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为完成姐姐遗愿,45岁的她回乡担起传承复州东北大鼓之任

2019-01-29 08:1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一面流传三百年的书鼓展示在我们的面前,它那布满磕痕的鼔身仿佛在向我们讲述着它那悠久而坎坷的经历;它躯体上古铜色的包浆里浸满了它的历代主人数不清的辛酸苦乐。这就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瑰宝之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复州东北大鼓!

图文 | 张艺军

一面流传了三百多年的书鼓展示在我们的面前,它那布满磕痕的鼔身仿佛在向我们讲述着它那悠久而坎坷的经历;它躯体上古铜色的包浆里浸满了历代主人数不清的辛酸苦乐。三百年间,这面鼓在整整六代人的手中演绎着中华民族数不清的、可歌可泣的、精彩绝伦的感人故事,这就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瑰宝之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复州东北大鼓!      

复州东北大鼓这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经过了三百年的延续和陈氏家族五代人的传承,到了公元2007年,却面临着后继无人而濒临灭绝的危险!历经三百年的民族艺术,浸透着五代传承人的心血,那可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一件瑰宝啊,难道到此就真的要失传了吗?身患绝症,躺在病床上的复州东北大鼓第五代传承人陈世新女士辗转反侧,痛苦地思索着。最后,她把目光落在了专从北京回到辽宁省复州城镇照顾伺候自己的妹妹陈世芳的身上。陈世新觉得,挽救、传承复州东北大鼓的唯一希望就只能落在妹妹陈世芳的身上了。       

陈世芳,1962年出生于辽宁省大连瓦房店市复州城镇东瓦村,比姐姐陈世新小21岁。由于家族的熏陶,陈世芳自小就谙熟复州东北大鼓的曲调,6岁时就被姐姐陈世新接到身边学艺。经过三年的苦学,天资聪慧的陈世芳已经基本掌握了复州东北大鼓的表演技艺。在之后的近十年里,陈世芳更是对复州东北大鼓的历史和精髓有了深层次的了解和掌握。直到19岁时,离开家乡到北京学习、工作、成家并创办了自己的广告传媒公司。姐姐觉得,妹妹陈世芳是陈氏家族现有人员中能担得起传承复州东北大鼓事业的唯一候选人。病床上的陈世新在弥留之际将自己的心愿向陈世芳进行了表述,并多次拉着妹妹的手,恳请陈世芳把复州东北大鼓表演艺术传承下去…    

复州东北大鼓第六代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陈世芳女士,十年前为了继承大自己21岁的姐姐陈世新(复州东北大鼓第五代传承人)的遗愿,从北京只身一人,舍家撇业回到故乡辽宁省复州古城,接过祖传的书鼓,开始了复州东北大鼓的传承事业。为了将复州东北大鼓传承和发展下去,陈世芳经常一个人在简陋的小屋内研究传统鼓词,创作新节目。
复州东北大鼓是一项古老的民间艺术,至今已没有多少人了解和掌握它,为抢救这门濒临灭绝的艺术瑰宝,陈世芳经过多方努力,在地方政府和教育部门支持下,在多所学校开办了复州东北大鼓教学课,义务为学生们传授复州东北大鼓知识和表演技艺。至此,陈世芳成为第一个走上讲台的复州东北大鼓的传承人。
陈世芳不但通过学校普及传承复州东北大鼓,还免费招收徒弟,重点培育传承人才。家乡复州城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镇,陈世芳经常带领弟子们到古城的横山书院排练,让弟子们在浓郁的优秀传统文化中领会复州东北大鼓的艺术精髓。
陈世芳热心培养复州东北大鼓表演新人,有许多学生慕名找到她学习复州东北大鼓,他都热情耐心地向她们传授相关知识和表演技艺。

可是,从19岁起离开家乡到北京学习、工作、成家并创办了自己的广告传媒公司,至今已有二十五六年时间。陈世芳怎么舍得离开北京那优越的环境和富裕的生活,还有和丈夫、儿子在一起的天伦之乐呢?但是,面对大姐渴求的眼神,陈世芳经过了痛苦的抉择,终于答应了姐姐的要求。 

