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讲座|为什么二手书店老板都爱“骂人”

秦斯棠
2019-11-07 16:09
来源:澎湃新闻
翻书党 >
字号

英国作家、《1984》的作者乔治·奥威尔写过一篇随笔《书店回忆》,回顾了他曾在一家二手书店工作的从业经历。整篇文章中,奥威尔充满牢骚和抱怨:“我不想一辈子干卖书行当的真正原因是,我在干这行当时,我失去了对书的爱好。”

多年后,一位苏格兰最大的二手书店老板肖恩·白塞尔(Shaun Bythell)对这篇文章产生了强烈共鸣,并根据自己开店的亲身经历,写下了一本《书店日记》(The Diary of a Bookseller),其中吐槽了形形色色的奇葩顾客、无视老板的古怪店员,以及种种维持书店正常运转的趣闻轶事。

11月3日,《书店日记》的中文译者顾真、梅菲斯特书店老板鲁毅、开闭开诗歌书店老板黄圣齐聚上海半层书店,围绕肖恩这本《书店日记》和各自的开店经历,讲述了那些与书店有关的苦与乐。

《书店日记》

书店不是天堂

肖恩·白塞尔的书店坐落于苏格兰的一个小镇威格敦(Wigtown),藏书超过十万。《书店日记》记录了2014年2月到2015年2月一年间书店经营的状况。

“这个小镇以书店闻名,是文艺爱好者的聚集地,很多人去那里旅游都会到肖恩的店里逛一圈,现在已经变成一个小网红……书里不仅写当天发生的事情,肖恩还会把书店流水和订单数量都写进去,非常真实,没有将书店浪漫化的故事。”顾真介绍说。

肖恩在书中表现得非常“毒舌”,他不仅会吐槽只看不买书的客人,还时不时会抱怨一下店员、活动嘉宾和书商同行。对于自己这种坏脾气,肖恩承认:“记得在买下这家书店前,我还挺温顺友善的。连珠炮似的无聊问题,朝不保夕的资金状况,与店员和一个接一个没完没了讨价还价的顾客漫无休止的争论,害我成了这副模样。”

“如果你没有在旧书店工作,你很容易把旧书店想象为一种天堂那样的地方,总是有可爱的老先生们永远在小牛皮封面的珍本书中间徜徉浏览。”奥威尔的《书店回忆》开篇就打破了人们通常会对经营二手书店抱有的幻想,二手书店绝对不是天堂。例如,肖恩除了要忍受各种稀奇古怪的顾客,还经常要计算营收、修理房屋、处理各种与书无关的杂事等等,极大地耗费精力,根本谈不上惬意与舒适,甚至没有剩下多少时间可以用来读书。

肖恩·白塞尔

对于肖恩在《书店日记》里吐槽的诸多故事,两位在上海开二手书店的老板鲁毅和黄圣表示感同身受。参加活动之前,鲁毅刚从老家广东阳江回到上海,“这次回去,主要是想考察一下能否再在我老家开一家书店,毕竟那里租金很便宜,地方很大。我在上海太奔波了,书店开了5年,由于各种原因就搬了6次家,每次都要带着重达500公斤的铁书架,幸好认识了一位师傅可以帮我运输安装。”鲁毅苦笑着说。

鲁毅自认为和肖恩的脾气一样糟,“只不过我不是后来被逼成那样的,很小的时候就已经愤世嫉俗了,现在变本加厉,去过我店里的人应该都领教过。”鲁毅坦言自己骂过很多热衷于讨价还价的顾客,其中只有一位不但没有生气,后来还成为比较忠实的顾客。

阅读与做人

“以前大家都说读书使人变得美好,总觉得读书人应该很斯文,但实际在市场上,买书人和卖书人之间经常会唇枪舌剑。”黄圣有一次去文庙书市淘书的时候,就看见两个人在为书的价格争吵,骂对方是“神经病”。“其实一个人美好与否,和他是不是读书,没有必然关系,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我现在非常质疑这点。”

黄圣还讲了一件近期发生的让他感到气愤的遭遇。与鲁毅不同,黄圣喜欢在自己的小书店里办一些活动。一天晚上,他在书店里放映意大利导演安东尼奥尼的《夜》,影片播放到一半,一对没有预约参加活动的母女突然敲门。黄圣开门后,这对母女并没有迅速进入,反而在门口开始拍照。黄圣非常礼貌地对母女二人说:“如果想看电影,就进来坐下看,如果不想看就请出去。”于是,这对母女转身离开,还“嘭”地一声把门关上。但她们并没有走远,而是在院子里和保安说了一些话,过了一会儿又回来,猛地一下把门推开。那位母亲先是扫视了一圈店里的书,然后对着黄圣轻蔑地说:“不要以为你们是开书店的就很有文化。”没等屋里的人反应过来,她们又“嘭”地一声把门关上后离去。

