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卢承德:苏州记忆 | 大运河摄影名家作品展

2019-09-23 08:2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每次去响水涧拍照,总能见到阿婆站在家门囗观望来去行人。我曾向她打听响水涧一家老虎灶茶馆的女主人的事,阿婆记性可好啦,一一向我道来。2011年9月摄于东山响水涧 ©卢承德

「轮到你了按」

大运河摄影名家展将于9月29日在杭州京杭大运河博物馆开展,展览选取了10位长期深入拍摄运河的名家,并结合口述史资料、书籍文献、实物等,立体地勾画出大运河历史与当下的形象。轮到你了将陆续推出大运河摄影名家展专题系列, 本期推出卢承德作品《苏州记忆》。

来自苏州的83岁摄影师卢承德 尝试用摄影捕捉街头巷尾居民对传统与现时生活的矛盾心态,留存下一批呈现大运河沿岸城市——苏州的古建筑风貌与居民生活状态的纪念性影像,这既是对逝去时光的留念,也是对未来生活的期盼。

《苏州记忆》

图文 / 卢承德

苏州运河段枫桥夜泊,2018

苏州运河段盘门 水城门墙上放着一只鸟笼,2018

苏州是我居住地,因退休前在建筑公司工作,故对建筑有着特殊的情感,尤其是曾经遍布苏城老宅和古建筑。然而时过境迁,城市如今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发展,苏州的老民居也经历着同样的命运。这种变迁 ,不仅仅是古建筑,老民居的拆迁和消失,而且使得留守在老房子里的老人们过去那种优雅、精致、淡定、崇文的传统生活方式也随之而在流失。

苏州桃花坞唐寅词堂,2010

几年来我在拍摄老房子的过程中,了解到居住在老房子里的居民内心还是非常矛盾的,他们对传统生活既留恋,又对现实生活有抱怨。

我尝试如何把他们内心活动的状态用影像有效的表达出来,抓住现实生活中仅有的尾巴,记录他们的世俗生活,努力把我对他们既熟悉又有点陌生的神态记录下来,甚至把他们有点惘然、有些烦恼、又很无奈的状态表现出来。 或许那样才能表现他们对住在老城区老房子里的真实感受,也在一定程度上留住了老房子里居民的生活本质。

阿婆看着眼前这位穿戴入时的年轻女子,或许想起自己曾经也是此番年轻貌美。2008年5月宝林寺前

二位老人在弄堂口欣赏自己培植的微型盆景。 2008年5月摄于西中市

阿姨沉醉于单人独舞,回往过去的年华。2012年11月摄于大公园

女孩在苏州工厂上三班倒。 虽说辛苦,但工作流程简单、环境好,不愿从事其他工作。2011年10月摄于齐门大街

老人年轻时支援国家三线工程,远离苏州,夫妻聚少离多。 退休后回到苏州,妻子已经去世了。 我见到他的时候,他总在独自喝酒,卧室里挂满了妻子年轻时的照片。2011年11月摄于新桥巷

苏州小巷深处的老宅里挂了一幅透明的苏州双面锈,2015

在大公里跳广场舞的市民。2016年6月摄于大公园

窄弄里,新老苏州人擦身而过,都有着自已的生活取向。 花窗的影子映在墙上。 2009年11月摄于东麒麟巷

轮:您70岁起才拿起相机,并且没有系统学习过摄影,对您的摄影产生较大影响的是哪些方面?或者说摄影的养分来源于哪?

卢:我在苏州老年大学摄影班学习了摄影的基本技巧,那里的老师和同学给了我很多帮助。刚开始拍摄时,我的同事吴万一老师给了我无私的帮助,他精选100张在苏州拍摄的照片,将所有参数都留存在上面供我参考。后来我又看到吴家林老师的"边地行走"作品以及王远凌老师的"十八梯",特别是看到陆元敏老师的"上海人"等作品后,我开始明白照片应该像他们这样拍,什么冲击力呀!景别呀!都可以谈化,最应该是突出自己内心的感受以及对被摄对象的尊重和敬畏。我退休前在建筑公司工作,对建筑比较有感情,尤其在我参加苏州古城拍纪队的活动后,我深入解到了苏州古建筑的历史和保护情况,并且目睹了依旧生活在苏州老房子里的新、老苏州人的生活状况,从此我开始持续拍摄这个专题。

对我的摄影历程产生影响较大的事是认识了上海林路老师、姜纬老师、无锡唐浩武老师、北京严志刚老师和浙江傅拥军老师等,他们都给了我极大的帮助、支持和指导。使我的图片得以传播,让更多人关注苏州,了解苏州普通百姓的生活。

我摄影的最大养分来自于我的拍摄对象——苏州父老乡亲,他们给了我取之不尽的灵感,是我学摄影的好老师。此外我喜欢阅读各种摄影、文史等书籍,听各种摄影讲座和看各类的展览,学习那些我自己喜欢的摄影家们的拍摄理念并吸取他们成功的经验,在平常的拍摄中加以运用。

老铺子古董店里写字的老板与玻璃橱窗里折射出的摊贩与行人,构成了一幅老宅与老街的风景画。2008年3月摄于山塘街

轮:我感觉时间在您拍的照片中变慢了,并且有一种时空错位的魔幻感。这是否离不开苏州这座城市带给您的感受和影响?

