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杨兴河人工湿地:“吞吐”之间 “洗净”污垢

2019-08-23 08:2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蝴蝶飞,鸟儿叫,蛙声阵阵,不时还能看到被惊起的野鸭子掠过。一阵微风吹过,芦苇摇摆,水面荡起一圈涟漪……6月18日,阳曲县居民吴师傅行走在杨兴河岸边,静静地看着眼前的一切。在他身旁,一片长满植物、绿意盎然的“池塘”格外显眼。“短短几个月时间,效果就这么明显了。”吴师傅望着“池塘”感慨地说,就是这个杨兴河人工湿地,让已经多年未见的青蛙、野鸭回来了。

▲ 杨兴河人工湿地位于两条道路之间。

1

安了一个“生态肾”

6月18日上午,记者驱车行驶在阳兴大道上,快到青龙古镇时,往下望去,那片翠绿呈不规则梯形的“池塘”映入眼帘,和煦的阳光照耀在水面上闪闪发亮。

“那就是杨兴河人工湿地。”同行的阳曲县环保局副局长夏继荣指着“池塘”说。从青龙古镇路口下了阳兴大道,汽车驶过一段正在修缮的土路,便到了位于青龙镇河里村西北处的人工湿地。这里地势平坦,距青龙镇0.6公里,东临阳兴大道,西为二广高速杨兴河大桥,与杨兴河一路之隔。

走近跟前,记者看到人工湿地被隔成了24个大小不一的格子,像极了“鱼塘”。“鱼塘”里,除了茂盛的芦苇,还有香蒲、菖蒲、茭白等植物。水里,成群结队的小蝌蚪正在快乐游弋,偶然间还有蛙声传入耳中。

“人工湿地占地面积35.5亩。”夏继荣介绍,那24个“鱼塘”就是水质净化池,分别为9个垂直潜流系统和15个水平潜流系统,它们通过自然沉淀、砂石层过滤、植物根系吸附等方式,吸收、代谢、分解水中的污染物,实现水体净化。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具有调节径流、改善水质、调节小气候等功能。人工湿地本身就是一个生态系统,用它来处理污水,就像是安装了一个“生态肾”,截污净化,降解污染物效果明显。

2

建起工厂治污水

“这里曾经承载着很多人的童年乐趣。”站在人工湿地前,吴师傅和二十七八岁的韩坤讲起了杨兴河的“历史”。

杨兴河贯穿阳曲县,全长50公里,流域面积1398平方公里,是汾河太原段的主要支流,发源于阳曲县东北部杨兴乡金山东麓的水头村。杨兴河由东北向西南,流经杨兴乡的杨庄、窑坪,大盂镇的阴山、阳店、卷子头村、棘针沟,黄寨镇的柏井、小牛站、黄寨、暖泉湾,出侯村乡青龙镇村,进入尖草坪区向阳店、阳曲镇,最后注入汾河。10岁前,韩坤经常到杨兴河玩耍,逮青蛙,捞蝌蚪,乐不思家。但没过了几年,他和小伙伴们只能望河兴叹,因为水变黑了,远远就能闻到一股臭味。从那时起,韩坤印象中只剩下了杨兴河的“黑臭”形象。“其实,河里的水后来又变好了些,虽然浑浊,泥沙多,但不再发黑发臭。”吴师傅“纠正”说。

吴师傅所说的“变好”,是从2010年开始的。此前,由于居民生活污水和沿岸企业生产污水增加,排入杨兴河的水质越来越差,污染严重。为了治理水污染,阳曲县兴建了日均处理污水量1万吨的青龙污水处理厂,并于2010年11月投入运行。经过处理后的水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一级A排放标准,除部分绿化浇洒回用外,其余全部排入杨兴河。

然而,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加快,生产、生活排水量逐年增加,城市环境污染特别是水污染的问题日趋严重。短短四五年时间,市政管网及污水处理厂已无法满足实际需求,杨兴河水质又出现了反复。

3

人工湿地作补充

“保护阳曲人的母亲河,杨兴河的水质要达到地表三类。”面对杨兴河水质由好转坏的情况,市县两级政府和环保部门上下求索,探寻治理良策,以削减杨兴河入汾河污染负荷,保障汾河水质。

