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湖北日报》关注宜昌!

2019-08-21 16:1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8月21日

《湖北日报》整版聚焦宜昌

保护修复长江生态环境

牢记嘱托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

——宜昌以压倒性力度

保护修复长江生态环境

历史的画卷在锦绣的华夏大地舒展,亘古不变的,是万里奔腾的长江,用波涛涌动的壮美,孕育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

然而,历经几十年激流勇进,满载着五千年星辉璀璨的长江,一度生态警钟阵阵。 绿色发展,从选择题变为必答题。

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近年来,宜昌始终牢记嘱托,重整行装再出发,接续推进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

一江清水向东流。陈勇 摄

扛责上肩 构建全责任体系

宜昌水系发达,拥有流域面积30公里以上河流183条,总长达5070公里。然而,在曾经的粗放发展中,脆弱的生态遭到破坏,长江、清江、沮漳河……“病了、病的还不轻”。

治理刻不容缓。宜昌构建市、县、乡、村四级河湖长制责任体系,配套建立河湖警长制和市级督导员制度,对境内重要河流、重点湖泊实现了分级分段管护责任全覆盖。

实行河湖长制,不是“冠名制”,而是责任制。

河湖长制落实情况被纳入市、县两级党政综合目标考核。各地亦将河湖管护责任细化到项目、明确到具体时间节点,层层传导压力,严格奖惩兑现。

水质是否改善,是责任落实的重要评判标准。宜昌将重点河流跨界监测断面由33个增加到52个,监测结果实行月度通报、季度分析。湖泊水质监测频次也由半年一次加密到每月一次。

如何“治”出美好生态?各河湖长实行“一河一策”发挥积极作用。

玛瑙河水流量小、自净能力弱。近年来,河长牵头,相关部门协同配合,落实设置人工湿地、实施生态补水、全程在线监测等措施。目前,河水水质大为改善,重现水牛漫步、白鹭翩翩、芦苇成片的怡人景色。

全市形成“一盘棋”格局。枝江市开展“清三河”行动,努力实现“水下无淤积、水中无障碍、水面无漂浮物、水边无垃圾、岸上有绿化”。远安县发挥群众力量,招募十余位“民间河长”义务巡查,第一时间发现问题、通报监督、落实整改。夷陵区根据流域、企业等分布情况,探索建立“企业河长制”,鼓励、督促沿河企业主动承担环境责任。

去年,全市2451名河湖长通过全线巡查、暗访督查等形式,巡查河湖6.7万次,其中市级河长巡河55次,委托联系单位巡河178次,发现和交办问题95项。

长江边,宜昌424公 园。

保护修复 全流域标本兼治

保护修复,“非知之难,行之惟难。”

极目楚天,从上游的层峦叠翠,到下游的平畴沃野;从干流的千顷碧波,到支流的溪水潺涓;从左岸的车水马龙,到右岸的青葱澄碧,保护修复的实践,在宜昌江段从未停歇。

为集中力量“治”长江,宜昌构建“指挥部+专班”工作体系,打响化工企业“关改搬转”、农业面源污染整治、河道非法采砂整治等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做足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绿色发展“三篇文章”。

在已有工作基础上,宜昌始终坚持统筹长江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突出河湖整治,坚决打好碧水保卫战。

上游秭归,被誉为“三峡库首第一县”,长江泾流64公里,每年汛期,大量来自长江支流及上游的漂浮物涌入三峡库区,并在三峡大坝附近水域积聚。这里便成为漂浮物清理的“最后防线”。

把政绩融在清水里,把丰碑铸在青山上。去年,秭归全年打捞漂浮物28506立方米,船舶垃圾、生活污水、油污水年接收处理能力分别达到7388吨、14456吨、40916吨。与此同时,通过实施岸电工程,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460吨、二氧化硫排放80吨、氮氧化物排放109吨。

河畅、水清、岸绿、景美,是不达标水体整治的目标。3年来,枝江投入资金3亿余元,通过退渔还湖、清污截污、种植水生植物、建设湿地公园等系列措施,将金湖水质从劣Ⅴ类提升至Ⅳ类。随着生态整治初现成效,金湖向世人展示出了她的秀美。放眼全市,宜昌2018年共消除城区不达标水体11条,约187公里。

