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现场|苏博年度特展:看捐出大克鼎的潘氏家族“攀古奕世”

澎湃新闻记者 肖永军 发自苏州
2018-12-15 13:34
来源:澎湃新闻
古代艺术 >
字号

上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重达两百多公斤的大克鼎来自于苏州潘氏家族的捐赠。

从烟云四合的顾氏过云楼到梅景传家的吴氏愙斋,苏州博物馆通过对清代苏州藏家藏品与文献的发掘与展示,自2016年12月起举办了一系列的“清代苏州藏家”年底特展。今年,苏州博物馆再度推出“清代苏州潘氏的收藏”,12月15日,苏州博物馆清代藏家系列之“攀古奕世——清代苏州潘氏的收藏”在苏州博物馆展厅对外正式展出。

“澎湃新闻·古代艺术”(www.thepaper.cn)从现场获悉,此次展览分为“滂喜斋”、“攀古楼”、“宝山楼”三个单元,展出青铜重器、陶器以及金石拓本,如大盂鼎、大克鼎的款识拓本,书画文献则有《徐渭像》、《三吴墨妙》、《吴门四家小像》、《临顿新居图卷》到《潘祖荫日记》。值得一提的是,展览中的《梅花喜神谱》仿佛是吴氏梅景传家特展的延续,让潘吴两家的世交关系在“攀古奕世”特展上得到了梳理与升华。

此次展览的策展人对“澎湃新闻”表示,这个展览只是对潘氏收藏发掘的一个开始,“在明年‘须静斋’的特展中,将会有更多书画收藏与观众见面。”

展览现场

此次展览的策展人、苏州博物馆副研究馆员李军对“澎湃新闻·古代艺术”(www.thepaper.cn)表示,“对于苏州潘氏的收藏,大多数人只知道有关他们捐赠大克鼎、大盂鼎的事情。其实通过本次展览对潘氏收藏的一个梳理,我们想让更多人知道潘家有许多收藏值得去发掘、去认识。除了两个鼎之外,潘家还有很多收藏,如书画方面、古籍善本方面等等;而且在这些领域里潘氏收藏都比较整齐。这个展览只是对潘氏收藏发掘的一个开始,在明年‘须静斋’的特展中,将会有更多书画收藏与观众见面。”

潘世恩像
祝枝山书札

此次“攀古奕世——苏州潘氏的收藏”特展分上、下两期,2018年12月15日至2019年1月27日为上期;2019年1月28日开始换展,第二期则持续至2019年3月17日结束。

沈周《两江名胜图册》之一

宋蜀刻版《后山居士文集》

苏州博物馆馆长陈瑞近在昨天的开幕式上说,“此次展览展出了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贵州省博物馆及苏州博物馆等收藏的清代苏州潘氏一族的珍贵旧藏88件。四朝元老潘世恩的孙辈中,潘祖荫上承父辈曾沂、曾莹、曾绶、曾玮之爱好,下能开后辈收藏之风气,实为承前启后之代表。其京邸设有攀古楼、滂喜斋,分储青铜器、古籍善本,精善堪称一时之冠。潘氏友生门人如吴大澂、王懿荣、赵之谦、李慈铭等济济一堂,不时以金石考订、善本赏析为乐。民国以来,潘氏后人中,祖荫堂兄祖同之孙潘博山(承厚)、潘景郑(承弼)继承乃祖竹山堂旧藏,续事搜罗,深具慧眼,拔宋刻《后山居士文集》于故纸堆中,遂合用宝山楼之名,以藏珍椠。一九五一年以后,经潘博山夫人丁燮柔、潘丁达于姊妹二人之手,潘氏五世收藏陆续捐献国家,入藏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中国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等机构。”

潘世恩家族谱系

潘祖荫日记手迹

清代中后期,苏州是收藏家汇聚之地。其中,尤以郡中顾氏、潘氏、吴氏等家族最为著名,涌现出一批收藏家,他们对中国青铜器、玉器、书画、碑帖、文房的蒐集与鉴赏,既代表了传统文人的趣味,也代表了苏州这座城市文化的面貌。

苏州博物馆从2016年12月起策划了一系列的“清代苏州藏家”年底特展,此一系列特展通过对清代苏州藏家藏品与文献的发掘与展示,在文物收藏的传承和历史变迁过程中,去还原清代中后期苏州的文人生活,以及揭示文人活动对苏州这座城市的人文影响。

《大盂鼎款识拓本》、《大盂鼎款识拓本》

走马休盘

大盂鼎、大克鼎与潘家的传承、守护

“攀古楼”中“大克鼎”、“大盂鼎”乃藏中珍品。鼎,乃青铜器之王。大克鼎、大盂鼎、毛公鼎无疑则是王中之王,故有“天下三宝”之说。“三宝”中的前两宝都被潘荫祖所藏,其家人因此倍感荣耀,故刻有“天下三宝有其两”印章一枚。其实“三宝”中的另一宝,一度被寓居在苏州网狮园的叶恭绰所拥有。如此一来,西周青铜器中的“三宝”都与苏州古城有其渊源。

