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白岩松、崔永元、水均益:央视三兄弟的“无间道”

2019-05-14 19:2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编者按:刘楠曾与白岩松在央视新闻评论部共事十年,担任记者、策划、主编等职,她用富于画面感的笔触立体勾画了白岩松幕后工作的点点滴滴,试图还原真实立体的白岩松。这本书的独家性在于,既有对白岩松职业成长历程的追根溯源、“东西联大”新闻教育的一手观察,也有对“肃宁枪击案”报道争议事件的正视,揭秘编辑部选题策划背后的故事,是全面梳理白岩松新闻业务和演讲口才的“武功秘籍”。

刘楠的“寻找”,不仅有关白岩松,更是寻找优秀新闻人的工具箱和新闻“黄金时代”的基因密码。这是一个人的新闻理想,也是一代新闻人的理想

《曝崔永元因白岩松成名得抑郁症》《崔永元开口狂损白岩松笑翻全场》《崔永元羡慕嫉妒白岩松惊人内幕》《白岩松曾经被传与水均益有“一哥”之争》……看网上各种小道消息,风起云涌,扑朔迷离,恍若一出现实版的《无间道》。

有人说,同在一个屋檐下,什么事儿都有可能发生。白岩松、崔永元、水均益都是央视新闻评论部的大腕儿主持,你追我赶之间,功名利禄之下,自会有芥蒂。

透过谣言与真相,你会如何看?此文,我结合内部观察和外部资料,斗胆来细数一下小白、小崔和小水之间的“恩怨情仇”。

一、小白和小崔

小白第一次闯进电视江湖,是小崔介绍的。

关于这段往事,两个人采用了不同的叙述,表达了当时微妙的情绪起伏。

白岩松《痛并快乐着》版本:“1993年2月,春节刚过,我在《中国广播报》报社办公室接到一个电话,是当时在电台《午间半小时》工作的崔永元打来的,‘小白,我的同学在电视台要办一个新的节目,挺缺人的,你过去帮帮忙怎么样?’这不是一个什么重大的转折,因此我一口就答应下来。”

崔永元《不过如此》版本:“1993年,我的同学时间力邀我出山主持《东方之子》,被我婉言谢绝,当时我告诉他出镜没有什么意思,其实是怕形象不行。后来,形象一般的白岩松担当了重任。”

前一个版本表达的是历史在无意间改变,后一个版本则注重“让贤”。

的确,从1993年开始,小崔是小白成功道路上的催化剂。白岩松成名后在多个场合念叨的第一次得奖、刷存在感的节目——《东方之子》关于青海流动电影放映员赵克清的选题——也是小崔先头侦察策划后,交给小白的。

“我们的特别节目采纳了小崔的建议,于是有了这趟青海之行。”白岩松回忆。那时,牵头策划的小崔已经抵达西宁,当时他的身体不太好,在西宁2 000多米海拔的地方高原反应已经比较严重,考虑再三,决定撤退。于是小白无心插柳柳成荫,被高原之光点亮。

白岩松后来写道:“我忘不了青藏之行,忘不了赵克清,忘不了高原上的那一夜,因为这次拍摄所获得的肯定,帮助我下了最终走上电视路的决心。”

小崔给小白搭台,小白却提醒大家认清小崔的“嘴脸”。

也许,“看见白岩松,就以为出了什么大事,再看崔永元,就知道又没事了”这句流传甚广的话刺激了小白?他要打破刻板印象,所以要极力渲染小崔严肃的一面。

地球人都知道,小崔行走江湖的本事是幽默风趣,可小白在人生第一本书《痛并快乐着》中,却偏偏写了一篇《严肃的崔永元》。

小白在文中像煞有介事地提醒诸位,千万别被表象所迷惑。

小白寻找到的论据一:记得有一次出差,晚饭后的空闲,小白和小崔在屋里等人从别的屋拿牌来玩,电视上正放着老电影《城南旧事》,小崔细心地看了一会儿然后用观众并不熟悉的严肃表情发表了感慨:“现在不知道谁还能静下心来搞这么好的东西。”

