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从翩翩少年到两鬓斑白,一生只爱你!

2019-05-20 19:4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今天是西农解放70周年纪念日!

1949年5月20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即将在全国取得胜利的时刻,一野二军首长王震将军高声宣布:西北农学院解放了!这一天,是西农人永远铭记的日子,标志着西农从此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1949年5月20日,王震将军宣布西北农学院解放
今年也是西农建校85周年合校20周年,在学校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一批批西农人扎根杨凌、胸怀社稷;脚踏黄土、情系三农;甘于吃苦、追求卓越,成就了自我,也成就了今天的西农!

在西农,有这样一批老教授、老领导,从风华正茂到两鬓斑白,一辈子奉献给西农,对西农爱得深沉!

将最真挚的祝福献给你

我的青春我的西农

01

卢宗凡

卢宗凡,1957年参加工作,党龄35年,退休前在水土保持研究所任职。

卢老师于1957年从西农农学院毕业,毕业后即分配到中国科学院水土保持研究所,一直到现在。

我这一生都与水保所紧密相关。1974年开始在安塞筹建中国科学院水土保持综合实验站,1973年选点,1985年建成中国科学院野外台站,2003年,这里成为我校野外教学基地,1985年后,连续承担国家七五,八五,九五,十五课题的研究。建站时安塞工作条件十分艰苦,交通也极不方便,当地人常打趣道:“走路像个卖炭的,一问是水保所的”。我们的研究为周边农业带来了很大的影响,这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慰籍。

02

王立祥

王立祥,1957年参加工作,党龄33年,退休前在农学院任职。

王老师作为国家粮食生产发展的亲历者与见证者,用一系列数据,直观清晰地向我们讲述了中国粮食生产的发展历程以及西农在此过程中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王老师在深刻缅怀赵洪璋等前辈的同时,也寄希望于后辈,希望能继承前辈们的精神,将中央一号文件的要求落到实处,秉承西农“经国本、解民生、尚科学”的办学理念,为国家、为人民做贡献。

王立祥教授的毕业照
王立祥教授与妻子的合影
03

马章全

马章全,1950年参加工作,来校61年,党龄42年。

“我从农民子弟成长为高级知识分子,要感谢党的培养,感谢老区人民的帮助。”马老师于1958年来到西农,与校同岁,主要在陕北地区从事养羊学、农学等方面的研究。“我初中未毕业就进入农校读书,后被保送继续深造,在党的培养和陕北人民的帮助下,成长为国家需要的高级知识分子。我在西农工作时,工作量之大在全校都是数一数二的,条件也十分艰苦,但从无怨言,如今看到队伍不断壮大,我倍感欣慰。希望后辈向先辈学习,不忘初心,四海为家,哪里需要哪里去!”

04

罗志成

罗志成,1963年参加工作,党龄47年。

罗老师于1963年毕业于西北农学院畜牧兽医系,毕业后就留校工作,至今56载。“我们要重视校史文化的传承,西农办学的初衷和根本是爱国,西农精神所包含的爱国主义精神、农本精神、包容和改革创新精神,是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重视校史文化的传承,将西农精神发扬光大,开创西农新的辉煌。”

05

袁锋

袁锋,1963年参加工作,党龄63年,退休前在植物保护学院任职。

袁老师于1958年从西农植保系毕业,读了五年研究生后回西农在植保系任职,到现在已经在杨凌生活了56个年头。

我这大半辈子经历的事都与西农密不可分,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昆虫博物馆的创建。在那个年代,想创建一个完整的昆虫博物馆是十分艰难的,标本的采集,博物馆的选址等问题层出不穷,为此周尧先生还专门提出了三服务三提高的方针。袁老师表达了对学校的祝福与希冀:聚焦中国农业,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聚集英贤杰士,立足杨陵,面向西北、中国和世界;发扬艰苦朴素,爱国敬业,诚朴勇毅,求知创新的精神,办世界一流大学。

