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父亲心里的一笔债:想赚钱却成了招生骗局的“帮凶”

2018-12-11 19:1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今年六月,李叔又拎着大包小包的烟酒来了我家,见到我就拿出红包往我手里塞,我连忙躲开,喊父亲出来。

见到父亲,李叔满脸堆笑,将带来的东西放下,毕恭毕敬地说:“钱老师,您今年打算出山吗?我们还指望着你过日子呢。”

父亲摇头,将桌子上的东西收拾好,塞回李叔的手上。“我说过不再做这种事,你回去吧,东西带走。”

“别啊,赚钱的事情干嘛不去啊。”

“要钱,我也要良心。”父亲大声说,摆摆手示意李叔离开。

李叔见没有商量的余地,灰溜溜地拎着东西走了。看着李叔的背影,父亲叹了一口气,说:“老师这个称号我可担不起。”

我心里很清楚,父亲不是老师,他只有初中学历,前些年一直做回收废柴油的工作,每天忙着在市里回收废柴油,再联系顾客送货。自我记事起,他总是一副脏兮兮的模样,身上弥漫着一股难闻的柴油味儿。

那时候,回收废柴油还是一门不错的生意。当时行业人少,废油也多,一个月多跑几趟就能赚到很多钱。可随着加入的人越来越多,废柴油倒成了稀罕物,需要时刻盯着,不然很难赚到钱。

投入的精力与收入不匹配,时间一长,父亲便有些倦了。加上近几年环境整治,柴油买卖越来越难做,同行们接连退出另谋出路,父亲也开始为以后做打算。

李叔就是在这时候找上父亲的。他是父亲的老乡,在一所民办职业院校做招生办主任。

他跟父亲说,他所在的学校师资力量很不错,虽然正规,但没什么知名度,生源太少,校内招生老师人手也不足,言下之意是想让父亲来帮他。

李叔讲得口干舌燥,将招生的好处说了个遍,提及招到一个学生就能拿到800元的回扣时,李叔的眼睛闪着精光。在家长的眼中,孩子是掌上明珠,而在招生人员的眼里,则是钞票。

父亲操劳了大半辈子,在他心中,只需要动嘴皮就能赚钱的工作是轻松而难得的,询问了李叔学校资质后,就爽快答应下来,还请李叔去饭店吃了一顿大餐。在饭桌上,父亲承诺自己一定好好招生,争取多拿钱。

父亲很胖,块头也大,面相有些凶恶。为避免自身形象影响招生的成果,他特意去配了一副黑框眼镜,选购一套合身的西服,还煞有其事地印了一套名片。

打着领带,拎着公文包,父亲把“招生办钱老师”这个形象装扮得像模像样。

做好准备后,父亲便开始盘算起招生的门路。

父亲的老家在一个闭塞的农村,大多数人都没见过什么世面,也没什么文化,这群人便成了父亲招生的首要目标。

他特意抽了几天时间跑回老家,在村子里四处发放招生简章,宣传过程中他只字不提招生的事情,只将职业院校的前景描述得如日中天。

父亲没读过什么书,讲述起读书的好处却头头是道,叮嘱家长一定要给孩子谋一条出路。

那时候我问父亲,为什么不直接招生呢?父亲却说,要学会把握住他们的心理,主动送上门的才是最好的。

事实证明,他是对的。

没过几天,家里果真来了人,找上父亲的是一对农民工夫妇,孩子从小丢在老家,成绩差,考不上正规高中。他们坐在凳子上,身子缩在一起,双手交替摩擦着,看上去有些局促。

他们问父亲:“职业院校要怎么上?”

父亲晃了晃脑袋,说:“你别看职业院校分数低,以后的发展可大着呢,你说这个时代最缺的是什么,是技术对不对,有了技术啊,也就有了工作。”

“不过,你别以为上职业院校就那么容易。”父亲话锋一转,语气又沉了下来,那对夫妻的神色也紧张起来。

“看在大家都是老乡的份上,我一定帮你们。现在就报,不然等到人多了,就挤不上了!孩子上高中没希望,倒不如现在给他报个职业学校让他稳下来。”

他们连声答应,临走的时候,夫妻俩紧紧握住父亲的手,不停地说着感谢。

父亲从钱包里抽出两百块钱塞给了他们,说是帮补的路费,并让他们路上小心。没过多久,那对夫妻的儿子,林润就入学了。

入学的第一天,那对夫妻特意带了林润过来,向父亲再次表示感谢。临走时,还恳求父亲帮忙,多照顾林润一些。

职校校区 | 作者供图

父亲答应了,林润入学后,他便和李叔打招呼,给林润办了政策优惠和贫困补助,时不时也会带一些小零食去看他。

而林润有不少和他一样上不了高中的朋友,全都介绍给了父亲。

父亲靠这招赚了不少钱,也取得了“老师”的称号。李叔不时便会跑到我家里,“老师”长“老师”短地称呼着,感谢父亲为他招揽了学生。

从“老钱”到“钱老师”,父亲乐得笑开了花,腰杆子直了不少,说话的底气也足了很多。

招生进行得如火如荼,但父亲在行业内很快就遇到了劲敌。

陈锋是父亲的同乡,三十多岁,没有正经职业,但是能说会道,擅长推销。父亲看中了他的能力,为了加快招生进程,便和他达成合作协议:老家的人由父亲联系,陈锋亲自去接待洽谈,招生成功后,六四分成。

