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陈锡文:中国农业转移人口的城镇化进程远比人们想象的要复杂

澎湃新闻记者 王俊
2019-06-17 16:30
来源:澎湃新闻
中国政库 >
字号

6月17日,《北京日报》刊发了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农业与农村委员会主任委员陈锡文的署名文章,文章题为《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乡村不能衰败——农业人口转移的城镇化远比预想的复杂》。

陈锡文是中国权威的农村问题专家,曾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兼办公室主任。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农村人口必然会逐步减少,有些村庄会因各种原因而逐渐消失,但这是一个‘产业、人口、土地、社会、农村’五位一体的互动过程,更是一个渐进的历史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陈锡文在文章中分析指出,“从城镇化的发展规律来看,一般会经历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的过程。我国的城镇化过程相对比较特殊,1949年到1960年这段时间,城镇化速度和进程比较正常,城镇人口的比重从10.64%提高到19.75%。但从1961年开始出现了逆城镇化,再往后由于户籍制度、粮票制度等一系列阻断农业人口城镇化措施的实行,我国的城镇化率长期在17%左右徘徊,直到改革开放。如果按常住人口计算,我国城镇化率从1978年的17.92%以平均每年约1个百分点的速度持续增长,2011年第一次超过50%,到2017年达到58.52%。需要注意的是,从2011年到2016年,虽然按照常住人口统计的城镇化率仍在不断上升,但外出农民工的增速却已明显放缓。这说明中国农业转移人口的城镇化进程远比人们想象的要复杂。

在陈锡文看来,“城乡之间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文明等各方面都具有不同的功能,这些功能对国家整体发展都必不可少,只有形成城乡之间不同功能的互补,才能使整个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健康推进。因此不管城镇化发展到什么程度,乡村都不可能被替代、被消灭。城市的功能主要是集聚人口、集聚产业、集聚资金、集聚技术,形成经济发展的增长极,起到带动一个地区乃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乡村的功能则是更多地为城市提供生态屏障,为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的农产品,保存国家和民族自己源远流长的优良传统、习俗人文和历史文化,具有文明传承的功能。”

“某种意义上讲,城市和乡村是一个命运共同体,这两种功能都要存在,如果消灭其中任何一种功能,整个经济社会就很难正常健康发展,从这个角度讲,我们不可能只建设发达的城市,而罔顾落后的农村,那样就不可能建成现代化的国家,更不要说城乡居民都要同步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所以国家不能让乡村衰败。随着人均GDP的快速增长,我国农业农村的功能不但要保障十三亿多人口对农产品数量和质量的正常需求,满足人们最基本的生存,还要进一步拓展其功能外延,表现在教育、文化传承、环境保护、社会保障、经济缓冲等方面,承担的任务更加复合而繁重。”陈锡文在文章中指出。

    责任编辑:蒋晨锐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