游览长江,沿岸码头环境今非昔比。在宜都,祥印码头主动投入3500万元,植树种草、安装自动喷淋、建设厂房化堆场、实施岸电设施技改。如今,步入码头作业区,见不到尘土飞扬,仿佛置身花园。截至去年底,全市共取缔非法码头216个,码头数量减少三分之二,岸线资源利用率大幅提升。

挺立在长江宜昌段下游、江汉平原起点,宜昌高新区白洋工业园是重要的工业重镇,特别是园区紧邻长江的万福垴村长江外滩80亩空地,是为数不多的黄金地段,无数投资者想在此布局。

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需要有压倒性的决心和力度。当前路被新理念照亮,宜昌高新区果断调整规划,倒贴钱复绿江岸,如今千株乡土树染绿千米长江堤岸。

同样的抉择,还发生在作为长江一级支流的八百里清江。

2018年,推进了近两年的清江库区网箱养殖拆除工作进入尾声,但此时的长阳却也处在了脱贫攻坚决战决胜阶段。在确保深度贫困地区同步进入小康社会面前,护航一江清水入长江能否缓缓?

有好生态,才会有决胜全面小康的好状态,长阳未曾犹豫。去年5月,随着最后一批网箱养殖顺利拆除,清江宜昌境内网箱养殖历史就此画上句号。

就在当年,清江隔河岩水库断面水质在随后的监测中,6次达到Ⅰ类,一改持续了两年的Ⅱ类,成为3年来最好水平。

长阳清江如山水画廊。

改革创新 凝聚全社会合力

从水质下降,到又听鹭鸣一声声,长江一级支流黄柏河的生态环境逐步改善,去年Ⅲ类水质达标率超过95%。周边居民笑言“又可以下河游泳了”。

2016年底,经省政府授权,宜昌打破行政区划、部门分工,成立黄柏河流域水资源保护综合执法局。基层执法人员“守在河边、一线执法、现场管控”,机构成立仅一个月,开出惩戒夷陵区某磷矿企业的首张罚单。截至目前,累计查处各类违法案件76起。

2017年12月,宜昌市委、市政府建立黄柏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严格实施水质“约法”。一年后,因水质达到和优于Ⅱ类水质占比均高于目标值,夷陵区、远安县缴纳的1000万元水质保证金得以返还,两地还一起获得了50万吨磷矿开采奖励计划及1000万元市级生态补偿资金。

为了最大限度降低磷矿开采带来的不利影响,宜昌在黄柏河治理过程中,不断压减采矿企业数量,提高矿石综合利用水平,倒逼磷矿采选企业加快绿色转型步伐。去年,三宁矿业在矿山尾水、厂区生活污水治理方面,就投入资金300多万元。

2018年2月,《宜昌市黄柏河流域保护条例》正式施行,治水、管水、用水从此有法可依。这也意味着以地方立法、综合执法、水质约法为核心的河湖治理长效机制正式确立。目前,黄柏河综合治理的创新经验正在其他河流流域复制推广。

在这场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中,宜昌既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又着力构建全民参与的社会行动体系,形成了强大工作合力。

每逢节假日,“三峡蚁工”便会齐聚长江宜昌段江滩,义务清理岸边的垃圾。自2015年成立以来,这个志愿组织以“保护长江母亲河”为口号,捡拾垃圾数百吨,参与市民达2万余人次。另外,还有16个“河小青”志愿服务队参与环保行动,参与人数2.4万人。

在夷陵区东湖初级中学,全市年纪最小的宜昌楷模、八年级九班学生刘沅鹭经常讲授生态环保课,鼓励同龄人争做环保小卫士、争当生态小公民。近年来,宜昌从娃娃抓起,把生态文明建设编写《生态小公民》系列读本,积极引导中小学生成为生态文明理念的践行者、推广者。

