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加厚加深加长的外滩新格局,绿地以文化赋能

2019-09-22 13:2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俞冰礼

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迈克尔·巴蒂在《新的城市科学》一书中这样说:“我们正在走向城市进化吗?也许有一个直观的存在,能让我们看到这一点,那就是城市越来越美,也在越变越好。”

“进化”的逻辑,来自时间和迭代的力量,这一点,在外滩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从源远流长的商道精神到如今对于文化内涵的深度挖掘,外滩,从历史中一路走来,逐渐卸下冰冷的外衣,正变得富有情感和温度。正如绿地外滩中心所展现的那样,300年历史的商船会馆修缮工作正式启动、一条承载外滩记忆的历史文化长廊开始铺就,而这一切又意味着什么?

用文化增添外滩活力

今天的外滩无疑是美丽的,经过了岁月的磨砺,折射出一种雍容质朴的气度,那是独属于这条“远东华尔街”历经百年风云的质感。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外滩单一的经济商务功能已远不能满足其作为上海“中央活动区”核心区域的价值,需要注入更多的文化元素,来重现外滩的活力。

如同伦敦金融城一般,这里掌管着全球资产,也随处可见剧院、艺术馆,既有保存完好的历史街区和建筑,也拥有吞吐巨量财富的摩天大厦,在视觉上彼此交融,在生活上随时切换。金融和文化在这里好像有着某种不可言说的姻缘。

8月8日,位于董家渡区域、具有300年历史的商船会馆正式进入修缮阶段,不久之后,董家渡天主堂的保护修缮也将启动,自绿地集团接手董家渡项目并更名绿地外滩中心之后,首当其冲的便是保护文化记忆,绿地将在此打造包括天主教堂、商船会馆在内的南北向约400米的历史文化长廊,让文化、艺术融于生活,这是外滩金融带发展的关键节点,也是外滩文化建设的里程碑。

商船会馆修葺效果图

不仅如此,外滩楼宇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这几年被积极的挖掘和开发,回顾之前,2018年9月30日,位于中山东一路27号、前身是怡和洋行办公楼的上海久事美术馆外滩馆开馆,首展是“百年交响——上海外滩百年历史变迁油画作品展”,汇集了80多位上海老、中、青三代油画家的103幅精品,题材涵盖了外滩的历史风貌保护区内众多标志性的建筑与场景。社会反响热烈。今年3月,外滩18号久事艺术空间揭幕,这座原麦加利银行大楼的二楼今后将主要展出沪上著名海派美术家的个人优秀作品,另外,外滩1号亚细亚大楼内的上海久事国际艺术中心将于国庆节正式对外开放,未来,将会是世界顶级艺术品展示的平台。

上海久事美术馆

不难发现,一个专属于外滩的艺术空间群落正在形成,一个有生命力的、鲜活的、为普通人所亲近的外滩正蓬勃欲出。在汇聚最强势最优质的金融资源的同时,外滩以文化为核心载体,重新构建其价值体系。

外滩的加厚加深加长

绿地外滩中心对于历史文化遗存的价值重塑,正预示着外滩迎来了新的格局,作为上海的门面,经济、居住、文化、历史等多重功能集于一身的外滩,未来将朝着更厚,更深,更长的方向发展。

“厚”即将外滩的保护开发工作进行纵深拓展,黄浦区在全面推进外滩第一立面(临江建筑群)功能置换的基础上,同步启动包括外滩源二期在内的外滩第二立面(非临江的外滩建筑群)的功能置换工作。

无论是外滩原英租界街区,还是董家渡老城厢里弄,那些承载上海生活记忆的历史街巷都将被一一珍藏和打磨,这一场外滩文化复兴运动,绿地外滩中心堪称主力。

“深”则是指功能的再挖掘,包括文化功能,艺术功能以及一些社区的互动共享功能,从而体现整个外滩的丰富内涵。未来整个外滩区域不是封闭隔阂的,它是联动的、互通的,内容是多元的,楼宇是开放的。

最重要的是“长”,外滩正在向两端延伸,向北有北外滩、东外滩,向南则是南外滩、徐汇滨江。那是它的“兄弟姊妹们”,黄浦江沿岸的产业更新让这些区域迸发出耀眼的光芒。

而真正和外滩空间上一脉相承的还数南外滩,近年来,随着“外滩一体化”工程的推进和外滩金融功能的向南延伸,南外滩地区进入了全面开发,董家渡正在经历上海最大规模的旧区动迁改造,一个个新地标将在此诞生。

2019年2月绿地集团以121亿元接手中民投董家渡项目,并将该项目定名为“绿地外滩中心”。未来,这里将建成总建筑面积约120万平方米的城市综合体。涵盖5A甲级写字楼、企业总部、购物中心、休闲商街、五星级酒店及高端住宅等多重业态,打造7天24小时的活力社区。

而以商船会馆、天主教堂为标志的外滩历史文化地标的打造,与绿地外滩中心超高建筑群壮美天际线一起,都是唤醒外滩昔日荣光的新格局下的关键站位,势必为外滩的进化再添浓重的一笔。

外滩正变得越来越让人期待,卸下了“冰冷”的外衣,连同它的“兄弟姊妹们”,成为一个生机勃勃、开放多元的公共空间。未来的外滩就和市委市政府对于上海定义的那样:“建筑是可阅读的,街区是适合漫步的,公园是最宜休憩的,城市始终是有温度的”。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