小白罗列的论据二:小崔做张穆然那期《感受坚强》的节目,他劝了半天大家要笑别哭,可一开场他说了没几句话自己就先忍不住了,为克制自己的情绪,小崔用力抓着拿话筒的那只手。像这样让小崔掉泪并不是一件很费劲的事情,人前欢声笑语的小崔是一个很容易被感动的人。

小白文章最后得出的论点是“请认清崔永元的嘴脸”,可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小崔都会继续以幽默的风格面对观众,但细心的观众一定会从他“斜眼歪嘴的坏笑”中看出他的严肃来,因为幽默只是小崔的手段,而严肃才是他笑容后面的目的。

有一年,小崔参加《艺术人生》节目,主持人问小崔对小白的看法,小崔大大咧咧“吐槽”小白:“没什么压力,因为那时白岩松这样的风格观众都接受了。我当主持人时,没有像白岩松那样往平庸路线塑造,对我就是按大牌主持人的路线塑造的。他们穿西服,我穿毛衣。追光灯追着我进来,观众欢呼,我就握手,因为大牌主持人,跟他们不一样。”

小白和小崔,在央视评论部的年会上,更是把相爱相杀推向了极致。

《东方红·时空》《分家在十月》这些2002年评论部内部年会节目视频意外流传到网上时,逗乐了观众。

原来那些屏幕里正襟危坐的主播、忧国忧民的记者、一本正经的领导,竟然都像喝了迷魂药一样,不分辈分、官职,鲜活而生猛地互相调侃。

《东方红·时空》那场年会节目,其中一个关于招聘员工的小品,白岩松扮演前一场的应聘者,崔永元扮演后一场的考官。

考官问白岩松:“知道不知道公平、公正、公开、前卫?这是我定的规矩。你要想进这个单位就得参加招聘考试。我先考你一道题,3加2等于几?”

穿着唐装的白岩松答:“老师考个简单的行不?”

考官:“还挑啥题呀?”白岩松:“那我试着答一下啊,1、2、3、4,得4。”

考官:“低了,低了。”白岩松:“那整个高的,借你手使使,3、4、5、6,得7。”

考官:“高了,高了。”白岩松:“明白了,老师整中间的呗,借手使使,得6。”

考官:“6就是6,你现在已经成为一名名记了。”

白岩松:“谢谢考官,哪儿报到去?”

考官:“厕所。”

相比被挤兑的小白,小崔扮演的是下一场的考官,开涮张泉灵。

小崔唱着问:“是谁半夜不睡觉?是谁天天起大早?是谁喝酒伤了胃?是谁血糖血脂高?”

张泉灵回答:“编片的导演不睡觉,为了播出起大早哟。陈虻喝酒伤了胃了,阿关血糖血脂高。”

这个小品,小白和小崔都是策划兼编剧,好在平起平坐,不分伯仲。

随后,蔫儿坏的小崔在《实话实说》出品的年会恶搞节目《分家在十月》中,凭借掌握生杀之力的话语权,把小白直接“摁倒”。

我已经很老了,老到记不得很多事情,但是对于多年前的那场血雨腥风,我却始终难以忘怀。那是2000年的10月,一个多事之秋,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的人们,被卷进了一场深刻的触及灵魂的变革。

这是来自《分家在十月》的开头,白发苍苍的陈虻·诺夫的回忆。

小崔导演的这个片子,戏谑评论部分家的恩怨故事。从单位领导到主持人,都改头换面成为邪恶分子。白岩松·斯基被安排了“英年早逝”,临终的口号,是梦想夭折的“渴望年老”。

崔永元与白岩松两人总在互相“刺”着,刺了自然会“痛”,但他们似乎并不在乎这些,而且以这样的痛让自己快乐着,在快乐中又加深了友谊。

一次,央视新闻评论部的内部年会上,上演了滑稽的一幕。崔永元扮演一位新娘,带了一个孩子上场。年会主持人白岩松过来“采访”:“请问新娘为什么带孩子?生孩子的感觉怎么样?”崔永元答道:“生孩子的感觉是——痛并快乐着。”

