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用“最美家风”滋养家国情怀,来听王小兵、陈美英、...

2019-02-28 13:2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本文原标题:《用“最美家风”滋养家国情怀,来听王小兵、陈美英、张生才的“最美”故事》

家是最小国

国是千万家

好的家风

是一个家庭的无价之宝

更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

文明和发展的特殊基因

今天,和闽姐姐一起走进

福建厦门湖里区王小兵、

三明永安市陈美英、

泉州永春县张生才家庭

△2月27日海峡都市报刊登

福建省寻找最美家庭活动系列报道

用心感受他们经营好家庭、

服务好社会的最美家风故事

王小兵

连接“左邻右舍” 共建美丽家园

人们常说:涓涓细流,终将汇成浩瀚大海;点点付出,也能聚为建设美丽家园的强大力量。

王小兵是厦门市湖里区左邻右里志愿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左邻右里”)的理事长。说起他和他发起的“左邻右里”,认识他的人总会竖起大拇指称赞。

“左邻右里”是一家非营利性区级社会组织,成员均为普通居民。成立之初仅有5名志愿者,4年时间里,加入的爱心志愿者越来越多,如今发展成拥有872人在册的志愿者组织,这都得益于王小兵热心助人举动的感召。
在生活中,王小兵热心社区公共事务,热情主动地为小区居民解决各种生活问题。他将自己的联系方式公布在业主群内,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他忙碌的身影:超强台风莫拉蒂来袭,业主家阳台管道受堵被淹,王小兵凌晨3点毫不犹豫前去帮忙排水疏通管道;小区附近的樱花大道很多垃圾,王小兵主动带着家人朋友清理……
一件件小事积累起来,久而久之,他成为了邻里口中的“亲人”。当他提出成立一支志愿者队伍,为建设美丽家园、增进邻里和谐服务的想法时,很快得到了众多居民的认可。如今,“左邻右里”已累计举办了159场、8400人次的志愿活动。
“左邻右里”不止服务小区,还放眼社会,投身更有大爱的公益事业:去敬老院、儿童福利院、山区学校送温暖、送物资,结对帮扶特困学生,在集美大学法学院设立奖学金等,共计捐赠约53.27万元现金及物资。王小兵说:“党的根本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员,在服务群众、志愿服务、公益环保等方面,我得走在前面。”
王小兵的公益善举,离不开妻子徐青怡的付出与支持。王小兵平时工作很忙,闲暇的时间几乎都奉献给了公益事业,但妻子从未有过半句怨言。为了让他安心工作,妻子无怨无悔地担负起持家重任,将他们的小家打理得井井有条。王小兵说,家庭是他坚强的“大后方”,是妻子的支持让他得以全身心地投入事业,将慈善公益做大做好。
陈美英

“心灵治愈师”的快乐人生

陈美英是三明市永安总医院心理科主任,也是我省第一位临床心理专业主任医师。

2016年5月8日凌晨4时,福建三明泰宁县因暴雨引发泥石流,造成池潭水电站扩建工程项目部办公楼和工地宿舍被埋,30多人遇难,给灾难中的幸存者及失去亲人的不幸人们留下难以磨灭的心灵创伤。我省随即启动灾后心理救援机制,陈美英等多位心理专家立即奔赴灾区,开始了一场特殊的救治行动。

一到现场,陈美英便认真倾听幸存者痛苦的哭诉,感受他们隐藏在内心深处的悲伤,诊断他们可能存在的应激心理疾患。对某些幸存者、遇难者亲属由于心理失衡、意志失控、情感紊乱表现出的不信任感,甚至言辞激动、恶语相向等发泄现象进行安抚。

俞维高是这场灾难的幸存者之一。在这场灾难中失去至亲,让他沉浸在悲痛之中难以自拔。陈美英在了解俞维高的情况后,立即对其进行疏导,不厌其烦地为其做心理干预。她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渐渐温暖了俞维高的心,让俞维高愁苦的脸上重现了久违的常态,他开始走出痛苦阴影,有了活下去的勇气和信念。