“加强水体保护,应把人工治理与自然修复结合起来,尽量减少人为因素对水体生态环境的影响,使生态环境保护工程融入到自然景观中。”夏继荣介绍,2016年,经向全国多地考察取经后,被称为“地球之肾”的湿地进入他们的视野,并最终在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确定了人工湿地项目,作为污水处理厂的有效补充,对污水进行深度降解处理,进一步净化杨兴河水质。2017年6月,经过选址、征地,投资1600万元、设计日处理量5000吨的杨兴河人工湿地一期工程,在青龙镇旅游景区下游、杨兴河出境断面上游开工建设。

工程初期,“意外”不断。一开始,由于这里原来是村民的林地,村民不愿意配合征地,经地方政府和环保部门耐心做工作、详细讲解湿地的好处,村民最终同意。后来,施工过程中,紧邻的阳兴大道护坡又出现坍塌滑坡,在打铁桩夯实护坡后,项目不得不重新设计。好在,经大家长达一年半的齐心合力,项目的截流坝、垂直潜流系统、水平潜流系统及附属设施等顺利建设完成。2018年12月,人工湿地投入试运行,县环保局邀请附近村民参观。看着湿地,听着讲解,村民们都喜上眉梢,尤其是被征地的村民,想着自己为阳曲县的青山绿水作出了贡献,更是高兴不已。“施工期间,我经常过来转转,看看工程进展。”吴师傅说,当时就盼着湿地尽快建成。

4

一吐一纳水变清

“这是进水口。”顺着夏继荣的手指方向,记者看到湿地西侧,杨兴河河道内修建了一个截流坝,用以抬升水位,减缓河水流速。只见,浑浊发黄的河水通过岸边的输水管道、过水格栅进入配水渠,源源不断地被“吞入”人工湿地。

在被植物覆盖的湿地,见不到任何净化水质的设施,那水是如何完成净化的呢?秘密就藏在植物的底层。

“结合水质指标、气候和地理环境等情况,杨兴河人工湿地采用‘垂直潜流+水平潜流’的污水处理方式。”夏继荣介绍,“潜流”指的是污水在地下封闭流动,这样既卫生又安全,能够有效防止臭气外泄,具有作用点位多、微生物丰富、耐冲击、占地面积小、处理污水效率高等特点。其中,垂直潜流系统各分上中下三层,下中两层铺设卵石,上层为粗砂,污水由表面纵向流至床底,在纵向流的过程中污水依次经过不同的专利介质层,达到净化目的;水平潜流系统分为上下两层,分别铺设粗砂和卵石,让污水在沿水平方向流动的过程中依次通过砂石、介质、植物根系净化,再流向出水口一端。

植物是人工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净化器”,通过光合作用和根部吸收净化水质。在植物选择上,杨兴河人工湿地选取了适合在阳曲县生长且净化功效强的芦苇、香蒲、菖蒲和茭白等植物,同时结合生物多样性原则和景观要求,搭配种植适量水生鸢尾和花叶芦竹等观赏植物。站在湿地前放眼望去,多种植物组合种植,空间交错,给人清爽的视觉享受。

哗啦啦,顺着水声,记者来到了湿地南侧的出水口,只见一股清水汩汩流出,然后再汇入杨兴河。掬起一捧水,清澈透明,没有异味。“水质已有明显改善。”夏继荣介绍,5月23日,环保局对水质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相较于入口水质,出口水质的主要污染物指标削减了60%。

“看,这就是野鸭子留下的!”出水口不远处,吴师傅蹲在一块泥地前,盯着一片杂乱无章的脚印,笑容满面。

记者手记

守护一河清水

蛙声复鸣,野鸭再现,是良好开端,也是最好见证。

一片湿地就是一个“污水处理厂”。虽然投入运行只有短短半年多时间,但杨兴河人工湿地的作用已初显,在一吐一纳之间,“洗净”了60%的污染物,让杨兴河悄然发生着变化,更让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诚然,人工湿地只是一种补充手段,关键要治好源头。为了让杨兴河的水更清,阳曲县正在完善雨污分离管线,并积极筹建一座日均处理量2万吨的新污水处理厂。届时,杨兴河人工湿地将更好地发挥“吞浊吐清”作用,彻底改善杨兴河水质,水色常青不再是梦想,鱼翔浅底、水鸟成群的美景也将重现。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治理水污染方面,阳曲县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来源:太原晚报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