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三北工程40年综合评价报告:累计造林4614万公顷

国新发布
2018-12-24 11:24
绿政公署 >
字号

三北工程内蒙古通辽市科左后旗努古斯台项目区。 内蒙古通辽市林业局 图

今天(12月24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张亚平和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刘东生等人介绍《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40年综合评价报告》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今天,《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40年综合评价报告》正式发布。中国科学院受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委托作为第三方评价机构开展了三北工程40年综合评价工作。为此,张亚平在会上介绍称:“在三北工程30年评价的基础上,我院组织专业团队历时一年半,收集整理了三北工程区内23万余个涉林样地的定位观测、监测和调查数据,分析了1978年以来5期近2000景遥感影像,大规模实际野外踏勘7万多公里;同时,辅以国家相关统计数据、历史文件等资料,采用被国际学术界广泛认可的科学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开展综合评价。评价结果经过由领域内院士、专家组成的咨询组充分论证,最终编制出《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40年综合评价报告》等成果。”

据介绍,在计划实施方面,40年累计完成造林面积4614万公顷,占规划造林任务118%。累计造林保存面积3014万公顷,占造林完成面积的65%。累计完成总投资约933亿元,其中,中央投资占25.9%、地方配套资金占21.5%、群众投工投劳折资占52.6%。

在工程成效方面,首先,明显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质量,40年三北工程区森林面积净增加2156万公顷,森林蓄积量净增加12.6亿立方米;水土流失治理成效显著,水土流失面积相对减少67%,其中,防护林贡献率达61%;农田防护林有效改善了农业生产环境,提高低产区粮食产量约10%;在风沙荒漠区,防护林建设对减少沙化土地的贡献率约为15%;生态系统固碳累计达到23.1亿吨,相当于1980至2015年全国工业CO2排放总量的5.23%。其次,促进了区域经济社会综合发展,三北工程吸纳农村劳动力3.13亿人,累计接待游客3.8亿人次。特色林果业、森林旅游经济等对群众稳定脱贫贡献率达到27%。

张亚平认为,作为一项运营40年的大型林业生态工程,目前主要存在着成林衰退、灌木规模有待提高、重度沙漠化防治作用有限、农田防护林更新改造较难、可持续发展压力大、科技含量有待提高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对策建议如下:第一,继续加大三北工程建设力度;第二,遵从自然规律重新区划;第三,推动建设任务多元化;第四,建立国家生态建设公共财政保障体系;第五,精准提高工程质量,防治衰退现象;第六,建设“生态三北”区。

“综上所述,三北防护林体系作为我国在改革开放元年启动的大型生态建设工程,同时拉开了我国绿色发展的序幕。如今,40年过去,“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美丽中国”已成为国家战略目标,此次“三北工程40年综合评价”代表该项工程已经顺利通过了期中考试,并将知往鉴今,再度整装待发,我们相信我国在2050年实现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时,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将交上一份令国家满意的期末考试答卷。”张亚平表示。

刘东生表示,整个评价工作自2017年开始,历时一年多时间,先后有100余名专家和技术人员参与,充分利用遥感解译数据、生态系统定位站、气象站、水文站、土地利用变化与林业碳库调查、历次森林资源清查等数据,综合运用动态监测、抽样统计、实地调研、生态效益评价等手段,采取定量测算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三北工程区森林资源消长、沙化土地、水土流失、农田林网、森林碳汇、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气候变化等进行了全面的评估。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40年综合评价报告》。8月22日,邀请有关方面的专家对《综合评价报告》进行了论证。与会专家对三北工程建设及其成效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一致认为,评价报告指导思想明确,技术路线正确,评价方法先进,数据翔实可靠,评价结果科学、结论可信。

(原题为:《<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40年综合评价报告>今日正式发布》)

    责任编辑:李敏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