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美遇·艺行|中国美术学院暑假实践小分队赴陕西省开...

2019-08-16 16:3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本文原标题:《美遇·艺行|中国美术学院暑假实践小分队赴陕西省开展红色文艺研究》

辞别西湖的柳岸碧波

奔赴陕北的红星黄土

黄河、窑洞、红星、腰鼓、木刻、南泥湾

梁家河、鲁艺、新闻、延大、漫画、红色标语、文化研究、艺术传承......

实践介绍

2019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8周年,也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贯彻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发扬中国美术学院社会美育精神,跨媒体艺术学院/视觉中国协创中心暑期社会实践联合小分队来到了陕北,走访延安、南泥湾等红色革命圣地。本次社会实践主要聚焦于1935年到1945年党中央在延安抗日战争时期的文艺发展历程,通过阅读历史文献、参观革命纪念馆、参访鲁艺旧址、到延安大学图书馆查阅红色报刊文献数据库等形式,深入考察、了解以延安作为当时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和全国革命中心燎原的文艺现象,找寻延安的红色文化生产故事,深切体会在革命语境下所发扬和传承着的红色精神。同时跟随当年“杭州国立艺专”奔赴延安的革命学子的足迹,以他们融入时代的个人生命史为样本,截取他们在延安激荡的历史时刻,探究延安的革命艺术家们是如何响应时代号召,探索以人民为中心的时代艺术,服务于抗战救国的民族使命。

实践队伍

队伍名称

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视觉中国协创中心赴陕西省红色文化研究暑期实践小分队

学术指导

高初 中国摄影文献研究所主任、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摄影部主任

带队老师

张佳乐 跨媒体艺术学院党总支委员、学生党支部书记、辅导员

张顺仁 跨媒体艺术学院党总支委员、视觉中国协创中心办公室负责人

学生队员

冯均桥、林雨之、王婧、彭欣、李蔚、吴元安、李朝林、李洪祥、黄利红、王勇锴、李霖、冀宇凡

实践内容

20世纪上半叶,中国文艺的发展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面貌,即革命家推动文化运动,艺术家参与革命运动,这使得包括艺术在内的文化变革与社会变革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艺术成为宣传、发动、组织群众最有力的武器。

鲁迅艺术学院旧址——革命文艺的摇篮

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旧址

1938年2月,为培养抗战文艺干部和文艺工作者,“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呼声”,毛泽东亲自领衔,与周恩来、林伯渠、徐特立、艾思奇、成仿吾和周扬共同作为发起人,联名发布鲁迅艺术学院《创立缘起》,文中说到,艺术是宣传、发动与组织群众最有力的武器,培养抗战的艺术工作干部已是不容稍缓的工作,因此创立鲁迅艺术学院,要沿着鲁迅开辟的道路前进。此时,全国大批文艺工作者陆续来到延安,为鲁艺的创办创造了条件。两个月后,革命文艺的摇篮——鲁迅艺术学院诞生了。

鲁艺初期设戏剧、音乐、美术三系,后增设文学系。1942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之后,毛泽东同志倡导要从“小鲁艺”走向“大鲁艺”,艺术工作者要走到人民的中间去。此时延安鲁艺的艺术教育,努力遵循了党和毛泽东同志的这一基本思想,在课堂上,教给学生们必要的、基本的绘画、理论知识和技巧,同时让学生到社会这个大课堂中汲取无尽的营养,从而使其体会到,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是艺术工作者从事创作的源泉。正是在这样艰苦却又充实、激情的延安岁月中,《南泥湾》《白毛女》《保卫黄河》《兄妹开荒》等纵横了几代人记忆的文艺硕果不断被创造出来。这些走过80余载的文艺经典,在战火的淬炼中熔铸成为延安精神的代表,并历久弥新,成为了新时代中国文艺的精神底色。

延安大学图书馆——红色文献数字研究平台
延安大学图书馆文献资源丰富,现有印刷型文献120多万册,年订中外文报刊资料2800余种。拥有电子图书和博硕士论文累计160多万种,中外文电子期刊2.1万多种,光盘资料2.3万多张,各类专题数据库38个。

此次主要考察并学习了延安大学图书馆从2015年开始打造的“延安时期红色文献数字研究平台”。延安大学整理和挖掘延安时期的红色经典艺术资源,以资源建设为抓手进一步深化红色经典艺术的教学与科学研究。收集和整理延安时期红色经典艺术资料,丰富红色经典艺术数据库,建成红色经典艺术教育网。

打造红色文献数据库是一项非常艰巨,却意义深远的历史使命。尽管现在OCR文字识别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但那些延安时期的旧报纸和旧书籍依然难以用扫描技术实现高精确度的文码转换,不仅是因为书刊古旧、字迹不清,更是因为抗战时期的汉字为多种地方用语同时混用的繁体字。为此,延安大学图书馆发挥出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延安精神”,以纯手打字的方式完成了第一期工程的录入,包括《红色中华》《新中华报》《解放日报》等报刊近4000万字的文本数码化工作。当延安大学图书馆贾翠玲馆长向我们介绍他们如何攻克技术难题时,我们无不为这种愚公移山般的精神感到震撼。

