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理解长三角丨湖州的雄心,不止于颜值

澎湃新闻记者 袁杰
2024-05-18 12:27
来源:澎湃新闻
中国政库 >
字号

第二届“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投资科技合作推介会暨湖州未来大会。摄影 张剑 

这里是“两山”理念诞生地、中国美丽乡村发源地、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向绿而行”的湖州,近年来被贴上了“绿色”“生态”“美丽”“乡村旅游”等数个鲜明的标签,城市辨识度一路走高。

但湖州依然保持冷静。

这座经济总量在浙江省内并不算高的城市,深知自己的短板何在。湖州发展的当务之急,还是要聚精会神招引一批链主型项目、龙头型项目,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这座位于长三角地理中心的城市,即将借力沪苏湖铁路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跃升为长三角交通枢纽城市,但要想真正成为《湖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所描绘的“区域中心城市”,还需要项目和产业赋能。

5月18日,第二届“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投资科技合作推介会暨湖州未来大会在湖州举行。面对各路人才与客商,湖州再次释放出极大诚意,力求更多项目、人才和资本持续落地,加码湖州发展,共同点燃湖州未来。

湖州位于浙江省北部,太湖南岸。

和北岸的江苏苏州、无锡和常州三市相比,湖州一度略显沉闷。面对发展落差感,让太湖“不再倾斜”,湖州奋起直追,但当时,他们选择了一条如今看来颇有些“饮鸩止渴”的方式——自然资源开采。高峰时,湖州曾拥有超600家矿厂,各类水泥厂、印染厂、造纸厂等等层出不穷。这些厂子给湖州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贡献,但对环境的牺牲也是巨大的。

于是,湖州决定“刹车”,主动关停矿厂,修复绿水青山,重估自身价值。

2005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湖州市安吉县余村考察时,对当地主动关停矿山、走绿色发展之路的做法给予高度评价,并首次明确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强调不能以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

调转航向的湖州开始大力推动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力求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湖州也是国内较早反思GDP指标局限性的城市,提出“唯GDP论”必然造成水、土地、矿产、森林等资源的急剧消耗,是对未来的一种透支。

一个比较标志性的做法是,对于一些发展势头较好、环保却不达标的项目,湖州一概选择了拒绝。

事实证明,湖州这张“生态牌”打对了。

一方面,湖州对绿色生态的坚守和执着,并没有影响湖州经济稳步向好的态势。官方数据显示,2005~2023年,湖州地区生产总值从640亿元增至4015亿元,工业总产值2023年突破万亿元大关,成为浙江第六个工业总产值“万亿俱乐部”城市。另一方面,湖州已成“共同富裕”、“乡村振兴”典型,城乡发展均衡,2023年该市城乡居民收入倍差仅为1.57,是国内城乡发展差距最小的地区之一,显著低于全国平均(2.39)江苏平均(2.07)和浙江平均(1.86)。

而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深入,基础设施的完善,湖州发展还在不断迎来新的利好。

起于上海、向西经苏州南部,终至湖州的沪苏湖高铁预计今年竣工,通车后,湖州前往上海将不再需要走杭州或南京绕行,两地时空距离将被缩短至40分钟左右。沪宁线和沪杭线之间,沪湖线呼之欲出。

届时,湖州将成为一座到上海、杭州、南京所需时间都在1小时以内的枢纽型城市,彻底打破此前“偏居太湖西南角”的尴尬境地。

湖州,也愈发被外界认为颇具“黑马”潜力。

但要知道,后发优势不是说出来的,而是需要干出来的。

正如湖州市委书记陈浩曾在公开场合说,“长板决定特色,短板决定位置”,湖州要牢牢把握扬长补短这个关键路径,解决“成长的烦恼”。

生态长板之外,湖州的短板和烦恼何在?

