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玉树党建】让“抓支部、用支部、活支部、强支部”成为推动党建的重要法宝

2019-08-22 19:0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玉树发布”欢迎您来稿,内容可以是文字、图片或视频,原创加分哦,投稿邮箱:yushufabu@126.com

州委提出的“抓支部、用支部、活支部、强支部”是全州各级党组织抓基层党建的总体思路和具体措施,不是单纯的口号和大而无用的“帽子”,也不是写在纸上、说在嘴上不下功夫、不求成效的无用之举,“抓、用、活、强”每个字都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

中国古代哲学中有体和用之分,“体”是根本,是第一性;“用”是表象,是第二性。但是,体用之间是紧密结合、没有间隙的,就如北宋理学家程颐所说的“体用一源,显微无间”。“抓、用、活、强”四个字中既有“体”也有“用”。“抓”是思想认识,是各级党组织书记抓党支部工作的责任意识;“用”是具体行动,是责任意识落实到各项工作中的表现形式;“活”和“强”是成效体现,是“抓”和“用”的成果在事物中的显现特征。因此,我们可以这么认为,“抓”是古代哲学中的“体”,是根本。“活、强”是古代哲学中的“用”,是表象。而“用”是链接两头的关键。我们认识到,“抓、用、活、强”既有内在联系,又有前后分别;既有总体思路,又有具体措施,是有机统一的整体,是州委结合玉树实际就抓基层党组织建设(党支部)作出的“体用并举”的重大举措和实践路径。

一、关于“抓、用、活、强”四个字前后顺序的实践意义

从目前各级党组织的使用情况看,大致有两种做法,一是“抓、用、活、强”,二是“抓、活、强、用”。 我认为,第一种提法和做法是兼具指导性和操作性的,有很大的优势。 “抓、用、活、强”是一种并联关系而非递进关系,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而非不相干的单一个体,只有用整体和统一的思维方式来认知和思考,才能领会到其中的奥妙。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讲话中提到过“知行合一”,《传习录》中对“知行合一”的解释是“知之真切笃实处便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便是知”,“知”和“行”本来就是事物的两面而不是两种事物。 在“抓、用、活、强”中,“抓”就是“知”,“用”就是“行”,“抓”和“用”要紧密相连、同频共振,而变“活”变“强”也就自然而然了。 从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观点看,“抓”和“用”就是理论联系实际,只有边“抓”边“用”才能一气呵成,而“活”和“强”就会在每一个步骤和环节中显现,“活”就会各有各的特色,“强”就会各有各的能力。

第二种提法和做法把“抓、活、强、用”简单的理解为一种递进关系,也就是先把党支部“抓”起来,再让它变“活”变“强”,然后再把党支部“用”到位,这可能也是很多人的共性认识。 把“用”作为最后一步,看似符合逻辑实则脱离实际。 “抓、活、强”作为前三个步骤,如果没有“用”的参与和贯穿,会陷入到文山会海中一发不可收拾,就会无休止地强调党组织书记的职责任务,无休止地制定名目繁多的制度机制,无休止地开展繁琐复杂的琐碎工作,而真正到了“用”的阶段,不仅会生疏而且会不接地气、不切实际,“用”就会出现生搬硬套、东施效颦,党支部就会成为中看不中用的“纸老虎”和“稻草人”。 有点责任心的人,发现“用”的不对,又会从“抓”开始从头再来,就会出现一种恶性循环。 这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忙了一年,不知道干了什么”的问题症结,因为功夫下错了地方。

关于功夫的着落处,讲一讲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王阳明的故事。 王阳明从小立志成为圣人,并对朱熹“格物、致知、穷理、圣人”的顺序笃信不移,为了掌握万事万物的分殊之理,他七天七夜一心研究竹子,最后不但没有懂得竹子的原理,自己还积劳成疾。 总结研究竹子的失败,王阳明发现用功的方法和顺序出现了错误,一生中不可能穷尽万事万物的所有原理,圣人的路只会越走越远。 于是他另辟蹊径,对“格物”作了“正事”的解释,提出“致良知”,最终成为了“三不朽”的圣人。 这个故事说明,功夫下错地方,就会在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 功夫下对地方,就会事半功倍、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二、关于“抓、用、活、强”中“用”字的深刻内涵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在“抓、用、活、强”中“用”既是目的也是过程。 作为目的的“用”,是最终的落脚点,作为过程的“用”,是全程的参与者。 对于“抓”而言,没有了“用”,仅仅是一种认知,无行动; 对于“活”而言,没有了“用”,仅仅是一种表象,无效果; 对于“强”而言,没有了“用”,仅仅是一种假象,无功能。 脱离了“用”,“抓、活、强”就是花架子,禁不起工作和时间的检验。 “用”要贯穿始终、从一而终。

《大学》有八条目,分别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一个人内在的德智修养,到外发的事业完成,构成了整个过程。 而这其中“正心”是贯穿始终的,小到“格物、修身”大到“治国、平天下”都是以“正心”为基础和延伸,不能脱离这个主线。 同样,“用”就是“抓、用、活、强”的主线,不管是思想认识层面的“抓”,还是制度机制层面的“活”,或者是组织功能层面的“强”,都是“用”的过程。 没有了“用”,思想认识层面的“抓”体现不出来,制度机制层面的“活”激发不出来,组织功能层面的“强”作用不出来。 只有“用”的过程中,才能让制度机制、组织功能不断的变“活”变“强”,才能使党支部真正成为有领导力、有话语权、有组织力的战斗堡垒。

三、关于“抓、用、活、强”蕴含的科学方法

“抓、用、活、强”是党支部建设的工作方法,我们需要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才能体现它的成效、发挥它的价值。 如果仅仅把“抓、用、活、强”作为一种知识,会出现两种危险,一种是脱离实际的危险。 这种危险来自过分地研究字面意思,脱离实际而盲目的建立制度,不切实际而层层加码任务,党支部就会成为“育肥羊”,看似强壮有力实则功能失调,失去了适应形势变化的能力、自我调整转型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种是沦为口号的危险。 一件事情天天做,会成为行为习惯; 一句话天天说,会失去语言效力。 把“抓支部、用支部、活支部、强支部”经常写在纸上、挂在嘴上、贴在墙上不见得是一种好的现象,反而会变成一种口号,每个人都把四个字说的震天响,而缺少真正深入思考、大胆实践、主动作为的人,就会变成一种无用的死知识。

把“抓、用、活、强”作为一种方法论,要注重认识和改造,针对不同领域、不同文化、不同群体不断的适应和调整,以“抓、用、活、强”的方法去处理问题、观察事物、建设支部,特别要强调“用”,要在实践中丰富知识,在实践中检验成果,在实践中建设支部,让“抓支部、用支部、活支部、强支部”真正成为推动党建工作的重要法宝。

▌信息来源丨玉树新闻网

往期回顾

【视频】胡春华在青海调研脱贫攻坚工作时强调 集中力量加快攻克深度贫困堡垒

《可可西里》特种邮资明信片在玉树首发

文明建设

澜湄青年国际营地建设方案调研反馈会在玉树召开

推介��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