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逐渐消失的“说书人”:巅峰时曾千人围观,享受“明星”待遇

2019-07-05 12:1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今年70岁的魏延良,是山东省日照市莒县洛河镇魏家庄村人,他是当地民间有名的“说书人”,曾凭借几把乐器,走遍全国4个省13个县,演出最火爆的时候,曾有1000多人围观。图为魏延良坐在家门口,表演渔鼓戏。

2019年7月2日,摄影师前往魏家庄拜访魏延良时,他和67岁的老伴姜红菊正在不大的院子里晾晒小麦。“我不会干农活,家里的几分地都是老伴干的,我就是打个下手,她还说我干得不好。”魏延良说。图为魏延良坐在家里晾晒小麦。

据魏延良介绍,他的爷爷会唱周姑戏(地方戏),父亲会说书,但是他们都只是当成爱好,并没有以这个为生。由于耳濡目染,他从小迷上了唱戏说书,没事就跑到大集上听民间艺人说书,当时听的是《杨家将》的故事。图为魏延良坐在家门口,表演渔鼓戏。

到了该上学的年龄了,在8岁那年,父母他把送到了学校。“我到了学校就和老师说不愿上学,请假回家,我父母还以为我在学校上学,其实我是跑到了大集上听书去了。”魏延良说,那时就对说书唱戏入迷了。图为魏延良坐在家门口,介绍他的演艺生涯。

在过去,说书唱戏是“要饭”生意,所以一般没人愿意学。魏延良说,自己对这个非常入迷,由于不好好上学,经常逃课到大集上听书,为此遭到了父母的强烈反对,还经常打他,但是最终也没有改变他的这个爱好。图为魏延良坐从家里的偏房找出多时不用的乐器。

后来,父母看着他已经到了非常痴迷的程度,也就不管他了,由着他的爱好去吧。“13岁的时候,我找到了长岭镇卞家课庄村说书艺人苗桂升(音)为师,正式学习说书,一共学了5年。”魏延良介绍说。图为魏延良坐在家门口调试坠琴,准备表演。

当时魏延良的师傅一共带了三个徒弟,只有他自己坚持了下来。在学徒的时候,不用交学费,师傅管吃管住,只不过头三年挣的钱,要一分不少的全部交给师傅。图为魏延良坐在家门口表演渔鼓戏。

说书唱戏,都是嘴上的功夫,没有曲谱,都是口述授心传,一切全凭脑子记忆。“我的脑子就是录音机,师傅唱什么?我听一遍就会了,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重新编排故事情节说出来。”魏延良介绍,自己的记忆力非常好,虽然没上过几天学,书上的字一般都会读,但是不会写。图为魏延良介绍他自己制作的乐器。

魏延良的悟性非常高,渔鼓、坠琴、二胡、三弦等乐器,他看人弹几遍就会了。出徒后,他就带了几把乐器,走街串巷赶大集,以唱戏说书为生。他说:“我小时候的理想,就是不干活能有钱花,在挣工分的年代,我赶一个集就能挣20多块钱。”图为魏延良坐介绍他自己制作的渔鼓。

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说书人”是农村娱乐的主角,无论他们走到哪里,都会有不少人围观。他带着乐器,去了东北三省,在那里开拓自己的演艺市场,他在黑龙江省穆棱县马桥河镇演出时,一晚上挣了270块钱。图为魏延良坐在家门口表演坠琴戏。

在东北三省待了一年零七个月之后,魏延良又回到了山东老家,在文化部门办了《演出证》,又开始赶集说书。魏延良说,他在沂水县杨庄镇大集上说《乾隆私访》的故事时,最火爆的时候,台下有1000多人在围观他说书,场面很壮观。图为魏延良坐在家门口表演渔鼓戏。

从艺几十年,魏延良改编了《金凤英告状》、《刘统勋杀儿子》、《乾隆私访》、《江宁府》、《卢翠娥坐月子》等20多个说唱评书片断,在当年收获粉丝无数,成为当地人们眼里的“明星”,不管走到哪里都有人请他喝酒吃肉。图为魏延良展示他获得的荣誉证书。

“我的老伴就是我在说书的时候认识的,他喜欢听我说书唱戏。”魏延良介绍,他从28岁开始天天赶集说书,一直到干了到了44岁,那些年可以说是最火爆的时候,自己的人生也达到了巅峰。他是村里第一批拥有自行车、收音机的人,他是还村里第一个戴墨镜的人。图为魏延良在家时吃午饭,老伴给他拿了一个鸭蛋当酒肴。

如今随着电视,网络的普及,说书人早已经没有了市场。由于以前他挣钱容易,花钱大手大脚,没有存几个钱,现在“五保户”,魏延良如今还是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不过已经很少有演出了,偶尔会有人请他说几段,两个小时的报酬是70元钱。如今最让他遗憾的是,自己没有儿女,说唱评书这个技艺即将失传。图为魏延良和老伴姜红菊坐在炕上合影。(图文/明之)欢迎关注《新图视野》,打开温暖视界,感受百味人生。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