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财政部驻村“第一书记”刘斌樑:抓紧青春的尾巴多干点事

澎湃新闻记者 蒋格伟
2019-07-15 17:32
来源:澎湃新闻
中国政库 >
字号
2017年7月,刘斌樑被财政部委派到平江,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拍摄澎湃新闻记者 蒋格伟 视频编辑 李坤 实习生 韩宁宇 宋继文(02:40)
7月5日,湖南省平江县加义镇丽江村。

天下着大雨,一位皮肤黝黑、卷着裤管、趿着拖鞋、上衣还有两粒扣子没扣的男子来到村口的小水坝处,捧起河水使劲地洗了把脸。

“感觉清醒多了,刚刚跟丽江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开完座谈会,这已经是今天第三个会了,晚上还有一个会,脑子不够使了。”他说。

这名看起来与当地村民无异的男子,其实“大有来头”。他叫刘斌樑,是财政部派驻平江县的驻村干部,在当地老人口中,他被称为“斌伢子”。这样的工作状态,对他来说已经是家常便饭了。

扶贫座谈会结束后,一位70多岁的老人特意跑回家拿来孙子的手机,在村部跟刘斌樑单独拍了一张合影。因为她担心,“斌伢子”可能很快就要回北京了,“想他的时候,可以拿手机出来看看。”

财政部派驻平江县加义镇泊头村第一书记刘斌樑。 受访者供图

“京官”驻村扶贫,却遭遇“舆情危机”

农村是刘斌樑再熟悉不过的地方。1985年7月,刘斌樑出生在浙江临安的一个小乡村,在金庸笔下的这块“侠义之地”,村民们都还在为生计忙碌。

从云南财经大学毕业后,刘斌樑回到农村,成为一名大学生村官,后又考入财政部担任行政政法司干部。

2017年7月,刘斌樑再次被财政部委派到平江,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成为一名扶贫干部。

湖南平江县自2002年开始,被国务院确定为财政部定点扶贫县。2018年10月20日,财政部党组书记、部长刘昆一行来湘调研定点扶贫工作,并在平江县召开财政部定点扶贫工作座谈会。

丽江村是刘斌樑工作的第一站。2018年4月,他接到电话让其“换岗”,由丽江村“第一书记”调任泊头村“第一书记”,不少人给他打来电话善意“提醒”:泊头比丽江情况复杂,上访户多,“刺头”多。

刘斌樑喜欢挑战。然而泊头村的复杂程度还是远远超出了刘斌樑的估计。刚一上任,刘斌樑就直面了一场“舆情危机”。

刘斌樑在给泊头村老人过生日。受访者供图

让泊头村村民喝上干净的水是扶贫工作的重点,因此村上启动了水质改造工程。但就在工程刚完工不久,有村民在微信群中上传了一段视频,内容为村民家中的水龙头流出黄色的水。因而,有人将矛头对准了村干部,指责村干部套取国家扶贫资金,没有将资金真正落到实处。

刘斌樑很疑惑,他自己也喝这个水,水质是正常的。刘斌樑立马安排村干部进行调查,先是核实水源没有问题,再走村入户,也没有发现类似的情况。

调查的最后结果是,发视频的村民自家水管没有清洗,导致淤泥随着自来水一起流出来。刘斌樑最终让这位村民再拍视频上传并作出说明,澄清真相。

“事实是回击谣言最好的办法。只有让老百姓了解真实情况,并且参与到解决情况和问题当中,他们才会理解你,支持你。做农村工作,就是要将心比心,把对象变成同路人。”刘斌樑说。

刘斌樑(左一)带领村民们在修建道路。澎湃新闻记者 蒋格伟图

首创“三人小组”机制,让村民、党员参与村级治理

在泊头村,刘斌樑经常会遇到一个问题——村委会的决议落不到实处。

“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扶贫工作推进起来就会非常困难,这就好比一架飞机,发动机推动力很强,但是如果总有反作用力存在,那肯定无法起飞。”刘斌樑说。

怎么办?在泊头村,刘斌樑试行了一套名为“三人小组”的机制。

刘斌樑说,通过支村两委会议决定,在帮扶村调整村民小组治理结构,即由原一名小组组长调整为“三人小组”,包含一名小组组长、一名党员、一名村民代表,明确村民“三人小组”的服务职责,负责办理本组各项事务和协助支村两委办理本村公共事务。同时规范运作程序,明确村民“三人小组”在某项提议形成决议前,要召开村民小组会议,所作决定应经三分之二以上与会人员通过,提交支村两委审核后方可执行,重大事项由支村两委商议后再提请党员大会审议和村民代表大会决议。