小白刚出版《痛并快乐着》的时候,小崔在与主持人张越说起这事时,流露过“不屑”:“小白还是一个我挺看得起的人,怎么就混到这个堆里去了?”不久小崔又改口,“他出书挣了好多钱,挺让人羡慕的……”果真,后来小崔也出了一本书——《不过如此》。

小崔比小白大5岁,算是大师兄,有时也会乱辈分。

一次金话筒奖的颁奖礼现场,获奖的小崔当时出差。通过视频连线,主持人让小崔请一位同事代领。小崔说:“今天到现场的都是我的老师,只有白岩松是我的学生,就让他代劳吧。”

小白以毒攻毒,领奖时,他以崔永元的口吻发表获奖感言:“能让我最尊敬的主持人白岩松替我领奖,是比我自己领奖更荣幸的事呀!感谢一直支持我的观众,我要告诉大家,我的抑郁症已治好了,现在不仅能给别人带来快乐,也能给自己带来快乐了。”

小崔立即“表扬”了他:“不愧是我的学生,嘴真贫!”

坏坏的爱与杀,背后其实是深沉又醇厚的革命友谊。

小白在《痛并快乐着》一书中提到,自己很庆幸和小崔成为搭档。“也许都会经常怀念那有酒有烟有彻夜长谈有面红耳赤的日子吧?青春不会再来,流浪的脚步慢慢停歇,但精神的流浪却永不该停止,否则,我们这一代人很快就会成为后面的追赶者走向成功的祭品。”

二、小白和小水

从小崔写到小水,感觉从湍急的瀑布行船到宁静的水湾,波光粼粼、阳光如金,我大大喘了一口气,紧绷的手腕也温软下来。

有人形容,当水均益走来,自己急忙理理云鬓,整整衣衫,心里念叨,我怎么没有柳叶眉,怎么没有杏核眼!而崔永元走来,自己该在沙发上歪着还歪着,该大口吃回锅肉还吃回锅肉,小崔笑着,就像没看见你的皱纹、你的雀斑,这时,你会随随便便地一问:“哥,你笑啥呢?”

小白在《痛并快乐着》中痛说小崔严肃,却快乐地称呼小水“性情中人”。在小白眼中,小水绝顶聪明加上是个性情中人,和同伴慢慢把原本不好看的国际题材给盘活了,小水总是能想出办法“给咖啡加点糖”,让国际题材的节目慢慢有了性情,这是他对国际新闻报道的贡献。

小白和小水参加1997年香港回归直播,小水是演播室主持人,小白在香港现场直播。

当时大直播系统的沟通出了问题,小白的信号一度消失。小水深情呼叫:“白岩松你在哪儿?”然后又不得不切换其他内容给他打圆场。

当然香港回归直播总体还是成功的。当驻港部队的车轮驶过管理线,小白和所有关注这一刻的中国人同样激动,而且在结束报道时说出了准备很久的结束语:“驻港部队的一小步是中华民族的一大步。”

这一句话小白觉得很牛,它来源于当初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登月时的一句话:“这是我个人的一小步,但却是人类的一大步。”

2014年小水《益往直前》新书发布活动上,小白和小崔都来捧场。

有冲突感才能吸引人,大家都知道。

“2004年的一天,我和白岩松差点打了一架。”小水似乎毫不避讳,“那是在当时我俩共事的新闻评论部主任的办公室里。打架的理由很无厘头,当时白岩松是《时空连线》的制片人,我是《国际观察》的制片人,两个栏目的选题发生了撞车,我们互不相让。”

主任将两人叫到办公室当面协调,他们却越说越激动,争得脸红脖子粗,两人互相用手指着对方,眼看就要大打出手了。但几秒钟后,两人都冷静了下来。小水摇着头说:“你呀,脾气太暴!”小白也不示弱:“你呀,也不是什么善茬,这西北人脾气跟个巨雷一样。”话音未落,俩人就抱在了一起。

