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看“北大醉侠”孔庆东,如何一针见血话金庸

2019-09-24 11:4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说到金庸,我们要怎样看待金庸?金庸是得到无数的毁,也得到无数的誉的人。我觉得想说一个人好,要先说一个人的坏;要想说一个人坏,就先说一个人的好。

其实作家这个行业挺骗人的,因为你看作品的时候,没有接触过作家,他和歌唱家、音乐家、舞蹈演员不一样。我们看见一个舞蹈演员,她的作品就是她的形象,她直观地在你面前。你喜欢她作品的同时喜欢上这个人,起码从视觉上来说她不会欺骗你。但是作家跟这个完全不同,很多人喜欢作品,通过作品想象这个作家的形象,特别是想象这个作家那颗伟大的、善良的、纯洁的内心,然后就开始喜欢这个作家。所以我们发现很多作家是跟自己的“粉丝”结婚的,这个比例相当高,从古代到现代都如此。

但是我没有调查过他们跟作家结婚之后是否后悔了。我听说过西方有一句谚语:“莫作哲人邻,莫作诗人妻。”不要跟哲学家当邻居,不要嫁给诗人当妻子,你会后悔的。也就是说作家和他通过作品呈现出来的那个形象有相当大的距离,这和他的人品还没关系,你不要以为你接触的作家和你想象的不一样,他就是骗子。他不是骗子。作家通过作品塑造一个不存在的自我,塑造了一个不存在的作者的形象,这个不存在的自我并不是写作的那个人。

大概将近二十年前,我请作家王蒙到中文系来做一个报告。王蒙先生讲得很生动,他针对的是有人骂他、有人说他很虚伪的情况,因为他作品里是追求人性美的嘛,而他被人发现他自己生活中一些不美的地方,那些人就用他作品里的追求来要求他,他觉得很冤枉,他说:“你们读过歌德写的《少年维特的烦恼》吗?那个维特自杀了,可是歌德活得好好的,歌德活到八十多岁,有那么多的艳遇,你们能说歌德这人虚伪吗?”

现在我们有了网络、有了微博,大家想想微博你就明白了,由于微博的匿名性,人在微博上展示的多数是人性中丑陋的一面,是他们平时生活中不展现的一面,但这不代表他的人格的全部。他的人格中有美好的地方,但是也有一些不美好的地方,不美好的层面他平时不好意思展露,那刚好这里有一个戴着面具的地方,可以随便骂人,他就展露出来了。当然,在网上这样做对自己的人性培养是不利的,但那是另外一个心理学的问题。我只要说:人,他不等于他写的文字。

“武侠小说大师”金庸

金庸这个人,首先是誉满天下。我们都知道,对金庸的赞誉非常多。首先应该公认的是,金庸是武侠小说大师,这个称谓恐怕没有什么争论,反对金庸的人也会承认他是武侠小说大师,写武侠小说写得最好。在“武侠迷”里有一部分人不认同金庸写得最好,那他也得认同金庸是武侠小说大师,只不过不是排行第一而已。有的人认为古龙写得最好。

其次呢,有一些学者认为金庸不仅是武侠小说大师,应该把“武侠”二字去掉,金庸就是小说大师。跟鲁迅、巴金、茅盾、老舍这些人比,他也是小说大师;跟托尔斯泰、莫泊桑、狄更斯这些人比,他还是小说大师。这是第二种,对金庸的超越武侠的赞誉。

严家炎先生有一个举世闻名的概括,他说:“金庸发动了一场静悄悄的文学革命。” 这句话对金庸的评价是非常非常高的,因为文学史上、学术史上之前从来没有对一个作家用过这样的。我们都不能说鲁迅一个人发动了一场文学革命。严家炎先生还有很多论述,有这样一句话:“他的作品可以说填平了高雅文学与通俗文学之间的沟壑,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赏。”严先生说话很平淡,但是字字都不落空,雅俗共赏是很多专家学者共同的目标,但是做到、做不到差别就大了,严老师认为金庸真正做到了“填平沟壑”。

