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看清代“性情生活家”如何以喜欢的方式过一生?

2019-11-06 12:2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王充闾 北京大学出版社
这个“性情生活家”是谁?

他就是清代的著名诗人和散文家袁枚也。

▲(清)罗聘《袁枚像》,日本京都国立博物馆藏

他字子才,号简斋,“随园老人”是他晚年自己起的号。 他这一辈子活得十分滋润——从心所好,诗酒风流,放浪不羁,畅怀适意。为此,他更以“古之达人哉”自命。

说起袁枚的“做宦”生涯来,是蛮有趣的。他在十二岁这年,即和私塾的老师一起中了秀才,二十三岁中举,次年就成了进士。中了进士,他又回乡完婚,娶了幼时娉定的王氏。“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真是喜上添喜。旧时代把中进士叫“大登科”,把娶媳妇叫“小登科”。袁枚此刻正是“大登科后小登科”,得意达于极点。

也是物极必反吧,袁枚般般如意,偏偏在翰林院庶吉士三年期满考试中砸了锅。他不是砸在诗文上,而是考满文翻译时,由于没兴趣,考了个最下等。这样,他就只有“外放”了——到地方去担任知县一级的地方官吏。赴任溧水途中,赶上一场弥天大雾,他吟出“前程原是梦,何必太分明”的诗句,充分反映出他的失落情绪,也埋下了日后辞官归隐的伏笔。

▲袁枚书法

做江宁知县时,吏部尚书尹继善曾举荐他为江苏高邮太守,结果被吏部驳回未准。袁枚心中十分不快。这时,碰巧遇上其母患病,他便递上辞呈,解职回家奉亲去了。关于辞官的真实心理,他在一封私人通信中有所披露,说是:如果真是为民劳苦,自己心甘情愿;可是,现在奔波趋走,不过是拉关系、走后门,送往迎来,为大官做奴才,实在是没意思。

他的隐居生涯,更是内容丰富,极饶情趣。

他自拟了这样一副对联:

不作高官,非无福命只缘懒;

难成仙佛,爱读诗书又恋花。

隐居之后,他的人生目的,可以用“享受人生”四字概括。具体内容,排成顺序,无非是:读书写作、饮食男女、恣情山水、营造园林。

三十三岁那年,他用三百两银子,买下了康熙年间织造隋赫德的私家园林,易“隋”为“随”,名之曰随园。但是,到手之日,园倾且颓,百卉芜谢,破败不堪。袁枚下了很大功夫,对它加以整修、改造。园的四周没有筑墙,游人可以自由参观。每逢秋日,各地应试的举子和商贾云集园中,游客多达万数。

▲古代随园

可惜的是,这样美好的景观,未能保存下来,在他去世后五十五年,太平军攻陷南京,随园被毁于战火。老人临终前,曾作诗留别随园,也可说是一语成谶:

转眼楼台将诀别,满山花鸟尚缠绵。

他年丁令还乡日,再过随园定惘然。

随园老人还是一位著名的美食家。只要在哪里吃到了美食,事后一定派遣厨师,执弟子之礼,前往学习、就教。他把这些经验、技术,一一收集、整理出来,编纂成《随园食单》,系统地讲述了烹饪技术和南北菜点的制作,全书分须知单、戒单、海鲜单、杂素菜单、点心单、饭粥单、茶酒单等十四个方面。里面既阐述一些烹调理论,更多的还是方法、技术的介绍,非常实用。

“红粉青山伴白头”,这是对随园老人晚年享受生活的极好概括。

他有一种强烈的烟霞痼癖,即所谓“采山钓水”,壮游天涯。当然,这需要具备三项基本条件:一是有钱。先生多年来,以地主、文人、出版商、教师等多重身份,取得多种收益,积攒了不少资财。二是有闲。应该说,这是随园老人辞官之后最足以骄人耀世的一种优势。三是有健康的体魄。直八十岁,老人仍然拥有充沛的体力、脚力和精力。

他颇以此自豪,有诗云:

自觉山人胆足夸,行年七十走天涯。

公然一万三千里,听水听风笑到家。

对于袁枚来说,造园、美食、壮游之外,第四大生活享受,便是风流好色了。

先生虽然生在清代中期,所受教育、思想熏陶、家庭与社会影响,都是封建礼教那一套,但他偏偏能够跳出藩篱,冲破禁锢。

为了满足其好色贪欢之欲,他以没有子息接续香火为名,在结发妻子之外,从四十岁到七十四岁,先后娶了六个小妾;年轻时,更是冶游放荡,显然,“求子”云云,很可能是一种借口。这也是他遭人诟病、饱受讥弹的一个主要方面。

《国粹:人文传承书》

作 者:王充闾 [著]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