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太行浩气》抗战文集选(八)

2019-08-17 12:0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抗日英雄刘初民

1902年,刘初民出生于邯郸县南高峒村。他自幼禀赋聪慧,机灵好学。先在本村一家私塾里读书,学习刻苦,成绩出色,后赴永年县省立第十三中学学习。该校是红色革命的摇篮。在那里他博览群书,开始接触新生事物和共产主义思想,萌生要推翻吃人的封建制度的想法,确立了人生的奋斗目标,结识了同窗好友游兴武、桑汉兴等许多革命志士,并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他立场坚定,性格刚强,深受领导的重视。后经组织推荐,考入河北保定军事政治学校,毕业后跟随冯玉祥将军参加北伐战争,后在国民党三十二军军长商震部下做地下革命工作。1937年卢沟桥事件爆发后,日寇大举向南进犯。1938年,刘初民奉上级指示从北平回到邯郸,经尤兴武同志介绍,协助原八路军四支队民运科长马功岑筹建抗日县政府。

1938年7月1日,各方爱国人士聚集在邯郸县东扶仁村,宣告邯郸县抗日政府正式成立,并颁布了抗日政府布告。号召人们立即行动起来,有力出力,有钱出钱,坚决抗日,誓死不当亡国奴,消灭日本侵略者。

县政府成立后不久,遭到日伪军袭击,便迁移到西大慈。在西大慈健全了抗日政府。当时县长马功岑,工委书记李著前,政府秘书兼民政科长刘初民,行政科长张凯臣,财政科长申成之,教育科长汲桐,除奸科长马宏图 (化名石峰) (石峰到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后为刘会贤),战委会主任韩仙周、李著前兼农会主任,周其才负责给养处。同时,组建邯郸县游击大队,刘初民协助马县长抓好县大队工作。他特别重视培养青年知识分子,源源不断地向党输送有生力量。1938年8月根据冀南三军分区安排,他向马功岑推荐,选送石峰与戈枫、刘华斋等十几个人到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他们后来随刘邓大军南下,为新中国建立一路征战。数年后,石峰留在江西,曾任省民政厅厅长、江西省计委副主任;戈枫曾任广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刘华斋任中南局建委秘书长等职。

1995年,石峰从江西回邯郸定居时,回忆起刘初民时说:“我们那时还是一个个毛头小伙子,刘初民比我们大十来岁,显得非常老练、成熟,他做事机智果断,多谋善战,很有带兵指挥才能,又使双枪,而且枪法很准。生活艰苦朴素,为人和蔼,平易近人。对我们很疼爱,不是他的推荐,我们就没有今天。”可见刘初民给他留下的印象是多么深刻。

1938年10月,驻邯郸的日伪军对西大慈进行了第一次大 “扫荡”。一天夜里,日伪军突然袭击,从西南包抄过来,围住西大慈。他们将机枪架在苇坑边,卡住路口。然后步枪、机枪、小炮一齐向村里猛烈扫射,整个村庄顿时成了一片火海。邯郸县大队当时装备很差,最好的武器就是老套筒,大部分战士还没有枪,也没有打过仗。因此,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县政府和县大队被迫撤退。负责指挥转移的刘初民,双手紧握盒子枪,边打边退,他双枪齐射,子弹在敌群中飞溅开花。由于枪管发烫,他便将枪插进泥水里,然后再打。当他掩护县政府工作人员和群众全部脱险后,自己却被包围在村里,他急中生智,就势躲避在芦苇池塘内。日伪军架起机枪、小炮向池塘进行地毯式扫射,妄图利用火势把芦苇烧光。日伪军边叫边射击,火力非常凶猛,之后开始搜查。近在咫尺的刘初民已做好跟日伪军同归于尽的准备,万幸的是,他钻在水里,嘴里吸着芦苇杆,才没有暴露目标,躲过这一劫难。直至日伪军撤退后,他才浑身泥巴、挣扎着从池塘爬了出来,追上县大队。这就是有名的大慈事件。

大慈事件之后,游击队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在日伪军的严密封锁之下,邯郸县政府和县大队活动范围逐渐缩小,只能在永肥边境一带,即所谓的 “邯郸县三村转,琚屯、牛堡、十里店”。为了开展敌后工作,邯郸县政府研究决定,让参谋长刘初民开辟西区的抗日领导工作。他不负众望,两三个月后,西区抗日队伍发展到近百人。

为了打击日伪军的嚣张气焰,坚定广大群众的抗战信心,扭转被动局面,按照毛主席打游击战的指示,游击队采取 “打一仗就走”的作战方法,不断寻找有利时机,积极主动地出击日伪军,逐渐扩大了活动范围。

1939年3月,县大队在邯肥路梨树堡、梁庄打了一次漂亮的伏击战。初春的天气乍暖也寒,抗日政府得到情报,城里的日军、伪军十几人从肥乡押送公粮运往邯郸,在马县长和刘初民率领下,埋伏在路边几十名战士,迅速出击,十分钟就解决了战斗。这次战斗,击毙日军8名,伪军多名,截获粮食十几车、步枪11支,还有部分弹药。

同年6月,为了切断日军的军火物资供应线,配合三分区的军事行动,县大队展开破坏敌人交通的战术,在路上挖开七尺宽、一米深的沟,阻止日军的军车行动。他们还组织一千多人,一夜之间,便将黄粱梦至临洺关的铁轨全部掀翻,致使京汉铁路几天不能通车,这使华北日军司令部十分恼火。

1940年,日军开始实施细碎切割。在 “扫荡”的同时,还大规模修筑铁路、公路、据点、碉堡,推行所谓碉堡政策,企图封锁根据地,对根据地进行合围和蚕食,肆无忌惮加快对资源的掠夺。百团大战结束之后,日军用了最大力量,以极其残忍的手段对根据地军民进行频繁的“扫荡”、“蚕食”、“清乡”。

刘初民在西区开辟工作,日伪势力和国民党的残余对他恨得要死,也怕的要命。于是,便全天候展开围剿,妄图彻底消灭游击队。在那样的艰苦环境下,他只能夜宿在外,铺地盖天,一年四季,不曾睡过一个安稳觉。

有一次日伪军从临洺关过来,突然半夜包围了他家所在的村庄,在老爷庙前架起了两挺机枪,点名要抓他。当他得到报信时,日伪军已经堵住了他家门口。他急忙喊醒妻子转移,翻墙跳到邻居刘永德家里,藏在簸箩下面,才躲过了日伪军这次搜捕。

1941年10月12日夜晚,天空乌云密布,寒气沉沉。刘初民和姜窑、米窑、高窑三个村的村长商量对付日伪的秋粮征收计划,被坏人告密。日伪出动 30多名日伪军,在伪军阎队长带路下,包围了开会地点,并不时地向屋内放枪。刘初民非常镇定,为防止发生意外,先让大家依次疏散。刘初民和其他三人为了避开追击,凭借熟悉的地形,在丘陵间穿行。在撤往米窑村的小路上,被伪军的骑兵队追上围住。情急之下,刘初民对三个村长说:“我来掩护,你们快撤!”一阵对射之后,看着三个人消失在夜幕里,他渐渐放下心,便躲在一个石坡的山崖下面。后被伪军团团围住,用石头将他活活砸死。殉国时,刘初民年仅39岁。

来源:邯郸党史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