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王思任:为张岱、周作人所推崇的小品文大家

李鸣
2019-03-03 12:04
翻书党 >
字号

【编者按】

小品文盛于晚明,晚明文学家王思任上承徐渭,下启张岱,对后人的小品文创作影响深远。张岱对其推崇备至,言其“笔悍而胆怒,眼俊而舌尖,恣意描摩,尽情刻画”;现代小品文大家周作人也对王思任的谐谑手法深为叹服:“以诙谐手法写文章,到谑庵的境界,的确是大成就,值得我辈的赞叹。”《王思任小品全集详注》收集现今所见王思任小品文,依据作品类别,分为致辞、尺牍、游记等十一类。本文为该书的注评作者李鸣为该书所撰的前言。

王思任,字季重,号遂东,晚号谑庵,浙江山阴(今绍兴)人。生于明万历三年(1575),卒于清顺治三年(1646),享年七十二岁。

王思任出身于书香门第,少年时即颖悟过人,颇有文名。二十岁中举,二十一岁即进士及第,可谓少年英发,春风得意。但其仕途却很不顺利。中进士后,他告假归娶完婚,假满后被任命为陕西兴平县令,调任富平。这时其母唐氏去世,丁忧归。服丧期满,补安徽当涂县令,政声卓著,但为人所忌,一任六年。万历三十一年(1603),主试南闱,所录取者都是知名文士。迁南京刑部主事,降为山西按察知事,复补青浦县令。在任与漕使相忤,遂拂袖而归,纵游名山大川。补山东照磨,不赴,改任松江教授,升国子助教。以南京工部主事主管芜湖一带专卖之事。转为江州备兵使者,为人所攻讦,罢职。遂隐居林下,以游历著作自娱。1645年,清兵攻破杭州,鲁王监国绍兴,起用王思任为翰林院提督四彝馆太常寺少卿,升为礼部侍郎。次年六月,绍兴陷落,王思任遁入城南凤林山中,绝食而死。

王思任居官正直,颇有作为。初任兴平县令,即以善于处理疑案和冤狱而有名。任当涂县令时,适逢太监邢隆至当涂一带开矿。开矿是万历年间的一项苛政,所至之处,民不聊生。

王思任以谐谑之语稳住邢隆,巧妙地以明朝龙脉所在为由,将邢隆吓走,保住了当涂一带不受骚扰。在青浦县令任上,王思任曾认真清理田数,平均赋役,极力为百姓争取利益,以致与漕使相忤而落职。在任江州备兵使者时,大力整顿防务,不仅保住江州不受兵祸,还发兵解除了邻邑黄梅县之危。解职时,“江州为之罢市,哭声裂匡山之谷”。(查继佐《罪惟录·王思任传》)话虽不免夸张,但可以看出百姓对他的政绩是感戴的。

在明代社稷沦陷、山河破碎之际,王思任表现出了高尚的民族气节。所作《让马瑶草》一书,痛斥权奸马士英,正气凛然。绍兴城一度降清时,有人曾劝其出降,他“闭其门,大书曰‘不降’”。(张岱《嫏嬛文集·王谑庵先生传》)鲁王监国后,王思任上疏,“首陈四正:亟正事,持正气,用正人,听正言。继陈五乱:一、官乱,二、兵乱,三、饷乱,四、士乱,五、民乱。皆救时急务”。(查继佐《罪惟录·王思任传》)只是这时“天下事已不可为”了。顺治三年(1646)六月,绍兴陷落,王思任避入凤林山中,因慕伯夷、叔齐高节,自号采薇子,构孤竹庵以居,自誓不薙发、不入城、不见清官吏。在清当局的一再逼降下,遂于九月绝食而死。当时名流降清者极多,像钱谦益、吴伟业等还是文坛的领袖人物。王思任守节不屈,体现了其高尚的人格品质。

