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法国乱了:五毛钱引发的法国黄色革命

瞭望智库
2018-12-04 18:5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澎湃号·政务 >
字号

我在法国近二十年,每次这个国家在世界上闹出动静不外乎两种事:要么是恐怖袭击,要么大规模的政治暴力。所以当法国由于微调柴油价——仅仅0.065欧元(约值人民币0.5元)就引发席卷全国、以打砸烧为特征的黄马甲运动时,就不由得大大一哂。

在西方国家,民众不满政府而走向街头是家常便饭。但像黄马甲这样动辄就演变成激情四射的暴力行为还真是非法国莫属。警察和示威者打作一团,躺着中枪、遍体鳞伤的各种商店比比皆是。

著名的旅游圣地香街火光冲天、浓烟滚滚——既有白烟也有黑烟。白烟是催泪瓦斯,黑烟是抗议者点燃和回击的武器,中间自然还夹杂着(警方的)水柱和(抗议者的)石头瓦块、闪光弹、燃烧弹。真是火光与浓烟齐飞,水弹共长天一色。

一谈起法国政治,世人往往都笑曰:这个民族喜欢革命憎恶改革。确实,法国的历史就和过山车一样剧烈动荡起伏,从大革命开始到现在就已经出现五个共和、两次帝制、两次复辟、一次君主立宪,还有一个短暂的巴黎公社。

这种政治现象自然和法兰西民族浪漫和缺乏耐心的国民性密切相关。革命显得如此立竿见影,快意恩仇,而改革的复杂性、琐碎性、慢腾腾往往令法国人急切切地拍案而起,把桌子掀翻。所以,在法国即使搞改革都是革命式的。

这一次正在法国上演的轰轰烈烈的黄马甲运动,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这种“国民性”的体现。以致于法新社也认为巴黎香街感觉就像是爆发了革命。

当然国民性不是个筐,不是什么都能往里装。这次突发的狂飙运动还是有许多不同寻常的看点,耐人寻味。

众所周知,浪漫主义的法国向来崇尚价值观,对其他国家总觉的自己高人一等,就是对美国也一向颇为看不起,视之为金钱买掉一切的国家,包括它的民主也是充满铜臭。所以这一次微不足道的柴油涨价竟然能引发这样的政治乱局,确实出乎意料。

因为马克龙深谙法国人的弱点,涨价也是以价值观为包装、打着拯救世界的旗号:履行《巴黎气候协定》,减碳减排、发展低碳经济。不料这一次法国人并不买账,以超乎想象的程度和激烈手段进行回应。

马克龙显然也没有料到这样的局面,回应左右摇摆。一方面说民众有抗议的权力,表示对他们的理解和宽容,另一方面说制订好的政策不会轻易修改,形同再度激怒。

马克龙的失误不仅仅在于以为包装成高大上的价值观就能打到民众的软肋,从而令百姓不便反对而吞下去,更大的失误在于他上任以来搞过一系列改革,比如针对国营铁路等等,都超出想象的顺利过关,被顺境冲昏头脑的他这一次显然过于自信了。

不错,他上任之初的改革进展很顺利——都超出我的预测。原因一是法国深陷困境,危机重重,确实需要改革,这一点社会上总算罕见的有了有共识。二是他的改革都是针对部分群体,比如国营铁路。而且民众对这个群体享有的特权早就怨声载道,所以并没有掀起多大风浪。

但这一次不同,柴油涨价影响的面非常大,说全国都受影响也不为过。更重要的是柴油不仅便宜,柴油车耗油还低,是绝大多数普通民众的首选,特别是低收入者。需要指出的是,虽然这一次仅仅上涨了5毛,但今年以来已经上涨了23%!

低收入者是对价格变动最为敏感的群体,而且由于生活更为困难,其情绪更易被点爆,其行动最坚决和充满暴力,或者换句话说“革命性”最强。或许冲上最前线的是他们,但背后的支持者却是广大民众。

当然任何一场运动都是一样的,一开始目标是明确的、直接的,但随着运动的发展,其目标就会演变,规模就会自然扩大。虽然抗议之初是油价上涨,但很快就变成反抗社会不公。由于不公不义的事哪个社会都很难完全避免,所以运动一旦兴起,参加者就迅速以几何级扩张。

至此马克龙应该明白,世界也应该明白,即使法国这样崇尚美好价值观的国家,当面对具体的经济问题时,也会首选面包。

但法国价值观不敌面包,从政治学上讲还有一个重大意义。我们知道,一个国家要想良好统治,有秩序,既要有国家暴力,如警察和军队,也要有价值观的认同。否则仅凭暴力是不可能持久的。

默克尔表面上是一拍脑袋就决定接收100万难民,实际操作起来却并没有什么阻力。根本原因就在于,至少当时德国举国上下面对难民都有共同的价值观。匈牙利则相反,政府不接纳难民,百姓也持同样的立场。假如政府和民众正好相反,政策就没有办法实施。

所以当法国由于经济原因(经济已经无法支撑它的价值观)或种族问题而越来越多地在价值观上失去共识的时候,这个国家还将如何统治?

