忠与夫人梁红玉事略》,《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年第4期。

16.宋志红:《论南宋初年韩世忠罢兵权》,《青海社会科学》,2006年第3期。

17.宋志红:《关于韩世忠休闲避难原因之探析》,《兰州学刊》,2006年第6期。

18.邓骏捷、梁燕洪:《韩世忠梁红玉故事源流考略》,《明清小说研究》,2007年第3期。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