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教育创新提升中国力量!第五届教博会开幕!

2019-11-20 19:4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以下文章来源于守望新课程 ,作者研究院

守望新课程

传播课程改革的信息、理念、尝试

清晨

珠海国际会展中心

面目一新

第五届教博会今天在这里开幕啦!

11月20日,第五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以下简称“教博会”)在珠海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开幕。大会以“汇聚·碰撞·变革:教育创新提升中国力量”为主题,聚焦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运用脑科学、学习科学、互联网+、智能智造等前沿科技成果,紧密围绕创新驱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战略,深化教育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董奇,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党组成员、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宋晓梧,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珠海市副市长阎武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中科院院士、计算数学家、人工智能专家汤涛,“墙中洞”发起者、云端学校倡导者、2013年TED获奖者苏伽特·米特拉(Sugata Mitra)作大会特邀报告。

教育部财务司副司长刘景,中国教育电视台党委书记柯春晖,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尹后庆,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汤贞敏,广东省教育厅副巡视员蔡文雅等相关单位的领导;世界教育创新之父、世界创新教育联盟主席、以色列六任教育部首席教育创新顾问雅克布·埃赫特,以色列前教育部长、申卡尔工程设计学院校长尤丽·塔米尔,美国国际教育技术协会主席理查德·库拉塔,贝宁、科特迪瓦、加蓬等驻华大使夫人等国际嘉宾;来自主办方的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孙红培,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王守军,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秘书长石明磊;各省、市教育厅厅长、教育局局长,师范院校书记、校长,知名中小学校长,SERVE奖、学前教育创新奖获得者,“中国好老师”公益行动计划优秀代表,参展优秀成果代表等,共3000人参加大会开幕式。开幕式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院长刘坚主持。

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董奇致辞

董奇在致辞中表示,北京师范大学举办教博会,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精神、服务新时代国家教育事业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学校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履行大学社会责任的具体体现。他指出,教博会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聚焦教育内涵发展、坚守学术性和专业性,聚焦直接关系学校素质教育实施内涵发展的课程、评价、教师专业发展、校长领导力、制度变革等“软”领域,为学校和教师提供变革教育的抓手和工具。他希望教博会进一步梳理凝练教育创新成果的推广应用机制,调动教育界、企业界、公益界参与教育创新的积极性,形成合力,成为思想激荡、观念碰撞的教育创新“学术嘉年华”,成为中国教育创新成果的领跑者。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党组成员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宋晓梧致辞

宋晓梧强调,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已经成为我国教育领域的一项重要盛会,从全球来看,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正在不断重塑教育形态、知识获取方式和传授方式,教和学的关系、学和用的关系正在发生深刻变革;从我国现阶段的主要任务看,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离不开一代又一代高素质人的共同奋斗;从面临的主要矛盾看,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更为多样,对更高质量、更加公平、更具个性的教育需求也更为迫切。他表示,新时代、新任务、新要求,必须大力推进教育全面创新和开放,以创新激活力、添动力、增效力,以开放聚群力、凝智力、汇合力。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致辞

任友群指出,教育创新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成为推进中国教育现代化的澎湃力量。本届教博会以“教育创新提升中国力量”为主题,很好地诠释了创新的意义和魅力。中国有1673万教师,这个庞大的人才群体,支撑起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也构成了中国教育事业创新发展的核心力量。作为我国教师教育的排头兵,希望北京师范大学主办的教博会要进一步发挥好平台和窗口的作用,让广大教师在这里分享创新故事,交流创新经验,产生创新实践共鸣,将教博会打造成为教师职业成长的港湾、教师共建共享的家园、激发教师创新活力的高地。

珠海市副市长阎武致辞

阎武表示,教博会作为广东省、珠海市和北京师范大学省市校三方合作共建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其品牌影响力越来越大,会议规模、品质不断提升,对珠海教育乃至全国全省教育发展产生着深刻影响。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院长刘坚主持开幕式

开幕式上还举行了优秀教育创新成果SERVE奖、提名奖及中国好老师育人案例颁奖仪式。

优秀教育创新成果“SERVE奖”颁奖仪式

“中国好老师”公益行动计划育人案例颁奖仪式

汤涛院士作特邀报告

汤涛院士作了题为《大数据、人工智能与智慧教育》的报告。他指出,互联网、人工智能与教育创新密不可分。当前,AI已经走进我们的生活,人工智能时代全面到来。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结合,全球教育资源无缝整合共享,开放学习、按需学习无处不在,基于大数据科学分析与评价的互联网技术等将更多的应用到教学情景当中。同时,智慧教育也为改善教育均衡问题、助力教育公益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汤涛院士呼吁,在中小学阶段,应该选择适合于不同年龄段的主题开展人工智能教育,为青少年学习互联网思维打下基础。