在新书发布活动上,小水说:“我和岩松一样,都是倔脾气。在做节目、干新闻的事情上争取到底,竭尽全力,从不轻易放弃。”

在他眼中,小白还是个“话语霸权”者。小白有极高的语言组织能力,有那种能“化腐朽为神奇”的才能,同时,他也是个“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主持人。

小水说,小白为了踢足球,至少两次踢断过腿。为了评论中国足球,他甚至酒后上直播,招致观众非议,还被领导狠狠地批评了一顿。还有一天,小白突然对小水说:“哥们儿,我正在学英语。”小水开玩笑说:“怎么,想抢我的饭碗?”小白严肃地回答道:“不是,没有外语实在不方便,咱现在做新闻已经不分国内国外了,得学点啊!”

小水说,和小白根本就没有什么所谓的“一哥”之争,更不存在争风吃醋,相互“挖坑”,你死我活。他们之间有的,只是两个中国新闻人,对新闻和人生共同的探索、追求与不甘,以及战友般的惺惺相惜。

正因为如此,当2003年小水抗命争取重返巴格达的时候,他会第一时间想到让小白去替他向领导求情,允许他继续在伊拉克报道。若干年后,小白在送给小水的书上写下:“老哥,为你平反!”因为小白了解小水内心的委屈、挣扎与不甘。

水均益在书中提到过,《东方时空》初创期,他常与白岩松、崔永元吃住在单位,审片子、剪片子,开策划会,三个小伙伴的情谊让人感叹,更有些趣事让人忍俊不禁。在小白、小水两个人看来,崔永元给人“刨坑”的水平一流。

水均益表示,每次开年会,白岩松多少还会给他留点情面,但只要是崔永元担纲主持就会擦汗,“他肯定给我‘刨坑’,但人怎么这么贱,我还特别高兴”。

崔永元回忆,三个人之中他和小白比较狡猾,互相使绊子、犯坏,水均益则很实在,“每年年会不是小白就是我来主持,互相敢坐第一排。但小水每次都只能坐最后一排,多老实的人”。

后来便有了这样的事情。有一年央视举办年会,崔永元把当初水均益去巴格达用的防弹衣等拿出来,找到一个新员工,穿上站到去年会现场的必经路口,装成交通警察,看到水均益的车过来,拦停,要求打开车后备箱检查,说你这烟是腐败得来的吧,接着亮证件,说抄一下发动机号,白岩松回忆,接下来早就埋伏好的摄像机就记录下了这一幕,“小水遵纪守法的意识真强啊,猫着腰就把发动机盖子打开了”。

而当时的崔永元就在大堂拿着对讲机指挥员工,一听他们汇报截获水均益便指挥“赶紧拿下”。后来崔永元遇到水均益,发现他脸色灰白,故意询问缘由。“小水说一帮交警拦住我非让我念发动机号。我忍着笑问他,那你给他们念啦?小水反问,我能给他们念?这时我就在年会现场播放了刚才摄像机拍下的那一幕。”小崔一脸坏笑说。

三、三兄弟同框

水均益新书《益往直前》在北京的首发仪式,无疑是三兄弟同框的好机会。小水现场感慨:小崔像一个心灵按摩师,在难过的时候抚慰他,小白则是他的精神依靠,能够给予他最强大的支持。

除了他们自己的同框,我也用武侠让他们被“同框一下”。

金庸武侠小说中,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合称“天下五绝”,他们代表着江湖中五类武功造诣非凡、登峰造极、炉火纯青、已臻化境的绝顶高手,是金庸创作出的一个神话团队。

电视江湖中,“东邪”小崔、“西毒(独)”小水、“中神通”小白,是也。

“东”是地理属性,小崔是津门人士,虽然离浙江舟山的东邪黄药师大本营“桃花岛”千里之遥,也算东部沿海地区。

“邪”,是武艺上的高超神奇,也是形式上的不拘一格、另辟蹊径。在金庸小说中,东邪黄药师是聪明绝顶的天下第一奇才,不仅文武双全,而且兼通琴棋书画、奇门五行。这一点,小崔有相似之处,他从不墨守清规戒律,总试图给“主旋律”作品注入新的血液。