《大盂鼎款识拓本》苏州博物馆藏

展览中,虽然“大克鼎”、“大盂鼎”的真器本尊没有到场,但是珍贵的《大盂鼎款识拓本》、《大盂鼎款识拓本》出现在了展厅。李军介绍说“潘家对文物的收藏,不仅仅是收藏、存放,而且还做大量的学术研究,这两个鼎的铭文识读就是最好例子。而且此次同时展出了大克鼎铭文未剔时的拓本与剔后的拓本,这是十分难得的。”

邢人둍钟

提到潘家,人们第一就会想到这两方鼎。正因为潘家的守护,这两件国宝才得以幸免流失海外。

潘祖荫在北京去世后,由于膝下无子,大克鼎、大盂鼎等收藏就交由其弟潘祖年全权处理,他悄悄地把大克鼎、大盂鼎运回故乡苏州,且供放厅堂,视为传家之宝。并定下“谨守护持,绝不示人”的规矩。

潘祖年死后,保护潘家珍藏的重任落到了年轻的孙媳潘达于身上。(潘达于原名丁达于,1923年,丁达于嫁给潘家子弟潘承镜,潘承镜是由潘家四房过嗣给潘祖荫、潘祖年兄弟为孙子,兼祧两房香火。不料婚后三个月,丈夫潘承镜就去世了,没有留下子嗣。)

潘达于捐赠文件(复制品)

潘达于小时候没上过学,只粗识一些文字,但她一直谨记祖父潘祖年的家规,肩负着守家护才的重任。其时正值中国社会兵荒马乱,一些盗窃者不时“光顾”探底,甚至有外国人得知潘家的收藏,愿出600两黄金和一幢洋房买下两鼎,潘达于想起当年祖公曾叮嘱这些珍贵文物来之不易,要妥加保护,传给子孙后代,因此潘达于一口回绝了,同时这些让她更坚信家传珍宝的重要性。

这种情况已不止第一次了,早在光绪之末,金石大家端方任两江总督。就曾一度挖空心思,想据大盂鼎为己有。均为祖年所拒。但端方之欲始终为潘家所患。直至辛亥年,革命暴发,端方被杀。潘家和大鼎才真正逃过端方之难。

潘祖荫故居

1937年(八·一三)淞沪战争后,潘达于为了躲避日军的搜抢,她把潘家所有珍宝秘密埋入了一间不起眼的堂屋地底下,随后全家人逃到上海避难。日军占领苏州城之后,先后闯进潘家七次,一遍又一遍地搜刮,财务损失是在所难免的,维度埋藏大克鼎的大土坑和“三间头”没有被发现,据说日军司令松井都查问起潘家的收藏,万幸他到底也没有得手。潘家就这样在潘达于的小心保护下躲过了这场灾难,文物被完整地保存了下来,一直坚持到了解放后。

1949年5月,苏州、上海相继解放,8月即专门成立了上海市文物管理文员会,颁布了一系列保护文物的法律法规。1951年7月,已从苏州移居到上海的潘达于致函华东军政委员会文化部,希望将两大鼎捐赠给国家。上海文管会受捐后,随即派人前往苏州搬运,大克鼎由此得以入藏上海博物馆,成为永久性收藏。

《梅花喜神谱》

《梅花喜神谱》

见证潘吴两家世代通好的《梅花喜神谱》

一进“滂喜斋”展厅,左手边的第一个展柜便陈列着南宋刻本《梅花喜神谱》。此谱初刻于南宋嘉熙二年(1238年),原刻本未见传世,此系南宋景定二年(1261年)金华双桂堂重刊本,宋伯仁绘编。因古称画像为“喜神”,故名《梅花喜神谱》,实即梅花画谱。此册迭经文徵明、文元发、汪士钟等递藏。

《梅花喜神谱》中吴湖帆题跋

展览中的此册已经吴湖帆改装,由原来的书籍装帧形式变成了现在的书画册页形式。卷首有王同愈题字、冯超然画像、吴湖帆自己添写梅景书屋小景。梅花谱后还有吴湖帆、潘静淑等人的题跋。

《梅花喜神谱》中的潘静淑题跋

1921年,正是吴湖帆之妻潘静淑的三十而立之年。回想平日里,志趣相投、婚后恩爱的夫妻一起作画吟诗,一起欣赏品鉴所藏金石书画的场景,潘祖年愈发高兴。于是他把这册南宋宋伯仁编绘的《梅花喜神谱》送给女儿潘静淑作为生日贺礼。而这送来的《梅花喜神谱》还暗合了南宋景定与这年的干支,情意深重,夫妻二人喜不自胜,吴湖帆更视此为“奇遇”。感动之余,他亲绘《梅景书屋图》,也将其寓所定名为“梅景书屋”。今人观吴湖帆书画与收藏,“梅景”之名即由来于此。

《梅花喜神谱》中王同愈题
《潘祖荫制笺》(图中紫砂壶样为吴大澂所绘)

