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割股疗亲,“二十四孝”制造的民国血案

2019-07-01 21:1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撰文:韩福东

《东方历史评论》微信公号:ohistory

1

1947年夏季,“二十四孝”突然又在中国流行起来。有“远东第一大剧场”之誉的天蟾舞台,在8月初开始新戏预告,请大家注意“二十四孝”的演期。位于上海市北京西路的毅成出版社则编印了一本《二十四孝暨女子二十四孝图编》,在传统男子二十四孝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二十四则女孝子的故事,也开始在各书局和报摊售卖。

“孝经现在没有人读了,烈女传大概也没有人看了,二十四孝的图我们也好久没有看见了……现在的君子们特地印了四十八孝,这册子可称集历代孝子于一书的完备著作了。”一个叫丁页的作者撰文慨叹说。

“二十四孝”背后的推动者中有国民党的影子。《二十四孝暨女子二十四孝图编》的卖点之一,是“党国先进吴稚晖先生题签”。

吴稚晖

国民党上海市党部书记长陈宝骅也写了篇《伦理建设之基本观念》,其中提到:“‘孝’字当然是最自然的从天性良知发出的伦理观念,一个人对于生我者的父母,知道自己的身体性命都是父母所赐,哪有不油然而起孝顺侍奉的心愿?中国二十四孝的故事,都是可歌可泣的,表现了最纯良最祟高的道德形态。现在君主专制和宗法社会的制度已经改革了,社会组织向着民主宪政的目标前进,然而’忠孝’二字,还应该是伦理道德的最高标准。”这篇文章刊发在当时的主流媒体《申报》上。

舆论对此有反弹。作家季用讽刺吴稚晖说,“最奇怪乃是矛盾永远在一个人身上……主张孝为百行先而大印二十四孝图咏的,又何尝不可以是只手打孔家店的英雄?我所说东方老人之不足为训者主要在此。”

丁页则针对这新出炉二十四孝的具体内容展开批评:“新编的女子二十四孝,其中大部份是承制前二十四孝的寓意……最后有一篇‘臂血和丸’还得说一说,这件事是从‘割股疗亲’蜕变而来,然而这流毒至今还有,不必编者再来提倡。”

“臂血和丸”讲的是明朝韩太初的妻子刘氏,“孝于姑,姑有风病,卧床日久,肉腐生蛆,刘氏拾而嚼之,又尝刺臂或斩指出血和入丸中,以给姑食,其孝思如此。”所谓“病久肉生蛆,拾来咀嚼余。和丸唯臂血,奇孝载图书。”

病体里的蛆何以要用牙齿咀嚼吃掉?又为甚要自残以血肉给姑婆食用?这行为或许太令当代人费解,但在长达千年的时间内,它都被认为是一种表达孝思并治疗绝症的无上法门。

丁页说得没错,“臂血和丸”是从“割股疗亲”蜕变而来。关于割股的最早记载,大概是晋国介子推“割股奉君”典故,在这里割股的目的是为了给流亡公子重耳充饥。接下来,《全唐文》亦记载隋代晋陵人陈杲仁为亲人“割股以充羹”,但当时的情况是“亲病须肉,时属禁屠,肉不可致”,所以割股在这里并非为了果腹,还是含有治病意涵的,只不过人肉彼时尚未被赋予不同于其他肉类的超验灵力。

不过别急,随着时间的推移,割股很快具有了“天人感应”的效应。虽然传统医士虚构了人肉很多的药用价值,但割股疗疾的最重要意义,在它感天动地的孝思里。其道理正如“二十四孝”中的卧冰求鲤、埋儿奉母等故事所昭示的:一个人表达孝思的自虐方式越赤诚,就越能感动天神,从而获得困顿中的意外惊喜。

如果说“臂血和丸”还只是以臂血为药引,“割股疗亲”则更严酷得多,它要求割掉一块大腿或其他什么重要部位的肉,用来煮汤给至亲长辈服用。这容易流血过多,造成昏厥乃至丧命。在民国时期,这样的血案仍时有发生。

丁页在表达对新二十四孝的不满时,提到当时杭州某中学女生赵秀英“割股疗亲,当场昏厥”的新闻,并质问《《二十四孝暨女子二十四孝图编》的编者先生:你们觉得这“于世道人心,有所裨益”?你们的用心是够伟大了!

