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学普”行动中的北师大功夫:凉山州的娃娃们爱说普通话了!

2019-09-24 20:3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大凉山地势险峻,重山环绕,县与县、村与村之间路途遥远,交通不便,“悬崖村”就是大凉山地理状况的典型代表。在这样的条件下,通过什么方式才能实现6万余名学龄前儿童“听懂、会说、敢说、会用”普通话这一基本目标呢?

北师大发挥教育优势,全力推动凉山州“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

凉山州的娃娃们爱说普通话了

“通过几个月的学习,我发现,最近有不少家长向我反映,孩子知道了饭前要洗手,要经常洗头洗澡,每天穿得干干净净的。他们还会回家给父母唱在幼儿园学到的歌曲童谣。早上见到我就说老师早,晚上离园会说老师再见。看到他们的普通话说那么的标准,说得那么好,我真是很开心,学生的进步是老师教学的动力,我也越来越有信心了。”

金阳县南瓦乡地洛村日牡洛幼教点辅导员阿力只惹非常开心地分享自己的教学成果。

2018年9月,四川省凉山州雷波县幼教点辅导员马艳使用北师大培训的小组活动方法教班里的孩子学习普通话,进行小组口号展示——太阳组:太阳太阳我最亮

这些在城市里的孩子家长和幼教老师眼里习以为常的表现,却是北师大专家团队、凉山州的幼教辅导员和孩子们一年多来共同努力的结果,这要从凉山州的具体情况说起。

凉山彝族自治州,是中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境内有汉、彝、藏、蒙古、纳西等10多个世居民族。全州辖1市16县,其中11个国家级贫困县,集中连片贫困地区 4.16 万平方公里,占全州总面积的 68.9%。贫困人口52.88 万人,贫困发生率11.9%。凉山州致贫原因复杂,作为中国最后消除奴隶制的地方,凉山州历史遗留陈规陋俗;加之适龄儿童入学率低,受教育时间短,文盲、半文盲人数不降反升,反贫困的智力支撑力弱;物质贫困和文化贫困交织,造成观念落后,文盲、法盲很多,社会治安较差。

扶贫先扶智,扶智先通语。帮助贫困地区学龄前儿童学会普通话,打牢今后学习和与外界沟通的语言基础,是促进孩子健康成长、阻断代际贫困的重要举措。

作为全国师范教育的排头兵,北京师范大学在教育学、心理学和语言学等学科都具有深厚的研究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积累。在国务院扶贫办和教育部的指导和重视下,在四川省委省政府和凉山州委州政府等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北京师范大学自2018年7月以来,积极投身四川省凉山州“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试点工作,承担了东五县(昭觉、布拖、美姑、金阳、雷波)和安宁河流域五县一市(德昌、会理、会东、宁南、冕宁、西昌)共11个县市6万余名儿童学前学会普通话的扶贫任务。一年来完成了实施方案制定、3848名幼教点辅导员培训、学习资源的研发配送等系列工作。

2018年9月,四川省凉山州美姑县幼教点阿一阿果老师使用北师大老师培训的方法教小朋友学习歌曲童谣——小青蛙找家

经过一年的努力,凉山州各县幼教点儿童在普通话学习中表现出浓厚兴趣,他们能够积极参与学习和游戏活动,在辅导员的鼓励和引导下,努力大胆开口说普通话。据了解,歌曲童谣、交际对话与生活词语等学习内容受到幼教点儿童普遍喜爱,尤其是歌曲童谣大大激发了他们学习普通话的兴趣。目前,儿童正在逐步习惯在幼教点及日常生活中使用简单的普通话进行交流。

3848名辅导员学会了教普通话的方法

不仅仅是小朋友们有了变化,辅导员老师们的变化更大。经过调研摸排,北师大决定以凉山州“一村一幼”为基础,通过培训幼教点辅导员学会如何教儿童说普通话的方式来实现“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的目标。学校在最短时间内组建专业实施团队,组织大批专家集中利用暑期日夜兼程奔赴大凉山,开启扶贫征程。他们带着北师大为凉山州学前儿童“量身定制”了一套普通话学习材料,“边研发、边实施、边优化”,从2018年7月27日到12月4日期间,北师大的123人次的培训专家,分成22个批次,完成了11个县市3848名幼教点辅导员的集中培训任务,完成了一年用学习材料研发和11个县市1567个幼教点的材料配送。

