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悼念:作家陶然

2019-03-11 13:0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作家陶然

图文 | 谢光辉

认识陶然已经25年,记得我刚到香港《中国旅游》杂志时,总编辑王苗给采编人员提出6字要求:善拍、能写、会编。以前我在浙江画报做摄影记者,没有一点写作经验,只好赶鸭子上架,从头学起。当时陶然任香港《中国旅游》杂志副主编,具体负责文字,每期文笔优美的卷首语都出自他的手笔。那时电脑写稿还没普及,记者每篇稿子写完最终都要交到他手上修改,编辑部的陈一年、石宝琇、黄焱红都有较好的写作功底,惟独我文字底子单薄,写起来磕磕拌拌很费劲,陶然改了也很辛苦,但他从没一句怨言,看到我总是笑容满面,鼓励我用自己的眼光去写东西。因为有陶然——每期杂志出来我的文字也就不会太难看。

陶然,原名涂乃贤,印尼华侨,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定居香港,1974年开始发表小说,关注香港新移民的生存状态,体察香港底层市民的悲喜,用他“北往南来漂离笔”写出长篇小说《寻》、《与你同行》、《一样的天空》,中短篇小说《蜜月》、《岁月如歌》、《平安夜》,散文集《此情可待》、《回音壁》、《侧影》等描写大时代下小人物命运的文学作品,是一位很有良知的实力派作家。他平时言语不多,声音不高,语速不紧不慢,感觉敏锐而细腻,待人和善,做事极低调。诗人舒婷见了他称大师兄,我却跟着王苗叫他老涂,他从没丝毫不悦,生活中能遇到这样的人是幸运的。我把他修改过的原稿留下来认真分析,发觉自己写的文字如同幼儿刚开口说话,巅三倒四,前言不搭后语。陶然总是耐心地看,看明白我想说的意思,然后拿笔像梳子一样,把那些疙里疙瘩打结的文字,轻轻梳理畅顺,一点不伤发根。经过几年的偷师学艺,我写的《走进香格里拉》文章入选香港中学生暑期读物,《中国武当山》和《绍兴黄酒》刊登在美国《读者文摘》杂志,我对自己的文字稍有了一点信心,心里非常感激陶然。

2000年秋天,83岁的老作家刘以鬯退休,陶然出任《香港文学》总编辑、香港作家联会执行会长。这样一来,我偷师学艺不成,只好跑去他的办公室请教,请他给我在香港《中国旅游》杂志新开辟的《光辉岁月》专栏提意见。陶然心底善良,很重情义。他顾及我的面子,常常放下案头工作耐心看我的文字,又怕伤了我的积极性,总是以鼓励为主。

今年一月,我们全家去香港看陶然,在铜锣湾怡东酒店的咖啡厅喝下午茶。那天他气色很好,心情也好,告诉我再过2个月怡东酒店要拆掉改建商场,叫我多拍些照片。去年陶然退休,在文汇报、大公报每周开了《昨日纪》和《思想起》两个专栏:《思想起》是自传性的回忆,从他回国写起,然后转到万隆生活;《昨日纪》则是写他生活中的朋友,有台湾作家白先勇,文学评论家刘再复,诗人蔡其矫。他喝了一口咖啡,两眼看着我说:小谢,我想在《昨日纪》专栏写一篇你的文章。我听了又惊又喜,但又觉得自己不够格,连连推辞说,不行不行。陶然说,虽然我对摄影不太内行,但对你还是熟悉的。这话没错,陶然为我开启了文学之门,是我的老师。一个星期前,他把写好的文章传给我看,并附言:文章写你,但要面对公众,若有不妥,随时告知。

——没想到,这竟然成了他的绝笔。

香港
香港太古城,陶然香港的居住地
香港太古城,作家陶然
1996年香港《中国旅游》杂志全体员工,二排左起第六陶然、第七王苗、第八陈复礼
《香港文学》总编辑陶然
陶然在茶餐厅写作
怡东酒店喝完下午茶陶然送我们到铜锣湾地铁站与玖玖留影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