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异域采风录丨努尔苏丹与小玉兹:哈萨克斯坦传统与现代的裂缝

澎湃新闻特约撰稿 沧溟
2019-04-28 13:29
来源:澎湃新闻
唐人街 >
字号

哈萨克斯坦首都努尔苏丹街头。

由于工作安排,要再次从哈萨克斯坦首都努尔苏丹到阿克套(编注:哈萨克斯坦西部城市)出差。4月23日,当天能见度特别好,透过弦窗可以看到远处晚霞浸染出的橘红天际,往下则能看到一个个或大或小的湖泊,湖泊之外的土地则黑乎乎一片,辨不清是山川还是沼泽,谈不上雄美却有几分如铁的刚毅。

坐在我前排的是两位30岁上下的哈萨克男子,他们身着西装,俄语并无口音,言行间透露出是商务人士的做派。引起我注意的是,他们在飞机起飞时虔诚地进行穆斯林礼拜。根据已有的文献和过去的经验,在哈萨克斯坦,虔诚的伊斯兰教信众多分布于农村,而地域上则主要属于南方。

眼前的情景不免让我体会到,在社会科学的研究中,宏观层面的观察和分析决不能代替微观的质性探析,甚至可以更大胆一点说,后者的深入、具体和细腻或许在当前的国际政治研究中更为稀缺和可贵。

哈萨克斯坦报纸上的中哈合作

出于职业习惯,我常在坐飞机时读一读机上的报刊。空姐发报纸到我这时面露难色,说此次飞行无英文报纸提供。

“那俄文报纸有哪些?”

在空姐报过名目后,我要了一份《实业报》,一份《哈萨克斯坦真理报》。其中,《实业报》的头版竟是一篇关于中哈合作的文章。该文作者日前受中国大使馆邀请赴华参观采访。此行的重要一站是位于合肥的江淮汽车总部。文章中提到江淮汽车允许他们在车间拍摄,这一细节让读者感到中国企业的开放与自信,与文后的“中国向哈萨克斯坦提供了资金、设备和管理经验”呼应得自然又微妙。

该文详细介绍了中哈在汽车领域的合作现状,论证十分专业,摆出了许多权威数字。我也是读过此文才知道,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哈两国在汽车制造领域的合作确值圈点。目前,中哈合资企业在哈生产的汽车现已开始出口至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等国,而且已涉足电动汽车制造。哈方对此高度重视,认为这一企业拉动了本国的一个行业。

此外,该文作者还指出,企业用工的95%已经当地化,来自中国的专家只负责教授生产技术及如何使用设备。

一篇读罢,弦窗外的天际线已由橘红变成殷红,夜色变得凝重混沌。

强悍尚武的小玉兹之地

注意力离开报纸,立马就感觉到了机舱内的喧嚷和吵闹。观剧的青年女子哈哈大笑,谈天的大叔们高声争执,放任的幼童在过道来回穿梭叫喊……这类情形在从努尔苏丹至阿拉木图的航班上是绝对少见的。

从他们入时的打扮来看,绝非挣扎在温饱线上的人。中国古语云,仓廪实而知礼节,眼前的情景表明,前者大概只是后者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哈官方的统计数据也显示,得益于丰富的石油资源,阿克套的人均工资在全哈排名十分靠前。

但这个仓廪实之地,却是许多政治社会问题的多发之地。当地人也常感慨这里民风强悍。事实上,这里正是属于尚武的小玉兹部落。包括阿克套在内哈西部地区,盛产与总统(中央)对着干的反对派,他们认为当地的资源没有惠及本地,都被拿去建了新首都阿斯塔纳——现在已更名为努尔苏丹。

2016年5月,阿克套还发生过阻碍时任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农业改革计划的游行。纳扎尔巴耶夫为此大为恼火,斥责宣传部门没有向民众做好政策解释工作。但纳扎尔巴耶夫最终也不得不“就范”,听取了反对的声音修改了土地法。当时,我对此事进行了持续关注,印象深刻。个人感觉是,老辣如纳扎尔巴耶夫,其控局能力如此之强,仍要让西部力量三分,哈政治生态的复杂性恐怕非观察家们通常想象的那样。

央地关系的历史基因

关于哈西部向中央“叫板”的基因,哈、俄和欧美的不少研究者往往会追溯到部落这一层面。哈西部属于小玉兹,与大玉兹、中玉兹的关系历来是臣服、合作、挑战、并峙等因素的重奏和变奏。

玉兹在哈语中的本意是部分或地区,其基础是个别氏族和部落组成的部落联盟,指哈萨克民族相对独立发展的三个部分。玉兹的产生和演变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哈萨克人最早于16世纪下半叶至17世纪逐步形成了大、中、小三个玉兹,这是由游牧经济的分散特点所决定的。大玉兹(乌鲁玉兹)、中玉兹(奥尔塔玉兹)和小玉兹(基希玉兹)亦称大帐、中帐和小帐。

大玉兹主要分布在巴尔喀什湖以南的楚河、塔拉斯河、伊犁河流域,塔什干、撒马尔罕等地亦归其控制。中玉兹分布在大玉兹之北,其人数最多,势力最强,足迹覆盖从额尔齐斯河到锡尔河中下游的广阔草原,夏季牧场主要在锡尔河中游及卡腊山脉一带,冬季牧场在托博尔河、伊什姆河、努腊河、萨雷苏诸河流域。小玉兹位于今哈萨克斯坦西部地区,其冬季牧场位于伊列克河、乌拉尔河一带,夏季则迁往阿克提尤别地区的草原。三玉兹的游牧领地渐渐固定下来,彼此间的独立性逐渐增强。(杨雷:《论哈萨克斯坦三玉兹的关系》)

但这种解释仍然没有解决的问题是为什么各部落间会存在这样一种疏离感,或者说粘合得不是那么紧凑。

我认为,根本的原因是哈萨克斯坦广袤的土地和稀少的人口这一对基本矛盾。这一问题在俄罗斯也存在,但由于哈萨克人不事稼穑,居无定所,逐水草而居,其在历史上又未曾像俄国那样建立真正的统一行政体制。甚至在苏联初期,哈萨克斯坦仍被“一分为二”。哈中部和南部属于传统的中亚,而其西北部和北部则较为俄化。这与其地理有相吻合之处,哈萨克斯坦的西北面和北面的平原正分别是俄罗斯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的延续。在更早的沙俄时期,哈中南部归突厥总督府辖管,北部则归沙俄的奥伦堡总督府。

如今的这种统一行政管理体制是在苏联时期建立起来,满打满算也未到100年。在这一历史背景下看待努尔苏丹与阿克套的央地关系,对二者之间的矛盾或许能理解得更深刻一些吧。从一个较长时段的历史来看,中心与边缘的关系,未来将会长期存在于哈执政者案头的备忘录里。

(作者系中国媒体驻哈萨克斯坦记者)

    责任编辑:朱郑勇
    校对:张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