除了国民性、价值观,在我看来,这场运动还和制度脱不了干系。

放眼今天,西方政治人物脱离民众,不懂民生疾苦已经是常态。

马克龙是法国历史上最为年轻的总统之一,他上的是精英学校,干的是金融等高端行业,然后就直接成为奥朗德的顾问和内阁成员。这样的经历让他能理解五毛钱对百姓意味什么是根本不可能的。这就是为什么,今天越来越多的法国人视他为“富人们的总统”。

如果看看整个西方,民众大概只有两个选择:要么是特朗普这样的民粹主义者,能说出他们的心里话。要么是马克龙这样的精英人物,受过良好教育,修养好,有很高的政治素养,但却常讲“何不食肉糜”。

目前整个西方大国中,只有法国还能够在选举中“压制”住民粹主义,但照目前的形势,一个只有26%支持率的领导人,估计也就只有一个任期。民粹主义者将是唯一的选项。

政治人物是制度困境的一个方面,民众则是另一个方面。今天整个西方失去了改革能力,“当家做主”的人民也是责任难逃。

一个国家不可能总是顺风顺水的发展,总会有逆境和困难,也就需要改革。但西方民主这种制度设计对人民的要求非常高:不但要理性,还要有长远目光,还能为了全局利益牺牲局部利益,为了未来牺牲当下,为了集体牺牲个人。但这样的人民基本上不存在。一旦自己的利益受损,要么立即走向街头终结改革,比如上世纪九十年代希拉克时代,要么用选票中断改革。

和制度有关的第三个因素则是反对党。

本来,按照制度设计,忠诚的反对党的职责就是监督执政党,纠正错误,更好的治理国家。然而这个制度设计是如此的违反人性。反对党最梦寐以求的是成为执政党,要想达到这个目的,唯一的办法就是令执政党犯错,放大执政党的任何错误,让它失去民心而下台。

执政党有难,哪怕是国难,它们只会趁火打劫。这一次黄色风暴如此猛烈就和在野党推波助澜有关。甚至当发生全面的暴力行为时,在野党不但不站在政府一边,反而指责政府故意凸显暴力场景,意图使其在这场运动中彻底失去人心!

且看法国左右翼在野党的表现:

极右翼领袖勒庞女士甚至“诗兴大发”,发推称赞:“英雄啊,黄背心,你们把自己的身体变成壁垒,高唱马赛曲,保护无名英雄纪念碑,以免遭到打砸。你们是站起来与小流氓勇敢斗争的法国人民”。

法国站起来党魁讥讽内政部长,本来属于放火政府,现在却扮演起救火队的角色。他甚至指责政府有意识在星期六让暴力膨胀,从而让人民运动失去信用。

共和党也谴责暴力,但谴责的是“自我封闭在这一暴力中的共和国总统和政府”,称是因为他们没有听取人民,没有向人民伸出援手,才引发人民的愤怒,把责任全推到执政党身上。

法国不服从领袖梅郎雄指责“当权者希望发生严重事件来让人们感到恐惧”,当晚他发推称:“这是历史的一天,在法国,公民起义让马克龙一派以及金钱世界发抖。”

别忘了现在的在野党也是昔日的执政党,它们也有着众多的资源。当他们介入的时候,这场运动怎么可能不一再升级?怎么可能短期收场?

要知道这个连法国的象征凯旋门都不放过的暴力运动,伤害的是这个国家的国际形象和民族荣誉,但政党利益高于一切,这就是今天西方民主政治的现实。

不过面对这样的局面,执政党也是轻描淡写,竟然把游行发生暴力事件归结为少数职业破坏者(法国内政部长认为暴乱是破坏秩序的惯犯、职业打砸抢所致)。而对于这些所谓的职业人士,多年来一直存在,历经多个不同政党执政,却从未得到整治。以致于有警察怀疑这些人是政府故意放养的,如无暴力行为出现,当局又如何能公开劝阻民众上街,将其负面化并在短期内压下社会运动呢?