携手行动、共护长江,宜昌正勇毅笃行。

黄柏河流域综合治理,水质变好,水草丰茂,大批白鹭又回来了。李风 摄

成效明显 江面频现“微笑天使”

据农业农村部最新发布的长江江豚科学考察报告,长江宜昌段江豚种群增至17头以上。

作为生态晴雨表,被称为“微笑天使”的江豚频频“露面”,有力佐证了长江水质日趋向好。

长江江豚。刘曙松 摄

再看权威数据:去年,宜昌纳入国家及省“水十条”地表水考核的9个断面水质优良率100%,长江干流宜昌段3个断面总磷浓度分别下降10%、12%、26.7%,16个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稳定保持100%。今年上半年,长江干流3个水质监测断面均达到地表水Ⅱ类标准。

全年 PM10、PM2.5浓度分别下降12.5%、8.6%,空气优良天数274天,同比净增16天,优良天数比例达76.1%。

去年底,在全省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评估考核中,宜昌综合得分4.8分,位居全省第一。

此外,宜昌还在城乡垃圾无害化处理、尾矿库综合治理、固体废物污染治理等方面下足功夫。去年,在全省评估考核中,15个专项战役指挥部中有12个被评为优秀。

捷报频传,历时半年调研谋划论证,宜昌牵头申报的“湖北三峡地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在全国20个省区市竞争中以第八名的好成绩脱颖而出,长江宜昌段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将迈上新台阶。

风如故,江绿如蓝。伴着滚滚向前的历史洪流,新的长江故事仍在华夏大地续写。在永葆母亲河生机活力中再起航的宜昌,正用保护修复的生态彩笔,书写更加光彩夺目的篇章。

最美水上公路。

宜昌复绿长江干支流岸线268公里32082亩

连日来,雨后放晴,在宜昌市黄柏河流域沿线,经全域复绿后的生态乡村掩映在云雾缭绕之中,航拍风景如画,绿色生态屏障美不胜收。

据统计,经过持续努力,截至今年上半年,宜昌已复绿长江干流岸线88公里、5223亩,复绿长江支流岸线180公里、26859亩,干支流岸线共计268公里32082亩。

如今,宜昌正着力推进三大治理工程,进一步修复和提高长江母亲河“颜值”。这三大治理工程包括:以源头治理为重点的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以系统治理为重点的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国家试点,以协同治理为重点的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合作示范项目。

放眼宜昌长江两岸,一大批岸线生态保护修复项目正如火如荼,包括猇亭区长江崩岸及河道治理、长江生态修复424公园项目、宜都市长江干线枝城段生态修复和城区环境综合治理、长江生态复绿工程、枝江市长江岸线董市至马家店段修复、长江岸线绿色生态廊道项目等等。

市民热情植树。

到2020年 宜昌这样绿

根据宜昌市《全域生态复绿总体规划(2018—2020年)》,该市全域生态复绿工程分为长江干流岸线复绿、长江支流岸线复绿、公路绿色通道提升、精准灭荒、关停废弃矿山和工程临时占地生态复绿等 6个方面,3年完成复绿52745亩,造林336.9万株。

其中,长江干流岸线复绿7130亩,长江支流岸线复绿26581亩,公路绿色通道提升3862亩,精准灭荒11810亩,关停废弃矿山复绿1637亩,工程临时占地复绿1725亩。

昔日的兴发集团工厂已变为景观绿化带。

规划提出,经过3年努力,全域生态复绿采取“建点、连线、扩面”统筹,“乔、灌、藤、草”结合,“本土化、彩色化、景观化、效益化”并举,“山、水、林、田、湖、草”共治,把生产线变成生态线,把生活线变成景观线,建设功能完备的长江绿色生态廊道,实现宜昌全域生态大保护的目标。

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宜昌市委宣传部提供

8月21日

《湖北日报》关注远安交通发展

省地联手主动作为 修路添景兴业富民

3年投入45亿,

看远安交通“七十二变”

