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家暴后,我们“都挺好”?

2019-03-28 17:3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图片来源:微博)

这位嚷着再也不愿看见老婆的男子就是最近热播剧《都挺好》中的苏大强。剧中,他曾经因为藏私房钱,被老婆打耳光、罚跪。经常被老婆骂窝囊废,遭受老婆的各种语言暴力、行为暴力长达几十余年。这也是图中他宁愿打地铺,也不愿意留下有老婆“影子”的旧家具的原因。

由于太过于忌惮妻子,一直对妻子苛待女儿袖手旁观。从未拥有过作为男人的自尊和自由的他一直被压抑,直到妻子过世后彻底爆发...

而面对母亲的苛待、父亲的沉默,女儿苏明玉中学时期就离开家庭,自力更生,凭借自己努力成为职场“女强人”,过上了看似光鲜亮丽的生活...

然而,曾经承受过这一切的他们真的在这场家暴中全身而退了吗?

“亲密关系中的暴力”一直以来是各大新旧媒体报道的热点话题。据中国法学会反家暴网络的抽样调查显示,家庭暴力在普通人群中的发生率为34.7%。在新时期,家庭暴力这个老问题随着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社会变化显露出了不同的新形式。

图1:三种暴力问题(数据来源:数舆)

如上所示,本期数舆君将就电视剧《都挺好》中显露出的:男性遭遇家暴、精神暴力及家暴环境下孩子的成长三个问题,进行大数据网络舆情分析,深度探讨现代社会亲密关系中的暴力,解读数字下个人、家庭以及社会的反映与思考。

新趋势:男性被家暴比例上升

通常情况下,我们提到家庭暴力时,基本上都会想到女性被家暴的画面。至于女性对男性在肢体上或精神上施暴,大多被归类于“怕老婆”或者“妻管严”,极少有人意识到这也有可能是一种严重的“家暴”行为,受害者更鲜少求助法律的保护。去年十一月底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发布了全国妇联和国家统计局的家暴调查数据,数据显示在我国男性受到家暴的比例达19.9%,女性为22.9%,这个比例相差甚微并且前者的比例仍有上升的趋势。

此外,数舆君搜集@头条新闻关于【男性被家暴法院发出#男性人身保护令#】主贴下28580条评论数据进行分析,观察网民对“男子遭受家暴”这一现象的讨论情况。

首先,对参与评论主贴的网民性别观察中,我们发现男性用户参与“男性被家暴”话题的讨论数量与女性用户几乎不相上下,与以往家暴话题讨论中参与者女多男少的现象大有不同(如将受害对象换为“孩子”等不特指向性别的相关话题讨论)。

图2:男性及孩子被家暴话题(数据来源:数舆)

其次,在表情符号的使用上,网民更多使用[费解][悲允][doge][汗][二哈]等中立类表情符号,也有网友使用[可爱][笑cry]等开心类的表情符号表达对事件主人公的轻微调侃。

图3:高频表情分析(数据来源:数舆)

由此我们发现,即使在男性群体参与讨论度不低的情况下,网友的评论仍旧趋向于中立的观望与思考态度,甚至还有少部分网友表现出了调侃,看笑话等消极态度。综上我们可以得出,虽然男性人身保护令立法的话题在微博上引起了网友的热烈讨论,但网友对于此仍处于围观新事物的状态,未能深入了解并认识到该种类型家暴潜伏的危害及影响。

新内容:关注精神暴力

2016年通过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明确规定:

本法所称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

(图片来源:网络)

家庭精神暴力对伴侣和家庭造成的危害绝不亚于肉体暴力。实施精神暴力的过程是对施暴对象人格的逐步腐蚀和瓦解的过程,而且所有的施暴过程都在暗中进行,外人很难知道发生了什么,家庭精神暴力的受害者很难用语言形容自己受到的伤害和压迫。

注:表格中的数据都是回答“是”的个案数,括号中为占相应类别被访者总数比例,所有的数据都经过全国权数加权

(数据来源:马春华:《性别、权利、资源和夫妻暴力——丈夫受虐和妻子受虐的影响因素分析比较》,《学术研究》2013年第9期)

2013年由马春华教授主导的对于夫妻间暴力的研究表明,“侮辱/谩骂”“持续几天不理睬”是夫妻间最常见的施暴形式。而这些都属于精神暴力的范畴。

经调查,数舆君发现“家庭精神暴力”“家庭冷暴力”等表现精神伤害的词汇逐渐步入网民的视野,成为家庭暴力评论中的“新宠儿”。民众逐渐认识到对伴侣漠不关心、轻视、辱骂等行为同样是家庭暴力的一种。

如下图,在微信平台中,从2013年到2019年含有家庭精神暴力、冷暴力关键词的文章月均发布量逐渐上升,并在近两年呈现突破式增长。

图4:家庭精神暴力、冷暴力相关微信文章月均发布量(数据来源:数舆)

新关注:家暴环境下孩子的成长

家暴带来的创伤尤其会在少年儿童心里留下一辈子都无法泯灭的烙印。一方面,少年儿童在体魄上对于正在实施的暴力行为毫无反抗能力,也没有足够的社会能力进行维权;另一方面,少年儿童的世界观、人生观正在形塑当中的,即便不是家庭暴力的直接受害者,家暴也会给他们的一生留下不可抹去的阴影。因此,少年儿童是家暴中最无辜、最无助的角色,也是最深层的受害者。

在@一只炸宝 发布的#被父母家暴你会原谅他们吗#主贴下,不少网友分享了自己的观点和经历:

(图片来源:新浪微博)

“如果你是家暴受害者,你会原谅你的父母吗?”

数舆君搜集#被父母家暴你会原谅他们吗#主贴下24969条评论数据。有73%的评论者明确指出不会原谅或者无法原谅父母,占总评论数的绝大多数。远超选择原谅父母的评论数量。同时还有11%的评论者没有明确表明态度。

图5:被父母家暴是否选择原谅(数据来源:数舆)

结语

通过数舆君的分析调查,我们不难看出,近年来,网民对家庭暴力的认知从“男性是家暴的施暴者”到“家暴不分性别”转变,从关注肉体暴力到关注家庭精神暴力、冷暴力,表现出民众、媒体乃至学界对家庭暴力越来越高的关注。

当然,为家庭暴力伸张正义绝对不能仅仅停留在“关注”层面,家庭暴力的求助更不应该只依赖“媒治”的舆论力量。我们需要更完备的意识和更健全的法律体系来维护受害者的权益。

公共机构应该对舆情所反映出的现代社会家庭暴力的新情况进行进一步的思考,转换惯常求助机制和工作思路,充分考虑男性-女性、肉体-精神、成人-儿童、直接受害者-间接受害者等种种因素,以更加活泛的保护思路弥补机制的现实短板,解决家暴制度保护的信心缺失问题。

同时,数舆君再此也向社会全体公民发出倡议:

反对家暴,我们每个人都责无旁贷。

撰文:许佩 白玥 林语晋

数据支持:滕宇 朱玥璇

可视化:林倩倩 王冰倩

排版:王冰倩

责编:张成千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