我多年来之所以对法国民主越来越失望,当家做主的人民如何表现就不说了,那些精英组成的各政党,怎么就连暴力这样的问题都会没有共识呢?如此无原则不就是为了一个权和利吗?这怎么像搞了两百多年的老牌民主国家的样?

所以一个五毛钱的改革就能引发一场如此烈度的革命风暴,就是今天西方制度运行困境的写照。

最后要说的是,在五毛钱的改革出台之前,法国还对高等教育进行了超大幅度的改革,甚至可以说是教育路线的大变革。但奇怪的是,这样大动作的改革竟然在法国未能引起一点波澜。

原因很简单,这次改革的对象是留学生。过去法国对学生采用平等原则,只要是学生,不管来自什么地方都一视同仁。公立大学除了收一点注册费外,所有人都是免费。这和英美教育产业化完全不同。为此既显示了法国的软实力,增强了法国(法语)的吸引力,而且还在全球培养了不少亲法派精英。

然而,这一次法国决定改变这样的教育方针和理念,所交费用上涨十几倍:本科生从过去的170欧元涨到2770欧元!硕士从243欧元涨到3770欧元!

最奇葩的是,法国总理菲力普声称学费暴涨的目的是为了:“欢迎更多留学生来法国。”没有看错,他说的就是:为了“欢迎更多留学生来法国”!法式政府的逻辑就是如此。

但事实是由于来自非洲的留学生占42.7%,他们多数都没有能力承担这个费用而不得不离开。

法国这样做的原因谁都知道,就是因为财政困难才不得不放弃教育平等的价值观。这和法国民众因为经济而放弃环保低碳价值观是一样的。

且不说法国教育理念的改变是否合理,后果是否严重,从长远来看国家是否得不偿失,问题的关键在于全法国竟然一片静悄悄,这和区区五毛钱引发的爆炸性效果实在是过于悬殊。

原因其实也很简单,留学生没有选票,其利益自然没有保障,自然可以被任意侵害和剥夺。如果说民众可以为了五毛钱而阻断改革是一个极端,那么另一个极端就是这种制度根本无法保护弱势群体。别说没有选票,就是选票少也同样被忽视。这恐怕就是法国少数族裔比如穆斯林往往诉诸暴力的原因,而且寄希望于未来通过高生育率改变处境。

非常之事必有非常之因,法国这场微不足道的五毛钱引发的如此不成比例的黄色革命,背后就是国民性、价值观共识的崩解和制度的失灵。不管是哪一方取得胜利,最后失败的都是整个国家。国民性无法改变,看来能动的只有价值观和制度了,只是以今天的法国来讲,它还有这个可能吗?

延伸阅读:

法国乱了!“黄马甲”的抗议拷问马克龙改革

发生在法国已有两个多星期的“黄马甲”大规模抗议活动,仍然在继续。

数以万计的法国人身穿黄色背心走上街头,向法国政府抗议加征燃油税导致油价上涨,进而质疑法国政府着力推进的系列改革。

这场被法国媒体称为总统马克龙上任以来面临的最大和最久挑战的抗议活动,也已蔓延至首都巴黎,给全球闻名商业街区——香榭丽舍大街的交通带来极大挑战。街区上的多数商家选择歇业,为预防遭到抢砸,有商家竟在店铺门窗处钉上了木板。

数千人聚集在香榭丽舍大街凯旋门前。标语:“马克龙,别再把我们当傻瓜了!”

法国政府对待“黄马甲”运动一方面注意态度温和,强调对人们不满的“倾听”和“理解”,避免事态激化,另一方面也多次表态要坚持加税和继续改革。

当前的局势在考验马克龙的改革定力。近期民调显示,马克龙的民意支持率已跌至25%,为当选以来最低。

早在去年当选后不久,马克龙就曾在内部会议上表示,改革必然会得罪选民,会导致支持率暴跌,要经得起这一考验。

如今,考验真的来到,马克龙能坚持下去吗?