06

黄世绶

黄世绶,1964年参加工作,党龄35年,退休前在外语系任职。

黄老师于1964年从西安外国语大学毕业后就来到西农,在三尺讲台一站便是38年。“我出身农村,自幼就对农业兴趣深厚,因此选择毕业后来到西农,初来西农我也曾因环境和条件感到失落,但学校对我们的人文关怀,以及同事的深厚情谊,使我们逐渐凝聚成了命运共同体。如今西农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都令人刮目相看,这背后折射出的都是西农人奋斗的足迹与汗水,作为变化的见证者与参与者,我感到万分自豪。希望大家能回顾过去,不忘初心,展望未来,砥砺前行。”

“从风华正茂到两鬓霜白,我的一生都与西农密不可分。我也许不能亲眼见证学校的更大发展,但仍满怀希望,我自豪,我是西农人!”

黄老师的亲笔稿
07

纪志强

纪志强,1979年参加工作,党龄32年,退休前在水利建筑与工程学院任职。

纪老师从事水利工作40余年,参与过合校后的200多项水利工程实验,见证了水利建筑工程学院在产学研教学模式下的快速发展,“合校前我们负责的都是中小型工程,合校以后都是大项目大工程,我负责的百米以上的高坝就有9项。”近年来,水建学院荣获10项省级奖项,4项国家级奖项,所有专利技术奖50余项,这都离不开老教授们的贡献。

纪老师说:"我国的水利事业还在不断发展,虽然我已经退休四年了,但仍希望自己能发挥余热,不断地为祖国的水利事业,为学校的双一流建设做出贡献。"

08

高保山

高保山,1979年参加工作,党龄34年。

推动和见证合校后第一届教代会是高老师这辈子最骄傲的事情,第一次教代会的成功召开为之后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提升教职工幸福指数,促进学校事业的发展。“教职工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我也高兴,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我在做管理工作也会时刻想到教职工的利益,看到我们学校现在发展的也不错,出现了大批高质量的优秀人才,希望我们大学能成为更好的世界一流大学!”

09

王建华

王建华,1981年参加工作,党龄38年,退休前在动物医学院任职。

我感受最深的是学校办学条件不断改善,2005年的时候学校的教学条件还十分落后,经过全体教职工长时间的不懈努力,实验室与教室逐步改造升级,本科生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设备也得到天翻地覆的改变,教学质量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如今,学校更是在一次次地教学评估中不断进步,我作为动医专业带头人,也希望西农在以后的发展中,不仅能扎实做好教学之本,更要在新时代到来之时做好新时代“育人”、“树人”改革工作,立于教学之本展未来之风,发扬诚朴勇毅之精神。

10

赵崇耀

赵崇耀,1981年参加工作,党龄25年,退休前在农学院任职。

赵老师见证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从改革开放到合并建校再到今天八十五年校庆以来一路的艰难坎坷,风风雨雨。在回忆过去的艰辛岁月时,他动情地感慨道:之前我们搞科研的时候,要在村子里睡土炕,吃大锅饭,科研条件十分艰苦,但如今我们的工作条件和环境面貌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我作为一名西农人,感到一种由衷的自豪感与欣慰。”

赵老师为西农八十五周年赋诗一首:为了母亲的微笑/为了大地的丰收/八十五载/栉风沐雨/深深扎根在泥土中/为了祖国的富强/为了民族的复兴/牢记校训/诚朴勇毅/当担大任再启程!

11

杨文璞

杨文璞,1981年参加工作,党龄39年,退休前在林学院任职。

杨老师在自1981年入职林学院以来至今已近40年。对合校前后的变化感受颇深,“西农合校前,我们学校的发展十分缓慢,资金不足,设施落后,亟待改革。而合校之后学校各方面的建设都得到了极快的发展,尤其是校园建设,与合校前不可同日而语。我觉得我们现在的校园真的是太漂亮了,尤其是小西湖,我经常会去转转。希望学校在双一流建设上能尽早取得重大突破,实现更高的目标,跻身世界农林院校前列。”

采访:刘文心杨辰杨振

视频:卫燊于超

摄影:李甲宁龚瑶

相关阅读

党委宣传部新媒体中心

网络编辑:刘文心

责任编辑:王婷

终审:郭建东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