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观察|印度若弃核巴基斯坦称愿仿效,南亚无核化能实现吗?

澎湃新闻特约撰稿 胡高辰
2019-07-26 12:52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防务 >
字号

近日,巴基斯坦总理伊姆兰·汗表示,如果印度放弃核武器,巴基斯坦也会效仿印度。历史上,印度和巴基斯坦两国围绕克什米尔地区爆发过多次战争,近年来更是小规模冲突不断,作为彼此敌视且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印巴两国是否会爆发意外的核冲突一直是国际社会所关切的安全话题。此番巴基斯坦总理的表态,又把世人的目光拉到了南亚地区的核武器。

印巴核武器实力如何?

由于印巴两国分别在1967年1月1日之后制造并爆炸核武器,按照《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规定,印巴属于“非法拥核国”,印巴两国发展核武器的历史进程和两国的安全对抗态势是分不开的。历史上,印度早在1945年即启动了核物理研究计划,1954年,印度核物理研究开始向武器化方向转变,1974年5月,印度进行了试验性质的所谓“和平核爆炸”。1989年3月,时任印度总理的拉吉夫·甘地下令印度制造出可用于装备的核弹,1998年5月11日至13日,印度连续进行了代号“沙克蒂”的五次核试验,试验结束后,时任印度总理瓦杰帕伊宣布印度成为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印度“烈火”-5导弹

印度在推动核能武器化的同时,也在研发核弹头的投射武器。1983年,印度启动了“大地”(Prithvi)型和“烈火”(Agni)型弹道导弹的研发。时至今日,“烈火”型弹道导弹是印度陆基核威慑能力的骨干,例如2014年部署的“烈火-3”型导弹,据分析射程可到3200公里,除了能够覆盖巴基斯坦主要目标,对周边地区也构成了一定的威慑能力。据印度媒体报道,2011年和2012年,印度分别成功试验了射程达4000公里的“烈火-4”型和射程达5000公里的“烈火-5”型导弹。其中后者、即“烈火-5”型导弹具备了洲际弹道导弹的特征,印度方面宣布“烈火-5”可以打击亚洲全境,足见印度对“烈火”系列导弹寄予了厚望,也表明印度不满足于只针对巴基斯坦的战略威慑能力。

除了自主研发的陆基弹道导弹,印度空军多年来采购西方国家和俄罗斯的多型号战术作战飞机也具备一定投掷核武器的能力。印度空军列装的“美洲虎”战斗轰炸机和“幻影”2000H战斗机都可以搭载核炸弹,实施空基核轰炸。2009年,印度第一艘国产核潜艇“歼敌者”(Arihant)号下水,使得印度成为世界上第六个装备弹道导弹核潜艇的国家。印度的海基投射武器主要是自主研发的K-15型潜射弹道导弹,但是该型号导弹的射程较近,只有700公里,只是让印度具备了理论上的海基核威慑能力。虽然比起美国和俄罗斯豪华版的“三位一体”核打击体系,印度目前简版的“三位一体”核打击体系略显粗糙,但是针对巴基斯坦而言其威慑能力还是足够的。

印度正在积极打造海基核力量,图为K-15潜射弹道导弹进行发射试验

巴基斯坦发展核武器的历史要追溯到上世纪50-60年代,受美国“和平利用原子能”倡议影响,巴基斯坦尝试发展和平利用核能的能力。1971年11月21日至12月17日,第三次印巴战争对巴基斯坦造成较大损失,印度在这场战争中肢解了巴基斯坦,东巴基斯坦脱离巴基斯坦独立为孟加拉国。第三次印巴战争结束后,巴基斯坦时任总统布托在1972年1月宣布发展核武器,同时,1974年印度的核装置爆炸试验也刺激了巴基斯坦加快核武器研发。上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初,巴基斯坦不断进行铀浓缩活动,八十年代中期巴基斯坦突破了关键的引爆装置技术,理论上拥有了核武器制造的能力。1998年5月28日、30日,在印度进行了核试验且宣布为拥有核武器国家之后,巴基斯坦随即进行了六次核试验,跨过核门槛,宣布拥有核武器。

巴基斯坦的投射武器主要包括可以搭载核武器的战术作战飞机,例如美制F-16、法制“幻影”(Mirage Ⅲ/Ⅴ)等。巴基斯坦的中远程投射武器发展受到了印度较大地刺激,印度在上世纪八十、九十年代试验弹道导弹,巴基斯坦紧追其后,1989年进行了“哈塔夫-1”型和“哈塔夫-2”型导弹试验,其后,巴基斯坦还相继进行了“哈塔夫”后续型号的试验。

根据国际学界估算,2018年,印度的核武器数量在130至140枚(件)左右,巴基斯坦则拥有150至160枚(件)左右。

印巴手握核弹相互角力态势很难改变

目前,印巴两国均把强调最低威慑、制造模糊作为核政策的主基调。例如印度在官方文件中强调可信的最低限度核威慑,但是“最低限度”如何界定却没有给出明确地解释,印度完全可以根据自身安全威胁感知和威慑对象变化,灵活调整和发展自己的核力量。巴基斯坦则提出当生存受到威胁时才会使用核武器,但是何种情况算作生存受到威胁也没有明确地界定,巴基斯坦寄希望于这一模糊的核政策能够有效地起到威慑印度核与常规军力的作用。

