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向度》2019夏季号:朝花夕拾,人间有冷暖各自珍重

2019-06-15 12:5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刊首语

文/蔚蓝

这是四月的某个黄昏,刚下了一场细雨,空气里弥漫着草木与泥土的幽香,空翠湿人衣。西窗下,樱花、海棠、桃李刚刚谢去,留下星星点点的绿色果蕾,而泡桐、一年蓬、鸢尾……,开得正好,绚丽多姿的花朵与绿叶,背衬着城市灰暗的楼宇与天空,让一切明丽又生动。

有幸编辑了这一期的散文。十一位作者,十一种风味,每人四组,体现了各位作家的人生趣味与笔力,让我不自觉地想到,这些文字也是葳蕤在人间的繁花。

指尖近年所展示的文字,有了哲学的深奥与厚度,她所罗列的一组平常的词句,鲜活而生动,充盈着生命的韵律,在光阴里荣枯。而沈家智的节气里的来信,穿越千年的时光,仿佛从唐宋的烟雨里来,宁静、儒雅,巧妙地把古典的情怀、自然的美好与故园的追忆,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读之,心间涌起了美好的情愫。冯杰的小品文,一如他不变的简约风格,与其说是文字,不如说是写意的中国古典水墨画,廖廖几笔,尽现名士风流。冷冰与弥生的文字,虽都写吃食,却显现了浓郁的地域特色,在迥异的人生况味里,摇曳多姿。文河的散文,纵横古今,笔触中外,显现出作者的博识,更透露了作者的思想深度。理洵考据癖似的“絮叨”叙述,睿智而富有情趣,有些观点虽不认同,却被感染,可以一读。古老金陵的文字,多如牛毛耳,罗伊娜的金陵前世今生如涓涓流水,让人向往。诗人出身的张建新,写起散文来,也得心应手,同样是对故园光阴追忆的文字,在他的笔下,感伤回忆之外,充盈着挥之不去的诗情画意。志怪小说,在中国颇有传统,潘都的这一组随笔,既坚持传统,又注入现代的新鲜血液,让人耳目一新。江南梅的文字恍若她的名字,淡雅相宜,星星点点、零零碎碎,不经意间蔚然一片。只是斯人已逝,余香袅袅,一切已成往事。

轻轻放下鼠标,暮色已然苍茫,晚风摇曳。走到窗畔,一枚又一枚零落的桐花徐徐落下,背衬着的是喧嚣的人间。心里却涌起美好的情感,因这些次第开放的花朵,也因这些文字。

真希望,它们一样能感动你。

本期目录:

001/ 指尖专栏 · 试错与完美

019/ 沈家智专栏 · 节气与家书

045/ 冯杰专栏 · 冯杰说画

055/ 潘都专栏 · 罗预集

071/ 弥生专栏 · 人间烟火

095 / 文河专栏 · 在乌有之乡生活

111/ 冷冰专栏 · 素食小札

129/ 罗伊娜专栏 · 金陵记

149/ 理洵专栏 · 新雨堂小札

165/ 张建新专栏 · 光阴记

179/ 江南梅专栏 · 不载离愁

编后记

文/扶风

乐意读一点散文,是因为大致能看得出作者来。文如其人,这句话骗了不少人。自己也写一点散文,觉得文以载道,能有大境界。这句话骗了自己。渐渐发现在汉语的语境里,凡事对着干,才能有大作为。

所以对于写文章的事情,并不充满热情,相反是冷冷地看着。写文章的人多了,未必是一件好事情,共同创造了另一个世界,岁月静好。这个静好建立在一致的岁月上。所以选文章是相当难的,特别是在当代,每个写文章的人都能写出看上去非常光鲜的文字,彼此之间没有什么大不同。

因此编辑们四处找文章像背着药篓上深山,要野生的,不打药的,隐藏在石缝里,险峰下的。当然,鉴于一个编者的局限,也有可能看花了眼,或者未识得真面目。然后挨个尝一遍,分分类,说这个治啥,那个治啥,有的啥也不治,纯粹只是长的好看。

好的药铺,掌柜的怀父母之心。好的文章,作文者济苍生之道。

到嵩阳书院闲坐,周柏三千岁。繁花似锦,一开一谢间。题有林则徐的对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清风徐来,似有耳语。体悟到风花雪月的骨头,与傲然千秋的温和。

而今写文章的,心中大约是没有什么书院理想的。

文学杂志太多,好文章少。如高级学校很多,书院少。《向度》是个对着干的刊物,在热闹里辟出一方冷冷的院落来。

院落虽冷,冷也有冷的好处。譬如现在,炎夏即至,避暑者众,希望它的冷,能带给朋友们些许清凉之意。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