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观齐鲁 | 山东:责无旁贷的“蓝色”心

2019-07-04 18:5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不能制海,必为海制。

去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时,对山东经略海洋作出部署。他指出,“海洋经济发展前途无量。建设海洋强国,必须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加快海洋科技创新步伐。”

01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东临渤海、黄海,拥有沿海众多优良港口,占全国六分之一海岸线,近一半城市靠近海洋的山东在海洋发展上有其独特的优势。

山东对海洋的开发利用,古已有之。三千多年,姜太公在海岱之间,“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建立齐国。

淄博齐文化研究院院长任传斗在其刊文里就提到,“齐文化则形成了开放包容、创新务实、尊贤尚功、重工崇商、礼法并重的内涵特质,可以说是一种海洋、商业文化,体现的是海洋文明”。

晚清时期,北洋舰队就曾驻扎在威海卫(今威海),烟台是解放得最早的沿海港口城市之一,青岛自民国以来,迅速发展,至现在,已成为山东的“经济一哥”,也是全国为数不多的“万亿俱乐部”城市。

尽管山东名字的由来和海洋无关,但海洋对山东的重要性越发明显。在2018年4月底举行的海洋领域专家学者座谈会上,省委书记刘家义就提到,“山东发展最大的优势和潜力在海洋,最大的新动能也在海洋”。

中科院院士、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吴立新就曾提到,山东是海洋大省,也是海洋科研大省,海洋科教机构占到全国的30%,海洋科研人员约占全国的50%,海洋高端人才占全国的70%。

根据中港网提供的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港口货物吞吐量前十大港口排行中,山东共有青岛港、烟台港、日照港三个港口入选,从入榜数量上看,位居全国各省市之首,且整体表现不俗。

02

向海则兴,背海则衰。

十八大首次明确提出“建设海洋强国”,“海洋强国”战略正式纳入国家大战略,“海洋”上升至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并在十九大报告中再次强化,“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

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更加注重经略海洋,希望山东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努力在发展海洋经济上走在前列,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完善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绿色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环境,为海洋强国建设作出山东贡献。

既有独特的自然优势、历史开发优势,也有技术、人才的优势,山东在发展海洋经济上走在前列,做大做深,似乎是“责无旁贷”。

按照《山东海洋强省建设行动方案》规划,到2035年,基本建成与海洋强国战略相适应,海洋经济发达、海洋科技领先、海洋生态优良、海洋文化先进、海洋治理高效的海洋强省。

除了立足省内、国内,也开始放眼全球。

“全球拓展。以海洋产业配套协作、海洋科技协同创新、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为重点,以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为依托,开辟对外合作海上大通道”“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面向全球范围优化海洋资源配置,助力北极‘冰上丝绸之路’开拓、南极全球治理等国家行动,积极推进大洋与极地渔业、矿产、油气等资源勘探开发,建设一批海外产业园区、综合保障基地,拓展海洋强省发展新空间。”

03

尽管山东对海洋的开发利用较早,且有了长足发展,但不可忽视的是与标兵广东等海洋强省仍有相当大的差距。

山东海洋生产总值破万亿是在2015年,标兵广东则是在2012年,目前连续24年居全国首位,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五分之一多;2018年,广东外贸进出口总值7.16万亿元,连续33年保持全国各省市第一。

部分海洋领域的专家如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王建等人,就提到,“随着经济新常态下海洋经济发展环境的变化,山东海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仍然面临海洋渔业等传统行业创新力不足、海洋新兴产业科技创新支撑不够、涉海领域应用创新人才缺乏、技术转移转化平台体系不完善等诸多挑战”。

吴立新教授也指出山东海洋经济增加值对整个GDP的贡献只有19.9%,我省在海洋技术、装备研发等方面的力量还不是很强,还存在海洋意识不强,发展质量不高等问题。

遇到困难,山东选择了“迎难而上”。今年山东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在海洋发展上“倾心”不少。

“高标准推进海洋强省建设。海洋强省建设十大行动要全面提速,在海洋优势转化上下功夫、见实效”“大力发展金融保险、船舶租赁、电商服务等高端航运服务业,积极推进物流贸易港建设”“加快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统筹推进沿海、远海、深海、陆海产业发展,大力培育智慧海洋、海洋高端装备、海洋工程、海洋旅游、海洋生物医药、海洋能源、海水综合利用等新兴产业”……

可以看出山东在努力向海洋高质量发展方向上转变。

随着山东海洋强省战略“十大行动”——海洋科技创新行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行动、世界一流港口建设行动、海洋新兴产业壮大行动、海洋传统产业升级行动、智慧海洋突破行动、军民深度融合行动、海洋文化振兴行动、海洋开放合作行动、海洋治理能力提升行动的发力,在未来,海洋有望实现高质量发展,助推山东新旧动能转换。

此外,部分专家如山东管理学院教授李晓磊等人也提出了山东应在海洋的“软实力”着手,“山东省不仅要加快发展和提升传统海洋渔业、制造业、旅游业等海洋硬实力水平,更要重视海洋科研、海洋政策、海洋文化、海洋意识等海洋软实力的建设”。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正如《山东海洋强省建设行动方案》所提的一样,“山东是海洋大省,在海洋资源、海洋产业、海洋科技等方面优势突出,在海洋强国建设大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把海洋开发这篇大文章做深做大,为海洋强国建设作出更大贡献责无旁贷。”

6月5日我国首次在海上实施运载火箭发射技术试验,山东省海洋技术“崭露头角”,及时提供海况信息,圆满完成了保障任务。

未来,在海洋发展上山东又有哪些成绩,海洋强省又会给人民带来什么样的期待?蓝色的海洋,给我们带来无穷的宝藏,又给我们带来无限想象。

文/刘培省 设计/刘蒙蒙 审校/拾冷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