王思任为人谐谑滑稽,放达不羁。张岱《王谑庵先生传》中引王思任的门人陆德先的话说:“先生之莅官行政、伏发奸,以及论文赋诗,无不以谑用事者。”王思任亦自谓“舌如风,笑一肚”(《谑庵自赞》)。他与人谑笑,肆口而出,毫无顾忌,在达官贵人面前也是如此。这样的个性,一方面赢得友朋的敬重和喜爱,一方面也招致了不少猜忌怨恨。张岱说他“少年狂放,以谑浪忤人”(《有明越人三不朽图赞》),并在其传中说:“人方眈眈虎视,将下石先生,而先生对之调笑狎侮,谑浪如常,不肯少自贬损也。晚乃改号谑庵,刻《悔谑》以志己过,而逢人仍肆口诙谐,谑毒益甚。”

晚明是知识分子自我意识觉醒的时代,要求个性的自由和解放是当时的时代思潮。在这种思潮中,许多文人景慕魏晋名士的自由放达,以颓放自诩,王思任的为人行事中即颇有一些晋人的流风余韵,其谐谑放达的个性既是本性使然,也与时代风气不无关系。

王思任屡仕屡黜,“五十年内,强半林居”(张岱《嫏嬛文集·王谑庵先生传》),游历读书之余,致力于诗文创作,成就斐然。其小品文在晚明名家辈出的文坛上独树一帜,成就尤为突出。

王思任的游记代表着他小品文创作的最高水平。张岱记载王思任“自庚戌(明万历三十八年)游天台、雁荡,另出手眼,乃作《游唤》,见者谓其笔悍而胆怒,眼俊而舌尖,恣意描摹,尽情刻画,文誉鹊起”(张岱《嫏嬛文集·王谑庵先生传》)。在作《游唤》之前和之后,王思任足迹不断,平生历游各地名山大川,所至之处大都撰有游记,在描摹景物、抒写性情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

描摹刻画工致细丽是王思任游记的一大特色。如《小洋》中对晚霞中色彩变幻的描写:

落日含半规,如胭脂初从火出。溪西一带山,俱似鹦绿鸭背青,上有猩红云五千尺,逗出缥天,映水如绣铺赤玛瑙。日益曶,沙滩色如柔蓝懈白,对岸沙则芦花月影,忽忽不可辨识。山俱老瓜皮色,又有七八片碎剪鹅毛霞,俱金黄锦荔,堆出两朵云,居然晶透葡萄紫也。又有夜岚数层斗起,如鱼肚白,穿入出炉银红中,金光煜煜不定。

这样工腻细密的描绘,读来景色宛在目前,仿佛身临其境。设想奇特,出人意表是王思任游记的另一突出特点。如《雁荡记》中对雁荡山这样比喻:“雁荡山是造化小儿时所作者,事事俱糖担中物,不然则盘古前失存姓氏大人家劫灰未尽之花园耳。”设喻奇绝。在《华盖》中写连绵不断时强时弱的海雨:“海雨在四五月间,如妇人之怒,易构而难解;又如少年无行子,盟在耳门,须臾翻覆。”这样尖新妥贴、生动传神的比喻在其游记中所在多有,充分显现了作者不同凡俗的艺术功力。

王思任的游记在当时就为人所极口称赏。陈继儒云:“王季重笔悍而神清,胆怒而眼俊。”(《晚香堂小品·王季重游唤序》)陆云龙云:“其灵山川者,又非山川开其心灵,先生直以片字镂其神,辟其奥,抉其幽,凿其险,秀色瑰奇,据其巅矣。”(《皇明十六家小品·王季重先生小品序》)都对王思任的游记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游记之外,王思任的尺牍、杂记和杂序等也有比较突出的艺术成就。他的尺牍潇洒倜傥,笔墨寥寥而神情毕见,如《简夏怀碧》:

