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搞笑诺贝尔奖得主:牛津大学教授为何“像动物一样生活”?

2019-07-29 11:5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除了闻名世界的诺贝尔奖之外,搞笑诺贝尔奖也是备受瞩目。自1991年起,该奖项每年颁奖一次,地点在哈佛大学的桑德斯剧场,评委中有些甚至是真正的诺贝尔奖得主。入选“搞笑”版诺贝尔奖的科学成果也不同寻常,激发人们对科学、医疗和技术的兴趣。

2016年的获得搞笑诺贝尔奖生物奖的有两位,一位是用假肢延长四肢,模仿山羊活动并与山羊作伴生活几个月的英国人;另一位则是牛津大学的教授查尔斯·福斯特,他花了半辈子时间在野外模仿动物的生活:吃蠕虫、钻地洞、翻城市垃圾做食物、光着身子在荒野发抖……这段“非人化”的经历都被写进了新书《Being a beast》中,该书的中文版《动物思维》也于2019年7月由湛庐文化出版发行。

作者:查尔斯·福斯特
出版社:湛庐文化/浙江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年7月

 通过意识流的写作手法,查尔斯·福斯特描述了深入动物世界之后的所见所闻、所思所得。他身体力行地观察并实践了人类学习身边的动物,利用“生物学思维”的更大可能性,从动物身上学习竞争社会的生存法则。

一次极限运动式的自然写作

如果你把一条蠕虫放进嘴里,那么它会立刻感觉到那不祥的热度。你以为它会赶紧往深处爬并掉进你的食道吗?虽然暗处通常是安全的避风港,但它不会这么做,它会从你的齿缝钻出来。蠕虫会把身体缩成细细的一条线,拼命从你牙齿的缝隙中钻出来。如果被牙套挡住,怎么钻都钻不出去,那么蠕虫就会陷入疯狂。它会猛烈摇动,像离心机一样快速旋转躯体的后半段,鞭笞你的牙龈。最后它会非常沮丧地蜷曲在舌系带旁边潮湿的空间,思考自己的处境。等你再次张开嘴巴时,蠕虫就会用身体尾端压住嘴巴底层,像弹簧一样弹出去。《动物思维》

这是福斯特模仿獾时吃蠕虫的感受。他曾在不同的季节前往威尔士的黑山上度过了一段时间,花了大约6周的时间在地底下生活。白天大部分的时间都在睡觉,晚上就在树林里爬来爬去,熟悉大自然的气味,分辨橡树和灰烬的味道,把自己当成一只生活在大自然的獾。 

传统自然写作有两大罪状:人类中心主义和拟人主义。人类中心主义会把大自然写成人类眼中的模样,拟人主义则是把动物当作人类看待,替他们穿上无形或有形的衣服,并赋予他们人类的感官认知。

福斯特尽量避免犯人类中心主义的错误,在《动物思维》这本书中,他尽可能模仿动物在自然中生活,并以动物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把动物的感受直接传递给读者。

扮演水獭时,他尝试着用牙齿捕鱼。在英国埃克斯穆尔国家公园的一年时间里,他把自己的活动范围限制跟水獭一样,以便能更细致地观察它们的生活。他还让学生们像水獭一样在河边排便,通过便便的气味规划自己的领域。

他还潜入伦敦黑夜的角落模仿一只在垃圾场找食物的狐狸。狐狸敏锐的感官嗅觉令他心生羡慕,被他称为“除孩子之外,最伟大的导师”。

 《动物思维》也详细描述了他体验、观察赤鹿和雨燕的生活,试图进入动物所感知到的世界,跨越人类思维局限来理解并传达其他生命的思维,以能够更加地了解人类本身。

要想成为真正的人类,必须先回归自然

福斯特从小就充满了冒险和叛逆精神,为了摆脱父母的控制,福斯特曾一度自行申请了距家遥远的一所公立高中的奖学金。毕业后,他在家附近的梅菲尔德山谷躺了一天一夜,这是他第一次有意识地像动物一样生活。

之后福斯特赴剑桥大学攻读医学法学和伦理学专业,博士毕业后在伦敦一家律师事务所当过一段时间执业律师。

其间,福斯特参与了如安乐死合法化、医疗伦理、胎儿的法律权利、药物滥用等多类涉及医学、伦理、道德等多重领域的法庭案件。

律师这份职业虽然收入不菲,但却让福斯特陷入了困惑:镜子里的是一个“高傲、自以为是、极其自信的律师”,可这是“真正的查尔斯·福斯特”吗?