2007年9月,陈世新病逝后,陈世芳为了履行对姐姐生前的承诺,毅然决然地放下了北京的一切,只身一人回到家乡复州城,艰难地扛起传承复州东北大鼓的重担,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复州东北大鼓”第六代代表性传承人。此举震动了许多亲朋好友,不少人在问她:你为什么要这样做?甚至有人认为她神经出了问题。然而,陈世芳心里十分清楚自己是在做什么。她曾说过:“我这样做,不只是为了履行自己对大姐生前的一个承诺,更重要的是我从内心深处酷爱这项古老而优秀的传统艺术,我舍不得让这项民间艺术瑰宝就此而失传在我这一代,因为这项艺术在三百年里流淌着好几代前辈们的心血与汗水,我接过它就是要承载起历史的使命和民族的责任。”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现代文化传播方式的多样性,复州东北大鼓传统的表演艺术形式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曾一度没有了表演的舞台和观众,这给陈世芳的传承事业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为了更好的传承、弘扬和发展复州东北大鼓,陈世芳卖掉了刚回到复州城时买的唯一一套楼房,用卖房款注册了复州东北大鼓艺术协会(后来更名为瓦房店市复州东北大鼓复州皮影双管高跷艺术协会)、瓦房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综合艺术团,开始挖掘、收集、整理复州东北大鼓传统书目、免费招收学员、编写传承教材等相关传承工作。她的事迹在社会上引起很大的轰动,感动了许多人,2011年被瓦房店市人民政府授予“第二届感动瓦房店十大人物”称号。为了让更多的青少年知晓和掌握复州东北大鼓这门艺术,陈世芳在政府和教育部门的支持下,于2014年又进入瓦房店市三所小学开办了复州东北大鼓培训课,招收弟子80多人,每周定期到三所学校上课。

十多年来,她已招收少青中等不同年龄的弟子近百人,让复州东北大鼓这门古老艺术得到有效传承。
夜晚,陈世芳的陋室里,床前简易的床头柜上常常放着传了几代人的鼓词读本,这些读本不知被他翻看了多少遍,唱了多少回。她也常常是伴着这些先辈们留下的鼓词进入梦乡。
十多年前,陈世芳舍弃北京的优越生活,离开丈夫和儿子,只身一人回到故乡复州城传承复州东北大鼓。常常为了传承事业而顾不得吃饭,即使到了吃饭时间,也是简单地弄上一口糊弄一下,而且是边吃饭边研究鼓词。
简陋的小屋不但是陈世芳的居所,也是弟子们经常光顾的活动场所。她也经常在这里和弟子们排练节目,研究探讨复州东北大鼓表演技艺。
陈世芳注重家乡复州古城历史文化的研究和发掘,从中汲取文化营养。古城的横山书院这一古老的学府成了陈世芳汲取文化艺术养分、探究表演艺术的场所,她经常到这里排练新作和寻找艺术创作灵感。

几分耕耘几分收获,在国家和省市等各级政府以及家乡父老乡亲、有识之士的支持与帮助下,陈世芳传承复州东北大鼓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就。2014年至2016年,有11名小学员曾经两次登上中央电视台的舞台表演复州东北大鼓,得到了专家评委们的好评,小徒弟盛阳在辽宁省少儿曲艺大赛中获得第一名,在全国少儿曲艺大赛中获二等奖,在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获得最高奖——“五星宝贝”奖,陈世芳本人也被辽宁省曲艺家协会授予优秀指导教师称号,被中国曲艺家协会授予全国园丁奖,其他小学员们连续多年在大连市教育局举办的艺术节上获得第一名,等等。

