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大龄青年相亲记:46个“见过的人”,和一个幸福的结果

2019-11-02 17:4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文 | 叶仇

相亲网上,按理想条件搜索未来女友......

01、 微信上的拉票请求

“在吗?”一条微信消息打断了我沉浸在工作中的思绪。要是在平时,我可能会瞄上一眼手机,然后继续手头上的事,等有了空闲再回复。这次,我注意到这条信息好像不是广告,于是就随手回复了一个问号。

大家平时都挺忙的,一般主动发信息的都是经常联系的,若不是这样,那一定是有所企图,不是卖货的就是有事相求。结果,我的预感真的应验了,聊上几句才知道,她是想让我给她上幼儿园的孩子投上一票。

类似这种请求,我遇到的比较少,于是心理生出一个疑问:你是谁呀?凭什么让我给你孩子投票?

翻看了她近三个月的朋友圈,基本都是晒娃照,美食照和促销链接,不过还是找到了一张真人自拍照,原来是她!

七年前,也就是2011年,她是我曾经接触过的一个相亲对象,我们有过一段时间的交往,所以还是有一些印象。

我和她是在一场相亲大会上认识的,说来也算有些缘分,当时她本人并没有参加那个相亲大会,而是由他母亲代劳的。

我现在还能记得,那个七八月天的一个下午,天气不像现在这么热,我报名参加了我们本地一个平面媒体组织策划的相亲大会。

说来也好笑,尽管组织方前期做了很多宣传,参加活动的人还是男多女少一边倒,而且大部分的男生其实都是来自煤矿上的年轻员工。

我也是后来才知道的,那次活动是焦煤集团为了解决自己单位员工的个人问题而举办的,焦煤集团是那次活动的主赞助商。

就像电视上播出的相亲类节目那样,为了避免男女见面时的尴尬,主办方在整个过程中安排了很多环节,比如才艺展示,还有“八分钟闪约”等活动。

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一个自我介绍环节,这个环节是自愿参加,参与的人并不是很多,大约有十几个。

可能跟工作的环境和性质有很大的关系,来自煤矿上的那些小伙子面对着几百人的现场显得很腼腆,拿到话筒的时候,大多数都是简简单单的三言两语就草草了事。

我排在队伍的中间,等主持人把话话筒交到我手上的时候,我已经打好了腹稿,从容不迫地走上前去,“大家好,我是叫叶仇,今年27岁,现在自主创业经营一家贸易公司,年收入…”

那天自我介绍后,中间究竟讲了什么确实记得不太清楚了,不过在最后的时候我公布了我的QQ号码,等我结束完自我介绍,观众席上就有很多阿姨跟我反应说没听清,让我再给她们报一下手机号码,这其中就有刘志慧的母亲。

令我没想到的是,我的“精彩表现”还是为我赢得不少的机会,那个星期六我就接到她母亲电话,说想约我出来进一步了解一下,就这样我们算是认识了。

她是在一家民营企业的办公室里做内勤的,有过一次正式见面接触之后,我觉得还可以再看看,于是就跟她保持着联系。

两个星期过去了,吃过两次饭逛过一次街,我对她的好感与日俱增,本想着等她再次休息的时候出去玩一次,再增进一下了解,没想到我等来的短信却让我刚起来的热情凉了半截儿。

“我觉得我们还是不太合适,还是别见了吧。”

剃头挑子一头热,我紧跟着发短信追问哪里不合适,后来也没等到一个确切的结果,总之,这次相亲是让她妈满意了,但是没让她满意,以失败告终。

02、失意的“网恋”

在我的回忆中,刘志慧只是我那些年相亲对象的其中一员。每次登陆QQ时,还能看得到上被我命名为“见过的人”通讯录分组,上面足足有46个人,都是曾经跟我有过交集或者仅仅有一面之缘的相亲对象。