记者 雷闯 通讯员 潘庆芳 实习生 陈珏 陈佩芸

修一条路,添一道景,兴一片产业,富一方百姓。8月14日至16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在昔日的省级贫困村远安县探访发现,一条长17公里、6车道的城市快线直通县城,乡村里随处可见6米宽的农村公路,道路旁绿意盎然、美不胜收。沿着崎岖的山路,映入眼帘的是一家家生意火爆的农家乐,和一个个建设如火如荼的新景区。

2018年,作为省交通运输厅重点帮扶县,远安实现了整体脱贫“摘帽”。“在省交通运输厅的帮扶指导下,远安的交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百姓脱贫致富搭建了一条快速通道。”远安县副县长王晓艳如是说。

数据显示,近3年,远安县投入37.5亿元,省交通运输厅配套7.9亿元,用于远安道路建设。

蓝天白云下,群山环绕的远安县旧县镇石桥坪村。 视界网 黄善军 摄

你主动,我积极

厅县联手绘制交通新蓝图

2017年,全省启动省直机关帮扶贫困县行动,省交通运输厅与远安县结成对子。“交通是远安发展的短板,得知要与省直厅局结对子,我们主动对接省交通运输厅。”远安县交通运输局局长刘志国表示,远安的农产品、旅游、矿产等资源十分丰富,但因为道路破损或不畅等因素,限制了产业的发展,百姓对道路改善的需求十分迫切。例如,石坪桥村的黄茶自古就是贡茶,但因为村级道路是断头路,茶叶运输非常不便,成本十分昂贵,没有市场竞争力。

如何全面帮扶把短板补起来?考验着双方的智慧。“我们不能等靠要,迅速行动起来主动谋划。”在制定了一揽子交通项目计划表后,远安县委书记张立新带队拜访省交通运输厅,希望省厅能结合远安的发展战略,在旅游路、工业路、绕城路、农村公路等方面全面帮扶。为体现“诚意”,远安县政府通过县平台公司、整合各部门资金,融资了15亿元修路。

15亿元对一个只有20万人口的贫困县而言,绝对是大手笔。

省交通运输厅党委“照单全收”,立即派出专班赴远安实地考察,走访规划的每一个项目以及要修路的每一个村,对远安的交通项目建设全程指导,并派出一名干部挂职远安县副县长,协助当地精准脱贫工作。

从远安县城到茅坪场镇翟家岭古村落风景区,有一条长17公里、宽6米的旅游公路,这也是连接该县洋坪镇与茅坪场镇的一条内循环道路。

远安县交通运输局党组副书记王光华介绍,2017年修建这条路时,很多人提出按照一般的农村水泥路(4.5米宽)修建,但省交通运输厅考察后提出,要考虑翟家岭景区和两个乡镇未来的发展需求,建议改修柏油路,且将道路延长,把单线路改为循环路。“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王光华表示,省交通运输厅考察团队充分考虑远安县的发展现状和规划,给出合理的建议和意见,把有限的配套资金用于最需要用钱的地方,既解决百姓出行难题,又为产业发展和吸引游客奠定了基础。

一条茶叶路带动七成贫困户脱贫

远安提前一年实现农村公路组组通

在远安,有一条著名的“茶叶路”。从县城到旧县镇石桥坪村,一条长23公里的农村公路串起了7个村,主导产业均是茶叶。

8月15日,记者从城区出发开车20多分钟便来到了享有中国知名黄茶产地之称的鹿苑村,该村产的黄茶早在唐代陆羽《茶经》中就有记载,清朝乾隆年间被选为御用“贡茶”。如今,这里有黄茶种植基地1000余亩。

“2018年以前,进村的路只是一条3米宽的简易路,部分地段甚至是断头路。”旧县镇镇长屈冬云介绍,由于道路破损难以通行货车,茶叶运出去要绕行20多公里,运输成本非常大。2018年,远安县启动“茶叶路”建设,其中一期从鹿苑村至董家村,长约6公里,县财政出资500多万元,省交通运输厅配套补贴960多万元,将道路升级为6米的沥青路。道路建成后,货车直接开到家门口,茶农运输成本降了30%。当年,该村474名茶农人均同比增收2800元,黄茶基地成功入围首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

