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巴黎和会百年丨威尔逊的“十四点”在今天过时了吗?(上)

澎湃新闻特约撰稿 肖河
2019-01-27 17:47
来源:澎湃新闻
外交学人 >
字号

【编者按】

本文是“巴黎和会百年”系列的第三篇。1919年,美国总统威尔逊带着他的“十四点”计划踌躇满志地来到巴黎,希望凭此为世界建立一个“公正与确保和平”的秩序,结果却铩羽而归,甚至引来了威尔逊自己背叛了“十四点”的批评。他的“十四点”计划中诸如消除经济壁垒、集体裁军等内容,至今仍是国际政治中的重要议题。100年前的人们批评“十四点”计划过于理想主义,因此才遭到失败。然而,政治理念之所以是理念正在于其相对于现实具有一定的超越性。“十四点”计划的失败果然是因为它过于超前于时代吗?如果当时威尔逊能凭借战后美国强大的实力及其政治手腕实现了他的理念,尤其是对战败国“宽大处理”,人类是否就能避免二十年后另一次更惨烈的战祸呢?

当地时间2018年10月5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百年主题纪念展在法国军事博物馆开展。图为在展览中播放巴黎和会的影像。视觉中国 图

一百年前的1919年1月18日,协约国方27国在凡尔赛宫召开了巴黎和会。经过了3个月的激烈争论和讨价还价后,以英、法、美为核心的战胜国将严厉的《凡尔赛和约》强加给了德国代表。这份和约分为两个部分,其一是国际联盟盟约,其二是对德和约。在这两个部分中,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的意志,其中国际联盟几乎就是由美国独力促成。

然而,这份条约对于威尔逊本人来说却是灾难性的。这一灾难的根源埋在了1918年1月8日。当天,威尔逊在美国国会发表了著名的“十四点(Fourteen Point)”演说,提出了包括废除秘密外交、消除经济壁垒、集体裁军、调整列强殖民地、根据民族自治发展的原则重新确定中东欧和近东地区疆界和建立国际联盟在内的宏伟蓝图。甫一提出,“十四点”计划所蕴含的崭新道德原则和无穷的政治可能性就在国内外引发了巨大反响,当时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受压迫国家和民族更是将威尔逊视为“救世主”般的人物。

“十四点”计划是威尔逊政府所设计的和平条约的基础,然而《凡尔赛条约》的实际结果却与前者大相径庭,往日的赞誉也因此化为潮水般的批评。

过于“理想”

一些批评是认为威尔逊的“十四点”方案过于理想主义,其提出的原则与当时的国际政治现实相距甚远,因此注定要遭遇失败。例如,威尔逊的谈判对手、法国总理克里蒙梭对于“十四点”计划不乏冷嘲热讽:“上帝只给了我们十诫,我们还经常冒犯。威尔逊却给了我们十四点,结果如何还是让我们走着瞧吧。”在这类人看来,美国人想“宽大处理”战败国本身就是“不成熟”的表现;国际联盟不会是一个各国自愿交出一些自由、公平合作的场所,而只能是一个针对战败国们的“神圣同盟”;至于废除秘密外交和裁军,更是无稽之谈。

另一些关于“十四点””理想主义的批评则是由当时的学者领头,代表人物就是爱德华·卡尔。他认为美国和威尔逊主义应当为第二次世界大战负责,而其原因就在于其错误地主张了“民族自决”原则,瓦解了中东欧的大国,破坏了欧洲的权力平衡,同时永久性地在各国煽动起民族主义情绪,而其结果只能是德国的民族复仇主义。在卡尔看来,威尔逊的最大错误就是根据道德原则支持了世界政治中的“分裂”力量,促成了国际政治中传统和殖民帝国等大型政治共同体的解体,使得世界走向了破碎化。

然而,无论这些批评是否正确,过于理想主义都绝非是威尔逊及其“十四点”在政治上遭遇国内、国际双重失败的直接原因。

不够“理想”

威尔逊及其理念的前途关键系于美国国内,作为反对派的共和党人并不反对美国积极参与欧洲和世界事务,甚至可以说是大力支持国际联盟的建立。美国共和党人和美国社会不能接受的是遭到欧洲列强“阉割”的国际联盟。

以前总统威廉·塔夫脱为领袖的美国共和党要求国际联盟的仲裁必须具备法律效应,特别是针对国际联盟盟约第十条,他们主张为了防止侵略而设定的共同防卫条款必须将加入集体防卫战争作为法律义务而非道德责任。但是威尔逊在这一点上更加“现实”,他认为共和党的要求过于超前,既不符合他自身对这一问题的看法,也无法为其他大国所接受。威尔逊的固执己见最终导致美国国会拒绝批准条约,也因此在很大程度上毁掉了美国从一战中获取国际机制和秩序主导权的可能,导致了民主党的长期雌伏。

在国际上,威尔逊所主张的各民族的自治发展也没有得到美国充分地坚持,巴黎和会在爱尔兰问题、中国山东问题上的帝国主义做法则让广大期望变为失望。最为重要的是,威尔逊本人在巴黎和会中的表现更是让其道德光环破产。

在外界看来,威尔逊本人应当身体力行主张废除秘密外交号召。然而在和会过程中,不仅战败国毫无交涉余地,就连战胜国也被化为三六九等,甚至意大利这样的国家都无法保证自己的利益诉求,更遑论其他小国。最为恶劣的是,威尔逊经常抛下美国代表团,仅由其本人在密室中与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法国总理克里蒙梭敲定合约细节。因此,也无怪乎国内、国外都有人认为是威尔逊自己背叛了“威尔逊主义”。

所谓的“过于超前”并不是威尔逊及其“十四点”在政治上遭遇失败的根本原因。因为只要政治家自身能够坚持理念,那么即便未能立即取得成功,也不会因此丧失在国内和国际上的政治支持。政治理念之所以是理念,就在于其相对于现实具有一定的超越性,否则就根本无法成其为理念。

以此而言,威尔逊主义的直接败因正是威尔逊自身表现“不够理想”,进而拖累了其国际主义政策。在此后的很长时间内,“战争贩子”理论在美国都颇为流行。这一理论的支持者们认为,美国人民之所以参与一战,完全是因为国内少数“死亡商人”的欺骗,美国的参战完全是为了替欧洲列强火中取栗,根本不是为了推广所谓的美国的“道德原则”。一言以蔽之,无论欧洲人如何批评“过于理想”,都不会对威尔逊主义产生多少实质伤害;然而如果美国批评“不够理想”,那么威尔逊主义就顿时失去了基础。

背叛还是误解?

威尔逊绝不会接受外界认为自己背叛了“十四点”方案的评价。事实上,正是因为他对自己政策的微妙含义有着更加准确和执着的认识,他才尤其固执己见,甚至不惜在政治上“自杀”、拒绝通过政治交易来说服共和党在国会放行条约。

然而,政治家就和文学家一样,文本一旦被创作出来,解释权就不再由作者垄断。以此而言,威尔逊并没有背叛他自己的“十四点”,他仅仅是没有满足外界对“十四点”和以其为基础的新的世界秩序的期待。时至今日,对于威尔逊主义和“十四点”还是存在很多误解。

“十四点”到底是像卡尔指控的那样为应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负责,还是威尔逊若能更加坚持原则就能成功避免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其带来的深重灾难?要想做出更加准确的判断,还是必须回归“十四点”的文本和作者的原意。

未完待续……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朱郑勇
    校对:栾梦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