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进口食品安全监管转换新思路

2019-09-23 12:5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随着10月1日临近,海关总署2019年第70号《关于进出口预包装食品标签检验监督管理有关事宜的公告》就要正式实施了,公告中取消首次进口预包装食品标签备案要求,成为进出口食品行业关注的重点。部分消费者对取消标签备案表示担忧:进口预包装食品是否会存在安全隐患?监管模式的变化对进口预包装食品市场又会产生什么影响?

进口预包装食品需求旺盛

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开放政策的支持以及贸易便利化措施的不断完善,推动了中国进口食品消费规模高速增长。进口食品在各大商场超市的销售种类也越来越多,进口食品零售店数量也在增加。进口食品成为人们日常饮食的重要选择之一。

有数据显示,当前57.5%的消费者在进口食品上的消费金额占整体食品消费的比例超过了10%。海关总署统计数据表明,2009年—2018年,我国进口食品规模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7.7%,到2018年进口食品规模已超过700亿美元,达到724.7亿美元,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进口食品消费国之一。

在进口食品中肉类及制品、乳品、水海产品及制品占比最高。以乳制品为例,海关总署进出口食品安全局巡视员唐光江介绍说,2018年以来海关总署先后与以色列、俄罗斯、越南、吉尔吉斯、塞尔维亚等国签订了议定书。截至目前,获得我国进口乳品准入资格的国家和地区已经达到50个,境外企业已达2627家,乳品生产企业103家。

在进口食品行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进口商企业充当着重要的作用,进口食品的安全也由多方保障。面对取消首次进口预包装食品标签备案,消费者也提出了担忧,进口预包装食品是否会因减少一道关口而增多一份风险?

多规则保障进口食品安全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规定:进口的预包装食品应当有中文标签;依法应当有说明书的,还应当有中文说明书。记者了解到,进口预包装食品标签作为食品检验项目之一,由海关依照食品安全和进出口商品检验相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检验。

进口预包装食品的标签在食品安全检验中占有重要地位。正规进口的预包装食品标签必须标明食品名称、配料表、规格和净含量、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贮存条件、原产地,以及境内代理商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并根据情况标注营养成分。预包装食品没有中文标签、中文说明书或者标签、说明书不符合上述规定的,不得进口。

据唐光江介绍,随着进口乳品来源不断增加,国内食品行业对乳品原料的需求得到更好的满足,进口乳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在进口乳品安全监管上,建立了体系评估、境外生产企业注册、随附官方证书和报告、风险监测、进口商建立进口和销售纪录,等覆盖进口前、进口时和进口后各个环节,进口检验体系,有效保障进口乳品的安全。

首次标签备案的取消后,预包装食品在进口过程中还是会被海关部门抽中现场查验或实验室送检。进口预包装食品的入关之路依据需要,遵循多项规则。被抽中的食品,除标签样张以外,企业还需提供其他相应的证明材料:当进口预包装食品标签中强调某一内容,如获奖、获证、法定产区、地理标识及其他内容的,或者强调含有特殊成分的,应提供相应证明材料;标注营养成分含量的,应提供符合性证明材料;标签中有转基因声称的,如声称“非转基因”的产品,提供检测报告等。

备案取消不等于省略监管

取消了首次进口的备案,将备案改抽查并不是放松对进口预包装食品的监管,这其实是对进口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意味着企业需要自行保证每次进口产品标签的真实性以及规范性。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的进口食品,经过30年的发展已经相对比较成熟。在整个食品进口进入了成熟期之后,取消首次进口预包装食品标签备案对于现在的进口食品来说没有太大的影响。据了解,每批次进口食品通关时间约5天至7天,新政实施后,预计能实现货物当天到港当天通关。“这一政策是基于整个行业行政手续的简化,提高了通关效率,在未来进口食品安全上来说不会有太大的问题。”朱丹蓬表示。

新政策其实是转换了一种新的监管模式,现行的监管制度下,更加突出企业的质量主体责任。业内专家建议,进口企业应加强对境外生产企业的审核,重点审核向我国出口的食品是否符合我国法律法规以及国家标准的要求。建议进口企业配备进口食品标签方面的专业人才。进口食品标签看似简单,其实涉及的知识范围非常广泛。除了要熟悉标签相关国家标准、法律和法规,还要了解食品标准分类体系、食品配料的合规性,懂得如何去确定产品的真实属性等等。

同时,随着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以及食品安全知识不断深化,他们对食品安全有了更高的要求,企业想要获得消费者的认同还需保障其产品的安全。朱丹蓬建议,“消费者在购买进口食品时,首先要去正规的门店系统、商超去买,其次要注意食品日期。消费者留意到这两点的话基本上对于整个食品安全来说是非常有保障的。”

(本报实习记者 闫 利)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