通过QQ空间的说说功能不难看出,这些跟我一样被家人催婚,走上相亲之路的单身女孩,现在大多都已嫁为人妇,从那些晒娃和旅行的照片中不难看得出,她们生活的都很幸福。

时光飞逝,尤其是过了30岁之后,日子过得飞快的感觉尤为明显,翻看那些曾经写在QQ空间里的系列文章《我当会长一年半》,看了一下日志的时间戳,2006年6月23日。这几篇连载文章,让我想起大学时的那段青涩的往事。

我在上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接手了化工系主办环保协会,成了一名学生干部。后来就结识了协会里一个艺术系的女生,耿真。就像她名字一样,性格也算比率真耿直的那一类,带有明显的北方特色。我是通过几次社团活动,和她有了交往。

有一次寝友们通宵上网,不怎么喜欢玩游戏的我,点开了她QQ空间,发现了一些端倪。

“喜欢就是浅浅的爱,爱就是深深的喜欢”;“想你的时候,感觉天空很蓝很蓝,每一步都那么悠然;想你想你的感觉是我最好的早餐”…

这是她平时发的心情状态,字里行间中流露出一个少女细腻的心思,我把那个她字里行间中喜欢的那个对象想象成了我。

从那之后,我便非常热衷参加社团的活动,总是找机会跟她多接触,也会经常上网,留意她空间里的一举一动,在得知她心情不太好,或者身体不舒服时,发些短信嘘寒问暖,甚至是买一些东西送到女生寝室楼下。其实我也明白,这些行为早已超出了社团活动的范畴。

这样的状态大概持续了三个多月。后来我才搞明白人家早已是有了对象,而我却像个傻子似的一直在自作多情!

羞愧,心痛,郁闷,种种情绪交织在一起,在寝室里的我终于忍不住爆发了,嚎啕大哭了一场,动静之大已至于吓坏了室友,他们纷纷过来劝我。

第2天清早,我一个人赤着脚从学校跑到了火车站,用这种方式让自己回复平静,纪念这段我虚构出来的恋情。

自作多情也好,感情丰富也罢,现在看来,我在学校时经历的那些情感经历,总是单纯而美好的,即便是没有表达出来的暗恋,也会总让人怀念的。

现场相亲大会,火热中不断升腾着落寞.....

走出校园,踏入社会之后经历的就大不一样了。两个人目的性非常强,坐在一起聊的,基本上都是自己最想了解的:

年龄,工作,收入,家庭背景…如果还有别的,那也会是结婚以后的一些打算之类的话题。

我毕业之后去了上海。我找的几份工作都是跟销售相关的,平时压力比较大,能接触到的也就是身边的同事,或者是客户,虽说都是跟人打交道,毕竟交际圈子还是很有限的。

到了一定的年龄,除了主要发展自己的事业之外,业余的时间也有想过解决一下个人问题,于是就把这份希望寄托给了虚拟的互联网。

2007年,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势头正猛,各种各样的门户网站,还有电子商务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

那时“世纪佳缘”网站拿到了几轮投资,准备在美国上市,出于好奇也出于学习观察的目的,我在上面注册了账号,详细完整的填写了自己的个人信息,正式开始了自己的网络征婚之旅。

那时候在网站上给其他会员发信息是没有什么限制的,但是如果你想看到别人的来信,是需要花钱买邮票的。

刚开始用这种方式交友,我并没有寄希望于别人给我发信息,而是选择了主动出击,就像做销售一样,每天都会给那些看起来条件还不错的会员发免费信息,后来我转变了思路和策略,会付费买一些邮票送给对方。

除了这种方式,偶尔我还会在QQ上找同城在线的人闲聊。也说不上是为了排解单身的孤独寂寞还是解决自己的个人问题,那时的我对这种网络交友的形式总是乐此不疲。

后来在QQ上认识了一个女孩,她在普陀区的一个工厂里做仓库管理员,那时我住在杨浦,决定见她第一面的时候,也是鼓足了很大的勇气的。见网友不仅仅需要勇气,还要花上近两个小时的交通时间。不管怎么说,总算迈出了第一步。

身在外地,需要有种方式来排解内心的寂寞和孤独,我的方式就是在周末的时候,要么跟同事,要么跟这个网友约在一起吃饭或者逛街。至于结婚这样的严肃话题,我似乎并没有怎么考虑过。