当下的湖州,经济体量还是有点“轻”。同时,湖州传统产业转型任务依然艰巨,新兴产业发展也亟待提速。尽管当下,纺织、建材两大传统产业占比已由2005年的50%左右降至如今的20%左右,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已增至1600余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超65%,但在强手如林的长三角,处于转型发展阵痛期的湖州,仍需努力。

过日子可以白坦(湖州话:慢慢来),但发展不行。

2023年,湖州因地制宜提出加快打造八大新兴产业链,即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半导体及光电、智能物流装备、生物医药、特种材料、绿色能源、地理信息+、仿生机器人及数控机床,并改造提升纺织面料等八个传统行业,构建全市产业结构“四梁八柱”。

以南太湖新区、长三角(湖州)产业合作区为龙头,湖州正打造“2+8”高能级平台,优化资源配置,集聚主导产业成链发展。

湖州还将科技创新放在了突出位置,赋能产业发展。比如,规划布局南太湖科创走廊,整合创新资源,形成以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新型研发机构“三位一体”的高能级科创平台体系。

2022年8月开园后至今还不到两年,西塞科学谷已吸引11个重点实验室和企业技术中心入驻,带动引进产业项目36个,聚引硕士博士236名。

湖州西塞科学谷。

湖州提出,力争到2026年实现“3566”发展目标,即形成千亿级产业3个、百亿级产业5个,八大新兴产业链产值突破6000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60%以上,力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实现突破。

据《湖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湖州的雄心是建设“长三角地区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生态文明典范城市”。

要想真正坐实“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唯有靠产业。

兴产业,湖州是否有自己的“杀手锏”?

首先,湖州有空间。在要素趋紧的背景下,目前湖州市域开发强度约为18.6%,而周边城市普遍已达到甚至超过30%,也就是生态宜居城市的开发强度上限。湖州还是长三角核心区为数不多的价格洼地,置业成本不到上海的1/4、杭州的1/3、苏州的1/2。

更关键在于,湖州拿出了一些非常手段。

2022年,湖州对招商体系进行了系统性重塑,组建了“招商特战队”,分赴上海、深圳、杭州、苏州等城市,聚焦八大新兴产业链开展重点突击招商。“特战队”由精干招商力量组成,共20余人,开展的并非常规工作,而是负责执行特种任务,力争取得特殊战果。

除了工作节奏更快,“特战队”属于市级招商团队,能够链接全市资源,从而可以按照八大新兴产业链的要求,将最优质项目落到最合适平台。

同时,“特战队”还相应配备了产业分析师,一旦有合适项目被纳入招商意向,分析师会对项目进行专业研判,为“特战队”及市领导提供决策依据,形成“智慧大脑+特战出击”的团队作战模式。

关于营商环境,湖州则喜欢强调一个词:“最有感”。

也就是说,说了不做,或者做了却没做好、企业无感,湖州是不允许的。陈浩说,打造“企业最有感”的营商环境,必须坚持问需于企、问政于企、问计于企,把企业家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企业家的关切作为第一视角、把企业家的认可作为第一标准,以涉企问题的高效闭环解决,让企业家拥有满满可及的预期感。

2022年6月起,每逢周三,湖州市县联动召开“亲清直通车·政企恳谈会”,面对面听取企业家意见,闻风而动解决企业急难愁盼。目前,已累计举办85期582场,解决问题6539个、满意率达99.5%。有企业家形象地说,湖州是一座为企业“雨中打伞”的城市,这是对湖州营商环境最好的褒奖。

湖州“亲清直通车·政企恳谈会”现场。

国科炭美新材料(湖州)有限公司是一家脱胎于“炭材料界黄埔军校”——中科院山西煤化所的创新型企业,2022年12月在湖州注册成立。公司集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一体,主攻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应用于储能、电动汽车等场景。就在5月初,公司成功获得1亿元天使+轮融资。

2022年8月,国科炭美创始团队在长三角走了一大圈,最终选择了湖州长兴落地。“我们当时看了很多地方,有的地方给出的政策其实很不错,但长兴的区位优势以及贴心服务最终打动了我们。”公司总经理孔庆强说。

