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这张被张大千青睐的富阳竹纸,曾经是国务院专用纸

2019-01-03 17:0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李文德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富阳人民自古以来“吃”的就是山上的竹子。富阳竹纸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的上品“元书纸”曾被北宋真宗皇帝选为“御用文书纸”,上世纪60年代,还是国务院专用纸。

“抄纸”

李文德是富阳湖源乡新二村人,富阳竹纸制作的市级非遗传承人。1990年,他接过父母的造纸小作坊,将“大竹元”品牌发展为年产5万刀,元书纸单品生产规模居富阳乃至全国第一的手工造纸公司。

 

从竹子到竹纸

 新二村是富阳7个造纸文化村之一。这里群山环绕,溪水淙淙,漫山遍野都是翠竹。

竹纸的原材料就从这片无边无际的竹海中来。每年小满前5、6天到之后的一个多月,是造纸最佳时节,村民要在这期间把造竹纸一年的料都备足。这时候,新二村的村民几乎全员出动,上山采集嫩竹,这就是造竹纸的第一步——斫(zhuó)竹。

原材料是最直接影响纸张质量的部分,所以斫竹至关重要,有经验的村民一看竹子外层白白的绒毛,就知道这是当年的嫩竹,用手拍拍竹子,就知道竹肉是否饱满。挑好后把竹子砍下滚至山下,把竹子上的枝丫去掉。
斫竹

斫竹之后,还有拷白、浸坯、煮料、淋尿、舂料、抄纸、晒纸等共计72道工序。李文德算了算,一张纸从竹子到成型,至少需要5个多月。

拷白:削去青皮的竹筒,在石墩上甩打成碎片,然后用铁榔头把竹节敲碎(资料图)
段白料:拷好后把竹片砍成长度相同的小段,捆好(资料图)

复杂费时的工艺,赋予了富阳竹纸质地柔软、不腐不蛀、不易晕墨的特点。李文德的收藏中有一张清道光年间的竹纸卖契,历经近200年,笔墨、印章依旧清晰。元书纸还是上佳的书画用纸,艺术大师张大千就对其青睐有加。

浸坯浆料:把砍好的料,拉至淹料场,用石灰淹,使其软化(资料图)
除了传统用途,李文德近几年一直在寻找富阳竹纸的新出路。他开发了仿古的竹纸笔记本,还与茶叶公司合作,将竹纸设计成高端茶叶的包装。2012年,艺术家张雷用富阳竹纸纸浆设计制作的椅子“固”,获得了米兰设计周的设计大奖。这些,都让人看见了富阳竹纸广阔的可能性。
舂料:把竹料制成竹浆

兴衰起伏,富阳竹纸的下一个春天在哪?

从唐代开始,富阳就以嫩竹为原料生产竹纸,兴衰起伏历经唐、宋、元、明、清、民国直至当代。

 清光绪《富阳县志》记载:“邑人率造纸为业,老少勤做,昼夜不休”、“富阳竹纸一项每年约可博六七十万金”。之后民国初年至1935年,富阳纸业达到鼎盛期,当时全县有五分之一的人口从事纸业生产。

与之匹配的是富阳竹纸的高地位:唐代纸中精品、宋代奏章和科举考试上等用纸、1929年西湖博览会特等奖。

晒纸
1957年,富阳县引进并推行了吊帘抄纸法,改变了千百年来的挽帘抄纸法,继而试制漂白元书纸等取得成功,成功让富阳竹纸重新崛起。现在,富阳竹纸面临着新的时代问题:创新、传承和推广。

“我不能放弃。” 曾经在父辈吹促下起床舂料的少年,已经是富阳竹纸的中坚力量。20年来,李文德看着村里曾经忙碌的抄纸水槽,一口接着一口干枯,不免有些伤感。但是他坚信,这个自唐代开始的技艺,自有它的价值。他要做的,就是坚守。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