著名学者陈世骧推许金庸“兄才如海,无书不读”,这个话没有说金庸小说的好坏,他是通过读金庸的小说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说金庸才华大如海,无书不读。中国“红楼梦学会”的会长冯其庸是这么评价金庸小说的:“无一雷同,无一复笔。” 这是一个研究《红楼梦》的重量级学者的评价。

金庸的“ 十大罪状 ”

与好话同时,向金庸身上泼来的污水也是接连不断,有瓢泼大雨之势。我们来看一些人对金庸小说有哪些贬损,我给它概括为“十大罪状”。金庸有哪些罪状呢?抄袭、雷同、低俗、暴力、色情、下流、伪善、抠门儿、薄幸,最后是放纵。我想,形容一个人的坏词儿还能有比这更严重的吗?但是我们也不能因为这些词是那么尖锐,就一概视而不见。

说金庸抄袭的人很多,我找了一个最有说服力的说金庸抄袭的例子。这人是这么说的:

      武侠里的故事情节,大致和吴承恩写的《西游记》一样, 结尾都是大团圆。孙悟空修成正果,武侠里的人物得报血海深仇。如果真要说金庸老先生是一个武侠小说创作的鼻祖、泰斗,那就没有什么必要了,毕竟写《西游记》的吴承恩前辈要早几百年。金庸等一大批武侠小说的创作者只不过是把《西游记》的人名、地名、环境改改称呼,再把里面很多故事内容加以论述、加以细化,也就成了一本武侠巨著了,那有多少是自己的思想在里面?纯粹是抄袭别人的成果。

这样的文章我们好像经常见到,都很正义,都言之凿凿,都有一个非常高大的道德形象。那按照他的这个逻辑,《西游记》也是抄袭,因为这样的作品在原始社会就有,人类最早的史诗就是这样的。人类所有的故事一共只有二十多个模式,谁也跳不出这二十多个模式。

所以,“抄袭”这个词,它是一个很具体的对比,你至少要找到金庸写的非常完整的一个情节跟另外一个人写的是一样的,还要加上其他的材料来证明,才能说他是抄袭。而且仅仅是情节一样还不能说是抄袭,必须文字也一样,才能算是抄袭。所以金庸这个抄袭的罪名看来还需要进一步论证。

我们看看雷同,可以找到很多雷同。比如有的人说,金庸笔下的风清扬和黄药师就雷同,还有人说桃谷六仙很像太岳四侠;还有情节,有人说《笑傲江湖》中令狐冲被小师妹刺了一剑,重伤,恒山派的人把灵药当泥巴糊伤口;另一小说相似的情节他又找到了,《倚天屠龙记》中张无忌被周芷若抽了一鞭,重伤,明教也把灵药当泥巴糊伤口。他说,“你看这是严重雷同,自我抄袭,雷同属于自我抄袭”。

还有人找到风景描写的雷同,《射雕英雄传》里有一段:“只见一片练也似的银瀑从山边泄将下来,注入一座大池塘中,池塘底下想是另有泄水通道,是以塘水却不见满溢。”《倚天屠龙记》里说:“只见峭壁上有一道大瀑布冲击而下,料想是雪融而成,阳光照射下犹如一条大玉龙,极是壮观。瀑布泄在一座清澈碧绿的深潭之中,潭水却也不见满,当是另有泄水的去路。”《天龙八部》里还有:“只见左边山崖上一条大瀑布如玉龙悬空,滚滚而下,倾入一座清澈异常的大湖之中。大瀑布不断注入,湖水却不满溢,想来另有泄水之处。”这个确实雷同。