相比有的地方政府下午四点便找不到人办事,长兴却是各种主动服务。“项目启动之前做环评时,他们甚至会主动来‘催’我们,问我们还有什么困难,而不是我们去求他们。”孔庆强说,在长兴,他很少听到“不归我管”,更多的是“我来办”。

兄弟路标涂料有限公司总经理朱昱康也有同感。这是家湖州本土企业,也是典型的“隐形冠军”企业,专攻路面安全涂料及机械设备,系行业“龙头”。和家用涂料不同,路面涂料对耐磨性、抗污性以及逆反射性能等等都是全方位的考验。

去年,为进一步做大做强,兄弟路标立项了占地143亩的新总部项目。“项目手续问题不用愁,我们只要递交材料就行,政府帮我们跑。”朱昱康说,当地政府服务意识很强,“他们很少说这个你去找谁谁谁,更多是说‘我们去弄’。”

为打通服务企业的“最后一公里”,湖州南太湖新区还在重点街道设置“经济社区”,通过公开招聘的方式,花大力气配备了一批具有经济学专业背景的“经济社工”,下沉服务辖区内企业。“企业有任何事情,比如要申请一些奖补,咨询子女入学等等,随时可以找我。”“经济社工”许扬眉说。

事实上,政府部门派出助企专员已很常见,但往往都是兼职,且分身乏术。而有了采取网格化服务的一线专职“经济社工”,很多问题得以现场解决。

外界对湖州的信心和期待还在于,一批“新”意十足的企业已在湖州悄然崛起,八大新兴产业链已在起势。

比如浙江孔辉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乘用车空气悬架的龙头企业,由中国汽车行业第一位工程院院士、中国汽车动力学研究奠基人郭孔辉领衔创办,2018年落地湖州。

浙江孔辉汽车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这是家处于急速上升期的公司,2021年销售额还不到1亿,今年预计可达28亿,国内市场占有率已近50%。

但就在几年前,空气悬架还是个陌生词汇。简单而言,空气悬架可以为汽车提供更好的减振功能,减少颠簸感,此前很长一段时间只出现在百万级豪华燃油车中,且技术主要掌握在德国的两家公司手上。“所以当时我们在长三角找地方来落地,各地政府都不知道我们做的究竟是什么,以为只是个噱头。”孔辉汽车副总裁、董秘许亦东说,湖州当时其实也不是很明白,但在进行了调研和评估后,选择了信任孔辉。

如今,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一路走高,国产车走向高端化,空气悬架市场打开,孔辉汽车得以完成技术验证,并成长为一家实力过硬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

安迈特湖州基地一期项目于去年8月奠基,目前正在紧张施工中。项目主要生产新型高安全复合集流体,这被视为锂电池关键材料领域的重要创新。“复合集流体采用‘金属层+高分子层+金属层’的结构,类似于三明治,可以在很短时间内快速阻断正负极短路,从根本上解决热失控导致的电池起火爆炸问题,实现对传统纯金属集流体的取代。”安迈特科技(湖州)有限公司总经理吴东双说。

有机构预测,复合集流体市场规模未来将超千亿。

数据显示,一季度,湖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64.3亿元,同比增长7.7%,增幅列全省第2位,高于全国、全省2.4、1.6个百分点。同期,湖州引进3亿元以上项目114个,完成年度目标的38.0%;高层次人才创业项目117个,同比增长80%。

2023年,湖州投资增长10.4%,高于省均4.3个百分点,居全省第4位。引进项目中,八大新兴产业链项目占比75%以上。到湖州考察的客商批次,是往年同期的三倍……

当下的湖州,正在颠覆人们对其“南太湖轻量级选手”的传统印象。这里不光是休闲度假的选择,更是产业发展的热土。

    责任编辑:蒋子文
    图片编辑:张同泽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