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深圳,还有机会成为网红城市吗?

2019-08-16 20:4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魔幻8D的重庆、岁月静好的成都,摔碗酒的西安,还有摩登兄弟唱火的丹东步行街.....

在各种网红爆款视频的背后,是一座座网红城市的崛起。它们旗帜鲜明,吸引着众多旅客不远万里的前去“打卡”,产生源源不断的“网红经济”。

这几年,“网红城市”突然暴热起来,并畅通无阻地渗透于各个领域。它出现在网络亚文化空间,也出现在商品房楼盘的广告之中,而且登堂入室,成为政府部门官员及城市规划学者口中的热门词汇:“要把XX打造成网红城市...”

“网红城市”,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人们对一座城市的既有评价。深圳,就曾经是中国最大的网红城市。

1

什么叫“网红城市”?

虽然大家都热衷于讲述,但并没有权威的定义。不过,从网络短视频的曝光率、点赞量,文旅产业的“打卡热”以及新闻事件的渲染来看,重庆、长沙、西安、乌鲁木齐等地的网红属性较高。这些城市的共同特点是:好吃、好玩、美女多、有腔调。

对于人们来说,这些网红城市给以生活在此的人更强的认同感,明显的文化特色也带来了更多的观赏性、趣味性和娱乐性。比如,在网络上得到充分反应的就有巴蜀文化、楚文化、新疆文化等。

至于北上广深,虽然都拥有强大的本土文化与及发达的网络科技产业,但是,由于缺乏认同感,反而在网红坐标上,被一系列中西部城市超越。

谁让大城市节奏快、生活压力大呢?

最郁闷的是深圳,不仅因生活成本高、工作节奏快等给人带来低归属感,在文化底蕴方面也表现平平。四大城市中,深圳虽然有移民城市的包容、多元的一面,但也造成了明显的特色不足。

深圳的网红属性偏低,某种程度上说明着深圳的吸引力正在下降。不久前,在深圳客《假如你刚大学毕业,你会选择来深圳吗》中,就有网友提到:确实,现在的深圳,对于青年一代的吸引力正在减弱。年轻人不仅不想来旅游,也不想来这里工作。

2

回看来路,深圳一度是个“网红城市”。

在传统媒体领衔、大众媒体辅助的前互联网时代(实际上已经具备了网络的很多特性,只能说是“类互联网时代”),深圳这座城市就已经具备了“网红特性”。

首先,它是传播中的显著存在,一出生就被全中国所密切注视。尤其是1992年邓小平南方考察,登上国贸顶楼作出的“南方讲话”,更是令这座城市大红大紫。

先是有名的中英街,成为大陆了解外部世界的一扇窗户,随之而来,小梅沙的开发、“世界之窗”、华侨城、欢乐谷等景点的出现,都让全国民众为之一振。且不说90年代南下淘金的青年劳动者们,就是过来游玩的、开眼界的家庭,也都络绎不绝。这些特性,都是“网红特性”——这座城市给人以希望及想象空间。

“东南西北中,发财到广东”,这是当时响遍全国的一句口号,也是人们的普遍共识。在广东之中,毫无疑问深圳是第一选择。

第一,深圳有机会,英雄不问出处,只有你有能力,就有赚钱的机会。赚了钱,就可以在这里轻松买房、买车,从而拥抱中产的幸福生活。

第二,深圳也有一定的“调性”,与国内很多城市相比,深圳年轻有活力、生机勃勃,来深圳确实可以看到不一样的景致。

第三,深圳当时也非常注重宣传,力图呈现一个包容、多元又充满希望的城市。在90年代,中央电视台播放了一部连续剧,名为《情陷中英街》,事件的背景就是以盐田沙头角作为背景,一时间万人空巷。

但是,花无百日红。随着时代的进步,深圳的特色慢慢退化,高楼大厦、商铺林立,再也不是深圳的专利。至于进口货、港货,内地市民早就失去了兴趣。现在就连三线城市,谁没几栋高楼?谁没几个万达广场?深圳当年的流光溢彩,早已不是一家独有。就连深圳的标志性景点“世界之窗”,早已被复制到了多个城市——长沙、武汉、成都等,都有与世界之窗相类似甚至同名的主题公园!