那对于这个雷同我们怎么看?第一,他不犯法,他没有侵犯谁的著作权;第二,他的这个雷同是不是自我抄袭?他是不是写《天龙八部》的时候写到一个瀑布不知道怎么写了,去翻翻自己的《射雕英雄传》,受点启发,然后把这段写出来了,是不是这样一种创作情况?肯定不是。是他写瀑布的时候不由自主地就陷入这样一种固定思维。你看,他把三个场景写得都一样,一个大瀑布流到一个深潭中,而那潭不见满,然后“想来另有泄水之处”。那假如你不想跟金庸雷同,你也写一个大瀑布灌入潭水之中,那潭水却不见满,怎么写呢?你说怎么写啊?原来湖中有一个怪物,那只能这样去写。

我们只能说金庸没有找到更新的描写手段,因为这不是主要情节,它只是作为一个景物描写,金庸写得手顺了,就沿着自己习惯性的思维写下来了。如果你没有看过另外两处,只看了一处的话,这个描写不是很好吗?提出这一处雷同的这个人是太爱金庸了,琢磨得太细了,把三本儿都拿出来比,终于发现有雷同了,他用一个很高很高的标准。我觉得这很好。

金庸的十大罪状之一还有“抠门儿”。这个“抠门儿”之说,是一个对金庸的调侃。我们发现很多大人物都有这样那样的抠门儿的传说。金庸办《明报》时,经历了早期极为艰苦的岁月。即使财源广进之后,他也厉行节约到了抠门儿的程度。

在金庸的《明报》上开专栏的有两个著名的香港女作家,林燕妮和亦舒,金庸亲自请她们在自己报上开专栏,文章很受欢迎。但是金庸给她们的稿费很低,林燕妮就不干了,说:“你看我这文章不是很受欢迎吗?你还表扬我,给我加点稿费好不好?”金庸说:“你这人花钱大手大脚,给你的钱你都花了,不加。” 然后正好亦舒在旁边,亦舒说:“哎,我是很节约的呀,我不花钱的呀,你给我加加稿费行吧?”金庸说:“给你钱你也不花,给你钱有什么用。” 两个人都没加稿费。所以说金庸这个人很抠门儿。这是一个做人的小节,但是从这里可以看出,金庸是精打细算、很精明的人。

还有一种批评说金庸小说色情,贼色情。他说《鹿鼎记》是低俗的、黄色的、下流的、不堪入目的东西。然后,我们严家炎老师很认真,说:“庆东啊,你统计一下,金庸小说到底有没有色情的段落啊?万一人家说得对呢?”我就仔细一想,哪块是色情的呢?也许我这人比较麻木,我没想到什么地方有色情啊,我没有感觉啊!所以鲁迅先生有一段话概括得非常好,叫作“一见到短袖子,便想到全裸体”。

不论是赞美金庸的,还是批评金庸的。用前人评价《聊斋志异》的话说:“隔靴搔痒赞何益,入木三分骂亦精。”我认为对金庸的一些评论的第一个毛病是不读原著。第二个毛病是以偏概全,你读的哪一段就说哪一段,不能用你读的局部来概括全体。第三个毛病是立场先行——先有了一个固定的观念和观点,然后用你读到的东西去证明你的观点。第四个是标准错乱,你自己和自己的标准要一致。第五个毛病是趋炎附势,很多评论者是随大溜的,现在流行什么,现在哪个话语强势,他就跟着哪个话语走。与此相反的是一种愤青心态,现在流行什么我就反对什么,非跟你对着干不可,这是一种变种的立场先行。再有一种是拾人牙慧,眼界狭窄,只看到一点,这与以偏概全是相通的。还有的是不懂艺术,拿着文学当历史、当现实来评价。最后是逻辑混乱,好像我们现在中学语文课不讲逻辑了,逻辑混乱是语文课、数学课都忽视逻辑训练导致的。

那对金庸所有的这些褒也好、贬也好,金庸自己的态度还是比较潇洒的。金庸在参与完《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以后,写过一组诗,其中一首是这么写的:

南来白手少年行,立业香江乐太平。

旦夕毁誉何足道,百年成败事非轻。

聆君国士宣精辟,策我庸驽竭愚诚。

风雨同舟当协力,敢辞犯难惜微名?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