巴基斯坦“沙欣”-3导弹,其射程超过2500公里

相对于印度较为完整的核作战力量结构,巴基斯坦依靠战术飞机和弹道导弹的核武库略逊一筹,但是印巴两国彼此领土接壤,印巴两国现有的投射武器足够覆盖两国首都和大部分国土,因此,可以说印巴两国之间存在核威慑下的稳定态势。可是这一态势又因为印巴两国独有的安全对抗特点和地理因素而较为脆弱。这主要体现在:一是印巴的领土之争近乎于零和博弈,领土主权问题上的利益纷争几乎很难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因此,印巴的敌对情绪严重,不排除领土问题的突发性或事故性冲突导致意外的核武器的使用;二是印巴两国有着漫长的边境接壤,双方如果爆发冲突,可供决策者考虑的缓冲时间短、缓冲空间小,因此,一旦威慑失败,为了保护本国安全,存在做出使用核武器的非理性决策的风险;三是印巴两国还不具备一定程度的战略预警系统,这也加剧了意外使用核武器的可能。

从国际核秩序层面看,印巴两国没有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和《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两国游离于国际核体制之外,这更增加了世界对印巴两国安全关系的关注。这也不难理解,为什么印巴这两个拥有核武器、彼此敌视的国家在发生边境直接军事冲突时,会立即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印巴两国有没有可能放弃核武器,这个问题的答案很明显,即:不可能,起码在可预见的未来可能性极低。这有必要探讨一个国家发展核武器的目的是什么。

核武器主要依靠其强大的毁伤效力发挥威慑效应,自二战核武器被唯一一次用于实战,迄今核武器从未在战场上被实际使用。但是拥有核武器国家之间使用核武器实施威慑,把核武器用于政治博弈、追求政治目的和安全目的的做法则没有停止过,冷战时期美国和前苏联就是明显的例子。核武器给一个国家可以带来三类作用,其一是树立大国地位,其二是维护国家安全,其三是利用核武器牟利,例如利用核武器威胁对手牟取利益等,也即是通俗理解的核讹诈等霸权行为。历史上已有的拥有核武器国家、或是曾经拥有过核武器的国家、以及当前试图获得核武器的国家,基本都把核武器用于这三个目的之一,亦或皆有之。

近年来,巴基斯坦在巡航导弹研制取得一系列成绩,让其拥有更加多样化的核武器手段

印度发展核武器的目的,主要是基于获得大国地位和维护国家安全的考量。早在上世纪70年代,印度国内就印度要不要发展核武器存在争论,但是总体民意上支持发展核武器的声音占优。印度的学者、科学家和官员当时指出,印度拥有核武器后,可以摆脱对苏联的依赖,也能改变美国对印度的态度。其言外之意,即核武器会帮助印度获得大国地位,得到世界的尊重、重视和认可。但是发展核武器毕竟代表着国家形象的质变,印度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要不要公开宣布拥有核武器方面表现的“扭扭捏捏”。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印度在各类外交场合委婉地表达要进行核爆炸试验的想法,试探国际反应,1974年爆炸的核装置也被称作“和平目的”、“和平核爆炸”。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虽然实际上具备了制造核武器的较为成熟技术,但是印度依然给自己维持了回旋余地,表示不会制造核武器。

从这一时期印度的表现可以看出,虽然拥有核武器可以提升国家地位这一结果非常之“诱人”,但是印度依然维持着克制,这种克制伴随着印巴武装冲突地加剧和巴基斯坦核武器研发进程加快而逐渐消退。1987年,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的伊斯兰教群体组建的政党在选举中失败,政党领导人遭到逮捕,此后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的伊斯兰教组织掀起武装斗争,这一情况使得印巴两国围绕克什米尔地区的安全关系紧张度增加,印度对巴基斯坦的安全威胁感上升,发展核武器又成为了九十年代初印度各届政府不得不面临的压力。冷战的结束和国际战略环境的变化以及主张印度发展核武器的人民党赢得选举给了印度机会,1998年5月印度连续进行核试验,标志着印度公开成为了实际拥核武国家。

巴基斯坦发展核武器的路径更为明显的与印度拥核武进程相关,应对印度的军事安全威胁是巴基斯坦发展核武器的主要原因。上世纪七十年代的第三次印巴战争对巴基斯坦的肢解以及印度1974年核装置的爆炸试验对巴基斯坦带来了较大地刺激,尤其是印度的常规军事力量占据优势,巴基斯坦更需要依托核武器抵消印度的常规军力。在印度于1998年5月连续核试验后,巴基斯坦紧随其后进行了核试验并公开宣布拥有核武器。

虽说历史上国际战略环境地变化和国内政治因素在两国发展核武器的进程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就拥有核武器的根本目的本身来说,印度发展核武器主要是为了获得大国地位和维护国家安全。巴基斯坦则主要是为了维护国家安全,这其中印巴两国都主要以对方为安全威胁来源,以对方的核武器发展进程为自己发展核武器的“标尺”。

巴基斯坦已经试验成功了“巴布尔-3潜射巡航导弹,巴也正在基于巡航导弹打造海基核力量

印巴两国的核政策、乃至整个军事安全政策都以对方为首要目标,理论上看,如果印巴结束彼此的安全对抗状态,外部安全威胁消失,或许会为南亚地区的核裁军带来积极地效应。历史上,曾经拥有核武器的南非选择放弃核武器、实现彻底无核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苏联和其扶植的代理人所带来的安全威胁消失。因此,缓解安全威胁感、降低对抗或许可以作为推动核裁军的途径之一。但实际上,伊姆兰·汗总理所表达的弃核善意是建立在如果印度弃核的前提表述之上,缓解印巴之间紧张关系所要涉及的要素纷繁复杂,需要两国之间实现前所未有的互信。短时间看印巴不可能就领土归属等问题达成双方均可接受的一致,印巴两国手握核弹相互角力的安全竞争态势在可预见的未来依然不会改变。

(作者系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博士,研究军备控制与国家安全方向)

    责任编辑:谢瑞强
    校对:栾梦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