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上影节又来了,让我们通过这七本书去走近这些电影导演

2019-06-14 19:0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就在本周,2019年上海国际影视节马上就要开幕了,不仅是电影与电影人的盛会,也会是电影迷们的一年一度的节日,意味着可以有许多的经典电影重新展映。而关于经典电影背后的故事,我们除了能从花絮视频里略知一二,是否还能知道更多有关电影人的秘密呢?

在我们今天为大家推荐的这七本书中,我们聚焦电影导演,他们来自中国、美国、日本还有瑞典。我们试图通过他们的私人日记、自传中去知晓更多电影人的秘密。在其中,他们不仅会聊电影、艺术,还会聊生活、爱人,甚至是绝境时的遭遇、对童年阴影的剖析。

或许看完他们的书后,你会更能理解他们为何会拍出经典之作《卧虎藏龙》、《第七封印》、《蓝》、《罗生门》、《海角七号》、《东京物语》、《三峡好人》......

01

《现代自然》

著者:[英]德里克·贾曼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我们近期再版的这本新书《现代自然》是英伦天才导演贾曼的绝境日记。

英伦导演德里克·贾曼,一生拍有《卡拉瓦乔》《英伦末日》《爱德华二世》等多部著名影片,最后之作《蓝》更以银幕仅呈一片纯粹蓝色轰动影坛。

在某届上海电影节期间,贾曼的电影《蓝》进行展映。这部电影从头到尾没有一个画面、没有一个镜头、没有一个演员,而有且仅有的只是满屏的蓝色和以绵绵不绝的温柔独白。即便是这样,这部电影也引起了影迷们的疯抢。因为这部电影的特殊之处,以至于电影放映前,都会有专人进行讲解。这可能也是上影节期间唯一一场有映前解说的电影。

而不逊于他的电影与艺术激情的,还有贾曼他对植物的痴迷。

贾曼的父亲在去世后留给他一笔遗产,让他能在海边买下一栋渔民小屋,尽管身处核电站附近,但是痴迷于园艺的贾曼每日在这座“希望之屋”辛勤的耕耘,锄地拔草,甚至去海边采集了无数大大小小的石子、石块,精心布置,将它装扮成全英国最梦幻的花园。

这里不仅有鲜花,也是独具匠心的现代雕塑馆,贾曼对生活乐观经营,让我们很难想像他的生命正在遭受死亡的威胁。鲜花、鹅卵石以及潮水慰藉了他对死亡的恐惧。在这个花园中,他不仅制作了电影《花园》,而且出版了厚厚一本1989、1990两年间的日记,题为《现代自然》(ModernNature),也是我们这本书的原版。

“园艺原本就该是我生活的中心,也许我根本不该闯入电影世界。”生命最后时刻的贾曼对园艺的热爱似乎超过了电影。花园拂平了他心中的许多骚动,他以一种乐观而博大的胸怀面对死亡,“坐在帆布椅上,看着太阳落下,又看着灯塔后晚霞中一轮满月升起,花园中的石头反射着月光,他们能听到我在厨房中轻声歌唱。”

《现代自然》便是贾曼在世时最后的日记,记叙了他在身罹绝症之际,如何以一己之力在英国邓杰内斯角的核电站旁、荒凉的卵石滩上筑起一座花园。贾曼之笔具有其电影镜头的诗性之美,聚焦他眼中的四时风景,以诗歌与丰富的植物学知识穿插其间。同时,他记录了日常的种种艺术灵思和实践,记忆中的童年与交游,生命中的欣悦与苦痛、迷梦与影像,于斑斓的文字间,人们可辨认出这位天才导演独一无二的灵魂。

02

《小导演失业日记》

著者:魏德圣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这是《海角七号》导演魏德圣的首部自传性作品,也是解读和诠释《海角七号》的心灵密码。

在《海角七号》风靡台湾之前,默默无闻的小导演魏德圣,面对失业的困顿、无聊的日常,哀而不伤,调侃人生,自我安慰,独自摸索。仿佛鱼缸里困惑孤独的“黄金鱼将”,仿佛古老民族的先知“撒母耳”,在台北的大街、台南的小巷中,小导演魏德圣踽踽独行,仍旧追逐着梦想,创作心中最伟大的剧本,在2008年以电影《海角七号》为台湾电影开启了崭新的一页。

03

《魔灯》

著者: [瑞典]英格玛·伯格曼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导演伍迪·艾伦称英格玛·伯格曼是自电影发明以来最伟大的电影艺术家,李安看的第一部艺术电影就是伯格曼的《处女泉》,也正是这部电影让李安从此决定成为一名电影人。