丽人果解事,此君针透,量酬之金帛可也。若即欲为之作缘,恐职方亦自岳岳。买鱼喂猫则可,买鲥鱼喂猫,无此理矣。

此外如《柬余慕兰》《答李伯襄》等,均是妙语如珠的佳作;《上黄老师》《简赵哲臣》等写景清丽,风神飘逸,深得魏晋人短札的三昧。杂记和杂序中虽然颇有应酬之作,但大都清峭新奇,俊语随处可见,体现出作者不俗的笔力。如《东坡养生集序》《名园咏序》《醮竹轩记》《二还亭记》《媚樵亭记》等,都韵味隽永,抒情深至。曾世爵说:“其记则幽邃渊深,郦道元不足拟也。序文杂记,则登韩柳之室。”(《赖古堂文选·上王季重先生书》)洵非虚誉。

通观王思任的作品,谐谑狂放是其总体的特色,也是其独具的风格。如《天姥》:“饭斑竹岭,酒家胡当垆艳甚,桃花流水,胡麻正香,不意老山之中有此嫩妇。”再如《游慧锡两山记》:“有妇折阅,意闲态远,予乐过之。……至其酒,出净磁,许先尝论值。予丐洌者清者,渠言燥点择奉,吃甜酒尚可做人乎?冤家,直得一死。”在谑浪疏狂中不乏真性情的流露。又如《徐伯鹰天目游诗纪序》:“伯鹰曰:‘然,吾第欲还我双眼,所愿一眼如天,一眼如海。’问曰:‘何须恁底睁大?’曰:‘不但看山水,亦看伊也。’”纯粹是为了谐谑而故作大言。这种谐谑的风格使文章显得轻松幽默,恣意通脱。

王思任的文章也有一些缺点,有时过于追求峭刻而流于险怪,奇字拗句过多以及僻典的大量堆砌,使文章反而失去了活泼之趣,这些在其杂序一类作品中表现得尤其明显。

王思任散文的风格在晚明文坛是独树一帜的。他与三袁兄弟明白畅达的文风大异其趣,着力于奇僻拗折,造成一种“陌生化”的效果,同时王思任的风格又与钟惺、谭元春等竟陵派作家不同。他读书甚博,驱使典故熟极而流,这又是被讥为“浅学”的竟陵派作家难以企及的。正是这种寓学养于奇僻拗折之中的文风,使其迥别于公安、竟陵两派,而具有鲜明的个性。

王思任的文集在其生前就已有好几个版本,万历年间曾刊行《王季重集八种》,后又陆续收入新作,至崇祯年间,已有九种、十三种、十五种、十六种本流传世间。王思任晚年曾拟将生平著作编一总集,定为六十卷,名曰《文饭》,取以文为饭之意,“雕几未半,而玉楼召去,刻遂不成”(余增远《文饭小品序》)。其子王鼎起编选了《谑庵文饭小品》,仅五卷,于顺治十八年(1661)刊行。20世纪30年代上海良友图书公司搜罗王思任所存作品,出版了《王季重十种》,收入文学珍本丛书中,是现今所见到的收录文章较多的版本。

本书裒集现今所见王思任小品文,并加以注释。所选文章大部分取自《王季重十种》及《谑庵文饭小品》,另外又从陆云龙《皇明十六家小品》、刘士《明文霱》等晚明小品文总集中辑出若干篇。关于小品,定义甚多。笔者尝求教于散文史家郭预衡先生,先生告以“短小有趣味者”,故本书即以此为选取标准。王思任有几篇长篇游记,字数过多,已不符合此标准,但艺术性甚佳,故作为附录收入,以便读者翻检。本书注释偏重于典故和名物,不作文义串讲。王思任作品艰涩难解之处颇多,加之本人才学未逮,书中可能存在着不少错误和阙失,在此敬请方家不吝赐教。

《王思任小品全集详注》,[明]王思任著,李鸣注评,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8年12月。
    责任编辑:方晓燕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