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从衡水中学到北大:一名竞赛生的喜忧

2019-05-08 09:1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文 | 付瑞璐

指导老师 | 张慧瑜

第一次见高瑞是在他去上课的路上,男孩瘦瘦高高,背部微驼,面貌清秀,穿着有些老气的格子衬衫,背着一个灰色的电脑包,包的四个角都被立的笔直,显得他背也更弯了起来。走路的时候略低着头面无表情,腰间的钥匙串随着走路动作叮叮当当的响,喊住他的时候,他一笑,笑起来会有两个浅浅的酒窝,和不笑的时候感觉是两个人。在采访的时候我和他开玩笑说他穿衬衫板着脸感觉老了十岁,他反倒不生气还跟我说他喜欢看起来老成的样子,这样就不会有人以为他是小孩子而去糊弄他,也可以说,过于成熟的打扮能够帮助他一个人在外面的时候形成心理安全感。“这是我从自己经验总结出来的,很有用的,你也可以试试。”他郑重地和我推荐。

高瑞是一名物理竞赛生,2016年被北京大学以“降一本线”的优惠条件签约进入物理学院。身上多了一个北大的标签对高瑞来说是一件值得高兴但并不是意外的事情,在学习这件事上,他有着自己的自信和笃定。

这种自信从他小时候就已经可见端倪,他的母亲是一位小学语文教师,自然而然地,他的小学也就在母亲任教的学校里顺利读完了,并且顺利进入了当地最好的一所初中。高瑞坦言自己从小在父母眼中就是“乖孩子”,听父母的话,很少忤逆他们的意思。作为公务员的父母深切明白知识的重要性,也因此在学习上对他有很高的要求,高瑞在这种家庭教育下,学习这件事就一直被他摆在了心里的首位。而学习成绩也是他和父母沟通的最大的话题,为了“讨好”父母,高瑞从来不敢松懈。

但这种听话伴随着青春期的到来,也发生了改变。初中的孩子处于青黄不接的年纪,特别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高瑞初中学校的环境就比较“多样”,进入中学阶段不久,高瑞就学会了“混社会”。高瑞回忆这段历史开玩笑地说当时自己也算不上多社会,最多是学校某些“大哥”的手下,狐假虎威过过瘾罢了。至于是什么瘾,高瑞认为初中很多男同学都开始做这样的事情,而如果不合群的话,很可能被集中起来欺负,而他不想被欺负,于是成为了可以欺负别人的角色,这是一件蛮酷的事情。他向我展示了他的手背,“你看,这一部分”手指在手背上划了一个半圈“它和其他部分是不一样的,没有汗毛,因为我在这里纹身过。“这是初二发生的事情,当年的他和同龄人一样,对一些新的事物他保持着相当大程度的好奇心,在一次放学后看着纹身店就鬼使神差地走了进去,在两只手背都纹上了梵文。但又不敢告诉父母,幸好初中住校,学校又离家比较远,回家的次数相对较少,被发现了也就说是纹身贴纸也就糊弄过去了。“好孩子”的形象在父母那里一直没有改变。

虽然在青春期有着各种叛逆,但是在成绩上高瑞似乎有着自己的天赋,也正因为他一直保持着优异的成绩,才能够让班主任对他睁一眼闭一眼。中考结束之后,他毫无悬念地进入了当地最好的高中——衡水中学,也是在这所闻名全国的中学里,高瑞开始了他的竞赛生涯。

据高瑞讲述,在他刚进入衡水中学的时候,这所中学还没有现在这般的名气,但实力仍然不容小觑。提起母校他表现出来满满的自豪感,虽然外界对衡水中学存在着种种非议,在他眼里这所学校却有着特殊的意义。