法国多地司机身穿黄色马甲在街头游行,抗议油价上涨。

文|孔帆 瞭望智库特约国际观察员、《欧洲时报》记者

编辑| 蒲海燕瞭望智库

本文为瞭望智库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在文前注明来源瞭望智库(zhczyj)及作者信息,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美国总统特朗普那条“让法兰西再次伟大”的推文,就像一道魔咒,戴在了法国总统马克龙头上,“黄马甲”运动让法国再次陷入四面楚歌的危机。

大部分法国人想的是,别再提“伟大”这件事儿了,我们就想好好地过个圣诞节,我们就渴望平静的日子。

但目前看来,法国民众的愿望不太容易实现。因为马克龙对“黄马甲”运动的回应,并没有让大家满意。这个运动,还会持续下去。并且有扩大的势头。

特朗普连发多条推文,怒怼马克龙。

1

“黄马甲”究竟在抗议什么?

这次“黄马甲”运动示威爆发的诱因在于法国油价飙升。

法国石油工业联合会披露的数据显示,到今年10月中旬,全法国的柴油价格达到平均每升约1.533欧元,比去年同期上涨24%,95号无铅汽油的价格平均每升约1.547欧元,同比上涨约17%。

在示威者们看来,油价之所以飞涨,原因在于从今年1月起,为应对气候变化,法国政府对每升柴油和汽油分别加税7.6欧分和3.9欧分。更让法国民众难以接受的是,法国政府明年还要对柴油和汽油分别加税6欧分和3欧分,2022年还会继续加税。

面对逾10万示威者上街抗议燃油税,11月27日,马克龙承诺就绿色能源政策安排三个月征求意见期,但坚称大方向不会变。

在长达一小时的能源政策讲话中,马克龙坚称,抗议活动不会让他重新考虑推动更清洁能源的努力。他在讲话中还阐述了降低法国对核电依赖的计划。但他承认草根运动的愤怒,指出:“我们应该倾听社会警报和抗议”,并补充说,“但环境警报也已拉响”。

且不提示威与环境问题是否相关,“黄马甲”运动表面是抗议油价上涨,背后折射出的却是法国的深重危机——

马克龙曾把提高法国人的购买力作为竞选承诺。然而,一年多过去了,法国民众的购买力不但没有提高,还明显下降了。油价上涨,不过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当然,《世界报》、《费加罗报》等法国各个派系的媒体也指出,此次完全怪罪政府并无道理,法国政府上调燃油税引起的涨价,实际只占此次油价上涨的三分之一,油价上涨的主因,是原油价格飙升。一些分析人士还指出,法国政府加征燃油税也是不得已,因为在“改革动辄得罪选民”的背景下,唯有祭出“环保”这一绝对政治正确的大旗,才能名正言顺地加税以改善财政,为推动改革奠定基础。

然而说到底,法国此次大规模民众示威反映出,民众对于国家税收的不信任。

法国《世界报》一份调查显示,只有勉强过半数(54%)的法国人认为,纳税是“公民行为”。83%的法国人认为,税收收上来的钱被“滥用”。调查还显示,在年轻人中间,在小规模市镇的居民中间,在普通低收入阶层和右派支持者中间,信任危机更加严重。

法国人的这些反应很容易理解。尽管政府多次承诺,但在过去40年中,税负显著增加,今天税赋达到了国内生产总值的47%,几乎创了欧洲的纪录。尽管许多人承诺要解决这个问题,但税收制度已变得越来越错综复杂,不透明。引爆当前“黄马甲”运动的油税,就是一个非常突出的例子。

在这个数字的背后,显然存在着两个法国:

一个是普通低收入阶级和农村或其周边地区的居民,对他们来说,交税越来越不是公民义务了;

另一个则是富裕的法国人,城市人和有文凭的人,他们不管怎么说,还继续承担税务责任。

马克龙上台后,法国各种税费上升。(法国媒体制图)

2

马克龙改革失败了么?

马克龙上任伊始,其改革力度还是得到了法国民众支持的——

部分取消了金融交易税和居住税,赢得一片掌声;

部分取消巨富税,让一些准备搬到国外的法国富豪,又把箱子从私人飞机上搬了下来;

改革劳动法,不向强大的工会低头,并且对其进行内部瓦解,也让很多讨厌工会的民众,非常欣赏其魄力和手腕。

如果马克龙的改革能够顺利进行的话,也许就没有眼下的“黄马甲”运动。但是,他的改革没有一个能让人们看到希望。

以最让民众受益的部分取消居住税为例,当时被称为“大礼包”,地方政府的收入却因此而大减。地方政府的财政本来就不宽裕,马克龙把这个收入大头砍掉,地方政府可就真的捉襟见肘了。

对此,马克龙安慰这些地方市长、区长、镇长说,国家会给你们拨款的。地方政府等了一段时间,发现这又是马克龙画的一张饼。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你减居住税,我们就增加地方税。于是负担辗转又回到了老百姓身上。

