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社论】短视频时代,我们为何还要读书

2024-04-23 17:01
来源:澎湃新闻
社论 >
字号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第二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5本,人均每天读纸质书23.38分钟。

世界读书日,当然要号召大家多读书,特别是纸质书。但不得不正视的是,短视频正在强势争夺国民的读书时间。

《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4)》显示,去年我国短视频人均单日使用时长为151分钟——人均每天看短视频两个半小时,读书不到半小时,在短视频面前,阅读似乎已经“败下阵来”。就连作家莫言也表示,“其实我也刷短视频,但每次刷完了都会批评自己,怎么又刷了一小时。”

读书是一项很奇异的活动:它有意思,让人有收获;但它也并不轻松,甚至痛苦。在对人注意力的争夺上,读书确实不占优势。除了短视频,任何一种放松的娱乐活动,都有可能取代人们读书的兴致,捕获人们更多的时间。

司马光说自己写完《资治通鉴》后,“人多欲求观读,未终一纸,已欠伸思睡”,这和今天很多读者的读书困境一样。读书如果很轻松,历史上也不会出现那么多劝学的文章,也不会有“十年寒窗”“头悬梁锥刺股”“学海无涯苦作舟”这样的说法了。

身处如今的短视频时代,我们为何还要多读书?刷几条段子、追几集微短剧,它不香吗?

有一个成语叫“折节读书”,意思是“改变旧习,发愤读书”。对于今天的普通人来说,或许没有这么夸张,但是当我们读书的时候,一定也需要作出某种改变:放下傲慢与自满,去承认自己的无知,去寻找问题的答案。

也正因如此,娱乐或许能带给人一时的精神愉悦,但读书却能赋予一个人深邃开阔的精神世界。读书的过程可能是“痛苦”的,但也正因为“痛苦”,人们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打破偏见、消除迷思、培植理性、超越自我。当最后一页翻过的那一刻,你可能已经是一个新的自己。

可喜的是,即便娱乐方式日益丰富,读书并没有被人们忘记。“人均每天读纸质书23.38分钟”,数据虽然看着不长,但依然比2023年增加了0.25分钟——在短视频疯狂抢占人们注意力的情况下,这一增长并不容易。而且,如今的读书场景也早已超越了纸质阅读的范畴,网络阅读、数字阅读已成生活常态。

各种有关读书的数据,或许不会像各类App的日活、月活一样增长明显,但每一个小数点数字的增加,意义却是指数级的。哪怕只是多读了那么几页纸、几行字,一个人的灵魂可能就获得了新的启迪。

这两天,澎湃新闻报道了上海地铁上的阅读者,有人在读《周易》,有人在读马尔克斯的遗作《我们八月见》,有人在读《平凡的世界》,也有人在读《Python编程:从入门到实践》……在疾速行驶的地铁里,上班族沉浸式读书的一幕让人感到美好:读书是最直接的通道,带我们去见识无边无际和异彩纷呈的知识世界。

“多读读书吧”,这句话说千百遍也不会过时。正如千百年来读书本身所证明的那样,无论周遭如何纷繁变化,你可以随时拿起一本书,去获得一种沉静、力量和方向感。

    责任编辑:甘琼芳
    图片编辑:朱伟辉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