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为了考入北大,海外预科生们死磕汉语

2019-06-16 13:0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全文共4214字,阅读大约需要7分钟。

本报记者

徐晓莹 新闻与传播学院2018级本科生

郝瑾璟 护理学院2017级本科生

丁语琪 基础医学院2018级本科生

孙乐怡 新闻与传播学院2018级本科生

今年22岁的曼恩来来自多米尼加共和国,如果有人问他在哪里读书,他一定会说自己是北大的学生。但若对方追问曼恩来的专业方向,他常常语塞。

因为曼恩来是北京大学预科项目的留学生,他无法自信地说出“我是北大人”,总觉得自己似乎只有一只脚踏进了北大。每次想到这一点,平时由于繁忙的课业而暂时忘却的迷茫和失落就再次涌上心头。用曼恩来生涩的中文来说,就是“悲观来了。”

“半个”北大人

星期三中午12点,曼恩来下课了。他到勺园食堂打包了宫保鸡丁和土豆丝就再次回到了教室,找了个空座位,拿出读写课上讲的单词边吃边背。拥挤的小教室里充斥着饭香,十几个预科生几乎是一个挨一个地坐着,只有咀嚼和翻书的声音。

今年是曼恩来在北大预科项目的第二年。三年前,曼恩来通过美洲国家组织申请就读北大本科,那时他毫无中文基础,虽然获得了中国政府的奖学金,但是因为没有通过HSK4(汉语水平考试四级),必须按照中国国家基金委员会的安排前往天津大学读一年预科再回北大。

一年后,2017年暑假,他离开天津大学,却因为中文水平不足没有通过北大入学考试,无法进入本科学习。曼恩来必须在北大的预科项目里继续学习中文。

北大预科项目的汉语课按照学生的汉语水平分成七个等级,从一班到七班教学难度逐渐提高。曼恩来因为分班考试成绩较低,被分入了一班。开学不久,他发现一班的汉语课讲授的是他在天津大学已经学过的教材。他试图与老师交涉,争取调班,但是老师以“基础很重要”拒绝了他。

而曼恩来始终觉得自己只是分班考没有发挥好,真实水平高于一班的水平。重复性的学习让他提不起兴趣,他对任课老师产生了强烈的逆反的心理,总想着找借口逃开作业和课堂。

负责预科项目的留学生办公室发现,由于不同高校预科项目对留学生的培养目标不同,从其他高校预科结业的留学生到北大后,往往和北大本科的录取要求还有距离。即使已经有了一年的汉语学习经历,他们在北大预科项目中大多仍然被分到水平较低的一、二班,而想要在一年之内从北大预科的低级班考入本科,难度非常大。

到了北大,曼恩来才意识到,自己在天津大学学得很轻松并不是自己汉语水平过硬,而是因为天津大学对预科生的教学目标只是HSK5的水平,北大则把HSK6作为预科毕业的基本条件。这要求他掌握6000个汉语词汇,是HSK5考试的近3倍。

△HSK6级考试的真题

刚入预科一班的时候,他常常弄错字词的顺序,把“白学了”说成“学白了”。如今,当曼恩来回想起在北大预科项目的第一个学期,心中充满懊丧,觉得自己挥霍了半年时间。那个学期的期末考试他考得很差,同时他看到身边的预科生主要有两类人:一群人拼了命地努力;另一群则浑浑噩噩全然放弃,再熬一学期就会放弃北大。

曼恩来不想成为后者。第二个学期他慢慢收起了对老师的抵触,把心思放在课业上。2018年5月31日,曼恩来参加了预科生的统一升学考试(简称统考)。一个月之后,他在网站上查询到了自己的统考结果。当时他已经申请了中国人民大学的本科作为保底,并且拿到了录取通知书。但是当他看到“没有通过”的字样时,心中仍有一丝不甘。