也就是说,村民小组的日常事务由3人共同谋划、共同组织、共同带头,凡涉及本组发展方面的重大决策,必须召开村民小组会议决定,保障了村民对基层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杜绝了村民小组“拍脑袋”决策和“一言堂”。

“在试行了这一套制度后,我们的工作效率、村民们的积极性感觉瞬间提高了。”刘斌樑说。一个例子是,村里的灌溉水渠修建工程,用同样多的扶贫经费,修了比计划中三倍还多的长度。

刘斌樑总结,这个制度运行的前提,首先是充分发挥支村两委领导核心作用,然后通过村民、党员的直接参与,确保党和政府的工作意图能更直接、更有效地贯彻落实到农村最基层。

刘斌樑的这一制度,成为基层治理制度改革的重大成果。2019年3月5日,《经济日报》用一个版面的篇幅推荐了这个制度。时至今日,这个“三人小组”制度仍在丽江村和泊头村发挥着巨大作用。

苗木基地采取企业+农户+合作社的模式,图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在技术人员指导下,学习苗木种植技术。受访者供图

做大产业,让贫困户自己“造血”

在泊头村村委会,有一位特殊的村干部。他叫叶树仁,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也是刘斌樑重点关注对象。

叶树仁原本跟妻子在广东打工,三年前,因为家中老人罹患重病,两人不得不回到老家。返乡后,叶树仁的妻子刘兴妙全职照顾老人和孩子,没有机会工作赚钱。叶树仁则陪同父母四处就医,很快两口子背上了重重的债务。

在泊头村,叶树仁的情况并非个案,怎么样在现有条件下让贫困户真脱贫、不返贫,是刘斌樑的责任。

一定要做产业!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学经济出身的刘斌樑看来,产业扶贫最好的选择就是和大企业合作。大企业不仅可以给村上带来资金支持,其完备的产业链体系和成熟的市场经销思维对于乡村产业打造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在刘斌樑的主导下,经过支村两委、三人小组的统一决定,泊头村引进了碧桂园、同仁堂等一系列大企业的产业合作项目。

以苗木产业为例。2018年6月,碧桂园精准扶贫苗木基地正式落户泊头村。

叶树仁家被确定为帮扶对象之一,苗木基地为叶树仁的妻子刘兴妙提供了工作岗位,这让她既能在家门口做事赚钱,又方便照顾老人小孩。

刘兴妙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在基地干1天,她能拿到100元酬劳,现在她每月都能干20天左右,再加上当地党委政府和企业对其帮扶的其他项目,她家的收入正稳步提升。

同时,叶树仁还在家门口开辟了一小块属于自己的“苗木基地”,企业免费把苗木送到这个小的基地,并派技术人员上门提供技术指导,苗木成熟后再由公司统一回购。

从前期的培育苗木、改良土壤、科学灌溉再到后期的销售与运营,相关企业在泊头的“试水”也区别于以往村民家庭作坊式的种植。刘斌樑说,苗木基地带动了包括泊头在内的周边4个村(及社区)共120人就业生产,普遍工资收入在1500-2500元。

同时,刘斌樑还从老家浙江引进了小香薯特色作物种植项目,丽江村51岁的建档立卡户喻侃如说,预计今年小香薯能够带来一万元的收入。

在丽江村,更大的产业项目已经启动,上述企业正在丽江村投资建设湖南丽江田园综合体,其中包括中药材种植、乡村民宿、水上娱乐等多个项目。建成后,可以帮扶到包括丽江村在内的周边多个村,预计覆盖2000多户建档立卡贫困户。

如今,刘斌樑已经在平江担任“第一书记”整整两年。可以说,丽江村和泊头村每一个产业项目,都是在刘斌樑主导下开展的。“即使我有一天离开这里,我也相信老百姓的日子能过得很好,因为他们自己可以‘造血’了。”刘斌樑说。

2019年3月1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印发文件,同意平江县脱贫摘帽。刘斌樑很高兴,因为这份成绩单里,有他的一份奉献。在驻村扶贫的两年里,刘斌樑一直保持全勤,甚至连续两年春节都没有回家。他笑着说,他在平江正从青年过渡到中年,他要“抓紧青春的尾巴多干点事”。

    责任编辑:何利权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