▲长沙世界之窗

在深圳成为网红城市的岁月里,中国正好处于全面追赶、崇拜GDP的时代中,“发展”依然主导着大家的审美倾向。对高楼的崇拜、对财富的崇拜、对速度的崇拜,这是现代性的典型表现。原因不言而喻:当时全国人民的人均年收入还没超过10000美元,依然处于刚刚脱离贫困线的阶段。在那个时代,作为现代城市代表的深圳,怎么不是万千国人期待的去处呢?深圳的“红”,也跟那个热火朝天的时代密不可分。

然而今天,那种氛围已经慢慢淡化了。不可否定,时代在变化。中国的人均收入已经达到了28228美元,中等收入者已经达到4亿人。相比于纯粹地追求财富,更多人倾向于寻求精致、有格调的生活,“幸福感”、“获得感”是新一代年轻人更为看重的部分。

因此,过于现实的深圳无法给他们带来美好的想象。即使是在南山区高新园拿着三四万的月薪,但“加班狗”、“脱发男”的社畜形象,已经没有任何浪漫想象。加上高耸的房价与生活成本,这些本该是精英的人士,在深圳也过得灰头土脸,“幸福感”真的不佳。

相比起来,遥远的西部城市反而给人一种岁月静好的感觉,这种发展相对较慢、但原生态产业保持得比较好的城市,往往就是都市人的“诗和远方”。

只能说,国民心态变了,价值观变了,深圳从红到不红,背后是时代的变迁。这是客观原因,实在没有办法。

3

有一个段子说,有人来深圳旅游,问深圳哪里有好玩的?一个深圳人想了好久,答曰:“香港。”问深圳哪里有好吃的,答曰:“广州”。

言下之意,深圳没有成为“网红城市”的基因。深圳的文化产业这几年的发展,恐怕真是不尽人意:在世界之窗之后,不仅没能打造出新的文化品牌,甚至连一首深圳主题的歌曲或电影,也未能捧红。

而在“地域文化”方面,这一点深圳曾经在90年代时交出过良好的答卷,近年来也注重文化的融合,但可惜的是,在特色方面,深圳至今仍未爆发。

现在,深圳已经很难被认为是一个广东城市。因为一度在这里占主要地位的广府文明,今日已经慢慢边缘,从而形成一种糅合了广府、潮汕、湘楚、四川、江西、东北的“混合文明”。

▲第十五届文博会1号馆来源:深圳特区报

曾经有媒体将深圳的多元文化比喻成美国的加利福尼亚。不同的移民带来了不同的文化,并在一个地方加以融合,然后产生新的媒介文化。比如,洛杉矶、旧金山、圣地亚哥的影视、动漫文化产业非常发达,著名的福克斯、派拉蒙、漫威等文化巨头都聚集在那里。即使是体育产业,也诞生了伟大的洛杉矶湖人与金州勇士,以及塑造了奥尼尔、科比等青年偶像。

这些新文化是建立在文化熔炉基础上的,是文化在融合之后的再生产。加州文化产业的成功,说明了移民城市具备强大的文化爆发力。深圳文化确实完成融合,但并没有像加州那样再生产出新的特色文化。

深圳的文化产业发展之路非常崎岖,无论是电影、电视产业,还是动漫产业,依然处于摸索阶段。缺乏人物形象、符号、口号与文本,决定了深圳在当代网络传播中,缺少了足以传播的内容。

人民日报一篇评论指出:“网红城市”的超高人气,其实是城市文化底蕴、经济实力、人口规模乃至科技进步等一系列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没有人们对丰富的文化生活和精神食粮的新需求,就不会有风靡网络的打卡浪潮;没有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就没有文旅、文创产品的惊艳亮相,就很难吸引游客真正心向往之;没有基础设施和交通便利,“千里一日还”就不可能实现,体验性消费同样无从谈起……

可见,在网红城市的构建中,深圳除了“出地铁能看海”还有“灯光秀”以外,其他领域确实存在短板。

当然,深圳不是“网红城市”,不代表深圳故事正在失去魅力。就像人民日报在“你最喜欢的网红城市”投票里,得票最高的不是重庆,不是成都,不是西安,也不是北上广深。而是—深圳。

只要你把深圳当成家,它就是最火的网红城市。

本文来源:深圳客

注:本公众号转载文章仅用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如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后台联络授权或议定合作,我们会按照版权法规定第一时间为您妥善处理。

微信编辑:雨影晨新

(原标题《深圳,还有机会成为网红城市吗?》)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