为了让复州东北大鼓这项传统艺术获得新生,并让更多的人接受和喜爱,陈世芳在继承传统表演曲目的基础上,又自己创作编写了《早报母恩》《眷恋故乡》《复州八景》《家风国风紧相连》《教育赞》《红领巾相约中国梦》《反腐倡廉无止休》《复州鼓韵传华夏》《北京情思》等二十多部与时俱进的新唱段。在保护复州东北大鼓原汁原味表演形式的同时,她还坚持走创新发展之路,在表演形式上,由原来的一人说唱、一人伴奏,改为对唱形式、合唱形式、情景剧和大鼓剧等多种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表演,乐器也在原来只有一把三弦伴奏的基础上,增加了扬琴、四胡、二胡等多种乐器伴奏。这样一来,复州东北大鼓这门古老艺术得到更多观众的赞扬和喜爱,并有很多的年轻人和大学生也喜欢上了这门艺术。近年来,陈世芳和她的团队先后为来自全国十余所高校学生和国际大学生社团等外国大学生们演讲,并经常到农村、部队、社区、学校、养老院、敬老院等进行义务演出,曾被上海东方卫视、天津卫视、吉林电视台、辽宁电视台、大连电视台、瓦房店电视台以及多家报社等新闻媒体宣传或跟踪报道,大大提高了复州东北大鼓的知名度,有效地保护和传承了复州东北大鼓这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为使复州东北大鼓得到传承和更好的发展,陈世芳经常去拜访对古城有研究的老学者、老艺人等,并于2016年2月拜著名曲艺家刘兰芳为师,成为刘兰芳 “评书”、“奉派东北大鼓”弟子,为自己提高艺术水平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陈世芳还注重从民间汲取艺术养分,经常深入农家或老艺人家里走访,和老艺人共同交流表演技能。
为了传承复州东北大鼓,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陈世芳在一个破旧的老电影院里建立了“复州东北大鼓传承基地”,并带领老艺人和弟子们在这里排练节目,演唱大鼓。她也带领小弟子们多次从这里登上央视和各级电视台的表演舞台,让更多的人对复州东北大鼓有了了解和认知。
在传承的道路上,陈世芳注重传承与发展相结合。探索研究复州东北大鼓的创新之路,为此,她创作编排了弘扬主旋律的新节目《绣红旗》,并创新表演形式,由传统的一人说唱,变成多人舞蹈和说唱同台表演,为复州北大鼓的传承和发展探索出新路,受到广大观众的好评。
创新与发展的理念贯穿于陈世芳对复州东北大鼓的传承上。在继承传统剧目的同时,她还将《红灯记》“痛说革命家史”的一场戏创编成大鼓剧,每次与弟子们同台演出都博得观众好评,并让许多观众流下感动的热泪。
陈世芳是个心灵手巧的人,在传承条件艰苦的情况下,因为没有购买演出服装的经济条件,他就自己设计、自己剪裁、自己制作演出服装。在传承基地里存放的各种演出服装几乎都是她的杰作。

从2007年踏上家乡的土地担负起传承复州东北大鼓重任开始,到今天,已整整十一年了!十多年间,陈世芳和复州东北大鼓“相依为命”地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的春秋!这期间,不知她经历过多少的辛酸和痛苦,流下多少汗水和泪水!可是当她看到自己传承的事业结出一个又一个硕果时,她又从心底感到欣慰。陈世芳之所以能够放下一切、多年坚守、艰难传承复州东北大鼓,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因为我和复州东北大鼓有着难舍难分的感情,是热爱产生了感情,感情产生了责任,责任产生了动力,是动力使我为之无怨无悔地拼博!”

感情、责任——这就是陈世芳这位伟大女性的胸怀和品德!为了这份感情和责任,陈世芳几乎搭上了自己一生的幸福,直到今天,她仍然和丈夫、儿子相距千里,独自蜗居在家乡一个破旧简陋的小屋里,坚守着心中那份承诺,用生命去保护、传承复州东北大鼓这一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
陈世芳坚持在传承中做好社会公益事业,每年他都带领弟子们到养老院、敬老院等为老人们进行慰问演出。还多次组织弟子们开展“非遗项目进校园、进社区活动”,让更多的人感受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她每次带领弟子们到社区等进行公益演出都受到居民的热烈欢迎,演出结束时,居民们像追逐明星一样聚集在她的身边,迟迟不愿离去。
陈世芳传承复州东北大鼓的事迹受到广泛的关注,在社会上引起很大的反向,不但多所小学聘请她担任社会学科的老师,还有两所大学聘请她担任客座教授,为大学生设立复州东北大鼓表演专业课。
作为国家级的传承人,陈世芳经常受邀参加省市和国家级的表演,2018年6月,她受文化部和中国曲协之邀,到天津参加全国“非遗”曲艺周展演活动。在一周的活动中,她辗转多个社区演出和驻场表演,受到无数观众的喝彩和追捧,天津卫视对她也进行了专访报道。
陈世芳在艺术道路上严格要求自己,在表演上追求完美,每次外出参加演出活动,他都提前在住处排练节目,确保正式上台演出时达到完美无瑕。
陈世芳对复州东北大鼓精湛的表演艺术,不但得到观众的喝彩,也受到各级领导的关注和肯定。这是她在天津参加全国“非遗”曲艺周展演时,中国曲协领导与她亲切会见,并对她的传承事业和表演艺术给予充分肯定和表扬。
陈世芳对艺术的不断追求,为自己的传承事业打开了广阔的道路,她的表演水平和复州东北大鼓这门古老艺术也同时得到社会的认知和肯定,多次受到国家、省市和专业部门颁发的各种荣誉称号,为保护和传承复州东北大鼓这项国家艺术瑰宝做出巨大贡献。
张艺军:男,1957年6月出生,金融系统员工。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会员,中国金融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工商银行摄影家协会理事,辽宁省摄影家协会会员,大连市摄影家协会会员,大连金融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大连金融作家协会副主席。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