刚进入高中的高瑞其实对竞赛并没有太多的了解,加入竞赛班只是单纯地觉得物理比较好玩而已。他向我解释道其实学竞赛并不像其他学生想的那样可以更方便的进入名校,相反,学竞赛可能付出更多,而且比起高考来说也会更具风险。在学习全部高考课程的基础上,作为竞赛生的他还需要花费额外的时间去学习竞赛的知识,好不容易遇到一个假期还要前往外地进行集训,可以说自己能够自由支配的时间少之又少。除了在时间和精力上付出的比普通的高考生多之外,在其他方面也是喜忧参半。在竞赛上花费的时间自然要从其他科目上找补回来,同时面临着高考和竞赛的双重压力,没有建树之后很容易就陷入了自我否定,心理负荷不住,最后放弃竞赛的人比比皆是。而这种中途放弃并不是说立马投入到高考科目的复习中去就能够解决的。

衡水中学在竞赛上相对于其他学校来说成熟一些,这也让他少走了很多弯路。在他的学校竞赛一共分为四个班,每两个班的竞赛类型是相同的,这样正好结成一对,形成竞争关系。他说自己的班就经常被拿来做比较,班与班之间的竞争已经这么激烈了更不要提人和人之间的竞争了。这也是我在问高瑞为什么高中不“混社会”的,他给我的回答,学习环境的是很重要的影响因素。衡水中学在学习氛围的烘托和学习环境的塑造上做到了极致。虽然这种教育方式不被看好,但从成绩上看,效果是非常显著的。

物理竞赛分为预赛、复赛和决赛。预赛由全国竞赛委员会统一命题,采取笔试的形式,所有在校的中学生都可以报名参加。在预赛中成绩优秀的学生由地、市、县推荐,可以参加复赛。复赛包括理论和实验两部分,理论部分由全国竞赛委员会统一命题;实验部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竞赛委员会命题;理论部分320分,实验部分80分。根据复赛中理论和实验的总成绩,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竞赛委员会推荐成绩优秀的学生参加决赛。决赛由全国竞赛委员会命题和评奖。每届决赛设一等奖100名左右,二等奖120名左右,三等奖140名左右。此外,还设总成绩最佳奖、理论成绩最佳奖、实验成绩最佳奖和女同学成绩最佳奖等单项特别奖。高瑞说学校很难请一些教授来学校讲课,也因为花费太大,而且有些教授不愿意长途跋涉,因此常常出去集训。这样的付出也并不是所有人能够拥有回报,还需要看天赋。高瑞一路顺利地通过了预赛复赛,最后进入了决赛并拿到了一等奖,获得了北大降一本线录取的资格。但当时国家竞赛队只招收50人,高瑞的排名是69。相差的仅是一道题的分数,进入国家队的话可以获得保送资格。这也成为了高瑞一直以来的心病。他认为自己是有能力进入国家队的,最后考试中遗漏的那一题被他钉在耻辱柱上。竞赛成绩的优异并不代表高瑞在其他文化课成绩上的缺失,那一年高瑞的高考成绩证明他完全可以凭借高考进入前十左右的大学,只是进入北大对他来说更有有吸引力。

在做竞赛的两年对高瑞来说是难忘的,但让他回想有没有什么具体的事情值得回忆的,他又说不出来。在他的记忆中,每天的学习生活都比较重复,作息十分的规律。在这样的日子里,高瑞最开心的事情便是享受刷完题之后的快感了。他坦言做完一本练习册之后的满足感是他觉得最幸福的事情,“就像游戏打怪一样!”他说道,在考试过程中最有趣的不是做完了所有题目而是发现了出题人的错误。这样的“挑错”小游戏也成了他学习生活中国最大的快乐。