英格玛·伯格曼,瑞典导演、编剧、制作人,他执导过的电影有《第七封印》、《处女泉》、《安娜的情欲》、《呼喊与细雨》、《野草莓》等电影。

他的这本自传《魔灯》也是英格玛·伯格曼唯一的生平自述,写于他拍摄完《芬妮与亚历山大》,宣布结束自己的电影生涯的五年之后。与他的影片同样,这本书充满了生动的细节,透露出强烈的内省。二十世纪电影史上一些最重要的时刻,在伯格曼回顾自己的生涯时一一重现,他与卓别林、葛丽泰·嘉宝、卡拉扬、英格利·褒曼等同时代人的交往,和对于塔可夫斯基、费里尼等同行工作的评论不时闪耀书中。

有读者看完这本书说就好像看柏格曼的电影一样,总是直接地把人扔到最重要的问题面前。比起他的电影,柏格曼的这本自传的枝蔓很多,节奏也比较快,也因此读起来倒不像看电影那么紧张——从某个角度说,放慢节奏,省视世界与内心且并不给出一个便捷的答案时,画面会有一种无形的张力,需要每个观众各自内心的紧张参与;而文字中如果将感受与理解合盘托出,压力还没产生就已然被释放,更多的一种映证与共鸣。

《魔灯》中谈电影的篇幅其实不那么多,更很少对电影的评论与阐发,大多数的篇幅在写经历和场景——在描绘场景上,几乎可以算得上是一个文学大师。伯格曼不是要“告诉”读者什么,但是读过了,又可以“体会”到更重要的东西。

04

《十年一觉电影梦:李安传》

著者: 张靓蓓

人民文学出版社

上面我们提及到了夺走李安“精神童贞”的导演英格玛·伯格曼的自传《魔灯》,那么我们不如也来聊一聊李安的传记,虽说这本传记不是李安亲自写的,但是以第一人称口述的方式,讲述了他自己电影生涯第一个十年的追梦历程。

书中真实回顾了李安的成长岁月、每部电影创作的用意、遭遇的困难、对演员的看法及相处、参加影展的经验、得奖的幕后、对东西方文化的思考、对人生的感悟等。

05

《蛤蟆的油》

著者:[日]黑泽明

南海出版公司

黑泽明,日本著名电影导演,1943年因执导第一部电影《姿三四郎》一举成名。1950年执导的电影《罗生门》,获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和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从而一跃成为世界级大导演。1954年执导了日本电影史上最著名的电影——《七武士》。执导的其他影片《生之欲》、《白痴》、《蜘蛛巢城》、《影子武士》、《乱》、《梦》等,均已成为世界电影史上不朽的经典。1990年获奥斯卡终身成就奖。

在他的这本《蛤蟆的油》一书中,黑泽明自喻是只站在镜前的蛤蟆,发现自己从前的种种不堪,吓出一身油——这油的结晶就是这部《蛤蟆的油》。黑泽明书写自己从孩提时代一个孱弱的“夜哭郎”,到如何痴迷于绘画和电影,如何幸得启蒙而踏入电影界,最后如何执导《罗生门》等影片而成为世界级的导演。黑泽明坦然直面过往的一切,人生的甘苦,艺术的感悟,流露于字里行间。

06

《豆腐匠的哲学》

著者: [日]小津安二郎

新星出版社

小津安二郎这本《豆腐匠的哲学》是他的自传性随笔集。他会聊他心里关于电影的看法,电影是否有“文法”,对电影的爱情里他又是如何看待的,以及自己的哲学之道。

小津安二郎是最具有日本特色的导演,日本影坛四大巨匠之一,独特的风格被称为“小津调”。入选英国《视与听》杂志“电影史上最伟大的十位导演”。《东京物语》被权威电影杂志《电影旬报》评为“最佳日本电影”。

07

《贾想I》

著者:贾樟柯

台海出版社

这本书是著名电影导演贾樟柯第一部回顾其电影创作和思路历程的著作,也是对其1996到2008年这十余年来导演生涯的梳理与总结,全景记录了这些年来其思考和活动的踪迹。此书2009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首次出版,此次经作者重新修订,改版推出。书中收录了贾樟柯导演生涯各时期对电影艺术孜孜不倦的探索和独特的思考,另有多篇与电影界、艺术界、媒体等多领域关键人物的代表性访谈。全书以贾樟柯所拍电影为纲,所有收录文章以发表的时间顺序排列,呈现出导演个人敏感而执着的心路历程,也体现出贾樟柯以电影抒写乡愁的深切情怀。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