一开始,仗着父亲的人际关系,陈锋在村子里混得如鱼得水,招生十分顺畅。但是没过多久,陈锋那边就出了问题。

因为是父亲合伙人,陈锋在老家备受村民信赖,他很快在周遭几个村子里建立起自己的人脉,渠道稳定后,陈锋就瞒着父亲,私自带学生去学校签约。

父亲一直被瞒在鼓里,直到有一次,父亲费心联系十几户人家,没隔几天,那十几户人家却突然说有事,推了和父亲的见面,多番打听后才知道,这些人全部被陈锋抢走了。

父亲一下损失近两万块的提成,当即和陈锋撕破面皮,气得好几天没说话,一个人坐在屋子里生闷气。

陈锋回来后,父亲特意跑到他家里去堵,指着他骂了好久,临走时,他还放下狠话:“以后我见你一次,打你一次。”

回到家,父亲像被抽干了力气,瘫在凳子上,我不知道他是心疼自己的钱,还是愤恨村民对他的背叛。

这件事结束,父亲的招生之旅开始走下坡路。参与招生的学校和人员越来越多,生源得不到扩展,一直都是僧多粥少的状态,父亲断了提成的收入,变得越来越焦躁。

有一天,他喝了很多酒,看见刚刚回家的我,便让我坐下,要和我谈心。

他问我:“你是不是也看不起我?”

我不知他为何突然问这个问题,只好猛地摇头。

“你说我算个啥老师啊,哪有初中毕业的老师啊!”

“唉,读职业学校真的有用吗?真的能学到东西吗?”

“我哪天一定要把陈锋打一顿,这个兔崽子。”

那晚月色朦胧,父亲很失态,说了很多话,满脸忧伤。

生源大幅减少,让父亲对招生的热情不再高涨,他拿出全部积蓄,在学校旁边开了一家小卖部,算是给自己留了条后路。

开了商店后,父亲已经很少参与招生,大部分时间都待在店里,成堆的招生简章都被当做垫桌脚的工具。

父亲开的小卖铺  | 作者供图

我也是在这家小店里,再一次见到了林润。他拎着一个厚重的行李箱,穿着一件格子衫,走进来,对我父亲喊了喊了一句“叔叔。”

父亲见到他有些吃惊,搓了搓手,招呼他坐下,递给他一瓶饮料。

“你这是要去哪?今天咋不上课?”

林润抿了一口饮料,说:“没课了,今天开始就要去实习了。”

“不是三年制吗?咋说不得读完两年?”

“说是这样说的,但是现在学校不让读了,必须要去实习。”

“去哪?”

“江西。”

父亲和林润聊了很多,每说一句话,眼里的光便暗淡一些。他突然发现,这场声势浩大的招生只是一个骗钱的幌子,而他是这场骗局里最大的帮凶。

送走林润后,父亲脸色不好,他开始在QQ上联系经他手招来的学生。他不太会用拼音,视力也有些差,只好找来我帮他打字,他说一句,我打一句。

他问那些学生现在在哪里,是否完成当初说好的学业。经过询问才发现,他们的遭遇和林润一样。父亲又连忙打电话给李叔,问他究竟是怎么回事。

李叔的声音很大,我清楚地听见他说:“学好了就去实习呗,能咋的。”

“他们还是孩子啊!都没成年,就丢出去实习了,能安全吗?”

“你管那么多干嘛?人各有命。再说你也拿了好处,你以为八百块钱就这么好赚?”

“你当初怎么没跟我说清楚这个!不是说你们学校很正规吗?”

父亲的声音越来越大,李叔敷衍他几句,匆匆挂断电话。那一晚,父亲坐在屋子里一言不发,第二天就去了学校。听说他和李叔大吵一架,最终也没争论出什么结果。

学校依旧继续招生,有了陈锋,招生活动照常运转。父亲的意见,自然没那么重要。

回家后,父亲将家里的招生简章当做废纸卖了出去,又联系他打过交道的学生,叮嘱他们在外要照顾好自己。

偶尔碰见老家来人,询问职业院校的事情,父亲也将此学校不太正规的真相全部告诉他们。若还是有人坚持要去,800元的提成父亲也转交给了进校的学生。

现在,他开着一家小店,生意不怎么样,也一直和从前招过来的学生保持着联系,时不时关心一下他们的近况。我知道,这些学生是父亲心中欠下最大的一笔债。

作者蓝格子,内容编辑

首发于公众号“全民故事计划”(ID:quanmingushi)

如需转载,请至微信后台询问

寻找每个有故事的人,发现打动人心的真实故事

投稿请寄 tougao@quanmingushi.com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