道路的终点是石桥坪村,平均海拔780米的石桥坪村茶叶种植面积达6000亩。村支书黄毅表示,改造前与鹿苑村一样,3米宽的路面破旧不堪,到县城需要1个多小时,如今最快40分钟便可抵达,村民出行和茶叶运输非常便捷。2018年,该村茶叶产量达1.5万公斤,拥有了8家茶叶加工厂,人均年收入达1.8万元,480名贫困户或打工或种茶实现了脱贫。

屈冬云表示,全镇以这7个村为主导,形成了2万亩茶叶种植面积,全镇3000多贫困户中,70%的人依靠茶叶脱贫。

无独有偶,茅坪场镇是远安食用菌产业的主产区,共有10多家生产加工企业。2018年至今,交通部门两次将县城通往该镇的主干道南德路拓宽、刷黑,形成了6米宽的水泥路。“路好了,公司一年可节省运费7万元以上。”食用菌龙头企业——宜昌大自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华雄算账,2018年以前,南德路上急弯陡坡多,货车通行不畅,司机随意加价,到县城12公里每辆车加价300元。全镇每年数万吨香菇和10多万吨原料需要运输,运输成本十分高昂。道路两次整修、曲直道路后,远安香菇彻底告别“加价现象”。

截至目前,远安县已新建、扩建530公里农村公路,其中一半以上是产业路,实现了组组通(20户村民),比全省规定的时间提前了一年。

“筑巢引凤”道路先行

150公里旅游路引来十余个投资项目

“远安除了鸣凤山道教文化、嫘祖文化,还有漂流、温泉、农家乐等很多旅游资源。”采访途中,王光华高兴地说,远安在全省率先提出“全域旅游”概念,在规划150公里旅游公路时,充分听取省交通运输厅的指导意见,超前布局,吸引了多个旅游项目落户。

时值盛夏,远安横鼎漂流景区的游客络绎不绝,景区总经理李仁虎笑着说,景区2017年开业,当年游客仅1.5万人,去年达7万人,今年客流量预计达到12万人,每年都在爆发式增长。火爆的背后得益于环鸣凤山旅游综合体生态景观路的修建,这条长54.5公里的旅游路集旅游观光、自行车运动、马拉松竞赛等功能于一体,串起了鸣凤山、横鼎漂流、董家花海等7大景区,且实现了内循环。

李仁虎表示,景区因建设水库导致附近一村庄的村民出行需要绕行,比过去多走2-3倍的路程,景区曾试图绕水库建一条1.4公里的道路,但因施工难度太大无力承受。县交通运输局得知后,主动联系省交通运输厅,调整道路规划,请来了专业设计、施工团队,修建了这条便捷路,解决了村民出行难题。

旅游路修到哪里,项目就落户到哪里。只要有旅游开发潜力的村庄,该县立即将其纳入旅游公路规划,按6米宽的沥青混凝土标准建设。翟家岭旅游公路建成后,一家武汉企业投资1亿元搞开发;长12.8公里的老君至太平顶公路建成后,高山旅游度假村项目迅速落户百井村.据统计,2014年以前,远安县的A级景区仅有鸣凤山一枝独秀,而目前在建项目10多个,已开业景区13个,是3年前的13倍。

2018年,远安县接待游客量80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5亿元,均同比增长20%以上。景区多了,百姓增收的渠道也多了,宝华村村民周官丽在横鼎漂流景区摆起了小摊,一年经营5个月,收入达到10万元,比在广东打工一年还强。“旅游发展,道路先行。”王光华表示,在省交通运输厅大力支持下,远安县已完成了130多公里的旅游公路,剩余道路预计明年全部建成。届时,远安旅游发展又将新一轮爆发式增长。

来源丨宜昌发布综合湖北日报

编辑丨杨杨 编审丨水仙

转载须注明来源

◆◆

推荐阅读

◆◆

#宜昌美景大家拍#

城市一瞥

图 @君士坦丁的小和尚

微博 #宜昌美景大家拍# @宜昌发布 投稿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