曼恩来意识到,与周围的人比起来,自己努力得并不够。过去已无力改变,但是他还可以在2019学年再拼一把,争取成为真正的北大人。

在很多预科生眼里,北京大学是中国最好的大学之一。进入北大就意味着“无穷的机会,无穷的可能”。即使是像曼恩来这样久久滞留在预科阶段的学生,也要在预科项目里竭尽全力、奋斗到底。

跃龙门

预科生需要通过北大统考才能正式成为本科学生。统考就像北大为预科生特设的高考,每学年进行一次,希望在HSK6的基础上测试预科生的综合语言能力。每个预科生总共只有两次参加统考的机会,如果在北大预科项目学习两年之后仍未通过统考,他们就只能回国或者选择其他录取要求较低的高校读本科。

统考是预科生最大的压力来源。第一学年的第二学期开始,早出晚归成了曼恩来的日常,他往往学习到凌晨三四点才回寝室,一个学期下来他和室友见面的次数一个手就能数过来。自习甚至成为了曼恩来和他的韩国女友主要的相处方式。有时女友会在他的胳膊上写下汉字,帮助曼恩来记住越来越多的字形。

△曼恩来读写课的学习材料

北大预科项目的学生似乎早已习惯了这样高强度的学习生活。韩国留学生白珠永是2017年1月来到北京的,经过五个月在中国培训机构的中文学习,她考进了北大预科五班。每天晚上,她和舍友都会一起在“雕刻时光”咖啡厅复习,直到两三点才结伴而归。临近统考的几周,她们回到宿舍常常只是为了通宵之后洗个澡,紧接着就再次赶往课堂。

白珠永所在的五班是竞争最激烈的班级之一。预科的一到四班升学率很低,大多数学生已经做好了读两年预科的准备。七班中有不少在国外高中读书的华裔,或者从小接受华文教育的留学生,中文几乎就是他们的母语,学习压力没有那么大。而五班和六班的学生虽然有很大的机会考上本科,却也有可能“落榜”。

统考没有固定的题型,这让很多学生在备考时失去方向。据北大预科项目副主任李惠芬介绍,北大不希望留学生为了应付考试而刻意练习刷题,想要考出学生们真实的汉语水平。除了统一考试分数的排名筛选,学生平时的出勤率和课堂表现也会成为考量的因素。

统考的内容也有一定弹性。如果预科生的志愿专业对数学能力没有要求,他们可以用统考中20分语言能力测试代替数学考试。曼恩来在多米尼加共和国有过两年信息科学专业的本科学习经历,现在以北大信科作为未来的志愿目标,未来仍需要学习北大的高等数学。为了弥补留学生高中数学水平和中国高等数学教学内容的差距,北大预科项目已经自己编写了数学教材,但曼恩来对预科的数学课仍存有疑惑,比如为什么用计算器能求解的三角函数问题学生必须手算。

△预科生使用的数学教材

当然,汉语仍然是预科生最主要的学习内容。HSK考试是针对汉语书面能力的测试,虽然另设有汉语口语水平测试,但是总体来说对留学生的书面汉语运用要求更高。因此,预科项目并不鼓励预科生在社团活动或社交方面投入太多时间。

预科生们也“自觉地”放弃了周末和课余活动。即使周五晚上偶有留学生朋友的聚会,他们往往也只是去坐着喝杯水,聊几句话便离开。其他高校的留学生对他们的选择报以不解:“你们为什么非要考北大?HSK6,你疯了吗?”

每天,预科生们两点一线,把自己沉浸在拼音、声调、笔画的环境中。这既是为了统考,也不全是为了统考。在华留学,汉语水平是他们的通行证。考进北大和学好汉语,是北大预科生共有的两个目标。

△白珠永和2018级预科项目毕业生的合照

预科生,未来可期

通过HSK6考试对预科生而言已经是一种巨大的考验,但即便汉语水平“达标”,从预科升入本科的留学生仍然在语言上有着劣势。

元培学院2015级本科生张兰兰来自斯洛伐克,她读了一年预科就通过了统考。作为本科生在北大上课的第一天,张兰兰坐在熙熙攘攘的教室里,她发现自己可以听懂教授说的每一个字,却无法将一连串的汉字拼凑成完整的句子去理解,压力和焦虑重重地压在她的心上。