这个问题一直让福斯特寝食难安,直到有一天。

那时福斯特正在西奈半岛探险,休息时他坐在正午的阳光下,开始回顾自己过往的成就。突然,福斯特意识到,他应该把时间花在观察自己那“极其迷人、万花筒般多彩的灵魂”上,而不是继续不自然地生活。

自那时起,福斯特便着重于内省,关注与真实性和身份有关的哲学问题。

“我是谁?”“我真的了解我的妻子、孩子、朋友吗?”

渐渐地,福斯特得出结论:要想更了解自己、更了解自己之外的任何一人,就要多了解一些非人类物种的知识,即“要想成为真正的人类,我们必须重新回归自然。”

我们都曾想象过自己能变身为哪种动物,在天空中飞翔的鸟儿,在水中游泳的鱼,连小孩子都会带上猴子或老虎的面具,穿上奇怪的服饰扮演动物,但谁也从来没有真正像福斯特这样付诸实践。

福斯特从不相信自己能真正成为一只动物,相反,他只是想尽可能地像一只动物那样生活,并借此获得灵感,建立与自然世界的紧密联系。

他在喜马拉雅山脉研究过野兔和水蛭,

在沙特阿拉伯研究过瞪羚,

在埃塞俄比亚研究过骡子,

在莫桑比克进行过生态调查……

在福斯特看来,融入自然界的行为是一种救赎的过程,会帮助人走出自我否定的状态。

福斯特始终相信,如果要想了解这个世界,“光坐在牛津大学的图书馆里思考是毫无益处的”。

只有“变身野兽”,努力提升并拓展感官的灵敏度和注意力的广度,才能真正深入动物世界,从动物身上学会在这个危机四伏的世界中更好地生存下去的办法。

 当被问及怎样看待福斯特想要过野兽般的生活时,妻子玛丽谈道:“我一点也不意外,他总是痴迷于探索生命的意义,或者做一个完整的人意味着什么。”

变身动物,学习竞争社会的五大生存法则

作为进化的“适者”,獾比很多“强者”具有更强的生命力;

水獭为了适应生存规则,不断找寻更佳的生态位;

狐狸适应了城市的变化,享受着多样性带来的红利;

处于食物链底端的赤鹿,努力打破习得性无助的樊篱;

雨燕翱翔于空中,时刻都在行动。

通过这本书,我们能够观察到人类身边的动物如何在危机四伏的波动中找寻机会、生存甚至受益。

“动物的感官比人类的敏锐,它们眼中的色彩比任何一位人类艺术家的调色盘都丰富,它们的思维比我们认识到的更复杂。”——查尔斯·福斯特

要在波动的世界更好地生存,你要习得生物学思维。而要从根本了解何为生物学思维,要看《动物思维》。

福斯特写了几十本书,其中很多都在进行美丽而疯狂的形而上探索,但都离不开对“人的尊严和自治的极限”的探讨。人类虽然无法跨越物种的界限,但尝试走进另一种动物大脑的行为仍是有意义的,“你会感受到更多新鲜、奇怪、强烈和未经调和的情绪,获得想象力和创造力”。

如果你想体验一下大自然,但又不想像赤鹿一样光着身子在寒风中发抖,像狐狸一样在城市垃圾桶里找食物,不妨读读这本“让人眼界和脑洞打开的书”《泰晤士报》如此评价。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