暑期实践小队师生与延安大学图书馆贾翠玲馆长、工作人员讨论交流
高初老师(右)和延安大学图书馆贾馆长(左)分别发言
张老师与队员们在讨论各自的研究方向
为更好地深入延安的历史故事和文艺历史的发展,我们去到了延安的几大纪念圣地(历史发生地),重回当年的历史,查询关于延安文艺发展的社会经济背景和政治背景,体会当地人民精神状态和当代社会风貌。之后去到了西安的历史斗争现场——西安八路军办事处。

延安革命纪念馆——最早的革命纪念馆之一

位于延安城王家坪的延安革命纪念馆,开放于1950年7月,是新中国成立后建成的最早的革命纪念馆之一。延安是中国的革命圣地,也是现在红色教育的圣地,街上往来都可以见到穿着“红军服装”的游客。党中央、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延安和陕北生活战斗了十三个春秋,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形成了伟大的毛泽东思想,培育了光照千秋的延安精神。

来到延安革命纪念馆,我们见到了丰富的馆藏文物,高达3.5万多件,历史照片1万余张,图书1.3万余册,调查访问资料百余卷;开放有“延安革命史”、“南泥湾大生产运动”两个基本陈列展馆。

延安新闻纪念馆——红色宣传的发声/生地
延安新闻纪念馆

在国共第二次合作后,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陕甘宁边区政权作为特区而取得了合法性地位,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也取得了战争状态下局部相对平和稳定的生存环境。在这一政治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先后创建了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新华通讯社、解放日报社、边区群众报社等新闻机构,借助通讯社、电台、报纸等传播媒介,向全世界传递革命理想。这个新中国新闻出版事业的摇篮就是“延安新闻纪念馆”,也是我们此次延安之行的重要考察地之一。

展馆通过多幅历史图像结合珍贵文物再现了当年中央各新闻工作单位和广大新闻工作者艰苦创业、开拓前进、为人民服务、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服务的英勇事迹。作为珍贵的历史文献,也充分展示了延安时期中共中央党报委员会、中共中央出版发行部的组建与工作情况,以及延安新华广播电视台、八路军总政治部电影团、延安电影制片厂等重要新闻传播机构部门成立与发展的光辉历程。

宝塔山——革命圣地延安的重要标志和象征
宝塔山古称嘉岭山,可鸟瞰延安整个城区,山上有塔,故通常称作宝塔山。宝塔山高1135.5米,山上宝塔,始建于唐,现为明代建筑。平面八角形,九层,高约44米,楼阁式砖塔。

中共中央进驻延安后,宝塔山成为该革命圣地的标志和象征,建国后,国务院将延安宝塔归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延安革命旧址之中。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著名文学家贺敬之的诗句热情的讴歌了宝塔山在中国人民心目中的神圣地位。

清凉山——革命圣地延安的象征之一

清凉山也是革命圣地延安的象征之一,陈毅便有《咏“七大”开幕》云:“百年积弱叹华厦,八载干戈仗延安。试问九州谁做主,万众瞩目清凉山。”

1937年1月—1947年3月27日,中央印刷厂印刷车间设在清凉山上;被称为红色延安的“新闻山”,为中国革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2011年被评为全国三大红色教育基地。清凉山东侧是延安时期的新华广播电台、新华通讯总社、解放日报社。清凉山的万佛洞开凿于隋代以前,唐、宋、金、元、明、清历代皆有造像或维修。万佛洞主要有四个石窟,规模宏大,借山势而凿。窟内石柱上和四壁雕有形态各异的石佛万尊,其石刻艺术鬼斧神工,巧夺天工,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中央印刷厂、纸币厂、卫生所和新华书店等革命文物旧址。

西安八路军办事处——红色兵站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中国共产党在西安市北新街七贤庄设立了红军联络处,1937年9月改为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主要的工作是:开展统一战线工作,输送进步青年去延安,为陕甘宁边区和前方转送战争物资。周恩来、朱德、刘少奇、彭德怀、叶剑英、邓小平等多次来此,并指导工作。1946年6月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后,9月办事处撤回延安,是成立最早的撤离最晚的办事处。

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建于1959年,初建成时,共有5道院,内有接待室、救亡室、会客室、住房、库房、厨房、电台室、译电室、机要室和周恩来、朱德等中共重要领导人的住处等旧址。馆内收藏有文物460多件、资料525件、回忆录623篇及照片3000张。这里记录了八路军西安办事处1936年到1946年间作为“红色堡垒”、“红色兵站”、“红色桥梁”的历史。来到“八办”纪念馆,在这些简陋的房屋构造和生活用品中感受革命伟人艰苦朴素的精神,他们是革命力量顽强的后盾,为革命胜利贡献了巨大的能量。