听不懂课成了她学习的常态,慢慢的,张兰兰摸索出了自己的方法。她不再手写笔记,而是用笔记本电脑记录下自己听到的每一个汉字,课后反复看笔记,依靠自学来跟上老师讲课的进度。

课后的阅读作业也是她很大的负担。大一上学期,张兰兰选了三门专业课,每门课每周都有40页左右的阅读任务。当时,她读一页书要花半个多小时。所以张兰兰给自己算了一笔账:半个小时一页,快一点一个小时读两页,10个小时就能读20页了。所以,她经常在图书馆坐一整天,直到闭馆音乐响起才离开。经过大一那一年的适应,张兰兰的本科生活慢慢丰富了起来。

△张兰兰和青年外交学会的同学们

2018年,白珠永成功考入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但是心中的紧张却多于激动。课堂里老师请她回答问题的时候,她会不由自主地回避眼神交流。双周周四的讨论课上,她每次都会祈祷助教老师不要点名让自己发言。白珠永似乎又变回了初入预科时那个不自信的自己。

预科生们的汉语水平似乎并没有通过HSK得到全面的提升。通过HSK5级的学生可以用中文进行基本的对话,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很难跟上中国学生的语速。在写作上,HSK5要求完成八十字的看图写作,只相当于小学的写作水平;HSK6级要求学生将1000字的文章缩写至四百字,难度大大提高,却远不能满足本科对学生的论文写作要求。

本科论文大多是以千为单位要求字数,而白珠永在预科项目的写作任务从未超过800字。HSK6让她掌握的汉语和论文写作语言迥然不同。她借阅了学姐的论文反复研读,仍然觉得难以着手写作,她只能用韩语先写一遍,再翻译成中文。慢慢的,白珠永找到了规律:如果中文要求写一万字,她用韩语要写一万六千多字。

论文写作是预科生升入本科后普遍面临的困难,张兰兰也不例外。她认为如果能在预科项目学到一些论文写作的方法,进入本科后可以更快地适应学习节奏。李慧芬老师理解学生的想法,但是对于大多数预科生来说,他们有限的时间、精力和接受能力并不容许他们在预科专门学习论文写作。

北大预科项目设立于2000年,最初是为了让中文水平有所不足,但综合水平非常优秀的留学生同样可以来到北大学习。19年过去,预科项目已经不能仅仅作为“语言学校”存在,预科生越来越希望通过预科项目适应中文,适应北大,为本科学习做好准备。

最初北大预科升入本科的要求是HSK6达到220分。预科生普遍在课外报名补习,花费大量时间进行针对性的训练,HSK变成了一个单纯的分数,已经无法衡量学生的真实语言能力。因此,北大预科项目将预科生升入本科的HSK成绩“合格线”降低至180分,HSK成绩不再是预科生升学的决定性因素,而北大独有的统考成为了预科生能否成功升学的主要门槛。统考纳入了更多专业汉语词汇、新闻时事等内容,旨在让留学生尽可能与中国学生靠拢,与本科课程对接。

△曼恩来(右)在2018年新生开学典礼上登台表演

尽管曼恩来作为预科生已经在北大度过了两年时间,他和北大本科学生却少有交集。2018年9月,在新生的开学典礼上,校方邀请曼恩来参加表演。这是他第一次登上这样隆重的舞台。2018级的新同学齐聚,“同学们都好像是美梦成真的样子”。这一幕也是曼恩来的梦想。他希望自己当时唱得更好一些:“这样我就可以祝福他们。”

还有两个月,曼恩来将迎来自己最后的统考机会。如果他成功升入本科,他说自己想爬上泰山或者长城之巅,大喊一声:“我考上了!”或许到那时,曼恩来才真正开始了自己选择的征程。

图1来自网络,图2-6来自受访者

编辑|沈博妍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