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脱贫攻坚地方行】临夏州:就业带来新希望 脱贫奏响最强音

2019-09-25 21:2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输血”解一时之困,“造血”积长久之力。在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有一技之长,靠双手致富,就业带给贫困户无限的希望与动力。

临夏州在脱贫攻坚征程中,加强就业扶持,增强技能培训。授贫困户以“渔”,提升贫困户长远发展、持续致富的能力。

幸福像花儿一样

一朵朵盛放的鲜花,是宋梅个精心打理的成果。

先锋乡前韩村的宋梅个今年50岁,现在每天的工作就是打理大棚内的花卉,栽花、施肥、浇树……

宋梅个所在的大棚位于临夏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核心区,而她现在是龙头企业临夏百益现代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一名员工。

穿着绿色的制服,宋梅个在一片红艳艳的鲜花中格外显眼。每天早七点到晚七点,除去中午休息的两个半小时,宋梅个其余时间都奋斗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

图为宋梅个。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梁木 摄

在来到科技园区工作以前,宋梅个就在工地上做一些零工,搬砖、拉料,一天的收入是70元左右。

在科技园里,宋梅个现在每天有80元的收入,周末还可以休息。一个月可以拿到约2000元的工资。“去年过年的时候还给我们分了1000元,算是奖金吧。”宋梅个笑着说道。

“现在好太多了,工作比以前轻松,挣的钱还多。”宋梅个告诉记者,“每天骑车五六分钟就能到公司。”

百益公司负责人表示,农户在公司务工的收入每天70-130元不等。公司还会培育乡镇上的农业能人发展合作社,再由合作社吸纳农户合作、务工。临夏州海龙花卉苗木农民专业合作社吸纳了11户参与合作,其中5户为贫困户,更吸纳了包括19名贫困户的共52名劳动力就业,年人均劳务收入可达2万元以上。

除了在科技园务工的收入,宋梅个家中还将3亩地流转给百益公司,每亩地还有1300元的收益。另外的3亩地则由丈夫种植。全家一年的收入大约4万元,预备今年脱贫。

搬过来,稳得住

去年10月,缐全红一家从麻尼寺沟乡寺坡村通过易地搬迁安置政策搬进临夏县城。

今年2月,过去一直在家里种地、带孩子的缐全红开始在临夏县布鞋扶贫车间上班。

布鞋产业园与扶贫车间是临夏县在脱贫攻坚实践中发展的全县重要富民产业之一。截止2018年底,全县发展村级“扶贫车间”、炕头“扶贫车间”、来料加工“扶贫车间”等超过380个,吸纳贫困劳动力1234名,形成了小产品拉动大市场、小产业促进大增收的良好局面。

图为缐全红。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梁木 摄

车间的工作是按件计费,并没有严格的工作时间限制。但缐全红基本都会在早上七点之前出家门,坐车间的班车来上班。

一辆七座汽车,四十分钟车程,在车间吃一顿午饭,晚上六点再坐班车回家,这是缐全红的日常。

缐全红负责的工序是缝制衬袼,每缝制一双五角钱,她一天可以缝制180双左右,一个月有约2000元的收入。这是她在半个月的培训与两个月的实习之后,通过自己的高效工作获得的报酬。

缐全红的丈夫过去每年会有一个月的时间去青海挖虫草,其余的时间就在外面打工。“现在他在学挖掘机,是政府组织的,不用交钱。”缐全红介绍道,“两个孩子要是能考上大学就上,不然就读职业技术学校,学一门技术”。

从山区搬到县城,两个孩子上学更近了,缐全红找到了车间的工作,丈夫参加政府的劳务技能培训。缐全红一家搬的稳、住的更稳。

第一次上班,第一次挣钱

达板镇凤凰山联合扶贫车间内,26岁的马哈力麦十分开心地告诉记者,这是她第一次上班,第一次靠自己的劳动挣到工资。

在车间工作4个月,每个月的收入马哈力麦都记得很清楚,1300、1500、1800、2000。这一点点增长的收入是对马哈力麦工作最大的肯定。

图为马哈力麦。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梁木 摄

马哈力麦过去一直是在家做农活,来到车间以后,她陆续学习了许多技术,“这些机器我能用过,都会用。”马哈力麦指着附近的几台缝制机器说道。她目前主要给帽子缝扣子,做完手边的工作后,她还会去打包、拉布。在车间里,马哈力麦不怕苦,也不怕累。

“现在比以前好多了,以前什么都没干过,也没上过班,感谢政府给了我们这个机会,真的已经很好了。”马哈力麦谈起车间给她带来的改变,止不住地赞叹道。

马哈力麦每天坐大巴客车来上班,同村有十多人都在车间工作。“当时村里通知招工,我们就来了。有了这个厂子,村子里的媳妇们都有活干了。”马哈力麦说道。

在车间务工,一切都让马哈力麦觉得很惊喜。“12号发工资,我拿了2000元,我自己留500生活费就够了,还有1500给父母。车间还给发了一桶油。”马哈力麦说道,“上个月老板还带我去临夏培训,有老师讲课,鼓励我们妇女好好干。”在此前,马哈力麦去过最远的地方就是兰州。

关于未来,马哈力麦还有一个小梦想:“我想考驾照,然后自己开一个小饭馆。”马哈力麦笑得羞涩又期待。

技能培训是脱贫金钥匙

东乡县职业技术学校成立于1987年,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培训为抓手,以全县农村年龄在18-45周岁,以建档立卡户、易地搬迁户为重点,在脱贫攻坚战场上,有效提高群众就业创业和致富带富的能力。

目前职校开设12个培训工种,其中汽车维修、瓦工、装载机(挖掘机)、塔吊、汽车驾驶B照5个培训科目只对贫困户开放。每个工种都实行免学费、伙食费、住宿费和证书费的全免费培训。“学生只要带上洗漱用品就可以直接入读。”学校负责人介绍道。

职校的拉面教室里,周振强正在练习揉面拉面。

图为周振强。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梁木 摄

周振强今年21岁,高中时就辍学外出打工,之前在兰州的一家饭馆里做服务员。做了一年多,一个月2000元收入。

“不可能一辈子做服务员啊。”周振强说道。这样想着,周振强来到职校,报名了面点、烹饪课程。刚入学40天的周振强才刚刚学到拉面这一课,一坨面在他手里被拉成细面条,又被揉成一团,如此反复练习。

周振强的同学里有像他一样年轻的孩子,也有年级大些的妇女。拉面阶段的课程结束后,他们还将学习炒菜等其他烹饪技术。

自2015年6月开展精准扶贫培训工作以来,东乡县职业技术学校组织全县劳动力完成各类培训共计13786人。

周振强家里都是农民,两个兄弟现在还在外面务工,同样也是做服务员。在周振强的规划中,未来学成技术的他可以开一家牛肉面馆。

一人就业,带富一家。临夏州以培训带就业,以就业促脱贫。走入岗位的他们,笑得更甜,想得更远,希望更浓。

转自:中国经济网

编辑:焦多谦 付文雅

责编:张积杰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