虽然手里没有手术刀,可是陈美英的付出,却丝毫不比外科医生少。陈美英说:“房屋倒了,可以重建;道路毁了,可以重铺。但人的心灵一旦坍塌,就很难再恢复原样。比物质援助更重要的是进行心理救助,不幸的人更需要得到他人情感上的理解与支持。在帮助他人的同时,我能收获到快乐。我会一直坚持下去,做更多人的心灵治愈师。”
作为福建省知名心理专家,陈美英还非常热心公益事业,她用专业知识力所能及地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她积极加入“桑美”特大台风、"5.12"汶川大地震等灾后心理援助工作,参与“健康中国行”等公益活动。多年来在福建、四川等地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500余场,帮助了许许多多的心理危机者特别是四川省灾后心理障碍患者,先后荣获“福建省援川医疗队先进个人”“四川省彭州市荣誉市民”等称号,“最美心理治愈师”的称谓实至名归。
“家是充满爱的地方,不是讲理的地方”,陈美英经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在生活中,她更是用温情和爱铸就了温暖的小家庭。陈美英与丈夫郑世隆结婚28年来相敬如宾,事业上互帮互助,共同孝敬父母公婆,一家人四代同堂,过着和睦幸福的生活。
张生才

奉献一生兴农业发挥余热守柑林

泉州市永春县素有“中国芦柑之乡”的美誉,长期以来芦柑都是当地一张靓丽的名片。张生才就是该县一位芦柑种植技术专家,四十载默默耕耘守护永春芦柑种植事业,为永春芦柑种植奉献毕生心血。

张生才的家乡在永春县苏坑乡洋坪村,父母都是永春县天马柑桔场的工人,他自幼在柑桔场长大。受父母的熏陶,他对柑桔场产生了深厚的情感,他暗下决心:一定要让山里的柑桔更加香甜、更加金黄。

高中毕业后,张生才回到天马柑桔场工作。白天风雨无阻地在地里劳动,虚心向父辈老工人们学习芦柑深耕、施肥、修剪、喷药、嫁接、育苗、疏果及防治病虫害等栽培技术;晚上坚持自学柑桔栽培技术理论,从不懈怠,几年间光是心得笔记就密密麻麻地写了十几本。
2000年,柑桔黄龙病大肆蔓延,永春芦柑出现大面积的黄叶和枯死,饱受损失的果农纷纷转行。为了帮助果农走出困境,张生才带领科研团队攻坚克难,不断探索对抗黄龙病毒的种植方法。功夫不负有心人,永春芦柑无病毒苗木试种成功,给永春芦柑绿色产业复兴带来福音。

为了让更多果农能提高经济效益,张生才带领他的技术团队多次赴广东、江西以及福建各地组织开展各类实用技术培训活动,带动了100多户示范果农大户致富。

永春县广播电视台报道

历练换来成长,辛勤赢得收获。在张生才及其团队的打理下,天马生态桔园成为永春柑桔示范种植基地,年产柑桔1000-1200吨,年产值500-600万元。张生才2015年被聘为“泉州市科技特派员”,2017年被评为“福建省最美农技员”。

如今,60岁的张生才已做好准备,誓要站好最后一班岗——即便早已退休,他仍继续发挥光和热,将他的一生奉献给他无比热爱的永春芦柑绿色产业。

张生才的爱人李华珍也是该柑桔场的一员。她勤劳质朴,任劳任怨,桔园里的粗重活她都能一肩扛;在他俩的小家庭里,李华珍毫无私心、孝顺公婆,将家里收拾得一丝不苟,深得老人喜爱,邻居也是赞不绝口。夫妻二人事业同力,家庭同心,是远近闻名的“最美家庭”。
猜你喜欢:

承包蠢萌(téng),43岁胖矬老爸陪女儿练体操,逆袭成“世上最帅男人”

喜欢就点个“

好看”

让我的心怦怦跳

带我去你朋友圈吧~

来源/海峡都市报

编辑/刘晶晶

校对/常斯雅

编审/许松青

觉得不错,请给我“好看”↓↓↓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