最新民调显示,法国市镇官员,超过一半不愿意再连任。今年的法国市长协会年会,马克龙罕见没有出席市长年会。他在总统府与市长代表聚谈时,听取了市长们的抱怨与问题陈述,回答说,知道市长们的日子有困难,可是政府的日子更不好过、更困难,我们要同舟共济。他更许诺,将改变工作方式,增加对地方市长的支持与援助,在地方居住税和市政府行政资助方面给予更多的自主余地。

当然,也不能说马克龙不考虑民间疾苦。马克龙政府今年9月份推出了宣布已久的援助贫困者的一揽子措施,这些措施的总预算为80亿欧元。有评论认为,援助措施的出台或许同马克龙总统民意支持率的下跌以及即将举行的欧洲议会选举有关。其实更关键的问题是,钱从哪里来?

根据法国国家统计学院公布的数字,法国有880万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相当于法国人口总数的14%。“黄马甲”运动的重要参与者,大部分正是所谓的“穷人”或者他们的支持者。根据法国新闻台(Franceinfo)的最新消息,已经有学生开始参与“黄马甲”运动。除了大学生,一些高中生也开始参与其中。这样的话,事态就有些严重了。

本来,法国政府认为,参与抗议就是一群“暴民”,是乌合之众,只要政府强硬一下,就会挺过去。铁路工人大罢工,声势那么浩大,不也都摆平了。然而这正是危机所在——政府不与工会对话,不让工会去调解,那么,与底层民众的对话渠道,就彻底断了。

11月30日“黄马甲”代表与总理菲利普的对话,只去了两个人,其中一个代表,见没有电视直播,掉头就走了。

继续僵持下去,法国将可能迎来更大的动荡。

28日晚,马克龙专机抵达布宜诺斯艾利斯埃塞萨国际机场后,刚开舱门,马克龙就看到一名“黄马甲”机场工作人员,并与之握手。(图片来源:“G1globo网站”)

3

内政不行外交补?

非常巧合的是,每当法国国内出现大的抗议活动时,马克龙都有重大的出访任务。

这次马克龙本想着借出席二十国集团(G20)峰会去透透气,但媒体调侃称,他还是没能逃过“黄马甲”的阴影——

马克龙专机抵达时,未见阿方接机官员,只看到一名“黄马甲”机场工作人员,并与之握手。后来才知,由于协调问题,阿根廷副总统姗姗来迟。

“内政不行外交补”,是萨科齐以来法国历任总统的一贯作风。

为此,法国《世界报》的评论称:

马克龙凭着他的年轻,成功地在国际舞台上成为一位很重要的对话者,不过,具体的成果却迟迟看不到。马克龙的外交被认为是有活力的、务实的,但是,却在气候或伊朗这样的问题上四处碰壁。

在很多外国领导人看来,马克龙代表了欧盟,但却难以让他的改革计划被欧盟通过。在欧盟,马克龙除了盟友默克尔的支持,可以说是势单力薄,尤其是在面对像意大利这样的民粹主义政党崛起的时候。

今年11月,马克龙在法国凡尔登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百年纪念活动时曾呼吁建立“欧洲军”,他表示,欧洲需要建立一支“真正的自己的军队”,以抵抗来自美俄等国的影响。该言论在全世界引起广泛关注。

美国总统特朗普发文称马克龙的想法难以理解,更是一种“侮辱”。

事实上,马克龙“欧洲军”的概念已不是第一次提出。自2017年上台以来,马克龙曾多次呼吁欧洲自建军队保护自己,不能全然依赖美国保护。

然而,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费代丽卡·莫盖里尼评论了关于建立欧洲联合军队的可能性,她说道,“欧盟永远不会变成军事联盟,也不会去和北约竞争。”英国国防大臣加文·威廉姆森也抨击了“欧洲军”的概念,认为这破坏了北约的安全努力。

或许一直以来,马克龙对自己和法国在国际上的定位都有误解——他坚决认为法国是一流大国,并参与与之并不匹配的国际决策。

巴黎和平论坛的不欢而散,就是一个例证。

总监制:王磊

监制:夏宇

责编:戴丽丽李逸博

编务:谢芳

文:宋鲁郑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观察者网”(ID:guanchacn),原文首发于2018年12月4日,标题为《五毛钱就能引发法国"黄色革命"?》,不代表瞭望智库观点。

(本文原标题:《法国乱了!只因5毛钱?》)


    责任编辑:沈关哲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