张顺仁老师给同学们讲解相关历史
张佳乐老师带领学生参观讲解相关历史

民间社会团体是革命的主要力量,也是文艺生长的土壤。在红色革命时期,陕西境内的所有的民族精神资源和历史资源以及人民生存状态和革命状态都是革命文艺的创作资料来源。

黄帝陵——民族的根脉

黄帝陵是中华文明的精神之根。黄帝是中国历史传说中经典的形象符号。据大量的历史记载和文物佐证,黄帝统一天下,奠定中华,肇造文明,惜物爱民,被后人尊为中华人文始祖。黄帝陵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编为“古墓葬第一号”。2014年8月,黄帝陵列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华夏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此次对黄帝陵的考察加深了同学们加深对经典历史文化的认识,加深了民族认同,提升了民族自豪感。

南泥湾——贵在自足艰苦奋斗

南泥湾垦荒是党史内颇具奋斗精神而又不乏浪漫的故事。1941年3月12日,国民党军队调集军队包围共产党八路军抗日根据地,实行严密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边区地广人稀、土地贫瘠,在当时要担负起几万干部、战士和学生的吃穿用,实在是一件难事。1941年春,在八路军一二〇师三五九旅长兼政委王震的率领下,奉命开进南泥湾,披荆斩棘,开荒种地,完成了自给自足的物质保障。1943年3月,延安文艺界劳军团和鲁艺秧歌队80多人赴南泥湾劳军,萧三、艾青、田方等致慰问词。那首《挑花蓝》的“陕北的好江南,鲜花开满山,开满(呀)山;学习那南泥湾,处处是江南,又战斗来又生产,三五九旅是模范”成为脍炙人口的名句,由著名歌唱家郭兰英唱遍了大江南北,人们都知道了陕北还有个好江南——南泥湾。

1943年,南泥湾,359旅开荒生产。周从初拍摄。
艾青在石河子住了16年。在此期间他完成了《从南泥湾到莫索湾》、《年轻的城》、《烧荒》、《垦荒者之歌》等20多首关于开荒的诗作,以及长篇报告文学《沙漠在退却》。

梁家河——中国梦开始的地方

梁家河村是黄土高原上一个小小的村落。习主席说过:“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

梁家河村,隶属于陕西省延安市延川县文安驿镇,是延安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之一。1969年1月23日,北京1300多名知识青年来本县落户插队。知识青年们搭乘知青专列,从北京驶往陕北,穿越黄土高原上的千丘万壑,来到延安。梁家河大队一队队长带着15名知青来到梁家河村,其中就有习主席。

习主席来到陕北,度过了七年的青春岁月,他形容陕北是他的根,他把心留在了此处。我们紧随历史的步伐,从习主席艰苦却受益终生的知青岁月——住窑洞、睡土炕,忍耐跳蚤叮咬,打坝挑粪、修公路、建沼气中,感受这座小村在建设过程中散发的力量。梁家河的变化,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缩影,是中国梦开始的地方。从梁家河的人与事中,扎实苦干、敢于担当的精神使我们深受感动。

梁家河村的农作物

讨论环节

研究方向分享汇报现场

白天去完这些红色圣地,晚上队员们便聚集在一起讨论白天的收获,分享各自的研究与创作内容。同学们结合自己的专业所学和研究兴趣,分别确立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和创作方向:有人梳理艺术家如何到延安去的历程,有人关注延安时期的设计与生产活动的关系、研究艺术字体的设计,有人关注宣传木刻从武汉/上海到延安的风格转变,也有针对文艺运动和生产运动二者关系的艺术创作以及梳理延安时期电影团的创作内容,更有对延安未来展开丰富想象的多媒体创作方向等。

每一位同学都分享了延安文艺研究不同板块的相关文献

基于1935年至1948年之间延安时期的文艺创作史料,同学们梳理出了以下几个兴趣点与研究方向:

1、艺术家们从中国各地乃至国外到延安去的路线轨迹,以及期间的艺术风格演变。

2、延安“小鲁艺”到“大鲁艺”的演变过程与历史原因。

3、延安时期不同艺术形式的特点与建立:延安影像与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个电影机构、延安的诗与歌、延安的宣传画(以漫画与木刻为主)、延安的字体设计,延安文艺发展与生产运动的关系,延安大生产运动中的设计与创造等。

4、后科技时代的延安——延安的未来

5、反法西斯/反战——和平是人类的永恒主题

部分手稿与思维导图

我们看到了革命时期的艺术家们如何汲取生活经验进行创造,如何将艺术与革命融为一体,又如何将自己投入到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的时代洪流中去。在领导人民斗争和解放的红色之路上,艺术家们投身进真正符合时代历史需要的文艺创作中去,创作出反应人民生活和革命理想的艺术作品。这股子精神也将激励新时代的我们,开展学术研究和艺术创作,将自身的才华和热血投入到新时代社会主义的文艺建设中去。

来源 |跨媒体艺术学院

编辑 |邹来旺 冯均桥

审核 |丁剑锋张佳乐

在看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