“到我们这里来的许多人是那种到任何地方去都讨人嫌的人,但是他们在书店里特别有这样的表现机会。”黄圣特别同意奥威尔在《书店回忆》里的这句话。

“就像我在文庙碰到的那对为了买书而吵架的人,买家说卖家卖30块是‘抢钱’。淮海路上一个名牌包就2万,他不说名牌包是‘抢钱’,反而说30块一本书是‘抢钱’。”黄圣真是觉得哭笑不得。

谈到书籍的价值,鲁毅认为,每个人的认知也不尽相同,比如那些特别在意书籍外观或外在价值的读者就会认为普通的平装书都是“垃圾书”。“一本博尔赫斯或卡夫卡的小说集,在很多做古籍的同行看来,就是‘垃圾书’,因为几十块钱一本嘛,他们只觉得那些稀有的版本才算得上好书,那么我的店里大多数都是‘垃圾书’。”鲁毅自嘲道。

黄圣认为,肖恩在《书店日记》里记录了“一个要交房租的店主和那些莫名其妙的顾客之间漫长的斗争史”,结合他自己的经历也是这样。顾客通常会对书店有很多疑问,黄圣经常遇到顾客进书店后不停地问:你们这里是书店吗?这里有楼上吗?书店这么小吗?这里的书是卖的还是租的?这些书是从哪里来的?开书店赚钱吗?这房子是你自己的吗?你是富二代吗……“搞到最后,我都想出本书叫‘书店五百问’,统一回复了。”黄圣说。

挑选读者

谈到英国的二手书市场与中国的不同之处,鲁毅说:“在英国,人们想卖书的时候就会主动去找二手书店,但是在中国,很多旧书都是被回收废品的人‘捷足先登’,我想如果旧书能够直接被二手书店主收走的话,流通的效果应该会更好。”

肖恩·白塞尔的书店

严格来说,鲁毅的梅菲斯特书店和黄圣的开闭开诗歌书店都属于服务于特定读者对象的小众独立书店,它们绝对不是像新华书店那样的大众书店,因此更多的顾客上门对店主而言并不一定是好事情,他们也并非百分之百受到欢迎。

一家有着独立价值追求的书店应该首先挑选读者。

鲁毅在这方面深有体会,他说:“我还在绍兴路开店的时候,当时为了宣传就把书店挂在大众点评网上,我把我店里卖的书拍得很清楚,就是为了避免一些需要大众书籍的读者找上门来,结果还是有很多人找来问有没有英文、科技类图书或者是童书卖,我就觉得很奇怪,毕竟我已经在网上写得那么清楚了。”

尽管鲁毅自己到外地去,也会通过大众点评网寻找书店,但他为了挑选读者,后来还是把大众点评网上的书店信息删除了。相比于大众点评这样的方式,他更信赖熟人网络之间的推荐,“只有这样,来我店里的顾客需求才会非常准确,他们知道到我店里来能找到他们需要的书。并非所有的书店都适合所有的人。”

黄圣坦言,自从开了书店之后,大家逐渐都会变成一样的“物种”,“仿佛有了共同的‘敌人’,因为总是有很多人进来不买书,还要问很多废话,耽误你很多时间。还有的人就是为了炫耀,说我家里有这本书,有那本书,说完之后就扬长而去。他们内心还假设你很渴望与他们交流。”

除了缺少雇员外,小众独立书店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店址极不稳定。鲁毅和黄圣的书店都经过了多次搬迁,最近的一次,是从绍兴路搬到了建国路的两头。现场有观众向鲁毅询问店址,鲁毅说了一大长串,而且强调公寓楼下还有门禁密码,他也不是每天都在店里。然而,鲁毅并不认为地址的复杂性是件坏事。“寻找的难度会将一部分非目标读者剔除出去,把那些凑热闹和没有好奇心的人排除在外,这对我有好处。我为什么有的时候会把顾客赶走?你来店里拍个照或者喝个奶茶,不是占用我的时间吗?”现在甚至还出现了一些书店快闪的活动,来书店就是为了拍个照,鲁毅对这样的行为深恶痛疾。

在经营二手书店之外,鲁毅还是一位文学修养极好的写作者。上世纪90年代末,他和广州博尔赫斯书店的创办人陈侗共同策划出版了以法国新小说为主的“午夜文丛”,这套书对国内的文学爱好者影响颇深。另外,鲁毅早年曾以独立出版的形式,出版过诗集《到灯塔去》、小说集《梁金山》等,并且坚持写作直到今天。对他而言,写作和开店的时间分配当然也会构成一种冲突,不过他显然已经越来越习惯驾驭这种充满矛盾的生活。

    责任编辑:顾明
    校对:张亮亮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