2

通行版的《二十四孝》是元朝郭居业所著,1947年出版时新加的女子二十四孝,作者署名“见心居士”,绘图者为刘仲文。该书的刊印目的据说是“冀于世道人心,有所裨益”,“若人人能推其爱亲之心,以爱家,爱国,爱人类,则进世界于大同,亦将以本书为嚆矢矣!”

都是相当正能量的词汇。

虽然历史上就曾屡遭争议,但在主流舆论场中,“割股疗亲”还是形成了自己正面的话语形象。提及这个词汇,更多人联想到的是“孝顺”,而非“愚昧”。

1947年,抗战期间在上海闸北伪自治区出任第一乡乡长等职的汉奸嫌疑人黄鹤亭为自己自辩时,即表示“我事母至孝,曾割股作汤,疗治母病,何能助敌伪作恶?”媒体报道此案时,也用了“审汉奸发现孝子”这样的标题,而非“汉奸蠢到割股疗亲”。

民国作家周瘦娟的母亲汪太夫人,1944年因癌症病逝后,对外宣传中也有如下一节:“太夫人苦节四十年,并曾割股疗亲,向以节孝为乡里所称道。”

包括在报馆任职的记者中,也不乏割股疗疾的支持者。《申报》记者许承绪甚至于身体力行,在母亲患病时“于延医为之诊治外,见其母病势益剧,尝亲侍汤药,夜不安枕,并曾背人割股以疗,嗣幸其母病得以转危为安,始为释然。”在许承绪1940年病逝时,《申报》的相关报道中,特别突出强调了他的这一事迹,不仅没有觉得分毫不妥,进而还赞叹道:“其孝思之笃,尤令人钦景,足风末世。”

许承绪的案例相当具有典型性,代表了一种有关割股疗效的经典叙事,似乎他母亲的转危为安确凿得益于此种实践。在种类繁多的各种史料中,自唐宋以至明清,我们可以看到各种以人肉为药石的孝感天地的治疗奇迹。这种被士大夫垄断的著史的一律性,在民国时期因自由媒体的兴起,而受到了挑战。

如前所述,在民国时期的媒体报道中,也有对割股疗疾的褒扬,抱有这种倾向的书写者乐于将传闻中的某种痊愈结果归因于此。但他们已经无法垄断整个舆论市场。

不妨再举一例。《崇善月报》第30期刊发过一篇《孝子割肉疗亲(上海)》,作者李恨人似乎很谙熟将传闻写入新闻的套路。这篇文章的主角是“余友邻人周某”:

“前月因(周某)母亲患重症,几已不起。某日母昏迷中,自言自语曰:何处得来人肉,则病或有痊愈之一日。语为周某所闻,思言非无因,即取利刃一柄,割去股肉一小块,自为烹煮,进母食之。数日后,病果瘳。而其母以昏迷故,病不知己曾食股肉也。孝子亦不以告。近其母已恢复常态,病已全消矣。噫,孝感动天,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若周孝子者,其心虽苦,其孝亦足嘉矣。是不可以湮没也。因表而出之。”

“余友邻人周某”,李恨人如此迫切想要将周某割股疗亲的孝行表而出之,可却连其住址、名字等基本信息都不肯透露,甚至于“余友”是哪一个也不肯说。这近乎是在杜撰故事。

3

相较之下,1946年11月6日《星光》所刊发的《割乳疗亲,孝子丧命》就显得更为真实。

故事的男主人公叫卞建章,江苏盐城人,其父卞福运时年五十岁,家道小康,有稻田数十亩。卞建章年18岁,此前在盐城一家药材行任职。1946年夏,为避匪乱父子逃难到了无锡,住于本部洛社区西漳乡第六保照墙前草屋内,平日代人耕田度日。

是年10月,卞福运患伤寒重症,医治无起色,卞建章于是背着亲人持菜刀将胸前乳部的肉割下数块。当下血流如注,几致昏厥,他自己勉强用布包扎起来,而后以人肉与青菜同煮,侍奉老父,同时更进以汤药。卞福运病情略见起色,而卞建章则因流血过多,创口发作,虽经医师诊治,仍不免气绝身死。

