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杨绛传》⑥|《围城》的灵感来自哪里?

2024-05-09 21:4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10天共读一部经典好书,满足你的知识渴求。

「经典共读精华领读」栏目开启5年了,未来我们会在持续提炼人物传记精华内容的同时,新增心理、影视原著、社科、现代文学等多领域共读书目,为你带来更加新颖、沉浸式的阅读体验,激发你对人生的深度思考。

这一次,我们读的是《杨绛传:生活不易,保持优雅》。杨绛生于乱世,却一生淡然,在写作上受万人追捧,在翻译上也有卓越成就。本书作者赵彤彤用诗意的语言,将杨绛的人生历程娓娓道来。让我们共同阅读这本书,了解杨绛不妥协、不慌张、不迷茫的生活态度。

阅读,既是一种陪伴,也是为了更好的成长。

领读 | 江徐

十点人物志出品

昨天,我们读到的是杨绛与钱锺书留学归来后的选择。钱锺书前往西南联大任职,杨绛在上海振华女校开始她的校长生涯,虽然她将学校管理得有声有色,却少了陪伴女儿的时间。一年后,她主动辞职,重拾文学梦。这一时期,钱锺书从湖南蓝田国立师范学校辞职回来,从此夫妻团聚,一家相聚。

这对伉俪情深的夫妻,在那之后将分别从事何种工作,又如何经营他们的家庭?

接下来,让我们开始今天的共读吧。

“一枝独秀的是杨绛”

夫妻团聚,一家三口又在一起了,大家都非常高兴。

钱锺书郑重地对杨绛说:“从今以后,咱们只有死别,不再生离。”

初回上海,钱锺书没有工作,岳父将自己在震旦女子文理学院的工作让给了他,按钟点授课。因为课讲得很好,钱锺书没多久被学校聘为正式教授。后来还收了两名弟子,有了束脩,生活宽裕了些。

杨绛担任小学教师的工作,其他老师都不喜欢给一年级的孩子讲课,觉得刚上学的孩子什么都不懂,没有规矩,课堂上问题百出。

杨绛自有对策——她记住所有孩子的名字,谁若调皮捣蛋,立刻点名喝止。如此一来,孩子们就听话了。而其他老师都是“小朋友”“小同学”这些笼统的称呼,学生也就不怕。

那时,日本人在上海横行霸道,四处设卡,乘车时也会遇到日本兵拦截检查,最让杨绛不满的是,有些国人还会向日本兵鞠躬。

有一次,她遇到日本兵上车检查,所有人起身鞠躬,杨绛不愿意,动作就慢了些,日本兵走过来,用手捏起她下巴,她却毫不示弱地瞪着对方说道:“岂有此理!”

日本兵下车后,杨绛想想心有余悸,从此走路去上班,后来为了安全起见,索性辞职在家了。

杨绛、钱锺书,和他俩的女儿钱媛

面对战争的巨大压力,上海的文化生活却非常丰富,话剧成一种流行的文艺方式。

在当时的戏剧界,杨绛夫妇的好友李健吾、陈麟瑞都是其中高手,他们与戏剧界名人柯灵等人主持了上海职业剧团。

杨绛在友人的劝说和鼓励下,也开始尝试剧本创作。她凭借自己的文字天赋,和多年所学所见,写出人生中第一部话剧《称心如意》,很快被搬上舞台,并且获得满堂彩。杨绛凭此一举成名。

杨绛本名杨季康,《称心如意》上映前做宣传海报,李健吾问她笔名,“季康”两个字读快了,成了“绛”,她便将错就错,从此以“杨绛”作为笔名。

紧接着,杨绛又创作了经典喜剧《弄假成真》。李健吾给出评价:“我坚持地说,在现代中国文学里面……《弄假成真》将是第二道里程碑。”柯灵也评论说“一枝独秀的是杨绛。”

从那之后,杨绛笔下好剧连连,一时在戏剧界风头无二。

无论喜剧,还是悲剧,她所创作的戏剧,都具有震撼人心、警醒世人的意义。

痴人有痴福

杨绛在剧坛大显身手,连获殊荣,她的名字也被人津津乐道,钱锺书反倒成了“杨绛的丈夫钱锺书”。

在这风头正劲的阶段,杨绛甘愿选择夫唱妇随,也因此成就了钱锺书的绝世佳作《围城》,世人改口称她为“钱锺书的夫人杨绛”。

有一天,钱锺书告诉杨绛,他想写一部长篇小说。虽然只是一个念头,杨绛却非常支持。

为了将更多时间用于写作,钱锺书减少在震旦女子文理学院的授课时间,如此一来,收入也有所减少。

为了节省开支,杨绛开始亲力亲为打理家务。劈柴、生火、做饭、洗衣服,这些琐务她一直不太会,却心甘情愿地学着去做。

遇到煤厂有煤沫子,她一下子购买300斤回来自制煤球。为节省使用煤球,她还亲自动手,将煤炉堂子的腰身改得细细的。瘦弱的杨绛还学会用斧头劈柴,粗壮的木头,她也能很有技巧地劈开。

