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保持沉默》:以爱之名

曾于里
2019-08-24 09:24
来源:澎湃新闻
有戏 >
字号

注:本文有严重剧透

新人导演周可自编自导,周迅、吴镇宇、祖峰等人联袂主演的《保持沉默》,是一部积压长达3年的电影。电影最早定档于2016年8月19日,结果上映前一天宣布延期上映,这一延期,就是三年时间。坦白讲,积压已久的电影质感往往不佳,但周迅、吴镇宇,以及电影悬疑律政庭审题材,还是让不少观众保有期待。

《保持沉默》海报

恶,以爱之名

《保持沉默》的主线,是一场“弑母”案。

事发香港。当红著名歌星万文芳(周迅 饰)在密闭的化妆间遇刺,在场的只有18岁、持美国护照的吉米·托马斯(孙睿 饰)一人。他被当做首要嫌疑人起诉。

嫌疑人吉米,同时他也是“假的”万思成,和“真的”张小杰

来自北京的端木兰律师(周迅 饰)被聘为吉米的辩护律师,准备为他做无罪辩护。她在法庭上与该案的检控官吴正为(吴镇宇 饰),展开了激烈的争辩。而恰巧,端木兰与吴正为曾是情侣,几年前,端木兰回北京发展,两人分手。

周迅分饰两角,此为律师端木兰

吴镇宇饰演检控官吴正为

电影通过万文芳经纪人田景程(祖峰 饰)、吉米等人的视角,慢慢拼贴出案件的过程。随后,又有知情人称,嫌疑人吉米正是万文芳曾经遗弃的私生子,这个爆料也让案件的性质变成了“弑母”大案。真相愈加扑朔迷离。

悬疑律政电影,一般有两种叙事面向。一种重点表现代表法律一方的律师或检察官如何将罪犯绳之以法,凸显侦探、法律、庭审等元素,如《十二怒汉》、《东京审判》等。另外一种则是在悬疑律政的外壳下,包裹着伦理、亲情、爱情、人性等议题的思考,律政主要是作为一种叙事依托,并非电影的核心落脚点,比如《一级恐惧》、《全民目击》等。

《保持沉默》采取的是第二个叙事面向,悬疑律政的外壳下,诉说的是爱的主题。

年轻的万文芳热爱唱歌,但生活困顿。唱片公司提出的一个签约条件是,她必须舍弃私生子。万文芳渴望摆脱眼下糟糕的生活,渴望成功,在北方慈济院门口,她遗弃了儿子万思成。儿子以为妈妈是在跟自己玩游戏,他躲在树后,蒙住眼睛,数到一百后睁开眼,妈妈已经不在了。

吉米就是长大后的万思成吗?并不是。这里编剧设置了一个反转。吉米其实是孤儿院里的另一个孩子张小杰,他是万思成在孤儿院里的伙伴。只是不同于万思成曾在妈妈的关爱下成长,并且坚信不疑妈妈会来找他,张小杰从小就生活在一个被遗弃、被践踏的环境里。电影中有一个片段,当端木兰问吉米,他到底是叫吉米、万思成还是张小杰时,吉米回答,都不是,他从小听得最多的,是“野种”。他跟着奶奶捡酒瓶子过活,奶奶说他这种人就不该出生,害人害己;送到孤儿院后,他又遭到其他孩子的霸凌……

因此,当张小杰发现万思成拥有母爱,他无比羡慕,他渴望分享这份爱,甚至取而代之占有。在离开孤儿院被领养时,他偷偷拿走了万文芳留给万思成的天使项链。

被美国夫妇领养后,张小杰遭遇了养父的虐待。13年后,张小杰涉嫌设计害死养父母,之后回国,拿着天使项链找到万文芳,想以万思成的身份得到他渴望已久的母爱。

万文芳打算在慈善演唱会上宣告她与吉米的关系。功成名就的她不想再一次遗弃自己的孩子。就在这时,田景程把一张亲子鉴定书放在她的面前,她与吉米有血缘关系的可能性只有0.004%,也就是说,吉米根本不是她的孩子。万文芳的信念瞬间坍塌,不仅仅是因为吉米的欺骗,而是孤儿院曾发生一场火灾,有几个孩子不幸遇难,这其中难道包括万思成?

万文芳的悲痛与无措,激起了吉米的恐惧与愤怒——他把自己当成了万思成,他愤怒于母亲再一次“抛弃”自己,恐惧于他将又一次失去母爱,他举起刀捅向万文芳。昏迷之前,万文芳请求田景程保护吉米。

这场“弑母”大案,人们都推测凶手的动机是恨——对于童年被遗弃的强烈恨意;人们没有料到的是,让所有人“保持沉默”的,是爱。万文芳将对万思成的爱与愧疚转移到了吉米身上,这是爱;吉米从天使变成“恶魔”的动因,是极端的缺爱与对爱的极端渴求,他“保持沉默”,因为只有活在万思成的身份里,“妈妈是爱我的”幻觉才不会破灭;田景程答应万文芳“保持沉默”,甚至不惜将污水引向自己,也是出于对万文芳默默守候的爱……

《保持沉默》可能会让观众联想到2003年,非行执导,孙红雷、余男、郭富城主演的一部口碑佳作《全民目击》。富豪林泰女友惨死地下停车场、女儿林萌萌成为最大嫌疑人,为让女儿摆脱困境,林泰聘顶级律师为她辩护,并与互生罅隙多年的检察官展开对决,剧情一再反转,谁也没有料到,一切的一切是护犊心切的父亲为保全女儿的瞒天过海,甚至不惜顶替女儿遭受牢狱之灾。滔天的罪恶里,是以爱之名的深情与无私。