说其为“二十四孝”制造的民国血案,并不为过吧。

时间再往前推。1919年,五四运动后三个月,在上海浦东一家火柴厂作工的宁波人邵仲友,寓居在小东门侍晖街二十一号。他二十几岁,是个孝子。这一年夏天,正逢上海瘟疫流行,他的母亲染病后送医院医治无效,气息奄奄,命在垂危。

邵仲友于是跪地祷天,愿以身代母受病。邵仲友读过些古书,想到古有割股疗亲之事,决心效仿。他偷偷割掉左肱肌肉一块,煎汤奉母。没想到母亲病重,竟难以将肉汤灌入咽喉。邵仲友既悲且痛,晕了过去。他的姐姐看见他血流满襟,才知弟弟割股了。

悲剧性在于,割股并没能感动上天,他的母亲还是去世了,他本人也要住院接受治疗。

传统著史者一直在美化“割股疗亲”的自愿性。事实是,因被洗脑而自愿割股者固然有之,但违逆本性的自残愚孝,相当比例一定是道德压迫下的结果。这种道德压迫,在民智渐开年代,逐渐行走不通,但也并未销声匿迹。1939年初,发生这样一件事:

福建纱花巨商詹鸿琳在上海经营“聚丰泰记纱花”,他的长子詹信贤,娶了兆芳照相馆馆主史流芳的三女儿史仁德为妻。詹信贤患肺痨久治不愈,詹鸿琳的妻子张氏遂逼迫史仁德割股疗夫。当时的媒体报道称,史仁德“感觉家庭如此黑暗……乃于二月十三日归宁省亲,期向乃父若母一诉悲怨,而适逢父病,遂黯然而返。但乃姑逼迫之声又起。”

25岁的史仁德于是吞服来沙尔自尽了。

4

故宫博物院内,迄今藏有一组北宋时期的二十四孝砖雕,其中包括郭居业版本“二十四孝”所没有的“割股奉母”:唐朝王武子的妻子,因婆婆想喝肉汤,而家中无钱购买,她就偷偷地从腿上割下一块肉,煮汤给婆婆喝。

在这里,割股还只是为满足口腹之欲。随着时间的演化,被割的股肉变成了一种可与上天感应道交的灵丹妙药。

二十四孝的砖雕,静静躺在博物院中,不失其文物价值,但如果走入现实,则有点骇目惊心了。就如1947年,丁页在媒体上奋笔疾书,反对二十四孝的风行:

“如果这书是印给中年的一辈看,我以为他们自己已是做父亲的人了,只希望儿子来孝顺他们,倘要他们照二十四孝去孝顺六十岁以上的老人未必高兴吧。假使是做给少年的一辈看的,我不敢愿他们看这种书。因为这书里的故事,若以现代的眼光来分析,其中有不少非但没有裨益于少年,并且还包含着迷信的残忍的无智的等等毒素在内。

例如,孟宗’哭竹生笋’,王祥’卧冰求鲤’,这是根本不合情理的奇迹。什么董永‘卖身葬父’却会碰着仙女,不是近于鼓励叫人出世吗?还有郭巨夫妇的’为母埋儿’,他们虐杀下一代而保存老朽者,这是什么思想?难道叫今日的人再来玩这一套!大家学了老莱子’戏彩娱亲’和庾黔娄的’尝粪忧心’即可’进世界于大同’了。我真佩服编者先生的苦心!”

很显然,愚孝的荒诞故事不止是“割股疗亲”。只不过,割股疗亲的血迹,在中国绵延了上千年,披上了美德外衣的血案格外扭曲变形。原本以为,1947的回潮应该也是终点吧。这当然是我们太过天真了点。

二十四孝又走出了故宫博物院。在现代城市的街头巷尾,经常看到二十四孝的宣传图文,我忍不住心里会肯定说:割股疗亲这种带有很强实践性的经验总结与天人感应原理,和时下推广的前现代传统医学理念,还真是匹配呢。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