就这样我在上海待了一年多,在汶川地震前后回到了河南老家,后来和她慢慢地就疏远了。

03、开启相亲之旅

回家之后,我本打算在培训领域创业,可是三四线城市并不像大城市那样有市场,为了进一步锻炼自己的能力,我进了一家保险公司。

又回到了父母身旁,他们就开始张罗着解决我的个人问题。我记得第一次相亲见面,我母亲很重视,那时我在保险公司上班忙得很,我妈就安排中午时间,在单位附近的一个饭店里见面。

利用短暂的中午饭时间,双方互相了解了一下基本情况,回去之后媒人很快有了回话,一个市区一个县城离得有些远,还是算了把。

此后,这样经别人介绍的相亲场合渐渐地多了起来,有亲戚朋友介绍的,也有街坊邻里介绍的,通过这种方式见面的有过不少,大概有二十多个。

我见过姥爷介绍的一个卖保健品的营业员,还有见过同学介绍的他们的律师事物所的同事,见过比我小五岁在房管局上班的,见过刚毕业不久在家待业女青年,见过外地工作过年回家待上几天的白领,护士,会计…

我见的多了之后就发现,托人介绍对象,比较上心的会专门了解一下对方的情况,而更多时候,介绍人对对方的情况并不是很了解,或是中间隔了两个人,我能接触的信息只不过是一个手机号码。

在一个城市里,年龄相当且当处在谈婚论嫁状态的男男女女,算是一个比较固定的群体,这也就形成了一个隐形的市场。

商品有市场,人才有市场,婚恋同样也存在市场。在这个市场里,虽然不像菜市场那样可以讨价还价,但是却也在双方的内心总是有那么一杆秤在来回地摆动。

年龄,长相,工作,家庭…我渐渐的在比较中有点迷失了,见了很多次都没有满意的,心头就会浮现出说不上来的沮丧。

同为相亲大潮中的奋斗者,我和几个高中男同学每次聚会,总会以相亲的话题来互相调侃,“最近战绩怎么样?”,“嗨,别提了,快成剩斗士了!”

总对现实很不满,而在不满背后却是深深的焦虑,在焦虑之中,我使尽了浑身解数,论坛发帖,QQ同城找人,相亲网站,几个渠道同时发力。

经常相亲的我,总结出了一套方法论,为了削减成本,我把见面的地点都选择在了麦当劳或者是肯德基,时间则选择在下午两三点钟,聊上一个小时足够了,如果聊的投机那就顺便吃个晚饭。

后来,我认识了一个女孩,她刚大学毕业不久还在找工作,我是她第一个相亲对象,第一次见面双方都还谈得来,于是就开始交往。大概有两个月左右,我母亲提醒我,如果觉得合适先带回家里让他们见见。

就这样,我第一次把女孩带到了家里,我本以为一切可以按部就班的进行了,而结果是我没预料到的,而且让我很是郁闷。

我母亲不知从哪打听来的,这个女孩家里祖上有狐臭,在我们这儿,对这种遗传病还是非常避讳的,尤其是在谈婚论嫁的时候。就这样,刚开始的一段恋情就这么夭折了。

得知不能在一起后,那女孩儿很伤心,喝了很多酒,说了很多类似“你是大个骗子,偷心贼”之类的气话。内心无比愧疚的我,也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语言来安慰她。

04、一次主动的邀约

在众多相亲经历中,我也曾是一个受害者。刚开始接触相亲网站不久,有一次我给对方发了私信,她很快的就给我了回复。

加了她QQ之后,她显得非常的主动,简单的聊了几句之后,她就提出要跟我见面。看到他这么主动,我想我也不用跟我那个同事下班后,去大润发闲逛打发时间了。

我特意的跟经理请了假,提早二十多分钟从公司出来。我记得我们现在还能记得我们当时见面的地点,是在黄兴公园附近的一个地铁出站口。

我和她见面之后,我看他长相面容姣好身材也不错,于是就产生了兴趣,跟她聊了起来。聊得正起劲的时候,她提出要往公园的方向走,后来我们就进了一个类似咖啡厅的地方,里面都是用帷帐隔起来的小包间。