潘静淑出身世代簪缨的潘氏家族,腹有诗书,而吴湖帆则是爱国名臣金石书画收藏家的吴大澂的孙子。潘吴两家的世交情意可追溯到潘祖荫与吴大澂这一代。潘祖荫年长且入仕较早,吴大澂便尊其为师。潘祖荫酷嗜金石,但因公务繁忙,常托吴氏代为访购古物。吴氏本身也搜藏古器,当与潘氏访求相同之物时,也不得不有所取舍。

吴湖帆所藏《潘世恩等五状元书扇》

展览中。除了《梅花喜神谱》见证潘吴两家的世交情意外,还有《潘祖荫致吴大澂尺牍》、《潘祖荫制笺》(图中紫砂壶样为吴大澂所绘)、《大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吴大澂按照潘祖荫的意思来写题签等)、潘祖年与吴本善合书扇面、吴湖帆所藏《潘世恩等五状元书扇》等等。

从《三吴墨妙》到《后山居士文集》看潘氏的书画、古籍善本收藏

在“宝山楼”展厅,主要展示了潘博山的书画收藏和古籍善本。除了《吴门四家小像》之外,还有《后山居士文集》、原为明代王世贞所藏的《三吴墨妙》、《佚名明人肖像》等。

《佚名明人肖像之李日华像》

《佚名明人肖像之徐渭像》

“宋蜀刻版《后山居士文集》的入藏时是可以说潘博山先生平生最了不起的事。”李军说,“1929年秋天,吴县书市曾出现一部宋蜀大字本《后山居士文集》二十卷,由于纸色晦暗,大家都以为是明代翻刻本而不屑一顾。潘氏兄弟两人慧眼独具,毅然以二百元收下,那时他们才二十出头的年纪。此集字大如钱,字体古朴浑厚,用黄麻纸印刷,钤有‘晋府书画之印’、‘敬德堂图书印’等印记。由此他们将藏书处取名‘宝山楼’,以示珍重。他们获得这部镇库之宝后,有次傅增湘从北平南下,曾到吴县潘宅借赏,傅氏将其描述为:‘字大如钱,气息朴厚……捧玩再三,惊喜出于意表,盖不特为海内孤行之本,亦实为后山集传世最早之编。’可见傅增湘先生对潘氏两兄弟的赞赏。”

王鏊书札

陈淳书札

而《三吴墨妙》是王世贞把自己所收藏的34位吴地(包括吴郡、吴兴、绍兴三地)文人书札集结在一起的一套册页,共34件,现存世26件,当年潘博山拥有13件,后捐给故宫博物院;另外13件流传于广东,后藏于香港中文大学。今天,这两处的《三吴墨妙》再次在苏州合璧,观众要比潘博山先生幸运。从时代上,远及明初的沈度、沈粲,近至王世贞的好友朱日藩、陈鎏,以及当时赫赫有名的书画家沈周、文徵明、唐寅、李应祯、王宠、徐祯卿、周伦、陆深等悉数在列。

展览现场

据悉,为了配合此次“攀古奕世”特展,苏州博物馆还推出了文博论坛、影视欣赏、展厅互动、体验之旅等多项特展专属活动。

开幕式现场

延伸阅读

“攀古奕世——清代苏州潘氏的收藏”(上)展品清单

“里之仪型” ——清代文化世族潘氏与苏州地方社会

时间:12月23日(周日)下午14时至16时

地点:苏州博物馆学术报告厅

主讲人:徐茂明(上海师范大学中国近代社会研究中心教授、博导)

潘祖荫的古埃及石刻收藏

时间:1月5日(周六)下午14时至16时

地点:苏州博物馆学术报告厅

主讲人:潘佳(国家语委国家语言文字政策研究中心副研究馆员)

入宝山而攀古:潘氏五世的收藏

时间:1月12日(周六)下午14时至16时

地点:苏州博物馆学术报告厅

主讲人:李军(苏州博物馆副研究馆员)

大克鼎的发现与流传

时间:1月19日(周六)下午14时至16时

地点:苏州博物馆学术报告厅

主讲人:葛亮(上海博物馆副研究馆员)

埙与中国古代音乐发展史

时间:1月26日(周六)下午14时至16时

地点:苏州博物馆学术报告厅

主讲人:王建欣(天津音乐学院教授、音乐系主任、笛箫演奏家)

梅与诗

时间:2月16日(周六)下午14时至16时

地点:苏州博物馆学术报告厅

主讲人:陈平(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画学院院长)

攀古楼主人的书画鉴藏传统与兴趣

时间:2月23日(周六)下午14时至16时

地点:苏州博物馆学术报告厅

主讲人:潘文协(苏州博物馆副研究馆员)

故宫藏明清尺牍与潘博山藏《明清画苑尺牍》

时间:3月3日(周日)上午9:30分至11:30分

地点:苏州博物馆学术报告厅

主讲人:汪亓(故宫博物院研究员)

滂喜斋藏书及其书目

时间:3月10日(周日)下午14时至16时

地点:苏州博物馆学术报告厅

主讲人:陈先行(上海图书馆研究馆员、国家鉴定委员会委员)

    责任编辑:顾维华
    校对:张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