卢:我生长在上海,70年代到苏州工作的。苏州与上海相距不远,但两地的生活节奏有较大差异,苏州人那种淡定、雅致的慢节奏、慢生活是我的向往。老街、老宅是苏州传统文化的载体,老建筑里的居民是苏州传统文化的传承者,我居住在古城区内,所以我选择适宜自己拍摄的内容和方便到达的地方进行拍记。

十多年来,我在这些老街、老宅、老百姓周围反复打转,用敬意记录他们的变迁,记录了一些与历史紧密相关的故事。平江路、葑门横街、山塘街、齐门大街.......这些古旧老街道纵横于苏州市区,随着时代变迁,它们在不断消失、变味,我用相机记录了它的变化,同时也记录了居住在苏州城区居民的矛盾心态,他们既对苏州的传统文化有一种留恋,但又对现实有一种抱怨,对未来还怀着一种希望,他们生活在现实和理想之间,在繁华的边上,在撕裂与错位中自得其乐。

年轻人因自己文化水平有限、又没有特别的技能,正为找不到满意的工作而发愁。2009年4月摄于潘儒巷

轮:您喜欢拍摄日常生活中的小人物,而您能通过他们这面镜子看见自己,这种共情是否促使您拿起了相机拍摄他们?您也提到在拍摄过程中先和他们交流,彼此相互信任和了解后再拍摄。

卢:我是一个企业退休职工,如果不是我的儿子买个相机送给我,叫我出去走走、拍拍照片充实晚年生活,我也难有机会与日常生活中的小人物相识,更谈不上替他们拍照了,所以感谢摄影让我看见世界看见自己。

我走在街上,遇到合适的拍摄对象,往往不会惊动拍摄对象先抓拍一张,然后再和对方打个招呼,如果对方不介意,我会再趁其处于放松自然的状态抓拍;如果介意,我会当场删掉照片并表示歉意。可能因为我本身是个老年摄影爱好者,是个普通小人物,小人物拍小人物的平视感会减少隔阂,所以遇到的拍摄对象大多不太抵触。

苏州人家的孩子,会玩耍也会思考。2015年6月蠡墅老街

我的老伴是苏州人,我拍摄老房子里的居民,她常常会陪伴我一起去。她也会一起与他们聊聊家常,这样我们的关系一下子就拉近了。我第二次再去拍摄他们时,会带上之前为他们拍摄的照片送给他们留作纪念,这样一来二往,我们就像邻居甚至就像亲戚一般。通常老宅里老人们都很友善。经常有人问我拍这些照片有什么用?我说孩子总是开玩笑说怕我得老年痴症所以给我买个相机学拍照!他们说:“你的孩子真好!”

记得德国摄影家桑德说过:照片就是你的镜子,就是你我。我对此深以为意,摄影或许有时就像双面镜,既映出被摄对象的影子,也照出摄影人自己的内心感受。我曾经拍过一位吃油条的老人,拍的那刻仿佛看到了自己:那个低头吃油条的我,因此我在拍摄时,看到一些老人的生活会激起我对往日生活的回忆,不时会联想到自己老母亲在世时的音容笑貌,所以拍摄他们时就好像拍摄到自己和自己的亲人的生活一般。拍照实际上就像拍自己的心、拍自己的影子、拍自已对周事物的感受。

苏州人过去传统的早点:大饼油条。2006年3月摄于双塔菜场

轮:您已经拍摄了第13个年头了,使您拍摄下去的动力是什么?

卢:我70岁开始学摄影,当时只是为了健康,没想到拍着拍着竟然上瘾了,几天不拍照就浑身不舒服。拍摄过程中我也会碰到一些困难,有的家庭不愿陌生人随便拍照,为了让他们放心,每到一处我都会像朋友那样真诚地和他们交流,唠唠家常,聆听他们的故事,慢慢地他们信任我,也愿意让我为他们记录下生活点滴。看到老百姓的日子就是这样过的,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家家都有触动人心的故事,所以这些都值得我去记录和传播,这或许就是我拍摄的动力吧!

老先生年轻时是洋行高级职员,现一人独居,日常生活由其孙女每天前来照顾。平时喜欢听京剧,马连良唱的《空城记》是他的最爱。2007年12月摄于北五泾浜

轮:您希望回访并给每家每户做一本影集送给他们,这是否是您拍摄的一个初衷?是为了给他们做留恋吗?

卢:我打算再继续跟踪拍摄他们的生活,为每个家庭制作一本影集,也算是表达这些年来对我拍摄的支持的一份小小回报吧,也权当给他们的后人留一份念想吧!这也是我开始学拍照时的初衷。尤其是那些拍摄过的老人更是让我常常牵挂,不定什么时候再去,有的就搬家或去敬老院了,也有的也就再见不到了。

轮:接下来打算继续做回访,然后接着拍摄他们的故事吗?

卢:是的。在回访中也有很多遗憾:有的老人不在了;有的房子拆迁了;有的搬家了。但我还会努力把这个专题继续拍下去,还可以进一步拍他们的第二代、第三代,拍拍他们的新居;拍他们的喜怒和曰常生活的点滴。用影像留下这些老苏州的记忆,留下普通百姓的生活状态。

▼ ▼ ▼

关于摄影师

卢承德, 摄影家, 2018 年获第二届阮义忠摄影人文奖

2013年,《老城厢的苏州人》平遥摄影节《哦》联展

2015年,《老城新事》丽水摄影节《直视的痛感》联展

2017年,《苏州小巷前世今生》苏州阮仪三城市遗产保护中心个展

2017年,《吴语浓》平遥摄影节《市井方言》联展

2017年,《老城厢的苏州人》宁波中外摄影六人展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