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起源美洲的草地贪夜蛾,正在中国“安家”

2019-07-16 17:3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草地贪夜蛾,这一起源于美洲大陆的害虫经缅甸、印度等国进入中国后迅速蔓延,截至7月5日,草地贪夜蛾已经在全国20个省(区、市)1128个县被发现,累计发生面积831万亩。多位学者认为,外来入侵的草地贪夜蛾正在逐渐“本土化”,一场持久战已然打响。

2019年7月1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的赵胜园博士在云南省江城县监测虫情,他已在此地驻守了6个月。

2019年1月,草地贪夜蛾从东南亚首次迁飞入侵云南,快速向北扩散,对中国粮食及农业生产构成严重威胁。海南、广东、广西、云南、福建、四川、贵州、西藏等省(区)的热带和南亚热带气候分布区被农业农村部划为草地贪夜蛾的周年繁殖区,即虫源地。

国家外来生物入侵突发事件预警与风险评估咨询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吕利华博士认为,这一虫源地将长期存在。“草地贪夜蛾来了就不会走,1月份,草地贪夜蛾首次迁入中国时可以称其为入侵物种,现在它们正在逐渐‘本土化’,就目前来看,针对草地贪夜蛾的战争,必然是一场持久战”。

周年繁殖的虫源地

7月10日,云南玉龙县大具乡,打药后的玉米地里,一只草地贪夜蛾幼虫死在被啃食严重的玉米芯中。

处于一龄到六龄生长期的草地贪夜蛾幼虫。

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大具乡地处玉龙雪山北麓,群山环绕的坝区是良好的玉米育种场所,种子玉米卖价每公斤7元,经济价值较高。但今年,连绵的山脉没有挡住草地贪夜蛾的入侵。干旱和虫情叠加,困扰着当地农民。

培良村的龙珍种了11亩玉米地,满是虫眼的玉米叶子下面,可以看到多株玉米芯被吃空、吃断。一株被吃断的玉米芯里,还趴着一只打药后死掉的草地贪夜蛾幼虫。打药已经花了他600多元,“发现虫子打了药,过几天又出来了,每次打药都要准备100元,贵也得打,只要不下雨,喷雾器回到家就充好电,随时准备再打”。

7月10日,云南省玉龙县大具乡,因为干旱雨下得晚,该地玉米种植期参差不齐,这给防治工作带来不小压力。

这里玉米地靠雪山来水灌溉,长势高高低低。“山地玉米生长期不同,最佳防治窗口期就不一样,而虫子会迁飞,既要保证防控效果,又要尽量减少农药使用,防治工作压力较大。”丽江市植保站站长杨春震感叹。

据云南省植保植检站在2019年6月14日发布的一份虫情预报显示,全省上半年累计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少36%,滇东地区未来三个月的多雨则不利于虫群迁出。丽江累计调查发生面积2.56万亩,预计再发生面积为70万亩,草地贪夜蛾预计发生程度将达到5级,为云南省预计发生程度最严重的地区。

7月10日,云南省玉龙县,村民张秀仙在雨天查看虫情。一个月前,她种下了1.5亩种子玉米,原计划卖给种子公司,预计能卖5000元,如今打药已经打了200元。

而这一地区的玉米主要种植在山区,成本和收益差异大,农户对新发生虫害的认识不足,放弃治疗的风险较高,因此防控难度更大。对此,丽江市建立了294个市县乡村四级防控微信群,进行了16568人次的培训,发放了63100册宣传资料20万袋/瓶药剂,以求及时掌握并控制虫情。

根据农业农村部的防治方案,虫源地的防治工作除控制当地危害损失,还要减少迁出虫源数量,实施周年监测发生动态,全力扑杀境外迁入虫源。

7月10日,玉龙县大具乡,农技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在张贴宣传草地贪夜蛾防治要领的告示。

云南边境的高空灯

云南省江城县宝藏乡,赵胜园博士在一间由乡村废旧KTV改造的实验室中。

2019年7月,在中国首例草地贪夜蛾的发现地,云南省江城县宝藏乡的一片玉米地边,一间由乡村废旧KTV改造的实验室里,中国农业科学院的赵胜园博士已在此驻守了6个月。

草地贪夜蛾源自美洲,2016年开始在非洲肆虐,2018年辗转入侵印度后,中国农业科学院吴孔明院士科研团队意识到这一新物种对中国的潜在威胁,开始着手进行研究。

2019年1月,经全国农技中心病虫害测报处确认,云南省江城哈尼族自治县宝藏乡发现第一例草地贪夜蛾幼虫。农业科学院旋即在当地设立了草地贪夜蛾迁飞动态研究站,架设了一台射程800米的高空虫情测报灯,由赵胜园负责驻站运行。

赵胜园博士负责运行的高空监测灯,引来大量昆虫。

研究站每天的固定工作有三块内容:开灯捕虫、田间调查、分拣虫子并分析数据。入夜前,要把捕虫箱装到灯下,查看高空虫情测报灯的状态后,开始整理报表和数据分析,睡前要去看一下虫量,决定晚上是不是要起来换虫箱,清晨把满满的虫箱取回来,到田里做虫情调查,找老乡做防治成本的调查,下午分拣虫子,晚上做数据分析。从1月开始到现在,赵胜园每天重复着这些工作,春节也没能回家。

分拣是最麻烦的工作之一,高空监测灯一开一夜,温度很高,虫子在扑灯时鳞片受损脱落,在光柱中形成阵阵灰白色的烟雾,部分虫子外观严重受损,仅从形态学上往往很难分辨,这时就需要解剖虫子的外生殖器来确定是不是草地贪夜蛾。

清晨,高空监测灯的捕虫箱内捕获大量虫子。

中国农业科学院的两位研究生,在分拣捕捉到的虫子。

5月底至6月初,一晚可以捉到两三万只,200多种虫子,根据总量抽取四分之一或八分之一来分拣,记录数量、雌雄比例,解剖卵巢,分析种群结构和群落结构。最后统计出每天捕捉到的草地贪夜蛾成虫达到360-400头,雌雄比例约1.5∶1,配合其他技术手段,分析出这是一次典型的草地贪夜蛾入侵高峰。

掌握虫子迁飞规律的应用价值有两点,其一,沿途省份可以调整玉米播期,错开虫子的产卵高峰,也就是错开了危害高峰。其二,草地贪夜蛾幼虫生长期分为六龄,每蜕皮一次龄期增加一龄,防治一龄虫、二龄虫的用药剂量相对较低,如果掌握了虫子的迁飞规律,就可以做到尽早用药、集中用药,减少农药使用量,大幅降低防治成本。

7月1日清晨,宝藏乡田边,一盏通用杀虫灯上挂满各类虫子。云南农业大学植保学院副书记陈齐斌介绍,针对草地贪夜蛾的专用光谱目前还处在研发阶段。

财新周刊显影栏目版面

图、文/财新记者 陈亮

图片编辑/杜广磊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