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少女妈妈(三):早婚早育之后,她们走过漫长的震荡期

2019-11-22 08:1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本文为深圳大学传播学院2019届本科毕业生毕业设计,“镜相”栏目独家首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可转载。

文 | 黄惠珊 孟凡晶 杜玉豆

指导教师 | 张晗

世界卫生组织(WHO)2018年最新统计数据表明,我国青少年生育率为9.2‰,也就是说有248万左右的未成年少女生育过小孩。对于这个话题,我们有很多疑问未解。为什么童稚尚未褪去的十几岁的孩子做出了生儿育女的选择?她们的人生是否会因为小孩的到来而急速转向?她们与孩子的权益,能得到怎样的保障?

我们走访了十一位少女妈妈,试图揭开她们抉择前后的心路历程。

[续 《少女妈妈(一):童稚未褪,开始担负生命之重》]

[《少女妈妈(二):背井离乡,生育经历成为“不能说的秘密”》]

四、家庭,支柱

▌缺席的父爱

李冬傍晚在学校操场上散步时,脑海中也一遍遍描绘着自己未来的蓝图:硕士毕业后去当一名律师,等自己真正在北京扎下了根,再把女儿和妈妈接过去一起生活。

从小学到现在,李冬获得的奖状和证书得用“箱”做单位,也凭自己努力争取到了许多机会。李冬的优秀与母亲的教育有很大关系。李冬从小就没有父亲,母亲一边做生意,一边独自抚养李冬长大。起初她知道李冬上学有孕时,第一反应是震惊且生气的。除了望女成凤的思想在作祟,她更不想让女儿再走一遍自己的老路,经历同样的痛苦。

但李冬认为她要对腹中的生命负责,她向母亲表示自己已经做出了选择。母女俩从小相处平等自如,母亲最终还是决定尊重女儿的选择。在李冬备孕期间,李冬的母亲还特意从学校附近租了套房子,白天看店做生意,晚上到出租屋照顾李冬。

厨房里的鸡汤冒着热气,李冬的母亲在炉子前核对账本,不时还得搅动一下汤锅。店里事情多,又得照顾女儿,只好让员工把每日的账单发给她,很多时候她就一边清点着账单,一边给李冬熬汤做饭。

面对母亲,李冬是崇敬且感激的,而面对孩子,她感觉到亏欠和担忧,因为她无法给孩子提供一个完整的家庭。

在自学育儿知识时,人格发展阶段论给她留下深刻印象。李冬知道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一个父母双方都共同存在的家庭,这会让孩子从小有被保护的感觉,更有安全感。

但在女儿成长路上,父亲角色的缺席,一直困扰着李冬。“我从小就生活在一个单亲家庭里面,没有父爱,现在我女儿也是这样,有时我忍不住会想,我这样做真的对吗?”

一想到这些,李冬就会开始思索要不要联系孩子父亲。她不想索要任何养育费用,只是想告诉他世上还有这样一个生命的存在,而他作为孩子的父亲,应该给孩子关怀。

▌女滴滴司机

相较于李冬想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覃瑜敏更想给孩子稳定的家。

把孩子留在广东英德老家,实属无奈之举。覃瑜敏夫妇现在的生活状况,无法分出多余精力再去照顾一个孩子。

两年前李铭换掉了在酒吧的工作,到一家五金厂上班。“酒吧太辛苦,工资又不高,佛山五金好,做五金的都很有钱。”跟客人谈生意、给客人看模具是李铭的主要工作,他需要经常出差。去年最忙的时候,一个月他只在佛山停留三天。

理解老公是覃瑜敏认为自己应该为这个家做的事,为了这个家她也从未闲下来。

覃瑜敏在一家美甲店工作,平时会拜托店长尽量给她排早班,这样晚上八点下班以后,还可以去接滴滴赚钱。“滴滴司机”是她另一个隐藏身份,她从不在家闲着,而是风雨无阻跑滴滴接单赚钱。

夫妇两人工资加起来在七千元左右,每月水电房租支出要一千多块,加上供车要两千,还有每月固定给女儿和父母寄的两千元,覃瑜敏说每个月两人都不剩什么钱。

兴许是房东看到他们有车,以为这对夫妻日子过得还不错,把租金从原来每月650涨到800块。

两人同居6年时间内,总共搬家7次,而现在这套他们住得最久的出租房,因为房租问题,也要在今年六月前搬出去了。

“求朋友推荐松岗附近的房子,六月份要搬。”这是覃瑜敏发的一条朋友圈,配图是一对男女中间放了一个房子模型,图片配文“抱着你就无法搬砖,搬起砖就无法抱着你。”

