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林建刚︱胡适与卢芹斋

林建刚
2018-12-19 13:58
来源:澎湃新闻
上海书评 >
字号

卢芹斋是上世纪最著名的贩卖中国古文物的商人。据说近代以来的不少稀世珍宝,都是由他运往国外的。1938年,胡适担任驻美大使后,两人有过来往。

卢芹斋

关于两人的交往,法国汉学家罗拉在《卢芹斋传》中写道:

在世界博览会中国代表团合影中,卢芹斋处于中间位置,与他的同胞一样表情严肃,照片中还有卢芹斋的朋友——即将派驻华盛顿的中国驻华大使胡适、古董商姚叔莱及其他中国派遣的官员。(《卢芹斋传》中国文联出版社2015年10月版,169页)

罗拉这话有一点似不符史实。世界博览会是1939年于纽约开幕的,而胡适成为驻美大使则在此之前:1938年9月17日,国民政府正式宣布,任命胡适为驻美大使。10月27日,胡适向美国总统罗斯福呈递国书。因此,两人合照时,胡适已经是驻美大使了。

查胡适1939年的日记,两人合影的时间似乎是在1939年的双十节。这一天,胡适在日记中写道:

在New Yord World’s Fair,举行“China Day”典礼,真是唱戏。下午我有短演说。(《胡适日记全集》第七册,联经公司2004年5月版,707页)

New Yord World’s Fair即纽约世界博览会。博览会于1939年4月30日开幕,美国总统罗斯福参加揭幕仪式。此前一年,美国政府曾邀请中国政府参加世博会,但中国当时处于抗战状态,婉言谢绝了邀约。中国未参加纽约世博会,在胡适看来,是明智之举。

中国虽未参加纽约世博会,不过,纽约世博会在1939年10月10日设置了“中国日”。作为驻美大使,胡适参加了这一活动,还发表了演讲《双十节的意义》,在演讲中,胡适高度评价了辛亥革命,称其在种族革命(五族共和)与制度革命(推翻帝制,建立共和)两个方面意义重大。卢芹斋很可能也来参加了世博会中国日的活动,两人才有了这一合影。

两人在这次见面后,很快就有了第二次见面。对此,罗拉在《卢芹斋传》中写道:

相较之下,中国驻美国大使馆胡适的工作更加实质些,为促进中美合作关奔走组织各种活动。卢芹斋总是积极出钱出力支持胡适的工作,爱国救亡被他视为天职,何况他还是胡适的朋友。

1939年10月30日,中国协会在华尔道夫酒店露台上举办筹款晚宴,卢芹斋出资赞助了一张八人桌以表支持。晚宴邀请函上写着:“如今远东局势处在关键时期,中美两国患难与进,本协会感谢您的支持和合作。”(《卢芹斋传》,中国文联出版社2015年10月版,164-165页)

这张八人桌,想来价值不菲吧。

卢芹斋与顾客在古董店

关于这一天的情形,胡适在日记中写道:

到New York,赴China Society宴会。

钱端升、周鲠生两兄飞到,同住Ambassador旅馆。

见著颜骏人先生,略谈。

China Society的宴会在Waldorf-Astoria Hotel,有三百客人,我演说“We are Still Fighting”,故意提出中日和议的必要条件:

1.必须满足中国人民建立一个统一的、独立的、有力的民族国家的合理要求。

2.必不可追认一切用暴力违反国际信义造成的土地掠得及经济优势。

3.必须恢复并加强太平洋区域的国际秩序,使此种侵略战争不得再见。

此三个条件也是我个人拟的,没有请示政府。

(《胡适日记全集》第七册,联经公司2004年5月版,720-721页)

也就是说,胡适在这次活动中,发表了《我们将继续战斗》的演讲。演讲中,胡适还提出了中日和议的三个条件。这三个条件,胡适并未跟国民政府沟通,可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一时期国民政府希望美国来调和中日两国,谋求和平。对此,罗斯福总统提出中日和平的条件之一是中国东北“共享共管”,再加上此前英国首相张伯伦调停德国与捷克,签订《慕尼黑协定》,结果却使捷克灭亡的前车之鉴,胡适认为此时谈和平无异于与虎谋皮,因而坚持“和比战难”的一贯主张。在这次演讲中,他提出的这三个条件,也都是日本帝国主义决不能接受的。

驻美大使期间的胡适

此后,在形势演变下,美国对日宣战。至此,胡适作为驻美大使的任务已经圆满完成,1942年9月,胡适卸任驻美大使。卸任大使后,胡适与卢芹斋还有来往。1943年1月4日,胡适在日记中有一条补记:

昨天卢芹斋夫妇来访。他去年送我一个绿玉的香炉鼎,价值2500美金,我留在馆中陈列了半年,下任时,带了来还他,今天请他带了回去。(《胡适日记全集》第八册,联经公司2004年5月版,136页)

这个香炉鼎,可能是卢芹斋觉得驻美大使馆中没有中国古文物,未免寒酸,故而送给胡适的。胡适卸任后,物归原主。这也让卢芹斋对胡适钦佩有加。1943年1月9日,卢芹斋请胡适吃饭,这一天,胡适在日记中写道:

卢芹斋邀我去吃饭,见着Dr. & Mrs. Francis Taylor(Drector of Metropolitan Museum)、Mrs. Otto Kahn、Mr. Alan Priest。饭后到Mrs. Kahn家去看她收藏的几件铜器。她家有一幅Rembrandt的“The Jewish Student”最可爱。(《胡适日记全集》第八册,联经公司2004年5月版,138页)

后来,卢芹斋还请胡适看过电影。1944年1月29日,胡适在日记中写道:

卢芹斋夫妇邀去看“Madame Curie”电影,甚感动。(《胡适日记全集》第八册,联经公司2004年5月版,193页)

这里的“Madame Curie”,即电影《居里夫人》,是 1943年拍的电影,讲述了居里夫人献身科学的一生。胡适向来提倡科学,故看到此类电影,非常感动。

    责任编辑:彭珊珊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