钱锺书的婶婶这样称赞她:“大家闺秀,千金小姐,笔杆摇得,锅铲握得。真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入水能游,出水能跳。宣哥(钱锺书小名)痴人有痴福。”

正因为杨绛全心全意的照顾,钱锺书才能心无旁骛地投入创作。

电视剧《围城》截图

1944年,钱锺书开始动笔写《围城》,历时两年,得以完成。

这部经典著作中的很多场景,钱锺书都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蓝本。比如结婚一幕,就与他和杨绛的婚礼相似,白衣领被汗水浸透的新郎,就是钱锺书的翻版。

每天晚上,他会把写好的稿子拿给杨绛过目,这也是他俩的闺房之乐。

《围城》问世后,吸引了无数读者。他俩的朋友李健吾看过之后惊喜地感叹:“这个做学问的书虫怎么写起了小说呢?而且是一部讽世之作,一部新《儒林外传》!”

没多久,杨绛的父亲杨荫杭在苏州老家病逝,战乱导致交通受阻,杨绛未能去见父亲最后一面,这给她带来很大的打击,几乎难以承受。

后来终于赶回苏州,昔日堂前风光已不在。杨绛还是像出嫁之前那样,默默地给父亲沏了一杯茶,无声地流下泪来。钱锺书一直陪在她身边,安慰着她,伉俪情深,无需多言。

钱锺书一直不服气自己的父亲,对思想开明的岳父倒是颇为服气,两个人能说到一起,面对岳父的辞世,他也非常悲痛。

苦尽甘来,重回清华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战争结束。

整个上海笼罩在胜利的喜悦气氛中,人们终于熬过来了。杨绛和家人抱在一起,喜极而泣。

抗战胜利后,钱锺书辞去震旦女子文理学院的职务,到国立中央图书馆工作,出任英文总纂兼任《书林季刊》的主编。馆长徐洪宝非常欣赏他,说“像钱锺书这样的人才,二三百年才出一个。”

钱锺书工作顺利,收入有所增加,杨绛无须待在家做“灶下婢”,于是应邀出任震旦女子文理学院的教授。上课之余,她继续进行文学创作,还翻译了很多散文。

杨绛和钱锺书这对苦尽甘来的学者夫妇,始终淡泊名利,教育家朱家骅以联合国教育文化会议首席代表的身份,邀请他俩去联合国任教;牛津大学的汉学家斯伯丁邀请他俩去英国执教,面对这些出国任教的机会,他俩都选择拒绝。

“人的遭遇,终究是和祖国人民结连在一起的。”这是钱锺书的原则。在去留问题上,这对学者夫妇意志坚决,不为虚名所累,更无畏前途艰难。

1949年秋天,杨绛和钱锺书在收到清华大学的约聘后,带着女儿登上了北上的列车。

到了清华,钱锺书被安排负责教西洋文学史和经典文学两门外文课,兼管外文研究所事宜。他们的住所在新林院,旁边住着林徽因、梁思成、潘光旦等学者。

校方很重视钱锺书,他每个月的工资为1100斤小米,比其他同级的同事多很多。关于外文系的事情,教务长经常来征求他的意见。

重新踏入阔别多年的清华校园,杨绛感慨万千。她曾在这里求学,在此地和钱锺书相识相爱,一路风雨相伴,不离不弃。

她想起母亲在世时取笑道:“阿季脚上拴着月下老人的红丝呢,所以心心念念想考清华。”

清华有一项规定,夫妻不能同时在校当专职教授,而钱锺书到清华后是专职教授,杨绛便以兼职的身份任教,教她最擅长的英国文学。杨绛的英文水平极高,教课却不贪快,只求认真,学生们都学得很扎实,她也因此很受大家喜爱。

在清华大学兼职教书,只是“散工”,算不上正职,可以免去很多公事和会议。这对杨绛而言,未尝不是好事,因为她有更多的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比如读书、翻译。

她在此期间翻译了西班牙小说《小癞子》,并得以正式出版发行。这部小说,被世界各国推崇为流浪汉小说的开山之作。

对杨绛而言,翻译这部作品,也是她翻译生涯的一个开端。之后近三十年当中,她先后翻译诸多佳作,惠泽后世。

结语

今天,我们读到的是:杨绛的戏剧创作、勤劳持家,以及回清华教书。正因为杨绛的全力支持,钱锺书才能心无旁骛地投入写作,创作出经典佳作《围城》。抗战结束后,他俩淡泊名利,放弃出国任教的机会,选择去清华教书。

这对学者夫妇,在清华的悠然生活中,会遭受怎样的无妄之灾?

让我们期待明天的共读吧。

文中图片源于网络。

城》的灵感来自哪里?》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