孩子是当初两人跟长辈谈判的“筹码”,如今孩子也成为两人组建起来的家庭核心,两人的努力,都只为给孩子创造一个更好的生活。

▌婆媳经难念

夫妻两人能齐心努力养家,是吴绍仪羡慕的家庭生活。但她现在面对着一个比努力养家更大的困难——婆媳矛盾。

婆媳关系是个亘古不变的话题,吴绍仪和老公在一起后,本想努力融入这个新家庭,但因和婆婆日益僵硬恶化的关系选择放弃。

吴绍仪是96年生人,初中毕业后去了佛山打工,打工不久便认识现任老公。两人恋爱半年多的时间,十八岁生日还没过,她便发现自己意外怀孕了。

谈恋爱时双方都见过家长,她还在男友家中住过一阵,那段合住时光并不愉快。“强势”、“什么都要管”,这是在男友家住时她对婆婆的印象。

吴绍仪说,每当有快递寄到家中时,婆婆会不经允许就拆她的快递。每次她买了婆婆不喜欢的东西,就会被指责乱花钱。谈到这些,吴绍仪脸上挂着显而易见的不耐烦。平时和老公逛街看电影,也会被婆婆说花钱大手大脚,不懂得节省。此外,婆婆还非常迷信,每逢农历初一、十五都不准吴绍仪洗头,说是不吉利。

一天下班回家,吴绍仪看见家门口烟炉点着香,她知道今天不是农历初一便是十五,是她不能洗头的日子。但忙碌一天,到家已经大汗淋漓的吴绍仪顾不得那么多,到浴室洗头洗澡。“农历初一你不知道吗?还敢洗头?你怎么这么不听话?”婆婆看到吴绍仪湿漉漉的头发,便开始指责她。这次之后,吴绍仪洗头前都会在手机上查看农历日历,遇上农历初一十五,她便悄悄到外面理发店洗头。

这些情况吴绍仪和老公说过,但老公并不为意,只叫她多忍让老人家。然而生活诸多的摩擦和管束累积起来,让当时年轻气盛的吴绍仪实在忍不下去了。但搬出去不久,她就发现自己怀孕了。这枚意外在肚子里安家的胚胎,使她不得不重新和老公一家人住在同一屋檐下。

起初两人没有做好生小孩的准备,不过婆婆无论如何都要她把孩子生下来,面对婆婆的坚持,吴绍怡另有自己的理解,“反正她给我的感觉就是:吃她家的住她家的,有了她家孩子还不想生下来,那想干嘛?”

对于怀孕生小孩这件事情,父母知道后的态度是生育前先摆酒。吴绍怡羡慕韩剧中的浪漫,一直都期待自己能有个盛大浪漫的婚礼。然而没想到,每个女孩都能拥有的婚礼,却被婆婆直接拦了下来。

“都怀着了,还办什么,到时在婚礼上叫别人看出来多不好。”因为这个理由,办婚礼的事被彻底搁置。

男方家在原定给出五万礼金的基础上又多补偿三万多块,凑成八万八。最后两家只叫了亲近的亲戚在一起吃饭,权当结婚仪式了。昔日对婚礼的美好幻想一朝破碎,吴绍仪因此对婆婆的积怨更深。

生完孩子后,因为与婆婆在育儿方面意见相左,两人也不知争吵过多少次。这样矛盾的累积终于在2014年年尾的一个下午达到爆点。

那几天老公和公公因奔丧去了外地,家里只剩下吴绍仪和婆婆,还有不足一岁的女儿。

吴绍仪第一次当妈妈没有经验,小孩哭闹起来经常会被婆婆指责。当时她精神状态并不好,照料孩子连续很久都不能睡个整觉,加上没有尽头的责骂让她心理压力很大。“平时还有我老公分担一下,我公公看见我被婆婆说的时候也会安慰几句,但他们不在的那几天,我感觉就像世界末日一样。”

一个下午,吴绍仪出门买菜,但婆婆的责骂还不停在她脑里打转,她形容自己像失魂一样。路过市场的农药店时,她走进农药店买了一瓶农药,想毒死婆婆。回到家附近,她心里一惊,赶紧把农药丢进路边绿化带里。

说起自己买农药的经历,吴绍仪回想起来会有点后怕,她用“恐怖”和“心狠手辣”来形容自己的行为,觉得自己那时可能是得了产后抑郁症。

吴绍仪和婆婆关系不好的事,自家亲戚都知道。因为娘家亲戚到家中做客时,全由吴绍仪自己招待,在家的婆婆只在亲戚进门时打声招呼,之后也不做任何表示,便回房间里看电视了。