诸多犯罪悬疑片里,主人公的作恶动机都颇为相似,“以爱之名”,他们甘愿为了想要守护的人,牺牲自己。对于这类电影,无法以普通的三观来衡量。极致、极端的爱,有其深情,却也常常违背法律,甚至因爱得极端而走向人性的变态和扭曲。但我们也不可否认,哪怕是极端的爱,也会有其动人心魄或者令人警醒之处,就如同《全民目击》中汹涌的父爱、《白夜行》里亮司代替了太阳照亮了雪穗的世界,都令观众心有戚戚。而《保持沉默》中,吉米的行差踏错充分说明了:孩子在什么样的环境下成长,深刻影响了他们日后的人生。

平淡的叙事结构

这类“以爱之名”的犯罪悬疑片,人物刻画往往是一个弱点,因为“极端”与人性的复杂常常是相悖的。就比如一个为了爱人可以牺牲一切的人,很难想象,对于爱人他会有自私与犹疑的一面——而这恰恰是人性矛盾的体现,可以窥测到人性的深度。但观众之所以不吝给这类电影好评,一方面是这种极端的爱,犹如黑色曼陀罗(这也是《保持沉默》原片名),虽有毒却又凄美;另一方面,这类电影高度依赖悬疑类型片的“悬疑”结构,如果能够将悬疑发挥到极致,那么就能与极端的爱形成一种奇妙的共振,最后给观众的情感冲击会非常强烈。

就比如《全民目击》,电影采用了多视点、陀螺式的叙事结构。电影有四小段线性叙事,前三段来自不同的限定视角,有媒体、检察官、律师,直到最后才采用全知视角,真相大白。陀螺式叙事,在不断回溯案件的同时,不同视点各自展开情节,相互补充,让悬疑氛围更加浓厚,扑朔迷离,紧紧抓住观众眼球。而不同视角造成的“误导”,让观众一开始都以为林泰是坏人,因此最后的反转,造成的情感冲击才如此强烈,林泰对女儿的爱才如此动人。

试想,如果电影从头到尾都是线性叙事、全知视角,那么电影只有一个悬念,林泰能否帮女儿脱罪,悬疑性、可看性就大打折扣,极致的父爱也会因为“事先张扬”而失去情感冲击力。

与《全民目击》稍一对比,《保持沉默》的叙事结构,就显得太平凡了。

除了结尾揭露真相的反转,《保持沉默》的主体叙事结构就是线性叙事:万文芳遇害——嫌疑犯是吉米——控辨双方分别展开调查。并且从一开始,吉米就告诉端木兰,他是万文芳的私生子。编剧将所有的悬疑抖露得太快了,电影的悬念只剩一个:是不是吉米杀了万文芳?

电影行进到中途,有一个比较大的反转,端木兰套到了田景程的话,从而成功地帮吉米洗脱罪名,无罪释放。而检控官吴正为没有任何反驳直接败下阵来,极大削弱了他与端木兰关系的张力,也削弱了庭审戏份的精彩程度。

电影最大谜底的揭开,即吉米不是万思成而是张小杰,并非通过控辩双方的调查层层揭开,而是直接由吉米的口头说出。这更加凸显出了剧本存在的严重短板,编剧找不到更合理地布置悬疑的方式,只能自暴自弃一般,经由人物之口一股脑将真相抛给观众。《全民目击》的每一场庭审戏都关乎着林泰的形象塑造,但《保持沉默》里,电影之前大部分的庭审戏铺垫,与吉米的性格塑造并无关联,这就导致他结尾的自白失去了应有的戏剧张力,一泻千里。

《保持沉默》的监制是马楚成,他曾问导演,“你想把它做成一个什么样的电影?商业片还是文艺片?”电影最初的剧本偏文艺,后来团队在原来剧本基础上朝着更加符合大众审美和商业化的方向进行调整,大幅增加了庭辩的戏份。与此同时,端木兰与吴正为情感关系的演变也成为电影的另一条线索,悬疑线与情感线双线交织。

马楚成的意见是对的,商业片与文艺片对于“极端的爱”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只是团队后来的调整方向,并没有把握到重点。庭辩戏流于表面,与最后真相的推理没有直接关联;而端木兰与吴正的感情线,乏味、老套,与主线脱离,极大稀释了主线的专注度与悬疑性。

《保持沉默》的部分情节设计,可能会让观众联想到1977年的一部日本电影《人证》,以及1996年爱德华·诺顿主演的好莱坞电影《一级恐惧》。《人证》以思想深度取胜,同样是遗弃,母亲还杀害了儿子,但电影借助二战后美国军队驻扎日本的背景,隐喻那一段历史对于日本平民的伤害。

《保持沉默》的人物关系与《一级恐惧》颇为接近,比如《一级恐惧》里,律师与检控官曾是夫妻,律师为罪犯辩护与个人经历有关,证人在庭审时被激怒伤害律师,凶手有精神分裂的症状等,《保持沉默》也都有。与《全民目击》一样,《一级恐惧》胜在叙事结构的精巧。之前层层叠叠的铺垫,结局遽然反转全部推翻,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

《保持沉默》既无《人证》的厚重与深度,也没有《一级恐惧》令人恐惧的反转,在周迅、吴镇宇演技的加持下,它勉强也就三星的水准。它的不够成功,之于编剧们会是一个有价值的经验教训。

    责任编辑:程娱
    图片编辑:胡梦埼
    校对:施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