苏伽特·米特拉(Sugata Mitra)作特邀报告

“墙中洞”发起者、云端学校倡导者、2013年TED获奖者苏伽特·米特拉(Sugata Mitra)作了题为《云端的学校与自组织学习环境》的报告。米特拉教授介绍了他和他的团队在过去20年的时间里在世界多地开展自组织学习的案例。研究发现,结合开放的环境、必要的“云端”、有差异性的学习团队,给予孩子们足够的激励,学习就会自然发生。他建议建立全球“云学院”,利用教育技术为全球特别是偏远农村地区的孩子们提供服务,还建议将互联网纳入学校的正式课程,让孩子掌握平时使用的互联网产品的基础逻辑,并运用互联网设备改造传统的教学、考试。

教博会期间,主办方和多家机构合作,还将举办国内教育热点主题、国际教育创新趋势、社会力量驱动教育创新发展三大系列高峰论坛,第二届校长、教师、教研员讲坛,教师教育“高峰”论坛,第二届大学生研究生教育创新创业大赛,以及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系列论坛等,共计50多场;平行论坛、工作坊等800多场。

“中国好老师”公益行动计划是北京师范大学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有”好老师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举措之一,今年首次亮相教博会。公益行动着眼于全国教师育人能力提升和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充分激发广大教师、全国中小学互帮互助、自我发展的活力,形成紧密的事业共同体;教博会则致力于推动教育事业创新发展,打造开放融合、共建共享的平台。二者均为北师大为推动解决教育领域内重大问题、助推教育强国战略的重大项目。

办好学前教育、实现幼有所育,关系亿万儿童健康成长,关系国家未来。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联合中国教育电视台早期教育频道,发起设立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学前教育发展基金,面向全国征集学前教育创新成果近千项。本届教博会将举办学前教育创新论坛,征集学前教育创新成果960项,并为94项获得首届中国学前教育创新奖、提名奖、微创新奖等奖项的成果颁奖。

教博会期间还将举办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系列教育论坛,包括湾区学校改革论坛、“9+2”区域教育规划与发展论坛以及人才与金融论坛。11月23日上午举办的“9+2”区域教育规划与发展论坛是本届教博会的“压轴戏”,将围绕如何使湾区教育获得更高质量的发展展开深入讨论。多国著名学者和我国湾区规划的重要设计者将和“9+2”教育行政官员及发展规划人员深入探讨如何使湾区教育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发展。

教博会在呈现中国优质教育创新成果的同时,着眼国际视野,始终注重“汇集”全球智慧,加强与优秀教育体系和教育创新强国的对话和深度交流。

教博会期间,将有以色列、芬兰、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和美国六个教育高质量国家的多位重量级教育部门官员、大学校长、教授和知名专家,分享各国正在进行的教育改进措施。

本届教博会专门设立社会力量驱动教育创新系列论坛,由公益机构和企业主办,展示其价值理念、发展历程以及面临的困惑和挑战。今年举办论坛的有真爱梦想基金会、春禾公益、成都华德福学校、兴华科技、洋葱数学等机构。

本届教博会还首次设立学生活动岛区,凸显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首次设立自主演讲区,激励成果拥有者积极展示自我。

教博会期间,五大展馆将集中展示1788项国内外优秀教育创新成果(含国际项目169项)。其中,首次参加全国性大型会议的国内项目有975项,占比60%;国际展区的项目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教育创新峰会组织以及以色列、芬兰、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美国等多个国家。

本届教博会将召开系列发布会,重点发布若干主题重要的教育研究成果、调研报告及新时代劳动教育实验计划等多份研究计划。

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主导的《中国教育创新成果质量评估报告(2019)》,对教博会参展项目进行分类总结,藉此扫描国内教育创新现状,提出问题并给出建议;《国际教育创新趋势报告》对当前国际范围内较具影响、以推动教育创新为宗旨的代表性组织或机构及其创新实践进行了梳理,分析了未来国际教育的创新趋势。

九三学社中央教育文化专门委员会和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联合发布的《中国教育类科技型民营企业发展状况调查报告》,对国内教育类科技型民营企业进行了深度跟踪调研,指出了教育类科技型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困难,并尝试给出政策建议。

第五届教博会将持续举办四天,立足于新的历史起点,直面中国教育事业的新机遇、新挑战,为全球教育创新搭建起一个广阔的舞台。

原标题:《教育创新提升中国力量!第五届教博会开幕!》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