“为什么我心里对她有刺,不就是因为她看不起我未婚先孕,也没有正式摆酒过门,这么多年来她置我于何地,可能连保姆都不如吧。” 说着婆婆对自家亲戚冷漠的态度,她的眼睛不自觉地红了起来。

如今小孩已经四岁大了,两人婆媳关系始终没有缓和,甚至比和丈夫谈恋爱时更差。吴绍仪一边照料孩子,一边打理琐碎家务。在这个半路组成的家庭中,二十出头的她还无法与婆婆和解,但她已经找到与婆婆相处的窍门,那便是“不相处”。平日两人几乎没有交流,一年也不会说上几句话。如果有一些必须说的事情,她都会通过老公去沟通,让老公做她和婆婆的“传话筒”。

五、社会,隐者

房间里的大象

在难以通过教育改变命运的环境下,外出打工成为了早婚少女难以回避的选择,而在她们眼里,“嫁个好人家”比起外出打工看起来更加光鲜。

为了让外出打工的孩子更早稳定下来,早婚在外人看来似乎难以接受,但在双方父母眼里更像是一个“理性”的选择。

如今青少年获取性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多,性观念也更加开放。据央视新闻调查显示,我国19岁以下的青少年中,平均5%-10%的男孩和3%-8%的女孩有过性经历或者性体验。但与性行为活跃的现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性教育的贫乏。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人类性学教授彭晓辉在接受中国新闻网采访时指出,99%的中国年轻人是性盲,在中国的人口基数下,中国目前的性教育基本为零。这个责任并不在年轻人本身,而在于社会、教育体系没有给大家提供正规的学习渠道,在于信息传播被堵塞了。学校、社会、家庭应该是性教育的三位一体,需要和谐、统一地结合。学校是主导,社会是宣传主体,家庭则是随机载体,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

联合国人口基金支持开展的“中国青年生殖健康可及行的政策开发研究”显示,在中国每100名15-24岁的未婚女孩中有4名怀孕,她们中几乎90%选择人工流产。中国青少年多元化的性与生殖健康需求,同目前提供的针对这个人群的教育之间,仍存在明显的断裂。性教育问题就像是“房间里的大象”,一直处于避而不谈、视而不见的状态。

“如果当初我对这些知识有一个系统的了解,我可能也不会怀孕,也不会有后来这么多事情。我觉得社会有很大的责任,现在教育都对这些闭口不提,真的不太好。”受访者毛婷也提出了性知识普及不到位的问题。

国际上有三种类型的性教育模式:第一种是守贞教育,目标是让青少年不发生婚外性行为;第二种是安全教育,目标是保证青少年安全;第三种是整合教育,把性教育视为青少年人生教育的一部分。

目前,我们国家采用的性教育偏向于守贞教育,采取对青少年单纯禁止的方法,甚至禁止他们谈恋爱,但这样的性教育效果十分有限。

北京林业大学性与性别研究所所长方刚在接受《中国青年报》采访时建议,在整合型性教育的基础上,应该倡导一种赋权型的性教育。通过这种教育模式,让青少年充分掌握安全性知识,培养对自己和他人负责的态度,最终让他们在性问题上具备理性的自我决策能力。

▌父母教育与孩子成长需求的“错位”

父母与子女对性教育问题避而不谈,同时反映出目前家庭教育里的亲子沟通存在问题。《全国家庭教育状况调查报告(2018)》发现,青少年认为家长最关注的和自己最希望家长关注的方面存在“错位”。在青少年眼中,家长最关注自己的是学习情况、身体健康、人身安全,而他们最希望家长关注自己的兴趣爱好或特长、心理状况、身体健康。“心理状况“成为了亲子沟通之间的”错位””。

张心遥与父母的沟通出现“错位”,拉开亲子间的距离,甚至还成为了亲子冲突的“导火索”。她认为自己从小成绩不算拔尖,但在父母心里也是个听话的孩子。如今因为未婚先孕这件事,张心遥觉得父母把自己否定了。她认为父母害怕在朋友、学生面前丢脸,曾对她说了很多过激的话。而这种直接通过父母施加在她身上的社会审判,对她造成了很深的伤害。

《全国家庭教育状况调查报告(2018)》表明,参与调查的青少年学生认为,“有温暖的家“在人生最重要的事情中排名第一。这表明青少年将家庭视作他们人生最重要的一部分,反映了他们对家庭的重视和对温暖家庭的期望。报告也对此给出了建议,家庭教育理念应该与孩子成长中的需要达成一致,家长更好地理解孩子、及时给予孩子需要的帮助和指导。

(为保护受访者隐私,所有人名均为化名。本文均为视觉中国资料图。)

编辑 | 王迪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