小崔,“无邪”比“邪”的成分更多。他做公益事业,给孩子加个菜,给孩子挑本书,给孩子换课桌椅,像个认真的会计,他做乡村教师培训项目,为一些官员冒领乡村教师补贴和地方政府不作为而怒发冲冠。曾经在春节前夕,他缺席慈善年会,去北京皮村主持“打工春晚”。

有一年北京暴雨,他请救人的农民工兄弟吃饭。媒体汹涌报道,他无奈说:“如果我知道这么轰动,我肯定取消这事。我心里其实挺悲凉的,一个人请一帮人吃顿饭,居然电视台也说,报纸也说,你说这个社会多不正常啊!哪天我要在街上开车,跟农民工打起来了,要报道,标题就是北京俩市民街头打架,你们别说著名主持人崔永元欺负农民工。否则社会就老不正常了。”

再说“西独”水均益。“西独”和“西毒”,发音相同,但决不能混为一谈。

白驼山庄庄主欧阳锋,西域人士,高鼻深目,英气勃勃,身材高大,眼神如刀似剑,外号“老毒物”,武功登峰造极,心狠手辣,号称“西毒”。

评论部大腕水均益,也是“西域人士”,高鼻深目,英气勃勃,但身材尚宜,性格温和。所谓“西独”,因其自成一派、独有千秋。他擅长一口西语,是东西文化交流的使者,独揽西方国际热点评析。

主持人阿丘形容“西独”的特点为:“转着地球仪挥斥方遒,让环球同此凉热,站在高端舌战西方首脑,从不露怯,在评论部众栏目分抢国内新闻这杯早已稀释的羹时,他却独揽西方国际热点盛事于己怀,连在南院吃饭,都习惯地独霸靠最西的一大圆桌慢吞细咽,可谓‘西独’。”

水均益见识广,是采访各国领袖政要名流的“专业户”,按理说,走起路来也应昂首挺胸,气宇轩昂,可是在南院见他,总是戴着棒球帽,半遮脸,极为低调。

阿丘感慨:“水兄身材与我相较,属发展中国家已解决温饱那拨,不似我还要联合国空投粮食救济。但水兄敢驾驭‘大切’(切诺基)而从不迷路追尾,也从未让交警有无人驾驶的错觉,叹服之余,只能自卑自己开奥拓都要垫高座椅加厚鞋底,水兄这份独有的洒脱也令人尊敬。”

“西独”之独特、独到,以及优雅的孤独,独不独?

说完“东邪”“西独”,为啥白岩松是“中神通”?主要是因为《道德经》。

“中神通”王重阳是道教大师,少年时先学文,再练武,是一位纵横江湖的英雄好汉。他遇阻在墓中静修,大彻大悟,参透了清净虚无的妙诣,乃苦心潜修,又重闯江湖,光大全真派。

《道德经》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小白则是《道德经》的“后现代传道者”。

在小白看来,《道德经》深深地改变了他的后半辈子,尤其是结尾15个字,“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小白感悟道,你做什么事情都要考虑,对别人对周围的事都是有利的,而不是害人的。

小白曾让自己的学生从《道德经》中挑出10句印象最深刻的话,其中被挑选出最多的是来自第二十三章的一句:“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含义是不管风有多狂总有不再刮的一天,不管雨有多大总有不再下的一日。

原来掌握了“道”,真的就可以神通了。

最后,借用评论部年会的话,总结一下小白、小水、小崔的事迹吧。

“评论部每一寸土地,都有光荣的痕迹;同志们每一段浴血岁月,都值得斧凿刀刻,深深铭记。喜看稻穗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他们青春无悔,正融化严冬的坚冰。为什么评论部的旗帜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为什么部办春常在,因为它凝聚火样的青春、花样的年华。”

借用《花样年华》的一句歌词:“都怪这花样年华太刺激。”

本文摘选自《寻找白岩松:讲述新闻人自己的故事》,中信出版集团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