2019年4月,北师大专家调研凉山州昭觉县博洛乡坡格村幼教点

2019年5月,北师大专家在布拖县拉达乡中心学校幼教点听课

当地车队一位师傅说:“我拉了那么多来大凉山扶贫的人,就属你们这个团队行程安排最紧凑,半天功夫都不带耽搁的。”

在培训过程中,有的会场条件不理想,专家只能扯着嗓子喊,一场培训下来嗓子就坏了;生活条件非常艰苦,美姑县的老师四个晚上换了三家宾馆,还有老鼠从床上爬过;去往各县的路全部是陡峭的盘山路,夏天频发的泥石流、高原反应都是对专家和团队的考验;每次赶赴大凉山,所有人员都是半夜三四点收拾行李赶往机场,落地后立即开始工作,熬夜加班更是家常便饭。

凉山州“学前学会普通话”项目实地调研与课程模拟同步推进

2019年暑假,北师大研发的凉山州“学前学会普通话”三级课程资源包上册发放到位

这一切都是值得的,通过一年的努力,各县幼教点辅导员们已经初步掌握了普通话教学的基本理念和组织方法;能够积极利用北京师范大学配发的音频、挂图和词卡等教学资源,按照学习要求开展普通话教学工作;他们努力将“只说普通话”、“动静结合”和“容错”三大原则落实在教学中,按照“九连环”的教学步骤,带领儿童学习普通话;积极在课堂中为孩子创设真实教学情境;通过小组活动开展,不断完善课堂常规;能够有效利用黑板评价栏开展积极的评价活动,鼓励儿童“爱开口、敢开口”。另外,还特别注重有意识地培养儿童爱干净、懂礼貌的良好行为习惯。此外,辅导员在教学中的成就感和责任感也在逐渐加强。昭觉县龙沟乡书租村幼教点辅导员蒋阿依谈到,“尤其是在拿到北师大给我们配送的教辅资料后,我的教学进度就开始慢慢加快了,我还尝试按照北师大老师教给的小组活动方式,给孩子们分了组,孩子们的学习效果果然好了很多。”

“学普”行动中的北师大功夫

在短短一年里,北师大不仅摸清了“学普”工作的实际困难与问题,而且推出了系列标志性成果,如果没有一支过硬的队伍,这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北师大在凉山州“学普”行动方面已建立起一个协同作战、优势互补的工作机制,形成了一套专业有效、不断优化的实施方案,锻炼了一支甘于奉献、有战斗力的工作队伍,为该项目的长期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8年8月,北师大党委书记程建平、副校长郝芳华等在四川省凉山州德昌县麻栗镇中心幼儿园调研“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进展情况

程建平曾经先后三次带队赴大凉山实地考察,深入昭觉、美姑和德昌县幼教点进行调研,他强调:“作为中国高等师范院校的排头兵,充分发挥教师教育的优势特色,帮助凉山州脱贫攻坚,进行教育帮扶是北师大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

2018年8月,北师大副校长王守军调研凉山州“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进展情况,与昭觉县洒拉地坡乡姐把哪打村幼教点的孩子们在一起

从国家层面来看,“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是一场持久战。北师大经过实地调研、反复研讨、百日攻坚等环节的连续奋战,已针对幼教点多为混龄班、辅导员素质参差不齐、流动性大等关键难题,推出了凉山州“学普”行动培养方案、凉山州“学普”行动三级课程资源体系、首批视频教学资源等标志性成果,为今后在更大范围内推广“学普”行动提供了充分的指导依据和专业支撑。

凉山州“学普”行动三级课程资源体系、首批视频教学资源等标志性成果

上述标志性成果针对凉山州幼教点混龄班的普遍现象和凉山州幼教点辅导员的教学实际需求,按照降低难度、简化环节、增强可操作性的方向进行研发,既做到了内容本土化、形式便捷化,让辅导员“一看就懂,一用就灵”,也实现了教学资源的规范化、标准化和科学化,为今后在“三区三州”少数民族聚居区大范围推广普通话打下了坚实基础,提供了宝贵经验。

-bnuweixin-

来源:党委/校长办公室

撰稿:曹宁

视频剪辑:袁思伊

责任编辑:屈开圆

投稿/加入我们:xwzx@bnu.edu.cn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