服务员把菜单拿了过来,我看了菜单之后觉得上面的酒水的价格有些夸张,不过没多说什么。

上了一个果盘和两杯饮料之后,我们就开始聊。我是做销售的,特别的能说,我把我介绍的很详细,我是干什么的,我的理想是什么,将来是怎么打算的。

在她专注的的眼神里,我觉得她对我的印象也还不错,于是聊得更起劲儿了,不一会儿的功夫,服务员进来了三次,看到她的杯子已经空了,于是就问她要不要再点一些什么?

本来是美好的开始,岂料是心塞的结局......

刚开始她显得有些犹豫,后来我说没事,你喜欢喝什么就点什么吧。我这句话提醒了她,不一会儿的功夫就点了三次东西,在服务员第3次把pos机送给我,让我刷卡时,我看了一下那个刷卡小票上的金额¥648,当时我就懵了。

刚出来做销售,2000多块钱的底薪,除去交房租电话费已经不剩下什么了,而这不一会儿的功夫,已经消费了1300多!当时我刷的是信用卡,所以没什么太大的感觉。

后来我在心里开始犯嘀咕,心里在想这个女的,第一次见面这个女的就消费了我1000多块钱,她居心何在?

脑海里想起了,中央台法制节目上面讲的一个案例,有的酒吧所会用酒女酒托以约会的名义,来吸引男人过去消费,一个男的被骗的都快破产了,见他没钱之后,这个女的还是无情的甩了他。

想到这里我灵机一动,以上厕所的借口走开了一会儿。在卫生间里,我给我那个同事和室友打电话,让他过5分钟之后再给我打电话,说他出车祸了让我马上过去。

用这样的办法,我才脱身离开。我在回去的路上还在想,我是受害者,我为什么要心惊胆战的?临走的时候还礼貌地打了声招呼,我为什么没有直接拨打110?

后来想想,电视上说的那个男的受骗,如果不是上当的人多了,警方也不会认为这是一种诈骗手段,毕竟男女交往时产生的消费,一般都是男方心甘情愿的。

05、第46个“见过的人”

有过30多次相亲经历之后,我总结出了一套经验,对想找个什么样的也算有了概念,为了扩大寻找的范围,我把筛的选条件从一个城市,扩展到了附近的三四个城市,在相亲网站上的投资也越来越多了,晚上没事的时候,就会在上面一呆几个小时,发很多封付费邮件。

发出去的邮件,有的能及时收到回复,有的等了几天才有回复,有的则石沉大海了无音讯。后来我把那些回复我消息的那些人都加了QQ,在通讯录的分类组别中标注为“见过的人”。

我在一次群发消息过后,大概一个星期左右,我加了一个女生,她说她是在医院工作的平时比较忙,我接着她的话回复“我平时也挺忙的,要不我们约个时间见一面,如果合适可以保持联系,不合适也就不浪费彼此的时间了。”过了几分钟后,她回复了“好呀!”。互留了电话之后就匆匆下线了。

我和她第一次见面聊了很长时间,一起吃了晚饭后来又去了龙源湖公园。接着又见了第二面第三面,通过了父母的考察,一年之后我们终于结婚了。

结局  

此刻,微信上一个再熟悉不过的人发来了条消息“吃饭!”,我意识到已经是到了午饭时间,迅速回复“好”,便收拾一下,走出了办公室。

过日子好像就是这样,在你生命中的某个阶段会有一段波澜,或大或小,随时间推移,一切又归于平静,无悬念和惊喜。和你有过际遇的那些人那些事,都会成为历史写进记忆,只有当你回味把玩的时候,那故事就会变成人生的一处处闪光点。

我们生命当中会遇到很多人,就如同我穿入车流后看到的那辆15路公交车,行驶到每一站的公交站牌,会有人上车也会有人下车,而和你一同抵达下一站的人,或许会和你一起到终点。我们对能遇到这样的一个人,总应笑面而对且心怀感激。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