青春的年纪容易情窦初开,即使在学校时间把控如此严格的情况下,高瑞还是成功地早恋了。高瑞的初恋是在高二的时候,两个人的认识十分的机缘巧合,并不在同一个班级的他们凭借着几面之缘互相产生了好感,也顺其自然的在一起了,以至于现在高瑞说他连怎么在一起的都记不太清楚。恋情来的快去得也快,在高瑞还没有尝过爱情的酸甜苦辣的时候,这段感情就结束了。在还没来得及黯然神伤的时候,第二段感情接踵而至。从高瑞口中了解到的是,第二段感情的发生是由于女孩子的勇敢表白,但它的发展却不尽如人意。学校规定午餐时间是12:32分出教室,12:45就必须要躺在宿舍的床上睡午觉,算起来总共仅有10分钟。这短短的十分钟对高瑞来说却弥足珍贵,因为这是他和女友一天之中相处的唯一时间。高中的恋情总是会被加上青春的滤镜,他们乐在其中,但好景不长,这段感情还是被老师发现了,接踵而至的是老师不断的盘问。被约谈的时候高瑞其实已经获得了降一本线的优惠,基本上进入北大这件事可以说板上钉钉,也因此他虽然没有离开学校,仍然进行学校的考试,班上的课程和作业就比较随便了,想写的时候会拿来打发时间。当时高瑞的女朋友是高考生,因此在时间上两个人存在了摩擦,原以为可以等到高考之后再联络感情。年级主任已经注意到了这对情侣,为了不打扰女孩子的学习,他们就找高瑞聊天。高瑞说一开始他是不在意的,可是后来老师以女孩子的前程来劝他放弃这段感情,他还是屈服了。“主要是怕真的影响了她的学习吧,毕竟她和我还是不一样的”高瑞对这段感情感慨说“但没什么遗憾的,当时还是很难过的,但毕竟感情也不深,所以很快也就好了,现在还是比较好的朋友。”

从对高瑞的采访来看,他的高中生活其实和普通的高考生并没有很大的差别,甚至可以说是几乎相同的,他并不认为自己存在着竞赛光环。在已经适应了整体的环境之后,他觉得这些都是可以被接受的。“我并不认为有什么不同呀,每天就自己一个人在学习,也不需要认识新的朋友,感觉很舒适。”他向我说道。

然而在进入大学之后,高瑞才深切地感受到了竞赛生和其他高考生的差别。在北大理学部内,竞赛生的比例是非常高的,这也让“竞赛生”和“高考生”这两种学生类型经常被拿来做比较。在校内树洞和BBS上也会看到这样的帖子,这种争论的存在是可以被解释的。毕竟竞赛上已经在高中阶段就已经对大学课程进行了先修,也因此让其他高考生同学感觉到了成绩上的危险和一些知识储备上的差距。但这对高瑞来说却不再是优点,高瑞表示自己和高考生最大的不同可能在于竞赛生已经先修完了大学的一部分课程,因此在大学课程的适应上能够占据一定优势。但从实际结果来看,这种适应性的优势并没有在成绩上体现的较为明显,对这个结果高瑞自己是这么解释的:“自己已经学过了,就感觉再听一遍就没什么意思了,于是课也不是经常上,上了也不认真听。”这样的心理让高瑞在进入大学的第一个学期里十分颓废。他解释是因为自己面对突然放松的环境不知道如何是好,于是就选择了逃避。

在学校的南门外面有一家网吧“南门网吧”,里面聚集了一批游戏竞技爱好者和刷夜学生,高瑞曾经是这家网吧的常客。大一的一年他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网吧度过的,那时候还没有买台式机,宿舍打游戏很不方便,于是就选择了去网吧打游戏上网。也因为这个原因,也和一批朋友更加熟络起来。有时候通宵上网,白天回到寝室倒头就睡,经常分不清白天和黑夜,和室友们也没时间碰上打招呼。这也是他寝室关系一直不冷不淡的原因之一。

和他一起上网的这群朋友并不是因为网吧才认识的,事实上他们的相识也和竞赛有关。据他介绍,他现在身边称得上是朋友的人几乎都是竞赛生。一开始是同一个学校的学生在一起开展的校友会,之后慢慢发展壮大成了现在的小群体。能够在校友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还有一个重要的基础是他们在之前竞赛集训的时候已经认识过了。有的甚至是室友。集训的时间一般比较长,而且每天几乎有一半的时间是在自己的房间度过的,相比于在学校的室友,这种室友情谊拥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发展,而且因为有着相同的经历,也能够拥有更多的共同话题,和这些集训时的室友的亲密度就会更高。高瑞说,一开始他们的聚会还处于互相寒暄比较礼貌的阶段,后来就开始一起喝酒,喝高了话题自然就打开了。他跟我分享了关于喝酒的小故事。有一次,他们其中的一个人喝高了直接不省人事,他们几个人就轮流把他背回了学校,“你知道吗?我一个人把他扛上的六楼,那家伙可不轻”他说起来哈哈大笑,仿佛又见到了他的朋友喝多的囧样。

高瑞其实是一个内向的人,但他在结束了高中比较封闭的生活之后是非常希望能够有一些新的东西进入他的生活的。于是他加入了学校的学工组织。理科学院的学生由于学业的压力,对学工组织兴趣普遍没有社科类院系高,这也让高瑞有了一个缓冲的机会。本以为加入学生会后能够帮助自己扩展朋友圈,锻炼交际能力,结果高瑞还是失望了。即使最后他坐上了副主席的位置,但在这份经历中并没有他预想中的能够拥有如同他的那帮朋友一般的情谊。进入大三,学工事务开始慢慢减少之后,他也慢慢淡出了这个交际圈。“还是想和原来的朋友交往,不想认识新的人。”他是这么跟我说的,一直在自己舒适圈内的高瑞显然在进入大学后为了缓解自己的焦虑,主动放弃了很多选择。

这种情绪在大二之后开始好转,高瑞认为是学业压力增加了,让他有了紧张感。在大二的一年里高瑞做了很多的事情,他选择了修信科(信息工程与技术学院)的双学位,也选择了很多的授课兼职去补贴自己的生活费。他兼职的授课科目也是与竞赛相关,竞赛课程的酬劳会比其他一般课程的酬劳要高,这是他发现的除了能够高考优惠条件之外竞赛带给他的又一好处了。在北京大学生活,所需要的交通、聚会和餐饮费用相对比较高,并且周围人的平均家庭经济水平都偏上,这带给了他很大的心理压力。进入的大学的独立感和自尊心让他不想和家人开口要钱,于是他选择了利用自己的竞赛知识来缓解自己生活的拮据。但在上学期间高瑞一般是不外出授课的,因为物院和信科的课程压力已经让他喘不过气。所以他选择兼职的时间一般是暑期和寒假,在大二下学期,他的学费已经可以不用父母操心了。由于自己从小没有树立对金钱详细的观念,也让他在赚到钱之后就很快的花掉,主要是用在了电子设备上,新款上市之后。高瑞总是想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同时,他也对学校各二手市场渠道了如指掌,毕竟淘汰了的旧装备也要转手卖掉回血。

被加上竞赛生头衔的高瑞其实和其他学生有着一样的幸福和烦恼。

现在的高瑞已经不再去南门网吧,也减少了喝酒的频率,改掉了作息的坏习惯,也在开始对金钱进行一个管控。高瑞说这是因为有了女朋友的缘故。高瑞的女朋友和他在大一刚入学的时候就已经认识,高瑞坦言在初遇的时候就已经产生了好感,只是不敢争取,于是选择了旁观。时隔两年,他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开始了自己的追求。“我这个人最擅长的就是等待了”他笑道“其实一开始是比较自卑的,但现在感觉自己能够有时间和金钱去开始一段感情,于是我就这么做了。”女朋友对高瑞来说是第一段不是安排好的,而是自己争取来的亲密关系,因此他分外的珍惜这段关系。在朋友圈当中也能够看到他每隔三五天就发布的与恋爱有关的动态。“她就像我生命中的色彩一样”高瑞是这样比喻的,朋友、家人这些在人生轨迹中没办法改变的事情在他看来是黑白的,而恋人这种自己可以选择、并且进入到生命中,朝夕相伴的人,则是彩色的。

我又问了一遍他关于黑白的问题,高瑞没有给我明确的回复,只是原本一直在写作业的他,突然停下笔,闭上眼睛瘫软在椅子上,陷入长久沉默,“突然很沮丧。”他摘下眼镜,右手遮住了半边脸突然开口说道。

(文中人物为化名)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